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琳 陈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本文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调查在道德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多元化阶段,军医大学女研究生从道德和行为认知方式上如何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选择的变化。结果显示,军医大学女研究生爱情观中功利色彩较少、注重情感质量,追求真爱;绝大多数对... 本文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调查在道德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多元化阶段,军医大学女研究生从道德和行为认知方式上如何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选择的变化。结果显示,军医大学女研究生爱情观中功利色彩较少、注重情感质量,追求真爱;绝大多数对“婚外恋情”给予否定。显示出了军校高层知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发展趋势。但调查中也反映出她们主导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及在这种趋势变化过程中的矛盾心态,同时受“爱情至上”等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定忽略道德和法律倾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懈努力加强对研究生正确婚恋观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女研究生 婚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研究生“一统三分”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波 杨仁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35,共3页
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专家型队伍的前提和保证。针对军校研究生的特点,构建了"一统三分"的新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把好尺度、求到实效、谋取突破。
关键词 管理模式 研究生 军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细胞对颅脑创伤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9 位作者 杨志军 董勤 姚慧 张洪钿 杨阳 刘宁 陈晨 朱建伟 邹明明 籍新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97-1703,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只)和TBI组(162只),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TBI模型并于伤后12 h进行NSS评分,将3~7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4只,于伤后24 h将离体培养的同品系小鼠成体NSCs、MSCs和PBS分别定向注射到创伤模型鼠脑内。于移植后24、72 h和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损伤修复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分别提取脑组织mRNA和蛋白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 1NSCs或MSCs移植7 d后,脑损伤较PBS处理组局限,组织内渗出减少。2NSCs或MSCs移植72 h和7 d后,脑组织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7 d后,脑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3MSCs移植后IL-6和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后IL-10 mRNA水平在24 h和72 h明显高于PBS处理组(P〈0.05),其蛋白水平在72 h和7 d也较PBS处理组和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NSCs与MSCs可影响TBI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二者调控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颅脑创伤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α-半水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勇 徐永清 +4 位作者 唐辉 王毅 夏成琼 姚培恒 汤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使用不同复合工艺制备α-半水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材料,与WRIGHT公司生产的硫酸钙Osteoset进行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比较。方法对不同工艺制备的α-半水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材料(根据工艺不同分为A、B组)及Os... 目的使用不同复合工艺制备α-半水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材料,与WRIGHT公司生产的硫酸钙Osteoset进行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比较。方法对不同工艺制备的α-半水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材料(根据工艺不同分为A、B组)及Osteoset(C组),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微观形貌观察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热原反应检测,同时对人工骨材料进行肌肉包埋实验,对3种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衍射分析显示,各组材料出现各自的特征性衍射峰,未出现新的衍射峰;透射电镜微观形态观察提示,各组均呈现较多相互联通的平行的大孔结构,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结构之间贯通性良好,晶体结构形态相对均匀一致等特点。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提示:A、B、C组各时间点RGR值均大于75%,各实验组毒性分级为I级,阴性对照组毒性级别为0级,阳性对照组毒性级别为Ⅳ级。溶血实验示:A组、B组、C组平均溶血率为分别为0.95%、2.22%、1.05%。热原实验示:A组各时间点体温升高0.2℃,体温升高总和为0.4℃;B组各时间点体温升高0.1-0.2℃,体温升高总和为0.3℃;C组各时间点体温升高0.1-0.2℃,体温升高总和为0.3℃。各实验组体温升高均小于0.6℃,体温升高总和小于1.3℃。人工骨材料肌肉包埋,组织学检查显示肌纤维组织生长结构正常,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无排异反应。各组对细胞生长、增殖无影响,未发现溶血、热原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是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结论自制的两种复合人工骨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人工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水硫酸钙 Β-磷酸三钙 人工骨 骨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模拟高原急性缺氧条件下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科 田伏洲 +3 位作者 李可洲 任建东 王瑞丰 骆助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模拟高原急性缺氧条件下脓毒症(SE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40只,于低压氧舱中模拟海拔5000m高原环境3d,建立急性缺氧模型,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SEP组,高原SEP+HBO组,高原SEP+头...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模拟高原急性缺氧条件下脓毒症(SE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40只,于低压氧舱中模拟海拔5000m高原环境3d,建立急性缺氧模型,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SEP组,高原SEP+HBO组,高原SEP+头孢吡肟(CEF)组,高原SEP+HBO+CEF组,每组8只。