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载体,最有潜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载体?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嘉 游凯 肖颖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9-693,697,共6页
心血管疾病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在不断探索。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实现心血管内基因转移,但其组织特异性和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腺病毒载体不断发展,涌现的第三代腺病毒载体成为极有潜力的理想基因治疗转... 心血管疾病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在不断探索。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实现心血管内基因转移,但其组织特异性和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腺病毒载体不断发展,涌现的第三代腺病毒载体成为极有潜力的理想基因治疗转导载体。本文综述腺病毒载体的性质、优点及发展过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目前应用中的障碍和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外科治疗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刘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1-238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9%);年龄6d至11个月[(7.5±4.3)个月];体质量2.1~9.5(5.5±3.3)kg。术前合并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占90.2%(233例)。全组中246例(95.3%)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12例(4.7%)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全组心血管畸形一期矫治率为92.3%,总治愈率达到96.9%。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种方法下进行,两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约(105.00±38.71)、(71.89±27.78)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6~154(16.5±9.3)h;ICU住院时间为48~174(98.5±33.6)h;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6.9%;心肺脑肝肾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9%;死亡8例(3.1%),死亡原因:7例复杂畸形患儿中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紊乱1例,呼吸衰竭1例;另1例患儿死于心率紊乱。结论危重婴儿先心病在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的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x表达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健春 钟前进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研究bc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分流12周和1... 目的研究bc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的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嘉 钟前进 +1 位作者 陈林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77-1077,共1页
关键词 医源性 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 马瑞彦 +2 位作者 陈林 王学峰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例14岁以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 方法 本组患儿共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2~14)岁,入院后通过心脏超声及CTA等方法明确诊断,按Mori分...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例14岁以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 方法 本组患儿共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2~14)岁,入院后通过心脏超声及CTA等方法明确诊断,按Mori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结果 全组患儿术前确诊9例,漏诊2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9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患儿采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经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外游离结扎。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晚期死亡1例(严重肺部感染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0例患儿术后门诊随访1~10年,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心脏超声均未见主-肺动脉间隔残余漏。 结论 术前通过心脏超声,结合CTA或者升主动脉造影对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可明确诊断;合并复杂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与本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尼卡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PYK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嘉 吕伟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尼卡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s)增殖和粘附斑激酶新成员PYK2合成的影响,探讨盐酸尼卡地平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成年大鼠纤维化模型,采用MTT法检... 目的研究盐酸尼卡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s)增殖和粘附斑激酶新成员PYK2合成的影响,探讨盐酸尼卡地平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成年大鼠纤维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盐酸尼卡地平对CFs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CFs纤维连接蛋白量的变化,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PYK2mRNA和蛋白的改变。结果盐酸尼卡地平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诱导CFs的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并可降低PYK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盐酸尼卡地平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YK2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尼卡地平 心脏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粘附斑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2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刘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下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1~49(15.9±5.7)岁。局限型主动脉瓣下狭窄56例(纤维隔膜型33例、纤维肌隔...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下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1~49(15.9±5.7)岁。局限型主动脉瓣下狭窄56例(纤维隔膜型33例、纤维肌隔型21例),隧道型主动脉瓣下狭窄2例。局限型行狭窄隔膜切除术56例,加左室肌肉切除术12例;隧道型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2例。合并畸形56例,同期行矫正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5.17%)。术后45例左室主动脉收缩压力差3.5~28.2(6.9±4.8)mmHg。术后1、3、5、8年各随访54、48、31、22例。症状均消失,无再狭窄需手术者。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术中常规主动脉根部探查,对防止有合并畸形时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漏诊尤为重要;手术关键是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术中防止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传导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下狭窄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血清孵育及NAC干预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君 肖颖彬 +2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CPB血清可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0.1、1mmol/L NAC减少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10、100mmol/L 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结论CPB血清诱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低浓度NAC对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循环 N-乙酞半胱氨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及术后低心排诱因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载高 刘欲团 +3 位作者 史鉴运 褚衍林 高公清 王惠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总结107例法乐氏四联症治疗经验。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其余均施行一期矫正术。其中1例用带瓣导管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通道,手术死亡率13%。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24%。本文对其产生低心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病情... 本文总结107例法乐氏四联症治疗经验。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其余均施行一期矫正术。其中1例用带瓣导管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通道,手术死亡率13%。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24%。本文对其产生低心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病情重,右室流出道改造不满意所致的右室残余高压是引起低心排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低心排综合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和双侧肺动脉癌栓及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外科治疗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颖彬 张艮甫 +2 位作者 叶刚 马瑞彦 王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癌栓 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骏 陈林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8-909,共2页
目的 回顾分析 2 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到 2 0 0 3年 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2 1例 ,其中隔膜型狭窄 12例 ,管型狭窄 9例。单纯狭窄隔膜切除术 12例 ,加行左室流出道心肌切除术 9例 ... 目的 回顾分析 2 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到 2 0 0 3年 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2 1例 ,其中隔膜型狭窄 12例 ,管型狭窄 9例。单纯狭窄隔膜切除术 12例 ,加行左室流出道心肌切除术 9例 ,同期手术矫治合并畸形 1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术后并发症 ,15例术后心脏杂音消失 ,其余患者术后心脏杂音均较术前明显减弱。术后随访 6个月至 2年 ,无明显临床症状 ,均正常学习、工作。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流出道疏通满意 ,无瓣下狭窄复发。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治疗。掌握该病的病理解剖 ,手术操作仔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法乐氏四联症104例外科治疗
