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员、学员、患者三维互动模式在内分泌专科护理床旁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潘正英 周先利 +2 位作者 江涛 赵欢 湛又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95,共1页
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多采用学员汇报病情,教师提问、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提出诊疗方案,教员讲解、提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护理床旁教学,教学中通常以教员为主体,知识传授往往属于填塞式,教学过程学员处于被... 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多采用学员汇报病情,教师提问、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提出诊疗方案,教员讲解、提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护理床旁教学,教学中通常以教员为主体,知识传授往往属于填塞式,教学过程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归纳、分析,不仅不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很难调动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分泌在内科系统属于专科、小科,但内容庞杂而枯燥,进展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护理床 内分泌 学员 教员 专科 应用 动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年会简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宏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151-2152,共2页
1会议概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27-30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也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 1会议概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27-30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也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4年度唯一的一次全国性学术活动,5 000余位来自全国的内分泌代谢病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明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本次内分泌学年会的主题是“百年沧桑,梦圆重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中华医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先利 宋彩萍 +2 位作者 赵欢 湛又菁 涂静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8例(设为实验组),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未实行专人规范... 目的探讨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8例(设为实验组),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未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的院内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13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血糖的有效控制及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水平,高血糖、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设备故障、输注障碍、导管脱落、局部皮肤硬结、导管连接处漏液及注射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院内跨糖尿病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使患者血糖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而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可使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并显著地减少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泵 非糖尿病专科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β1过表达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恒宇 邓华聪 +3 位作者 郑宏庭 蒋文 南静 陈丹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葡萄糖刺激浓度;设定时间梯度:20、40、60、80、120min,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检测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刺激时间。②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INS-1细胞适当时间后,RT-PCR检测PLCβ1表达变化。③构建PLCβ1真核表达载体(PCMV-HA-PLCβ1),转染INS-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NS-1细胞中PLCβ1蛋白的表达。④收集转染后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用40mmol/L葡萄糖刺激60min,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最大;RT-PCR观察刺激后PLCβ1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PLCβ1的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为(1.906±0.080)ng/ml,较转染PCMV-HA载体的对照组(0.740±0.091)ng/ml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PLCβ1显著增加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提示PLCβ1可能参与GSIS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β1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过表达 胰岛素 瞬时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糖尿病合并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静 王建 陈卫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 为提高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 ,对占医院感染约 1/ 6的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Excel对我院 1997~ 2 0 0 0年确诊为糖尿病 72 0例... 目的 为提高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 ,对占医院感染约 1/ 6的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Excel对我院 1997~ 2 0 0 0年确诊为糖尿病 72 0例住院病人合并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医院感染率 0 2 5 % ,占住院糖尿病的 9 98% ,占医院感染构成百分比的 4 6 5 % ,患者的病死率为 1 72 % ,占医院感染病死率的 15 6 4% ,女性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 (x2 =5 .0 3 ,p =0 .0 2 48<0 0 5 ,OR =2 .333,OR95 %CI=1.11~ 4 88) ;年龄大于 6 0岁的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 6 0岁以下者 (x2 =6 .9991,p =0 .0 0 82 <0 .0 1,OR =2 .85OR95 %CI =1.32~ 4 2 3) :空腹血糖≥ 11 1mmol/L的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 <11.1mmol/L者 (x2 =14.2 8,P <0 .0 0 0 1,OR =4.33,OR95 %CI=2 .94~ 6 .38) ;病史长短与DM分型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最为多见 ,其次为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及霉菌。