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与医院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静 龙琦 +7 位作者 杨钰琴 丁雪娇 李雪 杜欣 孙爱华 刘耀 张曦 周紫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634-2642,共9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住院时间超过48h的全部住院患者。根据住院记录、护理记录和医院感染登记报告系统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住院时间超过48h的全部住院患者。根据住院记录、护理记录和医院感染登记报告系统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和医院感染相关资料。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风险关联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患者共7381例,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771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84例。对全部7381例患者和其中602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置管使医院感染风险显著增加(OR全部=6.66,95%CI:5.45~8.16;OR肿瘤=5.67,95%CI:4.59~6.99),但经多因素校正后关联均不显著(OR今部:1.14,OR肿瘤=1.16)。但在住院时间较长(≥28d)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显著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OR=1.60,95%CI:1.04~2.45),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OR=1.71,95%CI:1.07—2.76)和以贵要静脉为穿刺部位时(OR=2.69,95%CI:1.44~5.02)均与医院感染有显著关联。住院时间长、粒细胞缺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与医院感染有显著关联。结论相对于其他危险因素,中心静脉置管使医院感染风险的增加在总体上不明显,但对长时间住院患者而言,中心静脉置管是相对独立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住院患者 中心静脉置管 医院感染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9 位作者 李杰平 陈幸华 张曦 刘红 曾东风 朱丽丹 彭贤贵 高力 高蕾 孙爱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l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造血重建...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l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性 移植 同种 脐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难治性血液病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8 位作者 赵艳 曾东风 刘红 陈幸华 张曦 李杰平 彭贤贵 高蕾 高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28-2231,共4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对53例血液病患儿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自体移植15例,异基因移植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行自...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对53例血液病患儿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自体移植15例,异基因移植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能顺利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异基因移植患儿除1例发生颅内出血早期死亡外,其余均顺利达到造血重建,但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18.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6%;15例患儿于移植后0~24个月分别死于颅内出血、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移植后6个月至2年存活率6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临床可根据患者原发疾病诊断、供者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选择移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锦海 陈幸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51-1154,共4页
化疗是血液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这种现象由多种耐药机制导致,包括了如过度表达耐药相关蛋白的生化机制和涉及造血微环境的生理机制等。本文简要回顾了MDR的产生机制和逆转... 化疗是血液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这种现象由多种耐药机制导致,包括了如过度表达耐药相关蛋白的生化机制和涉及造血微环境的生理机制等。本文简要回顾了MDR的产生机制和逆转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MDR的检测和结果分析,以及和造血微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多药耐药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急性白血病与淋巴瘤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曾东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魏立 常诚 刘林 刘红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4-277,共4页
为了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源因子-1(SDF-1)及其骨髓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 及其临床意义,对28例血液肿瘤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骨髓及外周血指标进行了检测,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 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 为了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源因子-1(SDF-1)及其骨髓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 及其临床意义,对28例血液肿瘤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骨髓及外周血指标进行了检测,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 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SDF-1表达。结果显示:28例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SDF-1和 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SDF-1和CXCR4两因子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r= 0.831,P<0.01)。部分存在明显的髓外转移和多个淋巴结浸润的血液肿瘤患者CXCR4的表达较高。不同类型 的血液肿瘤之间CXCR4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P<0.01)。结论:骨髓细胞与外周血清CXCR4和SDF-1的高表达 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血液肿瘤标志,CXCR4的高表达可能与血液肿瘤的浸润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急性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金良 孔佩艳 +1 位作者 徐葳 曾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人参皂苷Rg3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p-Akt、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抑制的最适作用时间为24h,最适作用浓度为40μg/ml;处理24h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Akt及p-ERK蛋白表达亦较处理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明显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可抑制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MAPK、PI3K/Akt途径中Akt、ERK蛋白的磷酸化,提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APK信号途径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急性白血病 