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钰 任景敏 +4 位作者 黄健 李敏 张佳佳 廖文君 胡茂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69,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 军校大学生 信度 效度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露露 彭李 +1 位作者 唐棠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症状自评量... 目的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应对方式问卷对181例三甲医院的妇科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妇科癌症患者的PTSD总分为(30.75±11.28)分,PTSD总分≥38分者41例(22.65%),总分≥45分者20例(11.05%),总分≥50分者11例(6.08%)。②PTSD阳性组在心理弹性的总分上显著低于PTSD阴性组(P<0.05)。③妇科癌症患者SCL-90阳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显著低于SCL-90阴性组(P<0.01)。在人格(EPQ)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应对方式的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④PTSD总分与SCL-90总分、自责、退避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正相关,与心理弹性(CD)总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负相关。SCL-90总分与PTSD总分、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正相关,与CD总分、外向性、合理化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负相关。结论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低心理弹性、低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卫生 心理弹性 人格 应对方式 生殖器肿瘤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个体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时主观紧张度、唾液α-淀粉酶和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左昕 彭李 +3 位作者 李敏 汪涛 于永菊 刘云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15-211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个体在特里尔社会应激(TSST)时主观紧张度、唾液α-淀粉酶和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某军医大学对160例大学生进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心理弹性组(n=11)和低心理弹性组(...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个体在特里尔社会应激(TSST)时主观紧张度、唾液α-淀粉酶和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某军医大学对160例大学生进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心理弹性组(n=11)和低心理弹性组(n=11)共22例入组TSST试验,全部为男性,年龄为(20.16±0.77)岁,2组被试在文化、年龄和教育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TSST标准化试验程序进行,被试在试验前后的第1、10、25分钟时完成4次唾液样本和主观紧张度的采集。结果①与基线值相比较,高、低心理弹性组的主观紧张度在TSST试验后1 min时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于25 min时降至最低;高、低心理弹性组[分别为(2.73±0.79)、(3.64±0.51)]在TSST试验后1 min时差异显著(P<0.01);②与基线值相比较,高心理弹性组唾液中sAA浓度在TSST试验后逐渐增高,25 min时显著增高[(436.24±79.97)μmol/L,P<0.01];低心理弹性组在TSST试验后1 min时浓度降低,之后逐渐增高,25 min时显著增高[(478.29±108.72)μmol/L,P<0.05];③与基线值相比较,高心理弹性组唾液中GC浓度在TSST试验后逐渐增高,25 min时显著增高[(1 003.03±259.26)μg/L,P<0.01];低心理弹性组在TSST试验后1 min时浓度降低,之后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ST试验后,高心理弹性个体在急性应激时有更快的积极响应,应激后心境和激素水平恢复情况好于低心理弹性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ST Α-淀粉酶 糖皮质激素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8名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涛 唐红英 +4 位作者 舒勤 谭静 张民 柏维尧 朱京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分析458名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心理防护措施。方法采用SCL-90、心理弹性、人格特征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进藏新兵SCL-90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8.38%(130/458),躯体化、焦虑因子显著... 目的分析458名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心理防护措施。方法采用SCL-90、心理弹性、人格特征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进藏新兵SCL-90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8.38%(130/458),躯体化、焦虑因子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P<0.05,P<0.01),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低于新兵常模(P<0.01)。②心理症状阳性组在N维度、增强调节和减弱调节得分显著高于心理症状阴性组,E维度、心理弹性显著低于心理症状阴性组(P<0.01)。③SCL-90总分与N维度、增强调节、减弱调节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9、0.202、0.334,P<0.01),与心理弹性和E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94、-0.284,P<0.01)。④N维度、心理弹性、减弱调节、E维度和增强调节是预测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可解释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44.4%的变异。结论进藏新兵在进驻高原后1周易出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强迫,人格因素、心理弹性以及情绪调节是重要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新兵 高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对恐惧情绪的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可愚 宋新涛 +5 位作者 李红政 蒋娟 涂静 佗婷婷 杜征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恐惧情绪条件下,原因和反应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的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驻渝部队官兵,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施测并随机选取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50名,共150名。通过情绪材料刺激诱发恐惧情绪,利... 目的探讨恐惧情绪条件下,原因和反应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的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驻渝部队官兵,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施测并随机选取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50名,共150名。通过情绪材料刺激诱发恐惧情绪,利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被试的自主神经活动指标变化。结果①高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认知重视时的皮电(SC)变化值显著小于中心理素质军人[(-2.16±2.18)vs(-0.67±1.05)μΩ,P<0.05];采用认知忽视时,低心理素质军人的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5.47±6.33)nU]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但是,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显著小于高心理素质军人[(3.31±17.69)vs(52.23±47.30)ms,P<0.05]。