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37-1238,共2页
关键词 生殖系肿瘤 肾癌 膀胱肿瘤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诊断膀胱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鹏 靳风烁 +4 位作者 叶锦 吴刚 李彦锋 张尧 梁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14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行荧光原... 目的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14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行荧光原位杂交,并同时行经腹部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膀胱镜病理检查确诊,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肿瘤组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全部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68例FISH结果阳性,26例尿脱落细胞学阳性,71例经腹部超声诊断为膀胱癌。②非肿瘤对照组30例,其中29例FISH结果阴性,1例假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全部阴性;经腹超声检查23例阴性,7例假阳性。FISH、尿脱落细胞学、经腹部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32.50%、88.75%,特异度分别为96.67%、100.00%、76.67%。结论使用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具无创性,对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位杂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诱导肾癌细胞凋亡对Fas/FasL途径依赖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国英 李黔生 +2 位作者 聂志林 李彦锋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Fas/FasL凋亡途径在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肾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运用Western blot及TUNEL、MTT技术,检测肾癌细胞株786-0在化疗药物5-FU作用下Fas、FasL的表达变化,分析5-FU、抗Fas单抗CH11、中和性抗FasL单抗NOK-2对癌... 目的探讨Fas/FasL凋亡途径在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肾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运用Western blot及TUNEL、MTT技术,检测肾癌细胞株786-0在化疗药物5-FU作用下Fas、FasL的表达变化,分析5-FU、抗Fas单抗CH11、中和性抗FasL单抗NOK-2对癌细胞凋亡与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Fas、FasL蛋白产物在786-0中均有表达,不同浓度5-FU作用后,中等剂量5-FU70μg/ml作用肾癌细胞株48h时Fas、FasL的表达最显著;786-0在化疗药物5-FU作用下,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抗Fas单抗CH11作用于786-0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增殖活性显著降低;CH11与5-FU共同作用于786-0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FasL单抗NOK-2阻断786-0FasL与Fas相互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指数及增殖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结论5-FU诱导肾癌细胞凋亡可能不依赖于Fas/FasL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耐药 5-氟尿嘧啶 FAS/FASL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道远端区域应用解剖及MRI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明松 周庭友 +8 位作者 张勇 罗勇 李珂 黄灶明 刘旭东 孙中义 江军 吴刚 李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成年男性精道远端区域精细解剖结构的深入观察和相关生理数据的准确测量,为临床更加精确地开展精道内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及11例行全膀胱切除(laparosco... 目的通过对成年男性精道远端区域精细解剖结构的深入观察和相关生理数据的准确测量,为临床更加精确地开展精道内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及11例行全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术后完整的组织标本,对其精道远端解剖结构进行精细观察和测量,并结合患者术前MRI,对精道远端结构的MRI影像特征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109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内镜手术前双侧精囊按摩,直视下观察射精管开口与前列腺小囊开口的解剖特征。结果 46例术后标本的精细解剖结果:精囊长度:左侧(39.7±7.4)mm,右侧(41.4±8.6)mm;宽度:左侧(16.5±3.3)mm,右侧(16.4±3.0)mm;厚度:左侧(7.8±2.4)mm,右侧(7.8±2.3)mm;射精管长度:左侧(15.0±2.5)mm,右侧(14.9±2.4)mm;内径:左侧(1.2±0.2)mm,右侧(1.1±0.2)mm。47.8%(22/46)标本可见前列腺小囊,深度(6.7±1.7)mm。MRI图像下所测精囊长度:左侧(39.4±6.6)mm,右侧(41.3±7.6)mm;宽度:左侧(17.1±3.4)mm,右侧(16.4±2.9)mm,显示与实体标本测量数据高度吻合。内镜下观察显示:78.9%(86/109)显示前列腺小囊开口于精阜隆起部,21.1%(23/109)未发现明确前列腺小囊开口,射精管通常开口于前列腺小囊开口两侧旁约2 mm处,与其构成三角形或直线排列关系。结论本研究获得的精道远端区域的解剖数据对临床开展相关内镜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MRI对该区域具有良好分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 射精管 前列腺小囊 解剖 MRI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血精患者MRI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波军 李珂 +7 位作者 张超 张军 张勇 周波 孙中义 靳风烁 张克勤 李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53-1857,共5页
目的分析顽固性血精患者的盆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探讨MRI在顽固性血精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盆腔MRI图像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重点... 目的分析顽固性血精患者的盆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探讨MRI在顽固性血精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盆腔MRI图像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重点分析总结双侧精囊及射精管区域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与正常男性精道远端区域的MRI特征性影像相比较,7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改变主要有:47例表现为精囊区域的特征性信号强度改变,其中23例存在鲜红色血精的患者在T1加权相(T1-weighted images T1WI)精囊呈明显高信号影,在T2加权相(T2-weighted images T2WI)呈明显低信号影,而24例存在咖啡色或巧克力样陈旧性血精的患者在T1WI相和T2WI相均呈中至高等强度信号影;26例显示一侧或双侧精囊呈明显囊性扩张(横径大于1.7 cm),伴或不伴上述精囊内信号强度的特征性改变;21例存在前列腺小囊囊肿;3例存在射精管囊肿;3例存在苗勒氏管囊肿,1例存在精囊囊肿;9例患者精囊区域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MRI可有效显示顽固性血精患者精囊、前列腺、射精管区域的精细结构改变,对顽固性血精的病因学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精 磁共振成像 特征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洛夫 江军 +4 位作者 靳风烁 朱方强 姜庆 李彦锋 张克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 2 13例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病案资料 ,统计术中、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输尿管穿孔 7例 ( 3 %) ,3例改开放手术 ,4例成功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 ;术后肉...