骨髓基质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亮 崔建华 +2 位作者 马广全 曾东风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8-2529,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佳丽 刘耀 +5 位作者 曾东风 李杰平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15-2517,共3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VTD方案治疗的58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0例传统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VTD方案治疗的58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0例传统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方案化疗的MM患者作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患者均完成2个及以上疗程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的MM患者:①VT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DT组(63.8%vs 40.0%,P<0.05)。VTD方案中初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和(或)难治患者(77.8%vs 40.9%,P<0.05);VTD组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VADT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与VADT组(60.0%)无差异(P>0.05)。VTD组内轻链型、非轻链型MM患者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VTD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MM缓解率高,副作用少且一般较轻微,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125例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佳丽 曾东风 +5 位作者 孔佩艳 李杰平 罗乐 张勇 陈幸华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8-892,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与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相关的主要因素及特点。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的可能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相关的不良因素,结合重庆市的地理及人文特点,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第... 目的总结和分析与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相关的主要因素及特点。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的可能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相关的不良因素,结合重庆市的地理及人文特点,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25例重庆籍1岁零3个月至18岁儿童白血病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标准随机选择同期就诊上述医院的139例非遗传病、非先天缺陷、非肿瘤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组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患儿感染史及喂养史、家庭装修史、居住地电磁辐射、父母生育年龄、母孕期感染史及家族肿瘤史等信息,对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项指标中,11项指标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其中6项指标也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有意义,包括儿童患病前1年居室装修史(OR=3.069),儿童直接接触农药杀虫剂(OR=3.522),母孕期出售配置和喷洒农药及杀虫剂(OR=3.101),孕期居室装修或新置家具(OR=4.868),孕期使用电磁用具(OR=1.786),孕期补充铁剂(OR=5.834)。结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因素错综复杂,儿童患病前1年居室装修及直接接触农药杀虫剂等6个因素可能是重庆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HL-60细胞粘附性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7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常城 曾东风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对HL 6 0细胞粘附性及Bcl 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中的作用。培养HL 6 0细胞 ,并再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在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观...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对HL 6 0细胞粘附性及Bcl 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中的作用。培养HL 6 0细胞 ,并再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在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观察骨髓基质层上HL 6 0细胞的粘附情况并测定其粘附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L 6 0细胞Bcl 2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12G5显著降低HL 6 0细胞的粘附率 ,与此同时Bcl 2表达下调 ,Fas表达上调。结论 :抑制SDF 1活性可一定程度地阻抑白血病细胞生存 ,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抗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HL-60细胞 细胞粘附性 细胞凋亡 Bcl-2 Fa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曦 王苹 +8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彭贤贵 王庆余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基质细胞 HL-60细胞 残留白血病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相合异基因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采集及移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平 彭贤贵 +6 位作者 陈幸华 高蕾 刘思恒 张曦 孔佩艳 张诚 高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采集单倍相合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采集方式的差异,并进行移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为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6例白血病患者,健康供... 目的采集单倍相合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采集方式的差异,并进行移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为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6例白血病患者,健康供者为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在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4.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后1h内输给受者。56例供者根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1组(n=5)采用注射器针头半密闭式过滤法,第2组(n=6)采用Thomas不锈钢开放式过滤法,第3组(n=45)采用本课题组的改进方法(用过滤输血器替换注射器针头及不锈钢网)。如若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则对采集后的骨髓液进行处理:主侧不合用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去除红细胞,次侧不合采用低温低速离心去除血浆。骨髓液干细胞采集后4h内输给受者。结果56例供者外周血采集量的中位值为56ml,MNC中位值5.15×108/kg,CD34+细胞中位值5.80×106/kg;骨髓液采集量中位值950ml,有核细胞(NC)中位值10.31×108/kg,CD34+细胞中位值11.33×106/kg;外周血和骨髓采集的CD34+细胞总数中位值为13.42×106/kg。