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强化X线辐射防护的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1 位作者 齐德广 周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5,共1页
为了保证放射科X线检查与诊断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加强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其他人员的防护的教育,并强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
关键词 辐射防护 X线检查 放射科 教育 强化 工作人员 受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方医院对地震伤的放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3 位作者 徐剑铖 张容 周宇 张启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探讨后方医院对地震伤的放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中143例地震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143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78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结果143例放射检查的特点:受检病员量大而集中、检查部位多而摆位困难。... 目的探讨后方医院对地震伤的放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中143例地震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143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78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结果143例放射检查的特点:受检病员量大而集中、检查部位多而摆位困难。143例地震伤患者经放射学检查明确诊断:四肢地震伤81例,脊椎地震伤22例,胸部地震伤30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内血肿3例,肾挫伤2例,肝挫伤1例。结论放射学检查有助于地震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科大学影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清荣 张冬 +1 位作者 戴书华 张启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2,共1页
教师在学校里有多种角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者、学习者、朋友,为人师表,不图名利,甘当人梯者。起继承、发展和传播知识作用,把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转移到培养有创造性人才上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医科大学 教师 影像学 教学 创造性人才 医学教育 工程师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放射诊断学进修生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利 戴书华 孙清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3,共1页
放射诊断学发展迅速,到上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是医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修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如何使放射诊断学进修生在有限的进修学习期限内提高放射诊断... 放射诊断学发展迅速,到上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是医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修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如何使放射诊断学进修生在有限的进修学习期限内提高放射诊断技能,达到其进修目的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培养进修生的教学做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医德医风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断教学 进修生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容积与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邹利光 孙清荣 +3 位作者 刘卫金 戚跃勇 戴书华 张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60例中,MSCT诊断正常肺部34例,肺气肿26例;PFT诊断正常肺部37例,肺气肿23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均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深呼气末CT扫描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优于深吸气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肺容积测量 肺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卫金 张冬 +4 位作者 杨春艳 邹利光 廖翠薇 王文献 戴书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及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将灌...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及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将灌注参数值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恶性组)20例,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炎性组)5例,其他良性结节或肿块(良性组)8例。恶性和炎性组的MVD明显大于良性组(P<0.01),而恶性与炎性两组间MV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MTT外,BF、BV和PS与MVD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以BV值相关系数最高。结论肺结节或肿块的BF、BV和PS值与MVD之间呈正相关,MSCT灌注成像为在活体无创性评价肺肿瘤的MVD情况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肿块 微血管密度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献 张冬 +2 位作者 刘卫金 孙清荣 邹利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系统的总结、复习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此类病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①结节性硬化17例,12例CT平扫见两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3例在幕上脑... 目的系统的总结、复习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此类病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①结节性硬化17例,12例CT平扫见两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3例在幕上脑实质内有斑点状钙化,2例见等或稍高密度的结节突入脑室内和脑室周围,并发右侧脑室内星形细胞瘤1例;②神经纤维瘤病7例,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和椎管异常,椎体后缘呈明显的切凹改变;③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6例,X线平片和CT可见顶枕部沿脑回分布的弯曲的条状高密度钙化,部分延伸致侧脑室内,增强后见病灶内有扭曲的条状和结节状明显强化的血管影;④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6例,影像学表现为小脑大囊、小结节样占位性病变3例,1例伴有出血改变,1例伴发视网膜血管瘤,1例胸段髓内病变合并全脊髓广泛的空洞形成;病灶MRI呈等T1WI和稍高的不均匀T2WI信号,注射Gd-DTPA后病灶呈明显的均匀性强化。结论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分析不同的影像学征像,可以对神经皮肤综合征做出明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神经纤维瘤病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血管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凹陷征在肺外周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卫金 邹利光 +3 位作者 廖翠薇 王文献 孙清荣 戴书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有胸膜凹陷征(p leural indentation,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诊断,提高对胸膜凹陷征及其相关征象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切除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8例有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外周结节... 