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 2 13例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病案资料 ,统计术中、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输尿管穿孔 7例 ( 3 %) ,3例改开放手术 ,4例成功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 ;术后肉眼血尿 62例 ( 2 9%) ,应用止血药物 2d后多自行停止 ;术后腰痛 3 1例 ( 14 6%) ,其中肾绞痛 5例 ( 2 3 %) ,分别针对引起腰痛的原因进行处理而好转 ;感染 9例 ( 4 2 %) ,经抗感染治疗、拔除双J管等恢复 ;结石残留 2 1例 ,保留双J管行ESWL治愈。结论 输尿管镜手术严重并发症较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并发症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Bcl-2雪旺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葛成国 靳凤烁 +4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李彦锋 王洛夫 靳文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过表达对抗过氧化氢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人Bcl-2cDNA的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鉴定后浓缩收集病毒液,感染人雪旺细胞株系Schwa...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过表达对抗过氧化氢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人Bcl-2cDNA的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鉴定后浓缩收集病毒液,感染人雪旺细胞株系Schwann'scells,采用Western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情况。5mMH2O2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发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出含目的基因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Bcl-2SN。5mMH2O2成功的诱导雪旺细胞凋亡。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雪旺细胞后,Bcl-2蛋白水平呈过高表达,并能显著对抗H2O2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结论:Bcl-2蛋白过表达能够抑制氧化剂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BCL-2 雪旺细胞 抗凋亡能力 细胞凋亡 逆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尿失禁电刺激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军卫 靳风烁 +2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叶自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3-793,797,共2页
关键词 尿失禁 电刺激 治疗 尿路功能障碍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微创精囊电切术治疗精囊疾病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彦锋 梁培和 +6 位作者 孙中义 张军 张克勤 张勇 霍文谦 毕罡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1-974,共4页
目的寻求和评价临床治疗严重精囊疾病和血精的新方法,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该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5例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存在明显精囊部症状或血精症状患者(年龄48~77岁,平均55.4岁),病史4~10年,平均7.2年。采用经尿道途径,通... 目的寻求和评价临床治疗严重精囊疾病和血精的新方法,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该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5例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存在明显精囊部症状或血精症状患者(年龄48~77岁,平均55.4岁),病史4~10年,平均7.2年。采用经尿道途径,通过精囊外入路和/或精囊内入路,分别进行了精囊电切除术或电灼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电切或电灼治疗,手术时间50~65min,失血量20~50ml。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均证实所切除精囊组织显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对所有患者随访4~12个月,均述术前症状消失,恢复性生活后,存在射精和性高潮快感。结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精囊微创治疗技术,经尿道微创精囊电切术适用于长期慢性血精或其他严重精囊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在严格掌握指证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疾病 血精 电切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平 靳风烁 +3 位作者 吴刚 李增鹏 张沁宏 林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两者的相关性,分析COX-2、EGFR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两者的相关性,分析COX-2、EGFR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2与EGFR的表达。结果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和66.7%,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COX-2与EGFR在原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复发组。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COX-2和EGFR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EGFR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Kappa=0.419,P=0.004)。结论COX-2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普遍表达,且两者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环氧化酶-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卫华 江军 +4 位作者 王洛夫 靳凤烁 朱方强 姜庆 李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85-1786,共2页