除高原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外,其余各高原组均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SEP大鼠模型,CLP后分别行HBO(2个绝对大气压)或(和)CEF(50mg/kg,腹腔注射)处理。剩余16只大鼠,在平原条件下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和平原SEP组,每组8只。各组均在建模24h后径心脏取血后处死,分别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平原对照组(ALT 57.0±6.7U/L,AST 194.6±8.0U/L,MDA 0.95±0.13nmol/mg prot,SOD 74.1±7.8U/mg prot)比较,高原对照组(ALT 76.5±12.2U/L,AST 204.4±11.5U/L,MDA 1.18±0.11nmol/mg prot,SOD 59.5±6.6U/mg prot)的ALT、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平原SEP组(ALT 103.6±5.8U/L,AST 218.6±11.0U/L,MDA 1.38±0.14nmol/mgprot,SOD 55.5±6.4U/mg prot)比较,高原SEP组(ALT 142.8±7.2U/L,AST 307.5±11.3U/L,MDA 1.75±0.21nmol/mg prot,SOD 44.5±4.4U/mg prot)的ALT、AST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高原SEP组比较,高原SEP+HBO+CEF组(ALT 81.1±14.2U/L,AST 214.2±16.3U/L,MDA 1.23±0.13nmol/mg prot,SOD 72.4±5.7U/mg prot)中ALT、AST、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明显(P<0.05),但高原SEP+HBO组与高原SE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观察,各SEP组均可见肝细胞浊肿变性,部分呈空泡样变,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高原SEP组肝细胞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最为明显;各处理组中,高原SEP+HBO组与高原SEP组相比,肝细胞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改变不明显,高原SEP+CEF+HBO组肝细胞浊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最为明显。结论在模拟高原急性缺氧条件下,可加重SEP大鼠的肝损伤;HBO能改善缺氧条件下SEP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其肝组织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 脓毒症 高压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冠 吴东叶 +3 位作者 肖和达 梁鸿寅 孙红玉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E.coli)灌饲给SD大鼠,使其成功定植于大鼠肠道。将定植了GFP-E.coli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2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为APD治疗组。造模后24 h无菌条件下取材并处死。对比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胰腺组织细菌移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及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MLN及胰腺组织细菌移位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APD能减少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全身炎症水平,并可能因此改善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超 张新颜 +4 位作者 程敬民 马原 余思逊 孙志勇 顾建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缺氧环境所致脑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及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n=16)、缺氧组(n=16)及大黄素干预组(n=4...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缺氧环境所致脑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及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n=16)、缺氧组(n=16)及大黄素干预组(n=48),利用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缺氧环境,舱内采用自制游泳箱强迫大鼠游泳运动,将缺氧组和各大黄素干预组大鼠置于舱内饲养,每3小时游泳50 min,持续24 h,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缺氧处理。大黄素干预组分为15、30、60 mg/(kg·d)3个剂量组(n=16),于进舱前3 d按相应剂量行大黄素灌胃,对照组和缺氧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灌注生理盐水1 mL。利用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处理系统对大鼠进行寻找隐藏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测试;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观察大黄素对缺氧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升高(P<0.01),各剂量大黄素干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缺氧组减少(P<0.05,P<0.01);干/湿质量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缺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各大黄素干预组与缺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减低(P<0.05,P<0.01),且呈剂量关系;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缺氧组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增高(P<0.01),各剂量大黄素干预组与缺氧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MDA含量减少(P<0.05,P<0.01)。结论大黄素可以提高缺氧环境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缺氧 脑损伤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魏晓龙 蒋明德 +3 位作者 曾维政 郑淑梅 汤善宏 杜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肝纤维化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腺病毒Ad-人MMP-1(human MMP-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肝纤维化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腺病毒Ad-人MMP-1(human MMP-1,hMMP-1)-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组(A组,n=10)、空载体Ad-EGFP组(B组,n=10)、肝纤维化对照组(C组,n=15)及正常对照组(D组,n=15)。应用CCl4植物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成模。经尾静脉将已转染的细胞注入大鼠体内,肝纤维化对照组和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转染MMP-1的BMSCs对大鼠体质量、肝组织质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MP-1的BMSCs致大鼠体质量、肝组织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显著增加(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 III,PC III)显著下降(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可见平均视野下纤维化的程度显著改善(P<0.05)。