目的探讨有胸膜凹陷征(p leural indentation,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诊断,提高对胸膜凹陷征及其相关征象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切除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8例有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外周结节中,周围型肺癌47例,良性结节11例。Ⅰ、Ⅳ、Ⅴ型PI及胸膜凹陷相关结节切迹征(nod-u le notch due to p leural indentation,NNPI)多为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Ⅱ、Ⅲ型PI多见于结核球等良性病变。结论PI分型在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A与超声对比在颈部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华 邹利光 +3 位作者 余世勇 陈轶 马琼英 彭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在颈部动脉常见病变的显示情况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进行CTA、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在颈部动脉常见病变的显示情况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进行CTA、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患者进行同颐性分析。以DSA结果为标准,评价CTA和US两种方法对颈部疾病的检出有无差异;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了解CTA和US两种方法住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34例DSA检查的患者巾动脉粥样斑块106段,动脉狭窄41段,动脉闭塞11段,动脉发育纤细14段,动脉开口变异5段,病变血管共计177段。以DSA为标准,CTA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动脉发育纤细、动脉开口变异的显示分别为100、39、11、14、5段,共计169段;US的对上述病变的检出分别为94、33、9、13、1段,共计150段。CTA和US两种方法在颈动脉疾病的检出方面差异显著(P〈0.05)。以DSA为标准,CTA较US在颈部动脉疾病的检出上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A在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非常高(91.6%~100%),US在血管起始部病变的检测上明显不足。结论16层CTA较US能更全面检测颈部动脉病变。多层螺旋CTA可以作为无创性检测颈部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动脉 血管造影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容积和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邹利光 孙清荣 +2 位作者 戚跃勇 戴书华 陈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一次屏气常规剂量(220mA×0.8s)和6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B组60例,深吸气...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一次屏气常规剂量(220mA×0.8s)和6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B组60例,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60mAs低剂量MSCT全肺扫描。C组20例,一次屏气40mAs和8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结果常规剂量和60mAs以上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为优秀,能够满足肺容积和肺密度定量分析的需要。低剂量扫描测得的部分肺容积较常规剂量小,在标准重建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骨重建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测得的平均肺密度略高于常规剂量测量结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6层螺旋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中,60mAs低剂量扫描能够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容积 肺密度 低剂量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声学造影剂对兔肾VX2肿瘤显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曾功君 高云华 +6 位作者 谭开彬 刘卫金 刘平 刘政 卞爱娜 朱铭 张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 通过与增强CT对比研究评价本科实验室制作的声学造影剂“脂氟显”对兔肾VX2肿瘤显像的能力。方法  14只左肾种植有VX2肿瘤的家兔 ,超声造影前和造影后观察肿瘤的大小、数目和能发现的最小肿瘤 ,在 2 4h内做CT平扫和增强对照 ,实... 目的 通过与增强CT对比研究评价本科实验室制作的声学造影剂“脂氟显”对兔肾VX2肿瘤显像的能力。方法  14只左肾种植有VX2肿瘤的家兔 ,超声造影前和造影后观察肿瘤的大小、数目和能发现的最小肿瘤 ,在 2 4h内做CT平扫和增强对照 ,实验完后处死动物与病理对照。结果  14只兔声学造影后共发现 46个肿瘤 ,增强CT发现的肿瘤数为 44个 ,P值 0 .3 3 6,相关系数r =0 .988,病理肿瘤 5 2 ,与声学造影比较P值 0 .0 82 ,相关系数r=0 .978。声学造影能观察到最小肿瘤直径 0 .3 2cm ,增强CT发现的最小肿瘤直径 0 .3 2cm ,和病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脂氟显能有效增强兔肾肿瘤的显像 ,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率 ,与增强CT相当 ,对肾窦肿瘤优于增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声学造影剂 增强螺旋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轶 孙清荣 +1 位作者 廖翠薇 戚跃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97-2198,共2页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A检查拟诊为颅内动脉瘤42例,分别运用常规法及减影法进行CTA成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A检查拟诊为颅内动脉瘤42例,分别运用常规法及减影法进行CTA成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常规法15例中检出动脉瘤12个,由于瘤体邻近颅底骨骼遮盖重叠而漏检3个大脑前动脉瘤;减影法27例中,4例因弹簧圈和支架影响瘤体欠清楚外,检出31个动脉瘤(4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减影法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常规法图像后处理时间约为30min,而减影法约为15min。结论CTA减影法3D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CTA,但对检查支架和弹簧的图像显示不如常规CTA扫描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和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可 邹利光 +3 位作者 孙清荣 文利 梁开运 廖翠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为先心病的患者进行EBCT心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为先心病的患者进行EBCT心血管造影检查,与导管法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EBCT总体诊断符合率87·5%(28/32),TTE诊断符合率78.1%(25/32)。EB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诊断准确率为96.6%(57/59),明显优于TTE的66.1%(39/59)。而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7%(43/44),高于EBCT的81.8%(36/44)。EBCT与TTE两者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为96.9%(31/32)。结论EBCT对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关系诊断准确率较高。将EBCT与TTE检查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各种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乳腺癌CT灌注成像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辉 邹利光 +2 位作者 逄鑫 张松 廖翠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诱发性大鼠乳腺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肿瘤病理分级、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CTP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35只,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1,2-b... 目的研究诱发性大鼠乳腺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肿瘤病理分级、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CTP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35只,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1,2-benzanthracene,DMBA)灌胃诱发乳腺肿瘤。