关键词 全膀胱切除 正位 腹壁 造口 尿流改道术 回肠 输尿管 盲肠 施行 排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洛夫 张绍祥 +5 位作者 江军 郭燕丽 王平安 谭立文 刘正津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人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首套男、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VRM计算机平台上建立人体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 目的 建立中国人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首套男、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VRM计算机平台上建立人体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肾脏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该模型能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和连续的任意方位的切割 ,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切割面的断面解剖结构。结论 可视化肾脏能够实现肾脏及周围结构的任意方位的断面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可视化 虚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附367例报道)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庆 靳风烁 +2 位作者 江军 王洛夫 万江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评估经输尿管镜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方法:应用Wolf 8/9.8F输尿管镜及YAGlaser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对36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石大小0.5cm×0.6cm×0.3cm至1.1c... 目的:评估经输尿管镜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方法:应用Wolf 8/9.8F输尿管镜及YAGlaser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对36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石大小0.5cm×0.6cm×0.3cm至1.1cm×1.6cm×1.0cm,其中上段结石56例,中段149例,下段162例。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8.8%(326/367),其中输尿管上段为75.0%(42/156),中段为90.6%(135/149),下段为92.0%(149/162),前者与后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成功的326例中,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为98.5%(321/326)。平均手术时间11min(4min至45min),平均激光工作时间3.0min(1min至15min),术后平均住院4.7d(2d至9d)。85.6%(314/367)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经对症处理后2天至4天消失。除1例发生输尿管穿孔外,其余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取尽结石的病例随访3至24个月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输尿管,镜U100激光碎石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腔内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U100激光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志林 靳风烁 +2 位作者 王洛夫 梁培禾 叶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 -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 -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 -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 -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BCG及CpG- ODN刺激后具有典型DCs的形态及表型,IL12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含量BCG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CpG ODN组刺激DCs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non CpG ODN刺激DCs后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CpG- ODN刺激DCs引起的IL12升高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CpG- ODN可诱导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对Th2型细胞因子IL10影响很小,比BCG更能调节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可能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寡核苷酸 免疫佐剂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R-2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培禾 靳风烁 +2 位作者 张克勤 聂志林 叶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receptor2,VEGFR2)表达与血管新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BTCC)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BTCC标本VEG FR2的表达,并标记CD31阳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receptor2,VEGFR2)表达与血管新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BTCC)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BTCC标本VEG FR2的表达,并标记CD31阳性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72例BTCC中VEGFR2表达阳性率为56.94%,不同分级、分期、体积的肿瘤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G3级肿瘤MVD高于G1、G2级(P=0.00291、0.00737),浸润型肿瘤高于浅表型(P=0.01013),直径3cm以上肿瘤高于较小肿瘤(d≤1cm:P=0.03076;1cm<d<3cm,P=0.04769)。多发与单发、初发与复发肿瘤之间VEGFR2表达和MVD均未见显著差异;VEGFR2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MVD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物学特征BTCC中VEGFR2表达差异不明显,而血管新生存在差异,可能与肿瘤细胞异质性及血管新生途径的多样化有关。VEGF VEGFR2相互作用在刺激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中作用可能有限,而MVD对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膀胱移行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对小鼠膀胱癌抑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登科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对小鼠膀胱癌的抑癌效应。方法采用小鼠T739可移植性膀胱癌模型,共80只分为10组,于移植瘤处局部注射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并用Ag85B蛋白、BCG、IL-2和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质... 目的探讨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对小鼠膀胱癌的抑癌效应。方法采用小鼠T739可移植性膀胱癌模型,共80只分为10组,于移植瘤处局部注射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并用Ag85B蛋白、BCG、IL-2和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质量、体积和存活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肿瘤的形态改变。结果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治疗组小鼠肿瘤瘤质量(2.49±0.60)g,非常显著低于Ag85B蛋白组、BCG组、IL-2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Ag85B/IL-2融合蛋白治疗组小鼠肿瘤瘤体积(3.01±0.95)cm3,显著低于Ag85B蛋白组、BCG组、IL-2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P<0.01);Ag85B/IL-2融合蛋白治疗组小鼠存活天数(35.50±2.60)d,显著长于Ag85B蛋白组,BCG组、IL-2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P<0.01);Ag85B/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的肿瘤质量抑制率为64.50%,肿瘤体积抑制率为62.24%,存活延率为48.66%。