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过抽样和欠抽样的不平衡数据重抽样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磊 房斌 +2 位作者 刁丽萍 陈静 谢娜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1期172-176,185,共6页
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当中,分类器的性能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训练数据的不平衡对分类器的影响尤为严重。训练数据的不平衡也就是指在提供的训练数据集中,一类的样本总数远多于另一类的样本总数。常用的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当中,分类器的性能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训练数据的不平衡对分类器的影响尤为严重。训练数据的不平衡也就是指在提供的训练数据集中,一类的样本总数远多于另一类的样本总数。常用的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只探讨利用重抽样方法对不平衡数据进行预处理来提高分类效果的方法。数据抽样算法有很多,但可以归为两大类:过抽样和欠抽样。针对二分类问题提出了四种融合过抽样和欠抽样算法的重抽样方法:BSM+Tomek、BSM+ENN、CBOS+Tomek和CBOS+ENN,并且与另外十种经典的重抽样算法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实验证明提出的四种预处理算法在多种评价指标下提高了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 重抽样 基于聚类的过抽样算法(CBOS) 基于边界值的虚拟少数类向上采样算法(BSM) 可选择最 近邻算法(ENN) Tomek LINKS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清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新 吴军 +5 位作者 韦杏雪 丁瑜 周宝尚 王代红 王沂芹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或正常血清蛋白溶液(0.4%、1%、2%、4%)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不同时间(24、48、72 h),设置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一氧化氮(NO)试剂盒、一氧化氮合酶(NOS)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O浓度和细胞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产生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血清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组细胞折光性差,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膜表面毛糙,细胞突起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各异,胞浆颗粒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处理HUVEC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与正常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蛋白溶液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降低、细胞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组EMPs产生率为(62.57±1.5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3±0.57)%和正常蛋白溶液组(13±0.94)%(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对HUVE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能使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损伤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膜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损伤红细胞膜 被引量:3
3
作者 韦杏雪 吴军 +2 位作者 梁新 丁瑜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红细胞内Ca2+浓度,酶标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后,随硫酸吲哚酚浓度逐渐增加,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1603.33±8.50)vs(742.67±14.04),P<0.05],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0.26±0.06)vs(10.32±1.64),P<0.05]、红细胞内Ca2+浓度以及溶血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当细胞外Ca2+缺乏时,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的这种损伤效应明显降低。结论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通过增加钙内流而损伤红细胞,促进红细胞衰亡,是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之一,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有助于改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硫酸吲哚酚 蛋白结合毒素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