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英如 李力 +3 位作者 陈伟 郭建新 胡珊 颜耀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于检查后1~6个月内月经后3~7d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输卵管堵塞患者中,UU阳性率为25.0%,CT阳性率为15.6%,合并感染者12.5%;而输卵管通畅患者中,UU阳性率为11.3%,CT阳性率5.7%,合并感染者3.4%。二者相差均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输卵管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阳 张波 +5 位作者 高维寅 陈鸣 蒋天伦 刘星 王珏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样本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利用4种微量蛋白的标准血清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方法学评价。以免疫散射比浊方法为参考方法,检测125例临床患者24 h尿液样本的微量蛋白浓度,比较2种方法检测相同样本时的结果差异。结果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芯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检测特异性。其标准曲线的R2均在0.98以上。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是A1M为5μg/L,B2M为7.3μg/L,MA为11.5μg/L,IgG为22μg/L。所有4项指标可在20 min之内同步完成。与微量蛋白检测的经典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相比,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快速、准确、同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传感器芯片 微量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A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双荣 张可珺 +4 位作者 陈伟 邓少丽 唱凯 李发科 陈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RCA)。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M2基因和NA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的环化探针,环化探针通过与发生单碱基突变...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RCA)。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M2基因和NA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的环化探针,环化探针通过与发生单碱基突变的基因特异性结合并被连接成闭合环状,进行滚环扩增后从而特异性地检测单碱基突变。讨论用于该检测的RCA技术的合适反应条件,通过对人工合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靶序列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测及与测序结果比对,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检测单碱基突变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采用热循环连接法和提高连接温度(65℃),保证了检测特异性。通过对含有不同浓度突变靶序列标本的检测确定了该方法能检测出最低1%含量的突变株。RCA技术检测结果与测序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RCA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环扩增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单碱基突变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伟 胡志德 +1 位作者 吴丽娟 邓少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71-1972,共2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肾脏移植人群mdr1基因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了17例中国汉族人群的基因组,判断人群的C3435T基因型,结合其口服FK506 12 h后血药浓度,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关联。...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肾脏移植人群mdr1基因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了17例中国汉族人群的基因组,判断人群的C3435T基因型,结合其口服FK506 12 h后血药浓度,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口服相同剂量的FK506以后,基因类型为T/T的患者血药浓度最高,C/T次之,C/C最低,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dr1基因的C3435T与口服FK506后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检测汉族肾脏移植患者mdr1基因的C3435T,对指导临床上FK506的使用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FKS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徐清华 汪广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DNA与之完全反应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在反应过程中加入ATPγS提供能量,分别探索优化RecA蛋白及ATPγS的最佳反应浓度。结果当RecA蛋白浓度为45μg/ml,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1.74±1.03)°,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在最佳RecA蛋白浓度下,当ATPγS浓度为2.5 mmol/L时,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0.71±0.73)°,显著高于其他ATPγS浓度组(P<0.01)。结论"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并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肽核酸 RecA蛋白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水平及MIF-173 G/C多态性与结核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少丽 李艳林 +4 位作者 陈鸣 陈伟 黄恒柳 夏季 张海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616-2618,共3页
目的研究结核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水平,分析MIF-173G/C多态性与结核杆菌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结核病患者68例及70例健康体... 目的研究结核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水平,分析MIF-173G/C多态性与结核杆菌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结核病患者68例及7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RFLP-PCR的方法分析2组MIF-173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水平。结果结核病组中MIF-173 CC纯合基因型及MIF-173*C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3.99和1.58,P=0.003和0.02),结核组M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05.21±67.98)pg/mlvs(355.31±57.29)pg/ml,P<0.01],表达水平平均升高1倍左右。结论 MIF-173*C基因型与结核杆菌易感有关,在结核病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单核苷酸 结核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反义肽核酸序列筛选及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峰领 安琳 +9 位作者 李进 李发科 徐欢 罗杰 杨成 蒋文斌 雷国勤 汪超 周琳 鲁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9-535,共7页
