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慢性缺氧对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高文祥 柳君泽 +1 位作者 吴利平 蔡明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关键词 线粒体 能量代谢 急慢性缺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培勇 刘健 +3 位作者 罗德成 许蜀闽 孙秉庸 陈兆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缺氧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增殖 PA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4000m高原失血性休克狗的心血管功能和氧的运送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德成 王俊元 +3 位作者 孙秉庸 杨仲强 田景亮 王仕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本文观察了在模拟4 000m高原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狗的心血管功能和氧的运送。在模拟4 000m高原低压舱内自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分别降至6.67kPa(NMS和HMS)和5.33kPa(NSS和HSS)维持120min,然后将放出的全部血液自股静脉快速输... 本文观察了在模拟4 000m高原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狗的心血管功能和氧的运送。在模拟4 000m高原低压舱内自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分别降至6.67kPa(NMS和HMS)和5.33kPa(NSS和HSS)维持120min,然后将放出的全部血液自股静脉快速输回,再继续观察120min。 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4 000m高原,中度失血性休克狗的心血管功能与平原类似,但VO_2明显降低,降低程度相当于NSS。HSS发生失代偿早,容易发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休克 心血管功能 氧运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腺苷酸转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兵 柳君泽 陈丽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缺氧暴露过程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变化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d组、5d组、15d组和30d组。缺氧组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23h/d。提取心室肌线粒体,Clark氧...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缺氧暴露过程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变化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d组、5d组、15d组和30d组。缺氧组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23h/d。提取心室肌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氧化呼吸活性;HPLC法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3H]-ADP掺入法测量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结果:大鼠经缺氧1d、5d、15d后,ST3和RCR显著降低,缺氧30d时ST3仍显著低于对照组,ST4在缺氧1d、5d、15d时显著升高,缺氧30d时降低,RCR在30d时接近正常。缺氧1d和5d心肌线粒体ATP含量、ANT活性明显下降,缺氧15d时接近正常,缺氧30d时则再次降低。结论:缺氧对心肌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抑制是导致线粒体内ATP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缺氧过程中ANT活性与线粒体内ATP含量成协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线粒体 能量代谢 腺嘌呤核苷酸移位酶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习服过程中大鼠心脏的适应性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庆愿 高钰琪 +4 位作者 史景泉 刘福玉 陈健 曹利飞 孙秉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 :观察在低氧习服过程中 ,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血流供应和心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在 5 0 0 0m模拟高原低氧 5、15d和 30d后 ,用碱性磷酸酶 (ALP)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毛细血管并进行图象分析 ;用放射性微球法测定心肌血... 目的 :观察在低氧习服过程中 ,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血流供应和心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在 5 0 0 0m模拟高原低氧 5、15d和 30d后 ,用碱性磷酸酶 (ALP)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毛细血管并进行图象分析 ;用放射性微球法测定心肌血流量 ;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左、右心室功能。结果 :在低氧习服过程中 ,整个右室心肌血流量显著增加 ,功能显著增强。低氧 15d后 ,右室心肌毛细血管密度虽无明显变化 ,但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 (C/M)显著增高。低氧 5d时左室心肌血流量虽显著增加 ,但左室功能明显降低 ;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 ,左室心肌血流量和左室功能恢复正常。在低氧 30d时 ,左室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C/M比值均显著增高。结论 :大鼠在对低氧习服过程中 ,右室心肌血流量持续增加、心肌肥大并伴有毛细血管增生及功能增强 ;左室先有心肌血流量增多和心功能降低 ,后来心肌血流量恢复并出现毛细血管增生 ,同时左室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大鼠 心脏适应性 习服 心肌肥大 毛细血管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5-羟色胺转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健 王培勇 +1 位作者 罗德成 孙秉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氧(O%O2+95%N2+5%CO2)和低氧(25~3%O2+92%N2+5%CO2)对新生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肺动肺平滑肌细胞(PASM)5-羟色胺转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 目的:探讨无氧(O%O2+95%N2+5%CO2)和低氧(25~3%O2+92%N2+5%CO2)对新生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肺动肺平滑肌细胞(PASM)5-羟色胺转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结果:无氧组和低氧组(15h、3h、6h)PAEC5-羟色胺转载体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而无氧和低氧12h至48h对PAEC5-羟色胺转载体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无氧和低氧(3h、6h、12h、24h)组PASM5-羟色胺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结论:推测缺氧早期通过促进PAEC5-羟色胺转载体基因表达,加强PAEC对5-羟色胺的摄取和降解,随缺氧时间的延长,PAEC的此功能受损。