②低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时的皮电恢复时间[(106.50±24.95)s]以及采用认知重视时的指端血容振幅恢复时间[(65.50±43.43)s]都显著长于高心理素质军人[分别为(68.50±49.39)、(26.50±25.72)s,P<0.05]。③高心理素质军人中,表情宣泄组的皮电变化值上显著大于认知重视组[(-0.43±0.88)vs(-2.16±2.18)μΩ,P<0.05]。低心理素质军人中,表情抑制组的高频功率(HFnorm)变化值显著小于认知重视组[(-4.51±12.10)vs(5.18±3.58)nU]与简单观看组[(4.09±9.48)nU,P<0.05]。④高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表情抑制的皮电恢复时间[(73.00±44.67)s]显著长于表情宣泄[(61.50±33.09)s,P<0.05]。低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表情宣泄时,皮电恢复时间[(103.50±38.01)s]和指端血容振幅恢复时间[(21.00±35.50)s]显著长于高心理素质军人(P<0.05)。结论原因调节不利于低心理素质军人调控恐惧情绪;认知重视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调节恐惧情绪。反应调节下的表情宣泄能较快恢复高心理素质军人的交感神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军人 原因调节 反应调节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左昕 彭李 +2 位作者 李敏 姚占韵 李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96-259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某舰艇部队185名军人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心理弹性得分结合结构式面谈,选取高心理...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某舰艇部队185名军人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心理弹性得分结合结构式面谈,选取高心理弹性组(n=11)和低心理弹性组(n=11)共22例,全部为男性。2组被试的年龄、军龄、职务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理弹性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EmWavePC1.06专业机对被试进行心理评估和HRV测量。根据心理弹性理论及构成要素设计10次团体训练的内容,每周1次、每次2 h,训练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在RSA总均分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5,P<0.01),而在负性情绪、HRV的VLF、LF、HF和HF/LF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结束后,心理弹性低分组的RSA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提高(P<0.01),而负性情绪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组的RSA和PAN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低分组在后测RSA和PAN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结束后,高分组HRV的LF和HF/LF比值、低分组的HF/LF比值显著提高(P<0.05,P<0.01);而高分组的VLF和HF、低分组的VLF和LF及H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弹性训练能显著提高心理弹性低分组RSA总分、增加正性情绪及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对心理弹性高分组的HRV也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性情绪 HRV 心理弹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军校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一新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佳佳 彭李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scale for adults,RSA)对重庆某军校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共144名,再从中选取愿意参加本实验的心理弹性...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scale for adults,RSA)对重庆某军校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共144名,再从中选取愿意参加本实验的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各27名,其进行自主神经反应(心率、皮电、皮温、指端血容振幅)特点的实验研究。结果①静息状态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自主神经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悲伤情绪诱导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在皮电上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t=-2.077,P=0.043)。③悲伤情绪诱导后,心理弹性高分组和心理弹性低分组的各个指标的恢复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弹性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自主神经活动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自主神经反应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恐惧情绪减弱调节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涂静 冯正直 +4 位作者 宋新涛 刘可愚 蒋娟 佗婷婷 杜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30名。采用2份情绪视频材料,诱导被试的恐惧情绪,并利用八通道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记录在情绪减弱调节下自主神经反应及其相应的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1)在恐惧情绪诱发条件下,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5.47±6.33)mmHg,1 mmHg=0.133 kPa]大于中、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26±2.54;0.94±3.10)mmHg,P<0.05];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52.23±47.30)ms]大于采用此策略的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3.31±17.69)ms,P<0.05]。(2)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简单观看策略时,BVP的恢复时间[(26.00±43.84)s]长于采用表情抑制策略组[(23.50±34.96)s]和采用认知忽视策略组[(22.00±36.15)s,P<0.05],同时,其皮电(SC)恢复时间[(106.50±20.28)s]也长于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03.00±37.73)s,P<0.05]。(3)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时,SC恢复时间[(68.50±49.39)s]短于中、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106.50±24.95;118.00±4.22)s,P<0.01]。(4)采用表情抑制情绪调节策略来减弱恐惧情绪,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无明显自主神经反应差异。结论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降低其恐惧情绪,表现为高心理素质军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强于中低心理素质军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心理素质 军事人员 情绪调节 自主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个体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廖成菊 冯正直 +2 位作者 王凤 刘庆英 黄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个体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从重庆某两所高校120名学生中,用Beck抑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筛选出20名抑郁情绪个体和26名正常被试参与情绪干扰任务。结果:两组被试在注视悲伤面孔时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抑郁个体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从重庆某两所高校120名学生中,用Beck抑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筛选出20名抑郁情绪个体和26名正常被试参与情绪干扰任务。结果:两组被试在注视悲伤面孔时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而在忽视悲伤面孔时,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69±0.19)vs.(0.81±0.15),P=0.030];两组被试在注视高兴面孔时的正确率边缘显著(P=0.062),而在忽视高兴面孔时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20)vs.(0.80±0.17),P=0.033]。呈现时间为500ms时的正确率高于呈现时间为250ms和375ms时的正确率[(0.75±0.03)vs.((0.68±0.03),(0.69±0.02);均P<0.001],而呈现时间为250ms与375ms时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结论:抑郁个体的情绪(不管正性还是负性)加工过程对认知控制过程会造成干扰,其认知控制功能可能受损;抑郁情绪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受损可能会引起正性情绪加工能力下降,而对负性情绪加工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情绪加工 认知控制 相互作用 情绪干扰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宗华 彭李 +3 位作者 王仙园 孙溦 陈陵 任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78-2281,共4页