目的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的反义肽核酸序列,探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设计4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利用斑点杂交筛选出与lasR基因结合最佳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以此合成与穿膜... 目的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的反义肽核酸序列,探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设计4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利用斑点杂交筛选出与lasR基因结合最佳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以此合成与穿膜肽连接的肽-肽核酸序列。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导入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式菌PAO1中,测定不同时相点细菌生长光密度[D(600)]值并进行菌落计数,观察肽-肽核酸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成情况。q PCR方法检测lasR mRNA表达。结果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4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中3条有杂交信号产生,其中第1条序列信号最强,以此为基础合成反义肽核酸。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抗菌活性增强。结论有效筛选出高效反义核苷酸序列,经筛选出的靶向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的反义肽核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抑制lasR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lasR基因 反义肽核酸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中PRDM1和CD138+浆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牛晓昶 邓少丽 +1 位作者 曾照芳 贾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之间PRDM1和CD138+浆细胞的差异。方法:40例SLE患者血液标本,30例健康体检血液标本,抽取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PRDMl基因表达;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研...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之间PRDM1和CD138+浆细胞的差异。方法:40例SLE患者血液标本,30例健康体检血液标本,抽取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PRDMl基因表达;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CDl38’浆细胞量的差异。结果:SLE患者组血液中的PRDM1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并且CD138+浆细胞的量也多于健康体检组。结论:SLE实验组中的PRDM1明显高于体检对照组,CD138+浆细胞的量也高于对照组,提示SLE患者中浆细胞数量的增多与PRDMl高表达相关,这为进一步了解SLE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M1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丝状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鲁卫平 陈星云 杨楠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2,共2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检测和鉴定丝状真菌的方法。方法:利用通用引物一次PCR法扩增待检丝状真菌核糖体基因内部间隔区2序列,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特异性探针杂交,杂交信号通过纳米金标记和银染反应放大形成裸眼可见的显色信息来判读...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检测和鉴定丝状真菌的方法。方法:利用通用引物一次PCR法扩增待检丝状真菌核糖体基因内部间隔区2序列,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特异性探针杂交,杂交信号通过纳米金标记和银染反应放大形成裸眼可见的显色信息来判读检测结果。结果:通用PCR扩增方法成功扩增出11种受试菌株的靶DNA,所设计选用的各探针特异性强、可靠性好。所有模拟样品均获得正确的鉴定。结论: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通量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基因芯片 快速检测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质量放大压电DNA传感器频移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晋 王珏 +4 位作者 夏季 罗阳 黄君富 张晓莉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金颗粒质量放大压电DNA传感器频移信号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将巯基化的单链DNA探针固定于压电DNA传感器石英晶体金膜表面,封闭后加入合成的生物素化的互补靶DNA与之进行杂交反应,最后用5nm粒径的链亲和素... 目的探讨纳米金颗粒质量放大压电DNA传感器频移信号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将巯基化的单链DNA探针固定于压电DNA传感器石英晶体金膜表面,封闭后加入合成的生物素化的互补靶DNA与之进行杂交反应,最后用5nm粒径的链亲和素标记的胶体金追加标记于杂交后的生物素化的靶DNA上,以增加石英晶振金膜表面的质量负载,从而降低石英晶振的响应频率,进一步放大频移信号。结果检测终浓度为10-8mol/L的阳性靶序列时杂交反应前后频移为(12.7±5.5)Hz,加入终浓度为9%的纳米金颗粒放大后总频移为(126±2.6)Hz,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另外,对不同终浓度的阳性靶序列检测后发现,频移与其终浓度的lg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4,而且最低检出限达到了10-12mol/L。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放大压电DNA传感器的频移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压电DNA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 放大 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液输血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方祥 滕方 +2 位作者 廖自福 刘良明 胡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观察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复苏效果。方法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羟乙基淀粉(LR+HES),Ⅱ组输注LR+HES+自身全血,Ⅲ组输注LR+HES+... 目的观察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复苏效果。方法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羟乙基淀粉(LR+HES),Ⅱ组输注LR+HES+自身全血,Ⅲ组输注LR+HES+自体红细胞。观察休克前、休克1 h、复苏2 h各时间点血常规、心率(HR)、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存活时间。结果血常规指标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时间Ⅱ、Ⅲ组显著长于Ⅰ组(P<0.01);HR、LVSP和±dp/dtmax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急性失血45%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输注自身红细胞纠正贫血可以有效复苏,没有发生凝血异常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失血性休克 羟乙基淀粉 全血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超 蒋文斌 +6 位作者 薛艳霞 王娇 罗杰 徐欢 杨成 陈鸣 邓少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研究SOCS1基因的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Tag SNP)rs243327、rs33932899与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发生风险的遗传关联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共采集188例彝族肺结核患者... 目的研究SOCS1基因的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Tag SNP)rs243327、rs33932899与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发生风险的遗传关联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共采集188例彝族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229例彝族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全血样本。