结论:转染hMMP-1能够增强BMSCs对肝纤维化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因治疗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乙醇致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莹 吴小兰 +3 位作者 郭林明 刘艳霞 刘蕾 刘俊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6-459,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减轻乙醇对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市售白酒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在市售白酒中加入低、中、高剂量的GlcNAc作为干预组,记录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开始醉酒时间及醉酒持续时...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减轻乙醇对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市售白酒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在市售白酒中加入低、中、高剂量的GlcNAc作为干预组,记录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开始醉酒时间及醉酒持续时间,HE染色观察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肠道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cNAc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开始醉酒时间逐渐延长(P<0.05或P<0.01),醉酒持续时间逐渐缩短(P<0.05或P<0.01)。组织切片观察,模型组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受损,腺体萎缩,管腔内可见脱落的肠黏膜细胞,肝组织多数细胞胞膜破裂,少许细胞核破碎、溶解消失,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窦明显扩张,肝细胞索间充满淡红色嗜酸性均质状物,周围组织结构疏松;GlcNAc干预组小鼠肠道及肝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随着GlcNAc剂量的增加,肠道组织和肝组织损伤逐步减轻。结论:GlcNAc可不同程度减轻乙醇对肠道组织和肝组织的损伤,GlcNAc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GlcNAc稳定肠黏膜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 肠黏膜 通透性 肝细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快速建立Apo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炯 张耀雷 +4 位作者 代凤丹 韦舒杰 王强 李德 杨大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随后行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2周后采用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取术侧颈总动脉进行HE、Masson及油红O染色,并行CD68、α平滑肌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结果Apo E-/-大鼠血脂水平明显高于SD大鼠[总胆固醇(TC):18.56±2.82mmol/L vs 5.69±1.98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6.86±1.47mmol/L vs 1.92±0.76mmol/L,P<0.01];与SD大鼠比较,在严重血脂紊乱状态下,Apo E-/-大鼠全身处于显著炎症状态[CRP:4.66±0.57mg/L vs 0.39±0.21mg/L,P<0.05;白细胞:(21.79±5.10)×109/L vs(14.82±2.41)×109/L,P<0.01;中性粒细胞:(9.28±3.35)×109/L vs(2.10±0.96)×109/L,P<0.01]。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显著增生形成,并伴随着胶原纤维的轻度沉积;油红O染色可见Apo E-/-大鼠斑块增生明显,而SD大鼠呈阴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po E-/-大鼠斑块内CD68呈显著阳性,α-SMA呈弱阳性,而SD大鼠α-SMA呈阳性,无明显CD68显色。结论通过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可以快速建立Apo E-/-大鼠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技术 球囊损伤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光宇 戴睿武 +4 位作者 闫洪涛 陈涛 黎冬暄 郑晓博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和PCD治疗组(在SAP组基础上行PCD治疗),每组20只,每组分6、24 h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0只。分别于术后6、24 h取血清及腹水测定TNF-α、IL-1β及淀粉酶、蛋白酶水平,留取胰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光镜下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在胰腺组织的表达以及采用TUNEL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注射牛磺胆酸钠后大鼠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在造模后有显著升高(P<0.05),相同时相点的大鼠经PCD治疗后血清及腹水中炎症因子及腹水中蛋白酶含量即有明显下降(P<0.05),光镜病理检查提示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未治疗的SAP大鼠明显改善,TUNEL染色可见术后24 h 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未治疗的SAP组高[(14.6±2.1)vs(2.7±1.5),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CD治疗后Bcl-2表达下调[术后24 h:(10.81±2.16)vs(28.45±5.41),P<0.05]、Bax表达上调[术后24 h:(23.17±4.39)vs(9.64±1.85),P<0.05]。结论 PCD可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并缓解其病情,其可能机制与引流出富含炎症细胞因子及胰酶等有害物质的腹水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经皮导管引流 胰腺损伤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高糖高脂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挺 杨怡 +3 位作者 田玥 杜劲 裴海峰 杨大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tical atrophy-1,OPA1)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方法将高糖培养基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高糖+0、200、400μmol/L软脂酸钠组,并分别干预8 h和16 h。采用si RNA敲低心肌OPA1表达...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tical atrophy-1,OPA1)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方法将高糖培养基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高糖+0、200、400μmol/L软脂酸钠组,并分别干预8 h和16 h。采用si RNA敲低心肌OPA1表达,进一步将400μmol/L软脂酸钠组分为对照组、OPA1 si RNA干预组、Scra si RNA干预组、OPA1 si RNA+NAC干预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凋亡水平,q-PCR法检测心肌细胞中OPA1m RNA的表达情况,DHE染色法与ELISA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随着软脂酸钠的浓度和干预时间逐渐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干预明显抑制心肌细胞中OPA1的表达,同时显著地促进ROS生成(P<0.05)。通过OPA1 si RNA干扰OPA1的表达水平后,高脂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ROS生成进一步增加(P<0.05);相反地,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逆转了上述OPA1抑制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高脂血症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心肌细胞的易损性,OPA1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 心肌细胞 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调节方式在军人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媛媛 谢守蓉 +9 位作者 李丽 李晋 王立菲 刘云波 蒋娟 徐文佳 王佳 郑飞宇 赖薇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20-1524,共5页