3种骨髓干细胞采集方法收集的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的质量无明显差异。供受者ABO血型匹配情况:15对ABO血型主侧不合,17对ABO血型次侧不合,均成功留取有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1d,2例受者死于颅内出血,余54例移植后30d成为完全供者型植入,且均成功造血重建。结论采用单倍相合异基因供者的外周血和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可使白血病患者达到有效的造血重建。采用过滤输血器收集供者骨髓干细胞的方法安全、可行,经此法采集的骨髓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的质量与传统方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性 造血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D20~+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永升 孔佩艳 +9 位作者 曾东风 李杰平 陈幸华 张曦 李佳丽 尹晓林 张诚 王庆余 孔祥敬 何圆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n=25),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3~4次,采集自体干细胞前1d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375mg/m2)体内净化干细胞,移植后每3~6个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万U/次,缓慢静滴)维持治疗3~4次;对照组35例,除未用利妥昔单抗以外,其他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干细胞采集前及移植后巩固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8.2±2.9)×108/kg和(8.4±3.9)×108/kg(P=0.822),CD34+细胞数分别为(12.3±12.7)×106/kg和(13.2±13.9)×106/kg(P=0.799)。治疗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对照组3例造血重建失败。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所有病例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22(2~81)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91.6%vs 69.5%,P=0.060)。结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患者APBSCT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造血重建,且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造血干细胞移植 CD20+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氢交换蛋白-1特异性抑制剂二甲基氨氯吡咪对HL-60/ADM细胞pHi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刘林 刘红 曾东风 梁雪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88-491,共4页
为了探讨钠氢交换蛋白-1(NHE-1)抑制剂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对HL-60/ADM细胞pHi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敏感HL-60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MA干预后,荧光指示剂(BCECF/AM)检测法检测细胞内pHi,微量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生长的抑... 为了探讨钠氢交换蛋白-1(NHE-1)抑制剂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对HL-60/ADM细胞pHi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敏感HL-60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MA干预后,荧光指示剂(BCECF/AM)检测法检测细胞内pHi,微量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对比HL-60/ADM细胞与HL-60细胞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HL-60/ADM细胞内pHi较HL-60细胞显著升高;DMA作用下,HL-60/ADM细胞的pHi降低幅度、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HL-60细胞;当DMA浓度100-150μmol/L时,HL-60/ADM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幅度、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降低幅度均高于HL-60细胞。结论:NHE-1特异性抑制剂DMA引起HL-60/ADM的pHi降低,可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且DMA对HL-60/AD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高于HL-60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蛋白-1 二甲基氨氯吡咪 HL-60/ADM细胞 PHI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DF-1活性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7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常城 曾东风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抑制SDF 1活性对HL 6 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能力中的作用。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并与HL 6 0细胞共培养 ,采用SDF 1受体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用MTT法检测HL 6 0细胞... 本研究通过观察抑制SDF 1活性对HL 6 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能力中的作用。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并与HL 6 0细胞共培养 ,采用SDF 1受体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用MTT法检测HL 6 0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观察HL 6 0细胞增殖周期变化、检测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 ,同时检测CXCR4单克隆抗体应用前后HL 6 0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可下调HL 6 0细胞膜表面CXCR4的表达 ,同时处于G0 /G1期的细胞增多 ,处于S期的细胞减少 ,而白血病细胞存活率下调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结论 :抑制S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HL-60细胞 CXCR4 细胞增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曦 陈幸华 +7 位作者 刘林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王庆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 :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 ,观察 2 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 (单化 )或放疗、化疗 (放、化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 :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 ,观察 2 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 (单化 )或放疗、化疗 (放、化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 ,放、化预处理后第 30、9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1 ) ;单化预处理后第 3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5~ 0 .0 1 )。 结论 :PBSCT患者术前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单化组的损伤较轻 ,放、化组损伤较重。预处理对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粘附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贴壁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曦 王苹 +6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探讨人脐血贴壁细胞分离培养的可行性 ,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Dexter培养 ,观察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 :Dexter培养 9- 14天 (平均 11.2天 )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 ,15 - 2 2天 (平均 19.6天 )时集落数量最多 ,培养 2 ... 