缺氧PASM5-羟色胺转载体基因表达的持续增加,则可能参与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肺动脉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大鼠冠状血管储备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玉峰 黄梅 +2 位作者 谢增柱 刘福玉 廖为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 - 1对低氧时冠状血管储备 (CVR)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平原对照组 ;(2 )急性低氧组 ;(3)慢性低氧组。分别测量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NO-2 、内皮素 - 1(ET- 1)含量、心肌一氧化氮合...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 - 1对低氧时冠状血管储备 (CVR)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平原对照组 ;(2 )急性低氧组 ;(3)慢性低氧组。分别测量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NO-2 、内皮素 - 1(ET- 1)含量、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产并观察心肌血管结构改变。结果 :(1)急性低氧导致双心室心肌血流量、心肌NO-2 、ET - 1含量、NOS活性明显增高 ,CVR明显下降。 (2 )间断低压低氧 90d后 ,左室CVR、心肌ET - 1/NO-2 比值无明显改变 ;右室心肌ET - 1含量、ET - 1/NO-2 比值明显增加 ,右室NO-2 含量、CVR明显下降 ;右室冠状小血管壁增厚 ,管周胶原、血球压积 (Hct)及右室重量指数增加。结论 :急性低氧时 ,安静心肌血流量增加 ,CVR减少 ;慢性低氧时 ,右室CVR减少可能与心肌ET - 1含量增加、NO含量减少、右室冠状小血管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低氧 冠状血管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ET-1 CVR 心肌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大鼠脑线粒体的能量合成特点 被引量:3
8
作者 柳君泽 高文祥 +1 位作者 罗德成 蔡明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0-540,共1页
线粒体是利用氧和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以上来自线粒体。底物氧化脱下的H+经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形成跨膜质子梯度,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经磷酸化形成ATP。... 线粒体是利用氧和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以上来自线粒体。底物氧化脱下的H+经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形成跨膜质子梯度,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经磷酸化形成ATP。脑组织具有耗氧量大、代谢率高、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脑缺氧 ATP 能量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缺氧对大鼠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3H-亮氨酸掺入量及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玲 孙秉庸 张国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本文采用 ̄3H-亮氨酸活体注入法观测了急性连续缺氧(模拟高原5000m)3、12,36和72小时以及慢性间断缺氧14,28和42(每天8小时)对大鼠肝脏及心肌线粒体的 ̄3H-亮氨酸掺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肌线粒体的 ̄3... 本文采用 ̄3H-亮氨酸活体注入法观测了急性连续缺氧(模拟高原5000m)3、12,36和72小时以及慢性间断缺氧14,28和42(每天8小时)对大鼠肝脏及心肌线粒体的 ̄3H-亮氨酸掺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肌线粒体的 ̄3H-亮氨酸掺入量多于肝脏。急性缺氧可显著抑制亮氨酸掺入,随后逐渐上升。缺氧72小时末心肌和肝线粒体的亮氨酸掺入量分别达173%和148%。慢性缺氧可致心肌及肝脏线粒体的亮氨酸掺入量降低。以荧光法测定慢性缺氧心肌线粒体的DNA含量,结果显示缺氧14天无显著变化,28天及42天DNA量显著升高。本实验结果提示,急性缺氧可显著抑制 ̄3H-亮氨酸掺入线粒体,但随后线粒体蛋白合成增强,慢性缺氧动物心肌线粒体蛋白合成受抑而DNA复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线粒体 亮氨酸 脱氧核糖核酸 高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及再灌注山羊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培勇 刘健 +1 位作者 许蜀闽 孙秉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探讨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我们分别观察了缺氧(模拟海拔4000m高原)24h山羊血浆(HP)、缺血1h在上述条件下于缺氧24h末放血使血压维持在6.0kPa1h)山羊血浆(IP)和再灌注回输放出血液后... 为了探讨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我们分别观察了缺氧(模拟海拔4000m高原)24h山羊血浆(HP)、缺血1h在上述条件下于缺氧24h末放血使血压维持在6.0kPa1h)山羊血浆(IP)和再灌注回输放出血液后24h山羊血浆(RP)对中性粒细胞(PMN)及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的作用。PMN在分别含HP、IP和RP的培养液中温育1h末,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01),其升高的程度依赖于上述血浆的浓度;在同一浓度下,上述三种血浆使PMN活力升高的次序为:HP<IP<RP。PMN在25%浓度RP的培养液中温育3h末,其变形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PAEC在含50%浓度上述血浆的培养液中培养1~3h,细胞活力明显升高,3h末达高峰(分别升高14.2%.37.5%和156.9%):然后开始降低,分别于12h末、6h末和12h末达最低值(分别降低21,6%,30.7%和33.7%),然后回升。上述结果提示:缺氧动物血浆中含有少量对PMN和PAEC发生激活/损伤作用的物质,该类物质在缺血损伤后增加,在再灌注损伤后进一步增加。PAEC和PMN的激活与损伤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展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缺氧 内皮细胞 缺血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三醇对氧自由基致兔血管平滑肌细胞NF-κB活化及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华 何作云 高玉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 :探讨白藜三醇 (RES)对X/XO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表达 (MCP - 1)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XO和 /或RES ,采用MTT法、电泳迁移率改变... 