12
作者 肖颖彬 刘欲团 +5 位作者 诸衍林 史鑑运 张载高 闵家新 王学峰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1,共3页
儿童法乐氏四联症104例外科治疗肖颖彬,刘欲团,诸衍林,史鑑运,张载高,闵家新,王学峰,陈林(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6300371984年1月至1993年2月间共收治12岁以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104例,全部... 儿童法乐氏四联症104例外科治疗肖颖彬,刘欲团,诸衍林,史鑑运,张载高,闵家新,王学峰,陈林(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6300371984年1月至1993年2月间共收治12岁以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104例,全部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了根治术。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婴儿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例
13
作者 易广兵 陈林 +1 位作者 王咏 文仁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1-971,共1页
关键词 试管婴儿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1526例报告
14
作者 张载高 刘欲团 +11 位作者 徐日兴 史鉴运 褚衍林 肖颖彬 闵家新 王林 陈林 钟前进 王学峰 刘梅 彭莉 高公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从1965年2月至1991年10月,我院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26例,其中男655例,女871例。平均年龄11(2~44岁)。疾病种类与手术治疗结果见附表。手术均在全麻下施行,其中用体外循环1222例,非体外循环手术304例。总手术死亡率为4.2%(64/1526)。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蛋白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15
作者 林毅 钟前进 肖颖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原癌基因编码产物及Caspase-3在左向右分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肺动脉内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在PA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5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分流组与对照组,分流组采用套管法...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原癌基因编码产物及Caspase-3在左向右分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肺动脉内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在PA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5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分流组与对照组,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两组均在术后第4、8、12、16周行肺血流动力学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GF、c-Met、Caspase-3在肺动脉壁内的表达。结果分流组术后各时间点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时间延长,分流组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室肥厚指数(RVHI)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分流组术后8周HGF、c-Met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后缓慢下降,术后4周Caspase-3表达最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并低于对照组。结论套管法连接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简易可靠。HGF、c-Met在肺循环高灌注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与肺动脉压力变化及肺血管重构有关。PAH形成中Caspase-3表达逐渐降低,可能与肺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心外科病人术前清洁灌肠心理疏导必要性
16
作者 李帆 陈姝帆 刘晓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54-1854,共1页
心血管外科是以手术为主的科室,患者手术大,创伤大,年龄跨度大,不仅对医生医术要求高,同时对护士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期望,护士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技术操作要过关,特别是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优质护理进一步推进,护士必须要... 心血管外科是以手术为主的科室,患者手术大,创伤大,年龄跨度大,不仅对医生医术要求高,同时对护士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期望,护士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技术操作要过关,特别是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优质护理进一步推进,护士必须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能力,这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灌肠 心理疏导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标志物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17
作者 易茜 蹇朝 +4 位作者 李勇 肖颖彬 陈林 唐富琴 马瑞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血清及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表达,探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我中心44例2014年2-5月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史及术前动态心...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血清及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表达,探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我中心44例2014年2-5月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史及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分为2组:持续性房颤(AF)组26例,窦性心律(SR)组18例。术中取部分右心耳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右心耳组织NOX2蛋白表达,用ELISA法测定右心耳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浓度以及血清中ROS、AOPP含量。结果 AF组心房组织中MDA[(15.41±1.69)μmol/mg]、SOD[(13.32±1.25)μmol/mg]、ROS[(18.53±3.47)μmol/mg]、AOPP[(29.69±2.09)μmol/mg]含量与SR组MDA[(11.46±1.83)μmol/mg]、SOD[(10.65±1.15)μmol/mg]、ROS[(13.65±3.29)μmol/mg]、AOPP[(21.94±1.94)μ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血清中ROS含量[(34.6±2.61)μmol/L]明显高于SR组[(17.8±1.03)μmol/L],2组患者血清中AOP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组相比,AF组右心耳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NOX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房颤时发生以间质纤维化改变的心房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参与了房颤发生和结构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房重构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勇 马瑞彦 +4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林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5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2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1例,有脑栓塞病史4例,术中同期行氩气刀心内膜消融术10例,左心房折叠术26例,行三尖瓣成形127例(其中使用人工成形环21例)。全组病例根据有无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慢性房颤组(268例)、阵发性房颤组(133例)及窦性心律组(82例),于我科标本库中随机抽取每组患者右心房组织蜡块5例,行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纤维化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14.17±1.96)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8.65±2.30,P<0.05),慢性房颤组(19.06±1.85)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P<0.05)。手术后死亡8例,病死率1.66%,体外循环时间(90.27±46.86)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9例,发生瓣周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0±5.87)h。10例同期接受心内膜消融术患者有8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右心房纤维化程度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瓣膜置换术同期行迷宫手术,术后早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氩气刀 心内膜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稳定华法林抗凝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并发症后,对抗凝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建立重庆地区术后抗凝标准。结果在患者达到稳定抗凝状态后,INR值为(1.80±0.46);每日华法林剂量为(2.69±1.02)mg,不同手术组的抗凝指标均达到预期抗凝指标。重庆地区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INR目标值设置为1.6(1.5—2.0),二尖瓣置换术(MVR)及双瓣置换术(DVR)的INR预计值设置为1.8(1.6~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MVR(MVR+CABG)的INR预计值设置为2.0(1.8—2.3)、Bentall手术(人造升主动脉置换+MVR)INR预计值设置为2.2(1.8~2.5),总体INR预期值1.5~2.5。结论本研究抗凝指标结果符合重庆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治疗 重庆地区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遗传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用药剂量。结果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共筛选到2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和8%。同时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以AA基因型常见,基因型频率86%,其次为AG和GG型,分别为12%和2%。在达到抗凝指标(1.5~2.0)后,含有等位基因G的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5.27±0.55)mg]明显高于基因型为AA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41±0.75)mg]。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相应的患者的口服剂量有相关。结论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稳定状态 重庆地区 VKORC1-1639A/G 基因多态性 个体剂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