目的调查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疼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障碍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 目的调查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疼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障碍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的289例创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2.46%。289例患者中有分离症状的60例(20.76%),有焦虑或警觉性增高症状的137例(47.40%),有回避症状的45例(15.57%),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67例(23.18%);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ASD(P<0.05)。②斯坦福急性应激障碍量表总分与疼痛评分、神经质评分呈正相关(r=0.532 2、0.445 1,P<0.05),与内外向、主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40 2、-0.659 1、-0.409 7,P<0.01,0.05)。③ASD阳性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人格问卷N量表及消极应对因子上得分高于ASD阴性组(P<0.05,P<0.01);而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及E量表上的得分低于ASD阴性组(P<0.01)。结论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症状较明显,疼痛感受强、偏内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影响ASD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晔 邱明国 +8 位作者 谢兵 陈翰 张佳佳 张钰 张静娜 桑林琼 王莉 李敏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71-227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者的脑默认网络,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 PTS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左侧前内侧额叶和后扣带回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而楔前叶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增强。结论在静息状态下PTS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连接发生改变,这为PTSD患者影像学诊断提供了一个灵敏的生物信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默认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静娜 邱明国 +3 位作者 谢兵 李敏 张佳佳 张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0例交通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10例无应激障碍的交通事故亲历者进行DTI扫描,应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0例交通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10例无应激障碍的交通事故亲历者进行DTI扫描,应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分析有差异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应激障碍者比较,PTSD患者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及左侧壳核FA值显著降低(P<0.01),双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及左侧杏仁核、脑岛、苍白球的MD值显著增高(P<0.01)。PTSD患者右侧额中回FA值与PCL-C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628,P>0.05),但呈负相关趋势;右侧额中回及左侧杏仁核MD值与PCL-C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630,P>0.05;r=0.632,P>0.05),但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PTSD患者大脑结构完整性下降,杏仁核和额中回脑区改变可能是其情感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和VEGF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佗婷婷 冯正直 +3 位作者 蒋娟 涂静 刘可愚 杜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变化,分析其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意义。方法 20只体质量180~220 g...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变化,分析其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意义。方法 20只体质量180~220 g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抑郁组),每组10只。利用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e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造抑郁症模型。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open-field behavior)、糖水消耗实验、摄食量和体质量增量等检测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2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郁组SD大鼠前额叶皮质层FGF-2(1.23±0.06)、VEGF蛋白表达(1.15±0.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SD大鼠前额叶皮质层FGF-2的2-△△Ct值为0.47、VEGF的2-△△Ct值为0.51,提示二者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结论 FGF-2与VEGF基因在前额叶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在抑郁症病理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 FGF-2 VEGF 前额叶皮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廖成菊 冯正直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7,共6页
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这种偏向与对负性情绪刺激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增强有关,表现为杏仁核和梭状回等脑区过度激活;也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不足有关,表现为背外侧前额... 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这种偏向与对负性情绪刺激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增强有关,表现为杏仁核和梭状回等脑区过度激活;也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不足有关,表现为背外侧前额皮质、前扣带回等脑区活性不足。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脑机制的一个理论假说,即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加工脑区过度激活与认知控制脑区功能降低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恶性循环所介导。目前证明此理论假说在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加工 认知控制 相互作用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被引量:29