乳腺CT平扫和CTPI检查,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CTPI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计算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处死大鼠后取乳腺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乳腺肿瘤病理类型和MVD。结果 30只大鼠成功诱发乳腺肿瘤,其中乳腺增生性疾病8只,乳腺癌22只。乳腺癌组与乳腺增生性疾病组的BF、BV分别为(151.72±93.43)vs(42.96±32.42)ml/(min.100g);(9.55±7.88)vs(2.17±1.36)ml/100g,乳腺癌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性疾病(P<0.05)。乳腺癌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BF、BV分别为(115.30±15.46)vs(256.52±132.19)ml/(min.100g);(9.76±9.00)vs(10.34±4.56)ml/100g,BF、BV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MTT为(2.43±1.64)s,显著低于乳腺增生性疾病(P<0.05),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BF、BV、PS与MVD的相关性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呈升高趋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1、0.441和0.521,两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大鼠诱发性乳腺癌是CT灌注成像研究适合的模型,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反映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乳腺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陈林 孙清荣 帅杰 周政 黄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磊 杨柳青 +3 位作者 龚明福 文利 王光宪 张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07-2412,共6页
目的探讨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脑胶质瘤患者40例(低级别18例,高级别22例),术前行常规MR平扫、增... 目的探讨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脑胶质瘤患者40例(低级别18例,高级别22例),术前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多b值IVIM序列扫描,IVIM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的ADCstandard、慢速扩散系数D(slow ADC)、快速扩散系数D*(fast ADC)以及灌注分数f(fraction of fast ADC)值。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胶质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区的ADCstandard、D、D*值均明显高于对侧半卵圆中心;肿瘤实质区D、D*值高于瘤周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肿瘤实质区ADCstandard值[(1.09±0.22)vs(1.48±0.32)×10-3mm2/s,t=4.391,P<0.05]、D值[(0.78±0.17)vs(1.21±0.23)×10-3mm2/s,t=6.236,P<0.05]显著低于低级别者;高级别者肿瘤实质区D*值[(32.65±9.91)vs(17.12±7.74)×10-3mm2/s,t=-5.290,P<0.05]、f值[(0.47±0.08)vs(0.29±0.07),t=-7.177,P<0.05]显著高于低级别者。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高、低级别肿瘤分级与ADCstandard、D值呈负相关,与D*、f值呈正相关;根据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ADCstandard、D、D*、f值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分别为ADCstandard(0.851,1.23×10-3mm2/s)、D(0.939,0.92×10-3mm2/s)、D*(0.899,20.6×10-3mm2/s)、f(0.957,0.36)。结论多b值IVIM-MRI所得ADCstandard、D、D*、f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利于术前安全无创地检测胶质瘤扩散及灌注信息判断其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多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静脉尿路造影中过敏反应的观察和急救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琼英 戚跃勇 +1 位作者 靖开渝 张吉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0-1070,1074,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尿路造影 非离子型造影剂 过敏反应 排泄性尿路造影 急救 造影检查 静脉注射法 含碘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戴书华 廖翠薇 +3 位作者 张冬 邹利光 张启川 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X线、CT、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的56个外伤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结果5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X线、CT、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的56个外伤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结果5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而MRI检查显示有骨挫伤,表现为T2WI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病变区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有膝关节骨挫伤的部分病例还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等表现。结论MRI能早期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或CT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并伴有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C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发现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骨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良波 杜瑛 +3 位作者 杨全 刘安全 张翱 张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4,211,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邹利光 张冬 +4 位作者 刘卫金 戚跃勇 戴书华 孙清荣 陈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肺密度评估指标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共筛选50例受检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测量在不同重建层厚、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的全肺容积(total lung volume,V)和平均肺密度(mean ...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肺密度评估指标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共筛选50例受检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测量在不同重建层厚、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的全肺容积(total lung volume,V)和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MLD)。B组20例40个单侧肺,测量在不同扫描剂量、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部分肺容积(Vp)和MLD。结果重建层厚对肺容积和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mm重建层厚所获得的V及MLD较10mm层厚小(P=0.000);扫描剂量对肺容积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对MLD无显著影响,低剂量扫描所获得的Vp较常规剂量小(P=0.001);重建方式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骨重建获得的Vp及MLD较标准重建小(P<0.05)。结论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mm重建层厚、低剂量扫描和标准重建既能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又能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容积 肺密度 成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