结论 证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必须把老年、女性及空腹血糖高等三项为糖尿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合并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befradil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游成姗 严军 +1 位作者 李明 徐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0-66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 目的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BEFRADIL 胰岛细胞 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多糖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NO及主动脉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徐梓辉 周世文 +5 位作者 陈卫 应懿 徐静 冯晓丽 郑宏庭 方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的(P<0.01),经给药处理6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薏苡仁多糖注射组、氨基胍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薏苡仁多糖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一氧化氮合成酶 薏苡仁多糖 大鼠 主动脉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先利 宋彩萍 +3 位作者 赵欢 湛又菁 涂静秋 周厚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需长期院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对照组[n=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93±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需长期院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对照组[n=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93±14.15)岁,病程(7.82±5.62)年,采用针对患者本人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试验组[n=60,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03±12.17)岁,病程(8.13±6.08)年,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随访时间1年,对两组患者及家庭单位成员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家属在提高患者依从性中发挥的作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及家属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95.87%vs 81.26%,88.57%vs 31.86%)、患者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88.33%vs 38.33%)、家属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96.33%vs 28.33%)、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6.27±1.35)%vs(6.86±1.24)%]、尿微量蛋白[(16.72±3.98)vs(24.62±5.05)mg/d L]等比较,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以一级亲属为主)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提高院外胰岛素疗效(尤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院外胰岛素治疗 健康教育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隆敏 覃军 +3 位作者 黄岚 田开新 于世勇 喻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500m1天。所有受试者在...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500m1天。所有受试者在模拟高原第2、10、20h接受HRV动态检测,并再次接受CPT及NA检测,出舱前进行AMS症状评分。根据AMS评分,25名评分≤10分者定为轻度AMS组,即A组;18名评分>10分者定为中重度AMS组,即B组。结果与A组相比,B组进舱前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较高(P<0.05);B组在模拟4500m第10hHRV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高频(HF)及总功率(TP)较低(均P<0.05),第20hPNN50及HF也较低(P<0.01,P<0.05),而LF/HF及血浆NA较高(P<0.05)。AMS评分与进舱前SDNN、rMSSD、LF、TP及N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模拟高原SDNN、rMSSD、PNN50及HF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PNN50P<0.01,HFP<0.05),而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NS在A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ANS功能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易感人群,并有助于诊断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高原病 心率变异性 冷加压试验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建 王斌 +3 位作者 糜漫天 舒芙蓉 冉莉 徐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50-2153,共4页
目的调查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绝经后妇女开展标准化问卷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绝经后妇女开展标准化问卷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髋部骨折家族史(OR=8.567,95%CI=3.463~12.620)、低身体质量指数(OR=3.081,95%CI=1.344~5.632)和多产次(OR=2.539,95%CI=1.263~4.175),而常运动(OR=0.276,95%CI=0.152~0.730)、常饮茶(OR=0.354,95%CI=0.209~0.764)和绝经年龄晚(OR=0.621,95%CI=0.327~0.942)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髋部骨折家族史、低身体质量指数和多产次是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饮茶以及保持适当的雌激素水平有助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春林 刘刚 +1 位作者 童强 张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以期提高DKA诊治水平及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DK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A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以期提高DKA诊治水平及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DK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A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C反应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等观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42.63±15.67)岁。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GCS评分[(14.41±1.42)vs(11.36±3.14)]、血磷[(0.96±0.47)mg/L vs(0.68±0.60)mg/L]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P<0.01),存活组APACHEⅡ评分[(8.58±4.63)vs(15.73±4.38)]、白细胞总数[(14.82±9.55)×10~9/L vs(22.80±7.67)×10~9/L]、C反应蛋白[(33.67±45.70)mg/L vs(211.39±173.93)mg/L]、肌酐[(87.28±43.89)μmol/L vs(136.47±87.50)μmol/L]、尿素氮[(8.45±5.00)mmol/L vs(14.72±9.23)mmol/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P<0.01)。DKA患者GCS评分(OR=0.510,P<0.05)越低、APACHEⅡ评分(OR=1.300,P<0.05)及C反应蛋白(OR=1.031,P<0.05)越高,预后则越差。结论 C反应蛋白、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是DKA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GCS评分 APACHEⅡ评分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膳食结构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建 徐静 +3 位作者 王斌 唐勇 秦玉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97-2401,共5页
目的结合我国居民近年来膳食结构的改变,探讨现阶段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水平对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进行膳食调查,比较PMOP病例组与非PMOP对照组的膳... 目的结合我国居民近年来膳食结构的改变,探讨现阶段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水平对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进行膳食调查,比较PMOP病例组与非PMOP对照组的膳食营养素和不同食物类别摄入水平差异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营养素和食物类别摄入水平与PMO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膳食中大豆蛋白(调整OR=0.291,95%CI=0.017~0.852)、维生素A(调整OR=0.671,95%CI=0.326~0.901)、维生素D(调整OR=0.412,95%CI=0.145~0.763)和钙(调整OR=0.352,95%CI=0.176~0.824)摄入水平与PMOP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动物蛋白摄入水平(OR=2.316,95%CI=1.228~5.381)与PMO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MOP组的大豆类(制品)、新鲜水果、深色蔬菜以及奶类的摄入量显著低于非PMOP组(P<0.05),而烹饪油的摄入量显著高于非PMOP组(P<0.05)。其余食物类别的摄入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平的豆制品(调整OR=0.562,95%CI=0.274~0.835)、深色蔬菜(OR=0.629,95%CI=0.418~0.925)、奶类(OR=0.594,95%CI=0.237~0.839)摄入与PMOP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高水平的烹饪油摄入(OR=3.821,95%CI=1.479~7.738)与PMO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大豆类、深色蔬菜和奶类食品的摄入可减少PMOP发生风险,而长期高水平摄入动物蛋白和烹调用油会增加PMOP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膳食调查 营养素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微孔板定量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勇 赵靖 +3 位作者 徐静 张婷 张彦奇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结合动力学曲线分析评价植物中常见的天然抗氧化物对2,2-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和反应动力学特点。