目的 :探讨白藜三醇 (RES)对X/XO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表达 (MCP - 1)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XO和 /或RES ,采用MTT法、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及NF -κB活性和MCP - 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X/XO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明显增加体外培养SMC增殖及NF -κB的活性和MCP -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RES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氧自由基对体外培养SMC的增殖作用和NF -κB的活性 ,并下调MCP - 1的表达水平 ;其中以终浓度 10 0 μmol/L的RES对氧自由基介导的NF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终浓度 2 0 0 μmol/L的RES对SMC的增殖作用及MCP - 1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 结论 :RES具有抑制X/XO产生氧自由基对NF -κB的诱导合成和MC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白藜三醇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平滑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钙信号与基因表达调节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健 何作云 +1 位作者 王培勇 唐朝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钙 (Ca2 +)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 ,近年的一些研究证实胞质Ca2 +和核Ca2 +信号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基因转录 ,核Ca2 +通过CaM激酶调节核蛋白磷酸化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介导转录 ,胞质Ca2 +信号则触动血清反应元件 (SRE)介导... 钙 (Ca2 +)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 ,近年的一些研究证实胞质Ca2 +和核Ca2 +信号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基因转录 ,核Ca2 +通过CaM激酶调节核蛋白磷酸化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介导转录 ,胞质Ca2 +信号则触动血清反应元件 (SRE)介导的基因转录。另外 ,核Ca2 +也参与多种核酶和核蛋白转运等核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 CA^2+ 基因表达 核酶 核蛋白 表达调控 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β-内啡肽对急性缺氧大鼠出血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京生 田景亮 刘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0-302,306,共4页
40只大鼠分别在海平和模拟4000m高原复制出血性休克。比较复制出血性休克所需失血量,观察LVSP、LVDP、dp/dt max、HR、存活时间和血浆β-EP含量改变,及纳洛酮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休克时各指标的变化较平原变化明显;纳洛酮能... 40只大鼠分别在海平和模拟4000m高原复制出血性休克。比较复制出血性休克所需失血量,观察LVSP、LVDP、dp/dt max、HR、存活时间和血浆β-EP含量改变,及纳洛酮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休克时各指标的变化较平原变化明显;纳洛酮能使各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使存活时间延长。表明:(1)发生在模拟高原的出血性休克,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2)β-EP参与了高原休克的病理过程,β-EP对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休克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3)纳洛酮具有一定的抗高原出血性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休克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特性、细胞内游离钙及cAMP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培勇 孙秉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作者观察了缺氧状态下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的形态、生长曲线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测定了缺氧时PAEC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和cAMP含量。结果发现:(1)PAEC能在2%O_2,缺氧条件... 作者观察了缺氧状态下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的形态、生长曲线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测定了缺氧时PAEC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和cAMP含量。结果发现:(1)PAEC能在2%O_2,缺氧条件下生长,其光镜形态、生长曲线和细胞蛋白质含量与21%O_-2常氧条件下的相似;(2)向PAEC的无钙细胞悬液内分别通入氮气、3%O_2和5%O_21~20min,细胞内([Ca(2+]i)均明显升高;(3)通入氮气1min,细胞内cAMP含量明显上升,继续缺氧则cAMP有向基础值接近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培养的PAEC对缺氧有较强的耐受力,缺氧可直接影响PAEC的第二信使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缺氧 内皮细胞 腺苷环-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7.5%NaCl-6%Dextran 70液治疗犬高原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钰琪 罗德成 +5 位作者 王俊元 王强 邓学才 周广福 张国斌 周勇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6-33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小剂量7.5%NaCl-6%Dextran70液对模拟4 000m高原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犬心血管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经动脉放血,在8min内使MAP降至5.73±0.1kPa,并维持在此水平60min后,分别经静脉快速注入0.9%NaCl(NS组,n=7)、7.5%NaCl... 本文研究了小剂量7.5%NaCl-6%Dextran70液对模拟4 000m高原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犬心血管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经动脉放血,在8min内使MAP降至5.73±0.1kPa,并维持在此水平60min后,分别经静脉快速注入0.9%NaCl(NS组,n=7)、7.5%NaCl(HS组,n=6)和7.5%NaCl-6%Dextran 70(HSD组,n=6),剂量均为4ml/kg,在2min内注完。治疗120min后,NS组的存活率为2/7,而HS组和HSD组的存活率均为5/6。与NS相比,HS或HSD治疗均能显著升高平均动脉血压,增强心功能。其中HSD组治疗后各动力学指标升高幅度均大于HS组相应值,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NS组比较,HS组和HSD治疗后肺血管阻力呈下降趋势。治疗后HSD组的血浆容量扩充的百分量显著高于NS组(P<0.01)和HS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静脉快速注入小剂量HS或HSD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均有显著的救治作用,其中HSD的作用略优于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休克 复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对急性缺氧耐受性的昼夜节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勇敬 孙秉庸 +2 位作者 杨仲强 王培勇 何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5,36,共3页