为了探讨人脐血贴壁细胞分离培养的可行性 ,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Dexter培养 ,观察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 :Dexter培养 9- 14天 (平均 11.2天 )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 ,15 - 2 2天 (平均 19.6天 )时集落数量最多 ,培养 2 8天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糖原染色 (PAS) 10 0 %为阳性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为阴性 ,碱性磷酸酶 (ALP) 2 8%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D10 6阳性达 96 % ,CD2 9阳性为 93% ,CD4 4阳性为 98% ,CD4 5为阴性 ,CD5 0 %阳性为 6 2 %。纤维粘连蛋白 (Fn) :92 %阳性 ;层粘连蛋白 (Ln) :74 %阳性 ;胶原Ⅳ :83%阳性。结论 :人脐血CD34+ 细胞群中存在造血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人脐血贴壁细胞具有造血基质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血 脐血贴壁细胞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对阿糖胞苷杀伤HL-60细胞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8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曾东风 常城 杨文博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69-273,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对Ara C杀伤HL-60细胞效应的影响,评价其在白血病骨髓 残留病变中的治疗价值。培养并共培养HL-60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采用12G5(10μg/ml)阻抑基质细胞SDF-1的 生物作用后,通过MTT法及细胞形态学观...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对Ara C杀伤HL-60细胞效应的影响,评价其在白血病骨髓 残留病变中的治疗价值。培养并共培养HL-60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采用12G5(10μg/ml)阻抑基质细胞SDF-1的 生物作用后,通过MTT法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检测不同浓度Ara c对HL-60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药物杀伤效应曲 线显示,在20μg/ml Ara C组,对照组中前2天A540值明显下降,但从3-4天开始出现上升,而加12G5实验组中 A540值虽然下降平缓,但持续下降,并于观察第5天后低于对照组,整个观察期中未出现反弹。在40μg/ml Ara C 组,对照组A540在0-3天明显下降,从第4天开始回升,于第5-6天与实验组曲线交叉,从7-12天时照组A540值 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明显高于实验组,而加12G5实验组曲线在整个观察期间虽然在7-9天有小幅度攀升,但总的 趋势是下降。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在两个浓度组,对照组HL-60细胞数量最初明显减少,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 胞数量逐渐增多,实验组结果正相反。结论:12G5减弱Ara C对HL-60细胞的早期杀伤作用,但12G5增强Ara C 总体杀伤作用,同时,延缓HL-60细胞对Ara c的耐药性,因此12G5有助于白血病骨髓残留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12G5 单克隆抗体 阿糖胞苷 HL-60 残留白血病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抑正常骨髓基质SDF-1作用对HL-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7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常城 曾东风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58-2161,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抗CXCR4 单克隆抗体 12G5抑制趋化因子SDF 1的生物活性 ,观察HL 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变化 ,探讨SDF 1在维持HL 60细胞生存、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L 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采用 12G5阻断SDF 1生物...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抗CXCR4 单克隆抗体 12G5抑制趋化因子SDF 1的生物活性 ,观察HL 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变化 ,探讨SDF 1在维持HL 60细胞生存、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L 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采用 12G5阻断SDF 1生物作用 ,孵育 2h后观察对照组及单抗组HL 60细胞在骨髓基质层上的粘附情况 ,2 4h后测定细胞粘附率 ;2、4、6、8h应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MTT法检测HL 60细胞活力 ,流式细胞术观察HL 60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 ① 12G5孵育后 2 4h ,骨髓基质对HL 60的粘附率为 (19 1± 8 6) % ,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单抗孵育后HL 60细胞存活率下降 ,且随单抗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③细胞活性下降。④ 12G5孵育 2、6h后 ,处于增殖周期中G0 G1 期的细胞分别为 (5 4 7± 6 3 7) % ,(5 5 1± 7 0 4) % ,而S期的细胞分别为 (3 8 4± 4 5 1) % ,(3 7 1± 4 0 8) %。结论  12G5可改变HL 60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影响细胞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CXCR4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性质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对不同人群CD34^+细胞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存邦 陈幸华 +5 位作者 欧英贤 白海 魏亚明 欧建锋 慕海霞 王晓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 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 CSF 15 0 μg 12...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 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 CSF 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连用5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 ①应用G CSF前,两者骨髓CD3 4+ 细胞有显著差异(P <0 0 1)。应用48h后,两者的骨髓CD3 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 <0 0 1) ,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两者的骨髓CD3 4+ 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h后,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 <0 0 1) ,两者之间无差异(P >0 0 5 )。②应用G 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 4+ 细胞无明显差异(P >0 0 5 )。应用72h后,两者外周血中CD3 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 <0 0 1) ,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96h后,两者的CD3 4+ 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 <0 0 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③应用G 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h后,异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 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外周血 CD34^+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