运用直接测序法对rs243327、rs33932899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哈-温平衡检验所选样本的群体代表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评价SOCS1基因SNP与肺结核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rs243327、rs33932899在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温平衡。在rs243327位点处肺结核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C vs CT:OR=1.611,95%CI=1.058-2.453,P=0.026;CC vs CT+TT:OR=1.651,95%CI=1.107-2.461,P=0.014),提示rs243327位点CC基因型可能增加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的发生风险,可能是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 vs T:OR=1.516,95%CI=1.089-2.109,P=0.013),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等位基因。在rs33932899位点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GG vs CG:OR=1.148,95%CI=0.762-1.731,P=0.436;GG vs CC:OR=2.184,95%CI=0.874-5.454,P=0.088;GG/CG+CC:OR=1.229,95%CI=0.875-1.928,P=0.193;G vs C:OR=1.290,95%CI=0.932-1.785,P=0.124),提示rs33932899位点可能与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结论 SOC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凉山彝族人群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存在遗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关联 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CMA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少丽 程小星 +1 位作者 蹇锐 蒋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8-780,784,共4页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基因5′上游序列的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CM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由BCMA基因5′上游-820^+145、-607^+145、-359^+145、-157^+145、-93^+145 5个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基因5′上游序列的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CM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由BCMA基因5′上游-820^+145、-607^+145、-359^+145、-157^+145、-93^+145 5个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820、pGL3-B607、pGL3-B359、pGL3-B157、pGL3-B93,通过转染J558L、293T、HeLa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观察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5种5′删除体的转录激活性由大到小为pGL3-B157>pGL3-B607>pGL3-B359>pGL3-B93>pGL3-B820。pGL3-B157在3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能力为J558L>HeLa>293T,且在J558L中的转录激活能力明显强于Hela和293T细胞。结论:BCMA基因5′上游序列"-820bp^+145bp"具有启动子活性,核心启动子可能位于-93^+145区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MA 启动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子的高灵敏的ATP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大莉 鲁卫平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根据ATP核酸适配子与ATP结合的能力强于其互补核酸的原理,构建基于核酸适配子的高灵敏的ATP检测方法。方法:以ATP核酸适配子作为识别分子,对检测的捕获探针固定浓度、杂交时间、ATP反应时间、银染增强时间等进行优化,在优化的反应... 目的:根据ATP核酸适配子与ATP结合的能力强于其互补核酸的原理,构建基于核酸适配子的高灵敏的ATP检测方法。方法:以ATP核酸适配子作为识别分子,对检测的捕获探针固定浓度、杂交时间、ATP反应时间、银染增强时间等进行优化,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对其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浓度的ATP样本进行检测,发现ATP浓度在10-14M至10-9M范围内时,ATP浓度的对数与灰度值的相对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并且,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该方法对ATP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所构建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ATP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优点,可为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DNA芯片 ATP 醛基片 银染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MIF基因-794CATT_(5-8)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林 邓少丽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51名确诊结核患者及149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DNA收集后,通过PCR扩增后对结核病人和正常人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51名确诊结核患者及149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DNA收集后,通过PCR扩增后对结核病人和正常人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重复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结核病人组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重复序列拷贝数5/5:12人(7.95%),5/6:21人(13.91%),6/6:38人(25.17%),6/7:53人(35.10%),7/7:15人(9.93%),7/8:12人(7.95%):正常对照组5/5:12人(8.05%),5/6:33人(22.15%),6/6:40人(26.85%),6/7:52人(34.90%),7/7:6人(4.03%),7/8:6人(4.03%)。结核病人组拷贝数7/7和7/8的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MIF-794CATT重复序列数为7/7和7/8可能与结核易感性相关,并在结核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结核病 MIF基因 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CM分离培养MRSA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鲁卫平 邓光贵 张文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本文对文献报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MRSACM)用于分离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我院96年9月至97年6月MRSA临床分离率及临床常见用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调查分... 本文对文献报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MRSACM)用于分离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我院96年9月至97年6月MRSA临床分离率及临床常见用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培养基敏感性达100%,特异性>97%: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我院MRSA分离率占金葡萄的71.1%。