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 肖颖彬 +1 位作者 郝嘉 何凤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1-1213,共3页
Issemann和Green在20年前发现了第一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s)。自此以后,PPARs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PPARs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为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心血管疾病 PPARS Green 家族成员 转录因子 核受体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易茜 马瑞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3-81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征,但其确切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关键环节,而结构重构在其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综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质金...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征,但其确切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关键环节,而结构重构在其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综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氧化应激、Micro RNA、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 MT)、遗传基因多态性等参与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房颤的发生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结构重构 纤维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CABG围手术期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鞠胜杰 彭晓波 +1 位作者 陈劲进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评价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301例,其...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评价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301例,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51例[男性44例,女性7例,年龄70~83(73.31±2.73)岁],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的250例中选出51例[男性46例,女性5例,年龄70~78(72.82±1.86)岁]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ONCABG组相比,OPCABG组手术死亡率[1例(1.96%)vs 2例(3.92%),P=0.558]、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比例[9例(17.64%)vs 13例(25.49%),P=0.336]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时间[(10.64±5.07)h vs(15.07±5.35)h,P=0.000]、术后当日引流量[(307.15±132.16)mL vs(480.78±130.42)mL,P=0.000]、肾脏替代治疗比例[2例(3.92%)vs 8例(15.69%),P=0.046]显著低于ONCABG。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效果满意,与ONCABG相比,OPCABG在加速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麻醉剂对压力超负荷的心衰小鼠心功能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富琴 任梅影 +2 位作者 朱雨 蹇朝 肖颖彬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36-1641,共6页
目的比较常用麻醉剂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衰小鼠心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体质量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120只,通过主动脉弓缩窄构建小鼠心衰模型。实验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共60只小鼠,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分为4组,分别使用异氟烷、... 目的比较常用麻醉剂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衰小鼠心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体质量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120只,通过主动脉弓缩窄构建小鼠心衰模型。实验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共60只小鼠,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分为4组,分别使用异氟烷、戊巴比妥钠、氯胺酮和三溴乙醇麻醉小鼠,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心衰小鼠心功能检测的影响;第二部分共60只小鼠,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分为9组;第1~3组,每组4只,第4~9组,每组8只,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异氟烷和三溴乙醇麻醉心衰小鼠,进一步比较不同浓度麻醉剂对心衰小鼠的麻醉效果。结果4种麻醉剂均可能导致心衰小鼠在麻醉诱导阶段的死亡,其中异氟烷导致的心衰小鼠麻醉死亡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此外,4种麻醉剂均能导致心衰小鼠心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麻醉后清醒时间比正常小鼠长。其中,异氟烷对心衰小鼠心率影响最小,检测心功能指标高于其他麻醉剂组(P<0.05)且麻醉后清醒时间短于其他麻醉组(P<0.05)。进一步结果显示,麻醉剂浓度越低,其对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影响愈小。1%浓度异氟烷麻醉或0.15 mL/10 g三溴乙醇麻醉对小鼠心脏EF值无影响(P>0.05)。结论4种麻醉剂都会对心衰小鼠的心率和心功能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死亡。吸入异氟烷在麻醉心衰小鼠时,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显著优于其他3种腹腔注射型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心功能 麻醉剂 麻醉效果 异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效果——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宸铖 李畑波 +3 位作者 肖颖彬 徐博 王学锋 王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用于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中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围术期使用IABP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3例...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用于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中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围术期使用IABP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3~73(52.5±9.8)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从2013年行心脏瓣膜置换但未使用IABP的1 487例病例中选出与观察组最匹配的43例作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31~72(52.3±11.7)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相关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手术期死亡率[7例(16.3%)vs 5例(11.6%),P=0.137],透析例数[3例(7%)vs 6例(14%),P=0.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时间[(66.02±31.2)h vs(79.27±17.1)h,P<0.05]、低心排综合征发生频率[7例(4.7%)vs 16例(37.2%),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ABP能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增加围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瓣膜置换 低心排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