15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88,共14页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为14ms时,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以患者组最突出,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立菲 郭成 +1 位作者 冯正直 彭文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作业环境下基层部队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对707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3.28±0.69)、情感求助(3.02±0.70)、行... 目的探讨不同作业环境下基层部队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对707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3.28±0.69)、情感求助(3.02±0.70)、行为抑制(3.00±0.71)、认知重视(2.66±0.81)。②不同作业环境的军人在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3.657~39.691,P<0.01):统计检验表明,岛礁环境军人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高原、沿海、盆地环境(P<0.01);盆地环境军人认知重视、情感求助使用频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高原、沿海、岛礁环境(P<0.01)。沿海环境中军人情感求助使用频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高原环境(P<0.01)。盆地环境中军人行为抑制使用频率最低,且显著低于沿海、高原环境(P<0.05,P<0.01)。沿海环境军人自我安慰使用频率最高,且显著高于盆地、高原、岛礁环境(P<0.01)。结论作业环境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环境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嘉雯 冯正直 +2 位作者 廖成菊 蒋娟 王晓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情绪刺激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某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利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SDS)进行筛选,... 目的探讨情绪刺激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某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利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SDS)进行筛选,得到抑郁症状被试23例和健康被试23例,利用经典的双选择情绪Oddball实验范式,比较在不同情绪刺激效价强度中两组被试对目标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结果①正确率:健康组(F=11.221,P<0.01)与抑郁症状组(F=12.310,P<0.01)分别在情绪效价强度(愉悦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在高负性、中性和低正性中目标刺激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高正性和低负性(P<0.05)。②反应时:健康组(F=2.903,P<0.05)与抑郁症状组(F=3.256,P<0.05)分别在情绪效价强度上有显著差异;健康组在高负性、中性、低正性和高正性中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负性(P<0.05);抑郁症状组在高负性和低正性中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和高正性(P<0.05)。结论情绪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的认知控制影响存在差异。随着负性情绪强度的增加,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反应延迟;随着正性情绪强度的增加,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反应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效价 认知控制 抑郁症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外侧-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回路异常介导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正直 涂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27-2330,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学习工作失能、自杀等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学习工作失能、自杀等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高达6%[1]。重症抑郁症终身患病的概率为17%,其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2]。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晔 张静娜 +6 位作者 邱明国 谢兵 陈翰 李敏 张佳佳 张钰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260-226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5例正常志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分别计算2组被试的大脑局部一致性(regi...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5例正常志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分别计算2组被试的大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并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PTS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ReHo值较高的区域都位于大脑默认网络(P<0.05),即前额叶、后扣带回等脑区。而组间分析结果显示PTSD患者ReHo值比正常对照升高的脑区包括枕上回、枕中回、楔前叶、脑岛等区域,而在缘上回、额下回等区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静息状态下PTSD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发生了改变,可能与患者的情绪、记忆等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局部一致性 静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16例自杀原因分析及其安全警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玉馥 褚玲玲 +1 位作者 杨国愉 刘云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3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自杀原因、方式、时间、场所等,为防止住院患者自杀、提高病房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分析和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某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例自杀患者发生的原因、方式、时间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自杀患...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自杀原因、方式、时间、场所等,为防止住院患者自杀、提高病房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分析和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某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例自杀患者发生的原因、方式、时间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自杀患者中,晚期癌症占68.75%,坠楼自杀者占56.25%;女性占68.75%,中老年占62.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7.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女性、中年以上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高危人群,坠楼是常见的自杀方式。应加强对自杀高危人群的关注,加强对病房设施及危险物品器械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自杀 原因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