占感染标本的23.7%。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MRSA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鲁元刚 张文俊 +4 位作者 李文维 赵莉蓉 伍津津 文爱清 李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4-236,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因,利用细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培养、免疫荧光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方法,对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28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淋球菌78例(27.65%),解脲...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因,利用细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培养、免疫荧光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方法,对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28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淋球菌78例(27.65%),解脲支原体49例(17.37%)、沙眼衣原体45例(15.95%),较国内其它报道少;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特别是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增加,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甚,共98例,占病例总数的34.75%。混合感染及条件致病菌也日益增多。药敏试验示细菌耐药株增多,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提示目前国内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日趋复杂,故进行病原体检测,对临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感染 病原体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探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唐仕芳 陈龙 +4 位作者 赵锦宁 汪丽 吴芳 鲁卫平 史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对2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新生儿真菌感染24例,占NICU...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对2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新生儿真菌感染24例,占NICU同期收治新生儿0.66%(24/3 635)。210例同时做血培养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送检率5.8%(210/3 635);(1,3)-β-D葡聚糖阳性24例,阳性率11.4%(24/210);血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3.8%(8/210),(1,3)-β-D葡聚糖阳性率显著高于血培养阳性率(P<0.05)。病原菌中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毛霉菌1例,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2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均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7 d以上(100.0%),早产儿20例(83.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9例(79.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例(70.8%)。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长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早产儿为主,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动态观察更容易早期发现异常。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有利于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1 3)-β-D葡聚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A20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丽娟 刘国栋 +2 位作者 陈伟 蒋建新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调查锌指蛋白A20表达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的影响,探讨A20可能的炎症调控作用与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制备锌指蛋白A20人单核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和基因沉默细胞模型,以LPS攻击细胞,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技... 目的调查锌指蛋白A20表达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的影响,探讨A20可能的炎症调控作用与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制备锌指蛋白A20人单核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和基因沉默细胞模型,以LPS攻击细胞,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锌指蛋白A20表达水平,用ELISA技术分析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及其依赖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结果锌指蛋白A20过表达组细胞遭受LPS攻击后其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LPS对照组(P<0.01),锌指蛋白A20基因表达抑制组细胞其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LPS对照组(P<0.01)。结论锌指蛋白A20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炎症重要核转录因子活性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实施干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A20 单核细胞 内毒素 RNA干扰技术 NF-ΚB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金属酶、外膜孔蛋白耐药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进 胡韦维 +3 位作者 张峰领 陈鸣 邓少丽 鲁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00-2205,共6页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金属酶表型阳性的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相关基因(IMP、VIM、SPM、GIM、SIM、NDM)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情况。结果 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每年的分离数量分别为756株(9.4%)、579株(9.5%)和552株(10.7%),主要来自ICU病房和呼吸内科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2014-2016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其耐药率分别从2014年的11.3%、13.2%下降至2016年的7.8%、9.0%,对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从2014年的10.7%、9.2%上升至2016年的23.5%、11.6%。从基因型分布情况来看,26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MBL基因阳性51株(18.9%),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158株(58.7%);51株产酶菌株中VIM型阳性29株,SPM型阳性22株,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产MBL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金属酶 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