目的探索高原某部官兵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 目的探索高原某部官兵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真实幸福感问卷(authentic happiness inventory,AHI)、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9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军人幸福感水平与SCL-90总分、CES-D、SAI、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07^-0.4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的情绪调节方式显著正相关(r=0.25、r=0.30,P<0.01);(2)中介模型显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幸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军人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幸福感的提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均有助于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情绪调节方式 抑郁 焦虑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曦 徐永清 +2 位作者 何晓清 王腾 李国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5,171,共7页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SD大鼠背部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切取面积约3cm×10cm的背部跨区皮瓣。实验组皮下注射NGF溶液(10 nmol·ml^(-1)·kg^(-1));对照组同法注射0.1...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SD大鼠背部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切取面积约3cm×10cm的背部跨区皮瓣。实验组皮下注射NGF溶液(10 nmol·ml^(-1)·kg^(-1));对照组同法注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1 ml/kg)。术后第3、7天局部取材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检测VEGF及CD34蛋白含量;显微CT微血管三维重建,析因设计分析血管容积及总长度的形态学变化。后术第7天统计皮瓣存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测血管生长因子受体(KDR)及NGF受体(Trk A)的表达。结果第3天,VEGF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88);实验组CD3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第7天,两种蛋白分子表达,实验组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形态学分析示NGF和时间因相互作用增加血管容积(F=33.304,P<0.05)及总长度(F=8.493,P=0.01);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实验组KDR阳性表达较为明显。结论 NGF可促进跨区供血穿支皮瓣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跨区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CT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前循环TIA后脑血流量降低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俊 王建 +3 位作者 王庆松 王志强 段丹 李余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运用脑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首次TIA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与脑血流量变化有关。方法选择性回顾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首次临床诊断为前循环TIA及认知量表评定正常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全脑C... 目的运用脑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首次TIA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与脑血流量变化有关。方法选择性回顾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首次临床诊断为前循环TIA及认知量表评定正常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全脑CTPI检查,分别监测感兴趣区域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发病第4周进行认知量表评价,根据认知量表结果分为VCI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早期CTPI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将VCI组认知量表评分与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CI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前循环TIA发作至入院平均时间及前循环TIA发作至完成CTPI的平均时间等方面结果相仿,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VCI组与对照组相比,VCI组CBF降低,MTT、TTP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BV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o CA与VCI组MTT值负相关(r=-0.51,P=0.009)。结论 TIA发生后脑血流灌注降低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提示CTPI对前循环TIA后VCI早期预警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成像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关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任辉 熊小云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2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为加强护理管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95例住院患者和24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对...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为加强护理管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95例住院患者和24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结论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表现在护士、患者和医院多角度、多层面,改进护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应实施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关系 影响因素 患者 医护人员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对Hoffmann征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建林 时述山 +1 位作者 马秀生 邢学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5-417,共3页