光镜下观察Ag85B/IL-2融合蛋白治疗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坏死、出血等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膜破裂,细胞器破坏,细胞质固缩,细胞核破坏,核染色质聚集,凋亡小体出现,巨噬细胞吞噬增多等现象。结论分枝杆菌Ag85B/IL-2融合蛋白对小鼠膀胱癌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膀胱癌荷瘤鼠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AG85B IL-2 膀胱癌 抑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帕金森病伴排尿困难患者临床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咏萍 蒋晓江 +5 位作者 周红杰 王景周 姚国恩 李玮 张远凤 葛成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排尿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分析临床PD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共62例,其中55例出现急、慢性尿潴留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病情及部分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留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排尿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分析临床PD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共62例,其中55例出现急、慢性尿潴留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病情及部分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留置尿管患者24例,其中拔除尿管后经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逐渐恢复自行排尿者17例,7例不能自行排尿患者采取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15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13例;采用外部集尿器方法10例。结论根据不同临床特点结合尿动力学检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排尿功能紊乱 尿流动力学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Bcl-2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及Bcl-2逆转录病毒对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成国 靳风烁 +3 位作者 李黔生 李彦锋 王洛夫 梁培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Bcl-2蛋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探讨Bcl-2过表达对抗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经G418抗性筛选,PCR鉴定并命名为HK-2Bcl-2;原位杂交检测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Bcl-2蛋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探讨Bcl-2过表达对抗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经G418抗性筛选,PCR鉴定并命名为HK-2Bcl-2;原位杂交检测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甘油诱导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采用含重组Bcl-2浓缩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PCR和原位杂交显示G418抗性细胞克隆过表达Bcl-2;甘油注射后大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上调,并能显著对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论成功建立过表达Bcl-2蛋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Bcl-2;Bcl-2逆转录病毒显著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 细胞株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元丰 江军 +2 位作者 王洛夫 王亚林 张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ARStuI)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分析的方法,对8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90例同龄老年非前列腺癌男性ARStuI进行检测,分析ARStuI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ARStuI)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分析的方法,对8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90例同龄老年非前列腺癌男性ARStuI进行检测,分析ARStuI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和对照组中S1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12 3 %和3 3 % ,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 =0 0 40 ) ;S1基因型与进展期(C、D期)肿瘤、高分级肿瘤(Gleason评分≥7)及高危险性肿瘤(进展期肿瘤或高分级肿瘤)均无显著性差异;S1在存在骨转移的患者中的比例为2 8 0 % ,而在无骨转移的患者中则为5 4% ,其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 0 0 8)。结论 前列腺癌的易感性可能与ARStu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基因 ARStuI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玉米赤霉烯酮损害雄性小鼠生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逄健 孙中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低于无明显作用水平的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暴露后小鼠精子发生及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小剂量ZEA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90只出生后21 d的雄性CD-1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分别暴露于0... 目的评估小剂量(低于无明显作用水平的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暴露后小鼠精子发生及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小剂量ZEA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90只出生后21 d的雄性CD-1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分别暴露于0、20、40μg/(kg·d)ZEA,处理14、28、42 d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质量分析观察精子活力参数,吉姆萨染色观测精子畸形率,测量睾丸体积及质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生精细胞计数。结果处理42 d后,20、40μg/(kg·d)组精子活动率低于0μg/(kg·d)组[(82.80±4.34)%、(74.90±6.70)%vs(93.20±1.66)%,P=0.004、0.002];20、40μg/(kg·d)组小鼠畸形精子率高于0μg/(kg·d)组[(29.40±1.09)%、(40.80±6.17)%vs(19.40±0.45)%,P<0.001,P=0.002];20、40μg/(kg·d)组小鼠的单位面积生精细胞计数低于0μg/(kg·d)组(2 422.7±206.1、1 855.8±105.3 vs 3 189.8±306.0,P=0.013、0.001)。结论小剂量ZEA的暴露能够降低雄性小鼠的精子发生及精液质量,损害其生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精子能动性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