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载体,最有潜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载体?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嘉 游凯 肖颖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9-693,697,共6页
心血管疾病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在不断探索。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实现心血管内基因转移,但其组织特异性和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腺病毒载体不断发展,涌现的第三代腺病毒载体成为极有潜力的理想基因治疗转... 心血管疾病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在不断探索。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实现心血管内基因转移,但其组织特异性和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腺病毒载体不断发展,涌现的第三代腺病毒载体成为极有潜力的理想基因治疗转导载体。本文综述腺病毒载体的性质、优点及发展过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目前应用中的障碍和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外科治疗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刘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1-238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9%);年龄6d至11个月[(7.5±4.3)个月];体质量2.1~9.5(5.5±3.3)kg。术前合并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占90.2%(233例)。全组中246例(95.3%)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12例(4.7%)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全组心血管畸形一期矫治率为92.3%,总治愈率达到96.9%。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种方法下进行,两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约(105.00±38.71)、(71.89±27.78)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6~154(16.5±9.3)h;ICU住院时间为48~174(98.5±33.6)h;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6.9%;心肺脑肝肾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9%;死亡8例(3.1%),死亡原因:7例复杂畸形患儿中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紊乱1例,呼吸衰竭1例;另1例患儿死于心率紊乱。结论危重婴儿先心病在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的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x表达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健春 钟前进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研究bc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分流12周和1... 目的研究bc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血清孵育及NAC干预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祥君 肖颖彬 +2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血清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PB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CPB血清可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0.1、1mmol/L NAC减少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10、100mmol/L 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结论CPB血清诱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低浓度NAC对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AC加重CPB血清诱致的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循环 N-乙酞半胱氨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和双侧肺动脉癌栓及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外科治疗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颖彬 张艮甫 +2 位作者 叶刚 马瑞彦 王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癌栓 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勇 马瑞彦 +4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林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5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2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1例,有脑栓塞病史4例,术中同期行氩气刀心内膜消融术10例,左心房折叠术26例,行三尖瓣成形127例(其中使用人工成形环21例)。全组病例根据有无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慢性房颤组(268例)、阵发性房颤组(133例)及窦性心律组(82例),于我科标本库中随机抽取每组患者右心房组织蜡块5例,行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纤维化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14.17±1.96)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8.65±2.30,P<0.05),慢性房颤组(19.06±1.85)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P<0.05)。手术后死亡8例,病死率1.66%,体外循环时间(90.27±46.86)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9例,发生瓣周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0±5.87)h。10例同期接受心内膜消融术患者有8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右心房纤维化程度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瓣膜置换术同期行迷宫手术,术后早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氩气刀 心内膜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稳定华法林抗凝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并发症后,对抗凝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建立重庆地区术后抗凝标准。结果在患者达到稳定抗凝状态后,INR值为(1.80±0.46);每日华法林剂量为(2.69±1.02)mg,不同手术组的抗凝指标均达到预期抗凝指标。重庆地区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INR目标值设置为1.6(1.5—2.0),二尖瓣置换术(MVR)及双瓣置换术(DVR)的INR预计值设置为1.8(1.6~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MVR(MVR+CABG)的INR预计值设置为2.0(1.8—2.3)、Bentall手术(人造升主动脉置换+MVR)INR预计值设置为2.2(1.8~2.5),总体INR预期值1.5~2.5。结论本研究抗凝指标结果符合重庆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治疗 重庆地区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标志物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易茜 蹇朝 +4 位作者 李勇 肖颖彬 陈林 唐富琴 马瑞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血清及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表达,探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我中心44例2014年2-5月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史及术前动态心...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血清及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表达,探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我中心44例2014年2-5月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史及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分为2组:持续性房颤(AF)组26例,窦性心律(SR)组18例。术中取部分右心耳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右心耳组织NOX2蛋白表达,用ELISA法测定右心耳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浓度以及血清中ROS、AOPP含量。