探讨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对Hoffmann征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7例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及50名正常人在腕关节掌屈15°、中立0°、背伸30°、背伸60°位分别行Hoffmann征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探讨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对Hoffmann征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7例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及50名正常人在腕关节掌屈15°、中立0°、背伸30°、背伸60°位分别行Hoffmann征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腕关节中立0°、背伸30°、背伸60°位Hoffmann征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而与掌屈15°位检查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在正常人中,腕关节掌屈15°、中立0°、背伸30°位Hoffmann征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而与背伸60°时检查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对Hoffmann征检查结果有明显影响,以腕背伸30°位检查结果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 HOFFMANN征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空间环境X射线和微重力对大鼠骨丢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勇 唐辉 +3 位作者 徐永清 蔡志军 赵庆凯 汤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探讨辐照和微重力对于骨代谢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X射线辐照组(X-ray组)、尾吊模型组(HLS组)及尾吊结合X射线辐照组(HLS+Xray组)。分别对HLS组和HLS+X-ray组进行4 Gy X射线全身辐照,对HLS+X-... 目的探讨辐照和微重力对于骨代谢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X射线辐照组(X-ray组)、尾吊模型组(HLS组)及尾吊结合X射线辐照组(HLS+Xray组)。分别对HLS组和HLS+X-ray组进行4 Gy X射线全身辐照,对HLS+X-ray组进行尾吊实验来模拟空间环境下辐射和微重力的条件,检测骨密度、骨小梁的数目、骨小梁的分离程度、骨小梁的厚度、骨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等参数并检测了骨碱性磷酸酶(ALP)、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骨钙素(OCN)的及骨调节基因Rankl、Runx2、Nfatcl的表达变化,研究两种因素所引起的骨丢失是否有相应的交互作用。结果尾吊和X射线辐照在骨丢失方面引起了显著的变化,同正常对照组相比,HLS组和X-ray组的骨密度、骨小梁的数目、骨小梁的厚度、骨体积分数均表现为降低趋势(P<0.05),HE染色显示HLS组、X-ray组和HLS+X-ray组中都出现骨小梁数量减少等特征,说明各个模型组都存在骨丢失现象,以HLS+X-ray组最为明显(P<0.05)。Rankl、Nfatcl以及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在HLS组、Xray组及HLS+X-ray组均上升(P<0.05)。碱性怜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在HLS组、X-ray组及HLS+Xray组均有所下降(P<0.05)。而作为成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Runx2基因在HLS组和X-ray组却没有任何改变,在HLS+X-rays组发生了显著的下调(P<0.05)。结论尾吊和X射线双因素能够引起骨密度更大的丢失,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破坏程度会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模拟微重力 X射线辐照 骨小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致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阳 王庆松 郑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HK组,n=17)、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electrode control,EC组,n=16)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n=16),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电刺激后1、7、30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等改变。结果电刺激后1 d,HK、SED组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较NC、EC组均有显著减少(P〈0.01),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有减少(P〈0.05),电刺激后30d,HK、SE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较NC、EC组增多(P〈0.05),而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均有显著增多(P〈0.01)。结论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发了实验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增加、树突棘密度增高、树突分支点数增多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增大等突触发生改变,在癫痫性情感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 海马 树突 突触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平 杨波 +3 位作者 唐文 卓强 郑人源 蒋明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观察用特异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SC株,用SB203580(浓度为5、10、20μmol/L)对乙醛(浓... 目的观察用特异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SC株,用SB203580(浓度为5、10、20μmol/L)对乙醛(浓度200μmol/L)刺激的大鼠HSC进行干预,分别以酶标仪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SB203580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6%、27.0%、31.5%,与乙醛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对HSC凋亡有促进作用,凋亡率分别为(13.7±0.3)%、(14.9±0.2)%、(16.1±0.2)%,凋亡率逐渐增加,与乙醛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可以明显阻滞乙醛刺激的HSC由G1期进入S期,G1/G0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29.1±1.9)%、(35.5±3.4)%、(46.0±2.6)%],S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53.4±2.6)%、(48.4±3.6)%、(43.8±1.1)%],与乙醛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SB203580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乙醛刺激的HSC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得到促进,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受到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肝星状细胞 乙醛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