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血管内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武晓静 周音频 张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EPCs可归巢至血管损伤部位。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0.82±0.09vs1.52±0.21,1.48±0.19,P<0.01)。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19.25±3.96vs31.42±5.23,29.37±3.16,P<0.05)。结论:EPCs能有效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参与损伤血管的内膜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移植 血管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周音频 武晓静 于世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10只大鼠行偶氮蓝染色,观察内皮损伤血管段再内皮化情况;其余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EPCs移植组损伤血管57%不被偶氮蓝着染,而球囊损伤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偶氮蓝染成蓝色。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较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明显减少。结论EPCs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增加循环EPCs数量可以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增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血管 再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健 黄岚 +6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方玉强 宋明宝 赵刚 赵晓辉 周音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6-918,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一周从心腔内取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计数EPCs,28 d后取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法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VEGF显著增多[(101.51±16.97)、(94.67±11.78)vs(80.07±10.32),(P<0.05)];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PCs显著增多[(42±7)vs(20±6),(P<0.05)];单纯心肌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600±104)vs(431±73),(P<0.05)];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因缺血导致的VEGF、EPCs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分别由缺血时的(101.51±16.97)、(46±9)、(600±104)降至(70.76±10.15)、(23±6)、(431±80),(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和损伤导致的EPCs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阿司匹林 血管生成 内皮祖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晓静 葛均波 +2 位作者 黄岚 周骐 邹云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共培养体系上室、内皮细胞接种于下室建立体外内膜修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率的影响,用直...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共培养体系上室、内皮细胞接种于下室建立体外内膜修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率的影响,用直线回归法计算紫杉醇对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1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在10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1 nmol·L^-1紫杉醇对内皮细胞3H-TdR掺入和细胞计数有抑制倾向,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1 nmol·L^-1的紫杉醇却已显著抑制内皮细胞迁移(n=6, P<0.01).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0.09±0.47、9.16±0.54 nmol·L^-1,对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9.05±0.35、5.37±0.51 nmol·L^-1.10 nmol·L^-1紫杉醇作用 20 min 在观察时间内能持续抑制融合内皮组平滑肌增生,而对数内皮组平滑肌增殖在1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在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也抑制内皮增生,紫杉醇干预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延迟与内皮细胞再生延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增生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隆敏 覃军 +3 位作者 黄岚 田开新 于世勇 喻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m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2~4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m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2~4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基本无AMS组(49例)和AMS组(37例)。结果AMS组平原HRV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低频(LF)以及急进高原rMSSD、SDNN、LF、总功率(TP)、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百分数(PNN50)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基本无AMS组(P<0.05,P<0.01),但其平原标准化高频(HFnu)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AMS症状学评分与平原rMSSD、SDNN、LF/HF以及急进高原rMSSD、SDNN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平原HFnu呈负相关(P<0.01)。结论自主神经功能与AMS相关,平原自主神经活性较高、交感神经占优势且对应激反应过强者AMS症状较重,检测心率变异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相关分析 急性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注射封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晋军 黄岚 +8 位作者 覃军 宋耀明 李爱民 耿召华 周小波 于学军 林春梅 高云华 卓忠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对机体凝血指标的影响 ,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PS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对机体凝血指标的影响 ,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PS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男性 5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68 5± 12 0 )岁 ,选择性冠脉造影 1例 ,经皮冠脉介入 14例。单腔的单纯型PS 9例 ,2腔或 3腔的复杂型PS 6例。分析PS接受凝血酶治疗剂量、治疗结果以及机体凝血指标。注射凝血酶前、注射凝血酶后 2 4小时、注射凝血酶后 5~ 7天测定了以下指标 :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活化的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共注射凝血酶 2 1次 ,平均每次注射凝血酶剂量 ,单腔为 (186± 12 0 )IU ,双腔或多腔为 (3 88± 15 0 )IU。 9例单纯型PS患者全部一次成功 ;6例双腔或多腔的复杂型PS患者 4例一次成功 ,2例复杂型PS患者出现“再通” ,经重复注射凝血酶后 ,封闭成功。无一例出现其他部位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注射凝血酶前后 ,机体各项凝血指标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PS安全有效 ,PS瘤腔内局部注射凝血酶对机体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注射封闭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于世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N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入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冠心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测定NO浓度,同时进行循环EPCs分离培养,14天后显微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N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入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冠心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测定NO浓度,同时进行循环EPCs分离培养,14天后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冠心病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双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NO水平明显降低(P<0.001)。冠心病组循环EPC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浓度与循环EPC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7,P<0.0001)。结论NO可能在EPCs动员、归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一氧化氮 内皮 血管 冠状动脉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骨髓内皮祖细胞部分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辉 黄岚 +5 位作者 尹扬光 周健 方玉强 朱光旭 陈剑飞 崔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4天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分别为0.001、0.01、0.1μmol/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雌二醇剂量依赖性增加EPCs数量并显著改善了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雌二醇可增加培养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骨髓 细胞培养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缺血及G-CSF促进小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音频 黄岚 +3 位作者 宋耀明 晋军 武晓静 崔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以及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小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血状态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同时给予G-CSF后观察对EPCs的影响。结果下肢...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以及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小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血状态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同时给予G-CSF后观察对EPCs的影响。结果下肢缺血后,外周血中反映EPCs变化的CD34和VEGFR2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轻度增加,在缺血基础上同时给予G-CSF,上述变化更明显。