结果 AF组心房组织中MDA[(15.41±1.69)μmol/mg]、SOD[(13.32±1.25)μmol/mg]、ROS[(18.53±3.47)μmol/mg]、AOPP[(29.69±2.09)μmol/mg]含量与SR组MDA[(11.46±1.83)μmol/mg]、SOD[(10.65±1.15)μmol/mg]、ROS[(13.65±3.29)μmol/mg]、AOPP[(21.94±1.94)μ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血清中ROS含量[(34.6±2.61)μmol/L]明显高于SR组[(17.8±1.03)μmol/L],2组患者血清中AOP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组相比,AF组右心耳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NOX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房颤时发生以间质纤维化改变的心房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参与了房颤发生和结构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房重构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遗传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用药剂量。结果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共筛选到2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和8%。同时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以AA基因型常见,基因型频率86%,其次为AG和GG型,分别为12%和2%。在达到抗凝指标(1.5~2.0)后,含有等位基因G的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5.27±0.55)mg]明显高于基因型为AA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41±0.75)mg]。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相应的患者的口服剂量有相关。结论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稳定状态 重庆地区 VKORC1-1639A/G 基因多态性 个体剂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信号通路在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房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勇 马瑞彦 +4 位作者 陈林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肖颖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右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信号通路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40例接受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根据病史和术前心...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右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信号通路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40例接受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根据病史和术前心电图记录分为慢性房颤组(AF组,n=28)和窦性心律组(SR组,n=12)。术前心脏彩超测定各心腔大小并评价心功能。术中取右心房组织,行Masson及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右心房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R组相比,AF组右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TGF-β1、Smad3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AF组中右心房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4(P=0.010)和0.671(P=0.024)。AF组TGF-β1与Smad3的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4,P=0.020;r=0.757,P=0.003)。结论房颤时发生以心房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心房结构重构;TGF-β1/Smad途径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进程,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信号传导 心房结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9例原发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柏成 王学锋 钟前进 陈劲进 郝嘉 王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0-2009年8月手术治疗129例原发心脏肿瘤。其中,男性38例,女性91例,年龄1~75岁。病程1个月至12年,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心累、气促,低热,贫血,肢体栓塞等。术前均经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0-2009年8月手术治疗129例原发心脏肿瘤。其中,男性38例,女性91例,年龄1~75岁。病程1个月至12年,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心累、气促,低热,贫血,肢体栓塞等。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除2例肉瘤患者开胸探查,未进行切除外,其余均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切除,术中采用冷晶体停搏液、冷血停搏液和心脏不停跳等心肌保护方法。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本组黏液瘤最常见,共117例(90.70%),其中左心房黏液瘤105例,右心房黏液瘤8例,二尖瓣体黏液瘤2例,多发性黏液瘤2例;横纹肌瘤6例,脂肪瘤1例,毛细血管瘤2例,平滑肌瘤1例,肉瘤2例。手术患者早期死亡1例,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开胸探查肿瘤不能切除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恢复良好,无复发患者。结论原发心脏肿瘤以心脏黏液瘤最常见,心脏黏液瘤诊断明确应急诊或亚急诊手术。其他类型原发心脏肿瘤诊断明确仍应积极手术,术后心脏功能多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原发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劲进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林 王学锋 陈柏成 王咏 程伟 马瑞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7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7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24例,多支血管病变18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1例。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2.52±1.21)个。前降支采用左内乳动脉15例,余血管桥均采用静脉桥。术中有2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3例,病死率4.1%。1例同期行3个瓣膜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53岁男性患者死于室颤;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3支血管移植的62岁女性患者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66岁男性患者死于脑梗塞;余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3.8年,患者心衰改善,心绞痛消失。结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可靠的瓣膜置换,完全的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蹇朝 马瑞彦 +5 位作者 王咏 陈劲进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入选进行手术矫治的先心病患儿28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6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入选进行手术矫治的先心病患儿28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6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1);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1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结论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HIF-1α表达增加,HIF-1α可能参与慢性缺氧状态下心肌代谢的适应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绀型先心病 HIF-1Α 代谢的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CYP2C9*1和*3变异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1 位作者 郝嘉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华法林口服剂量及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华法林口服剂量及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血浆中华法林浓度,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筛选到2种基因型:CYP2C9*1/*1及CYP2C9*1/*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和5%,未发现CYP2C9*2基因型及CYP2C9*3/*3型纯合子患者。