方法光谱扫描分析DPPH·的吸收特性;采用96微孔板结合酶标仪的微孔板定量法(micro-plate quantification,... 目的结合动力学曲线分析评价植物中常见的天然抗氧化物对2,2-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和反应动力学特点。方法光谱扫描分析DPPH·的吸收特性;采用96微孔板结合酶标仪的微孔板定量法(micro-plate quantification,MQ)分析测定维生素C、绿原酸、药食两用木瓜、橙子、芒果和樱桃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动力学曲线,以单位质量(g)或体积(ml)的样品清除DPPH·的量(μg)为总抗氧化能力值(total antioxidative capability,TAC)表示。结果DPPH·在酶标仪的490nm检定波长上有显著吸收峰;维生素C和绿原酸纯品验证了MQ对复合抗氧化物清除DPPH·效能的加合性;根据各动力学曲线特征确定了不同果汁在清除DPPH·反应达到稳定态时的最大TAC(μgDPPH·/ml):木瓜汁87.23(P<0·05),芒果汁62.556(P<0·05),甜橙汁58.778(P<0·05),樱桃汁49.072(P<0·05)。结论采用MQ测定方法,比传统经典方法试剂耗量小、批次处理量大,以及能同时分析评价多样品之间清除DPPH·的差异特性,为评价比较不同植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提供了更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定量测定 TAC DPPH· 多酚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DSA对照评价ABI指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童强 徐梓辉 +2 位作者 郑宏庭 严俊 徐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病变相关结果比较。结果:患肢根据ABI指数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BI指数分级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I的准确度87.31%,敏感度86.46%,特异度82.00%。结论:ABI指数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能较好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B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童强 王慧 +2 位作者 管凌志 王小翠 赵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C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包括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49.0±6.0)岁;对照...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C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包括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49.0±6.0)岁;对照组(n=39),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包括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50.1±5.9)岁。两组均治疗16周。监测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 C肽、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2.34±0.51)、(2.66±0.99)ng/mL]均较治疗前[(1.89±0.63)、(1.09±0.46)ng/mL]有所增高(P<0.05),但对照组C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1c[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为(6.94±0.75)、(9.98±0.85)mmol/L,(6.87±0.89)%]均较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分别为(10.06±1.98)、(12.3±0.75)mmol/L,(8.89±1.15)%]有所降低(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腹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HbA1c、体质量、腹围及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短期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厚地 张瑞 +1 位作者 童强 郑宏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A组)42例,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组(B组)41例,均连续治疗14天,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A组)42例,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组(B组)41例,均连续治疗14天,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检查。结果 A、B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A组7.36±1.56 vs 7.39±1.63,B组5.12±1.24 vs3.95±1.01)和PSQI评分(A组15.33±2.51 vs 15.84±2.36,B组11.28±2.09 vs 10.07±2.21)均有下降,而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腓总神经的MCV较治疗前有提高(33.86±3.21 vs 36.03±3.25),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胫神经的SCV较治疗前(32.04±3.28 vs 36.89±3.45)和A组(33.03±3.5 vs 36.89±3.45)都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48.8%,B组总有效率7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单用甲钴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静 徐梓辉 +3 位作者 王建 陈卫 郑宏庭 童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比较2种预混型人胰岛素制剂(诺和锐30特充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由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诺和锐30特充组人选150例,诺和灵30R组60例,治疗12周。结果:(1... 目的:比较2种预混型人胰岛素制剂(诺和锐30特充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由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诺和锐30特充组人选150例,诺和灵30R组60例,治疗12周。结果:(1)治疗12周诺和锐30特充组和诺和灵30R组的HbA1C分别下降了1.08%和1.01%,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0和2.2mmol/L,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h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3.79mmol/L和3.05mmol/L,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诺和锐30特充优于诺和灵30R。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血糖事件分别为12%和14%,大部分为轻度。结论:诺和锐30特充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安全的胰岛素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和锐30特充 诺和灵30R笔芯 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胰腺定向移植治疗糖尿病1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隆敏 郑宏庭 +4 位作者 童强 严俊 段炼 杨阎峙 徐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4,53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髓 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泽琴 黄秀英 +1 位作者 杨红 刘朝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护患纠纷 护理行为 护士 医疗护理 护理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转流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静 张朝军 +3 位作者 郑宏庭 徐静 张瑞 谢崇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22-2223,共2页
目的研究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7例胃转流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目的研究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7例胃转流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达到临床治愈。术后1个月血脂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胃转流手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质量、血脂短期内可获得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转流术 2型糖尿病 肥胖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