结论下肢缺血刺激可以使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加,G-CSF通过骨髓动员可增强这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剑飞 黄岚 +4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刘兰 崔斌 赵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1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1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 UEA 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27.2±3.3)与(43.0±12.2),P<0.01],且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骨髓内皮祖细胞 数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NOS/NO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凌云 何作云 牟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NOS/NO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饲喂普通饮食,罗格列酮组给予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NOS/NO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饲喂普通饮食,罗格列酮组给予10 mg.kg-1.d-1罗格列酮,12周后获取静脉血和主动脉标本。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及NOS。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主动脉病变。结果AS模型组主动脉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罗格列酮干预组病变较AS组轻;AS组血浆NO、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干预组NO、NOS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且其抗AS作用可能与其逆转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基因敲除小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导丝逆行引导小鼠气管插管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晓辉 吴楠 +6 位作者 周健 杨永耀 方玉强 程伟 马瑞彦 田颖 黄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索改进小动物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40只C57BL/6小鼠,PTCA导丝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气管插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CA导丝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简单,有效,创伤小。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插管法 气管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缺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常清 黄岚 +3 位作者 晋军 宋耀明 李爱明 李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雌二醇 内皮细胞 缺氧 凋亡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构型查找表与邻接查找子表的改进MC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初 王赞 +3 位作者 牛彦敏 张绍祥 谭立文 晋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7,83,共11页
针对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中移动立方体面绘制算法(marching cubes,MC)执行速度慢、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构型查找表与邻接查找子表的改进MC方法。该方法通过显性构建邻接查找子表约束体元搜索路径,使面绘制时只处理有效体元,根据邻... 针对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中移动立方体面绘制算法(marching cubes,MC)执行速度慢、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构型查找表与邻接查找子表的改进MC方法。该方法通过显性构建邻接查找子表约束体元搜索路径,使面绘制时只处理有效体元,根据邻接查找子表特点设计堆栈结构实现搜索算法,不仅提高了算法访问效率,而且减少了临时存储空间。在可视化工具包(VTK)下用改进MC方法对人体脚、胸腔、头部的CT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损失重建质量的前提下,重建过程中遍历立方体数目缩短95%左右,重建时间缩短20%左右,提高了MC方法的执行速度和重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面绘制 移动立方体 查找表 医学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的caspase-3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景宏 黄岚 +6 位作者 晋军 王军平 黄云剑 武晓静 方玉强 陈剑飞 赵晓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DNA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佛醇(ioversol)诱导肾小球...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DNA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佛醇(ioversol)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活化片段蛋白的表达变化,AnnexinV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caspase-3特异性阻断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高浓度的碘佛醇作用24h后,DNA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条带,肾小球内皮细胞caspase-3活化片段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与碘佛醇浓度密切相关;AnnexinV荧光标记染色发现,caspase-3特异性阻断剂可以明显减轻碘佛醇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结论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活化有关,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肾小球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定性定量经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对非闭塞性病变心肌灌注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 黄岚 +9 位作者 宋耀明 耿昭华 于学军 晋军 覃军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杨丽 夏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经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行实时MCE,采用记分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视觉定性分析,并由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参数造影剂峰值密度(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intensity,TP);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心肌节段的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6例(17%),其余29例(83%)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MCE检测210个心肌节段中有167个(79.6%)获得较满意图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心肌灌注节段17个(12.2%),均来自病变组;而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无明显变化,中度狭窄组AUC明显降低(P<0.05),重度狭窄组A、AUC和TP值均产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MCE定性分析能直观检测病变血管所对应心肌的异常灌注状况,而定量分析能更好的反映病变血管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丽 张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 12例患者行假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均治疗成... 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 12例患者行假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均治疗成功 ,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耐受性好、疗效高、费用低廉、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值得推广。护理上应做好术中术后护理 ,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重视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凝血酶注射 治疗 假性动脉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晓辉 周健 +5 位作者 马瑞彦 程伟 杨永耀 田颖 方永强 黄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7-629,682,共4页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方法40只昆明小鼠,PTCA导丝逆行引导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梗死。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左前降支结扎术;术后1天存活小鼠38只,术后2周存活32只。结论此方法可有效模拟...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方法40只昆明小鼠,PTCA导丝逆行引导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梗死。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左前降支结扎术;术后1天存活小鼠38只,术后2周存活32只。结论此方法可有效模拟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压力超负荷心肌糖蛋白130表达及贝那普利干预研究
19
作者 金丰 李隆贵 +1 位作者 耿召华 郑宏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研究糖蛋白130(GP130)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大的关系,以及贝那普利(Benazepril,Ben)对GP130蛋白表达及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随... 目的研究糖蛋白130(GP130)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大的关系,以及贝那普利(Benazepril,Ben)对GP130蛋白表达及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随机分为左室肥厚组(LVH,n=7)、贝那普利干预组(n=7,贝那普利1mg.kg-1.d-1,灌胃3周),另设一假手术组(n=7)为对照。干预3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中GP130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肥厚组动物的血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AngⅡ含量(P<0.01)和GP13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贝那普利干预可显著降低血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P<0.05),同时降低肥厚心肌组织AngⅡ浓度(P<0.01)与GP130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GP130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贝那普利对GP130蛋白表达及心肌肥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糖蛋白130 心肌营养素-1 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0
作者 张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18-19,共2页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MI)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EH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MI及VA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心肌缺血表现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EH患者中24 ...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MI)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EH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MI及VA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心肌缺血表现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EH患者中24 h动态心电图上有MI表现组室早总数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且有MI表现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EH患者中24h心电图上有MI表现时更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EH患者的治疗,除正规降压治疗外,应积极检测和改善MI,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