在达到抗凝指标INR(1.5~2.0)后,CYP2C9*1/*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67±0.95)mg与CYP2C9*3/*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67±1.10)mg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前者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1640.95±287.89)ng/ml与后者(805.50±329.77)ng/ml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相应的患者的华法林口服剂量个体差别无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达到抗凝稳定状态后的华法林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筛查对监测华法林药物抗凝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CYP2C9*1 CYP2C9*3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祖滨 白莉 +3 位作者 姚珂 张国强 闵家新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SOCS3稳定表达细胞株;Boyden Chamber分析法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半定量RT-PCR...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SOCS3稳定表达细胞株;Boyden Chamber分析法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2,9mRNA表达;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MMP2,9蛋白活性水平。结果SOCS3稳定表达株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半定量RT-PCR和明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SOCS3可显著抑制MMP2,9表达和活性(P<0.05)。结论SOCS3能通过抑制MMP2,9表达和活性明显降低A549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侵袭 转移 S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人杰 廖卫公 +2 位作者 杨镇洲 闵家新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ATRA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观察A549细胞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ATRA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观察A549细胞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DK4、Rb、p-ERK1/2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clinD1mRNA水平。结果ATRA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下调p-ERK1/2蛋白表达及CyclinD1mRNA水平的作用。结论ATRA可能通过下调A549细胞p-ERK1/2蛋白表达及CyclinD1mRNA水平,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从而影响其DNA的合成,抑制其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A 肺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联合瓣膜病左心室病理改变与术后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肖娟 钟前进 王学锋 郝嘉 王伟 陈柏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病理改变和手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本组患者32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术后3、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病理改变和手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本组患者32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术后3、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主动脉瓣跨瓣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等,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取患者二尖瓣乳头肌作Massion病理染色,应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并与意外死亡成年人乳头肌进行比较。结果无手术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10~20个月,恢复良好,心脏超声结果显示,P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LVEDD和LVMI也有降低(P〈0.05);EF、FS较术前有改善(P〈0.05),IVS和LVPW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手术组左心室心肌肥厚明显,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可见空泡样变,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定量分析手术组左心室肌间质胶原纤维容积比为(18.11±4.32)%,血管周围胶原纤维面积比例为(1.42±0.80)%,正常组分别为(6.31±1.69)%和(0.87±0.31)%,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胶原成分异常沉积所致心肌纤维化是本组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术后经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有改善,但仍不十分满意,可能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肌纤维化 心瓣膜假体置换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1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裴家强 肖颖彬 +4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陈柏成 郝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223-3225,共3页
目的:总结187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187例病人接受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18例,心脏不停跳69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65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 目的:总结187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187例病人接受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18例,心脏不停跳69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65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双瓣膜和三瓣膜置换13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4.2%),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围术期的心功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修复3岁以下房间隔缺损134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瑞彦 杨宗英 +5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陈柏城 陈劲进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62-1763,共2页
目的总结本科从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134例3岁以下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手术治疗病例,探讨ASD的手术时机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本组男性51例,女性83例,3~36月龄,体质量5~16kg。术前112例... 目的总结本科从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134例3岁以下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手术治疗病例,探讨ASD的手术时机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本组男性51例,女性83例,3~36月龄,体质量5~16kg。术前112例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发育不良,其中79例出现心衰症状和心脏增大表现;单纯ASD 101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33例。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患儿行ASD修补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有1例出现窦房结功能失调,使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好转;对110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4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ASD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证,应该积极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衰,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婴幼儿ASD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