在昼夜10个时点,观察了模拟海拔10000m高原(大气压等于26.7kPa)急性缺氧60min时小白鼠活存数与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从凌晨3:00起,小白鼠活存数开始增加,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开始延长,并于5∶30达到最高值。随后,活存数虽维持在同一水平... 在昼夜10个时点,观察了模拟海拔10000m高原(大气压等于26.7kPa)急性缺氧60min时小白鼠活存数与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从凌晨3:00起,小白鼠活存数开始增加,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开始延长,并于5∶30达到最高值。随后,活存数虽维持在同一水平,而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则逐渐缩短。两者在14:56-0:30间处于最低值。结果表明:①小白鼠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具有昼夜节律变化;②以夜间活动的啮齿类动物为实验研究对象时,应注意昼夜节律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生理昼夜节律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性肺动脉和体动脉增压反应的研究——慢性间断缺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秉庸 谢增柱 +11 位作者 王俊元 毛长琪 肖月 杨映波 薛树国 杨昌礼 刘福玉 夏亚莉 罗德成 田恒轩 黄玲玲 刘贵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8-13,共6页
雄性长白种(Landrace strain)幼猪10只,每天在低压舱内于4,000m模拟高原停留8小时,共30天。第31天再次缺氧时,其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比急性缺氧组(11只)显著增强,但同时测得的全血量,血浆量和心输出量都无显著增加。仅血球量和红细胞... 雄性长白种(Landrace strain)幼猪10只,每天在低压舱内于4,000m模拟高原停留8小时,共30天。第31天再次缺氧时,其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比急性缺氧组(11只)显著增强,但同时测得的全血量,血浆量和心输出量都无显著增加。仅血球量和红细胞压积增高,不过,都未达到足以影响肺动脉压的程度。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的组织胺含量不仅未增加,反而下降。两组动物的肺血管阻力都增大,但前者更显著。两组动物的体动脉压在缺氧时都升高。在4,000m模拟高原,异搏停(钙离子拮抗剂)可致两组动物的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明显下降,其作用可维持2小时以上。间接说明钙离子与缺氧性肺动脉和体动脉增压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缺氧 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 缺氧性体动脉增压反应 异搏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幼猪离体肺小动脉^3H—磷酸肌醇及组织多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军英 孙秉庸 +1 位作者 李景荣 刘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实验结果:(1)平原幼猪离体肺小动脉组织在缺氧或缺氧+组胺刺激时,[ ̄3H]-IPs积累分别比其相应常氧对照高8.6倍和23.1倍(P<0.01);慢性缺氧组离休肺动脉刺激诱导的[ ̄3H]-IPs积累与平原组显著不同... 实验结果:(1)平原幼猪离体肺小动脉组织在缺氧或缺氧+组胺刺激时,[ ̄3H]-IPs积累分别比其相应常氧对照高8.6倍和23.1倍(P<0.01);慢性缺氧组离休肺动脉刺激诱导的[ ̄3H]-IPs积累与平原组显著不同。提示PIP_2降解参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细胞内信息传递:慢性缺氧可以改变动脉内刺激诱导的PIP_2的降解程度。(2)缺氧动物的肺、肺小动脉壁及右心室肌多胺含量显著高于平原组,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肺小动脉壁增厚和右心肥大相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聚胺 肺性高血压 磷酸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K2靶向短发夹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嘉 郭红 +2 位作者 吕伟 严俊 肖颖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PYK2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8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4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 目的: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PYK2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8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4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PYK2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PYK2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PYK2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心脏 基因 PY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狗的左室功能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俊元 陈流生 +1 位作者 罗德成 王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13-516,共4页
本文观察了出血性休克狗回输血液后的心功能变化。用4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室内压(LVP)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通过示波器同时摄取p-dp/dt环,并从环体测取dp/dt-DP5.33、心肌收缩成分缩短和延长速度(VCE和-... 本文观察了出血性休克狗回输血液后的心功能变化。用4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室内压(LVP)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通过示波器同时摄取p-dp/dt环,并从环体测取dp/dt-DP5.33、心肌收缩成分缩短和延长速度(VCE和-VCE)、Vmax、-dp/dt max/LVSP。结果表明,当休克回输后10min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参数接近对照值。回输血60min可发生心功能降低,随即更趋恶化。结果提示:出血性休克狗回输血后的早期可出现严重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心排出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