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灌流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翔 李英莎 +6 位作者 赵志钢 何洪波 杨丽琴 倪银星 钟健 闫振成 祝之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探索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后血脂、血压的变化特征,阐明HP改善血压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MS诊断标准的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 目的探索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后血脂、血压的变化特征,阐明HP改善血压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MS诊断标准的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肾功、肝功、输血前4项传染病指标等检查合格后行HP,灌流前检测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血清抵抗素。术后第1天及第4、8、12周随访患者血压、血脂变化,并检测AⅠ、AⅡ、Ald、hs-CRP、MCP-1、血清抵抗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单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结果患者术后8周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收缩压(SBP)及血清抵抗素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143±15)mmHg vs(137±17)mmHg,P<0.05;抵抗素:(2.06±2.02)ng/mL vs(0.65±0.42)ng/mL,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SBP分别与TC、抵抗素呈正相关(r=0.40,P<0.01;r=0.29,P=0.003)。结论 HP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可并降低血压,这可能与HP清除血清抵抗素、血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代谢综合征 血脂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细菌感染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小静 吴翔 +5 位作者 李英莎 何洪波 赵志钢 杨丽琴 祝之明 闫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2-986,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感染学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03例。住院期间所有患者行双下肢CTA或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按照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感染学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03例。住院期间所有患者行双下肢CTA或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按照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级(A^D级)把患者分为4组。收集足溃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运用多样本χ2检验分析不同TASC组间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明确TASC组间的临床基本情况(如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等)、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如ABI、TB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数、血脂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TASC分级各组间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ABI、TBI、中性粒百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分别为0.000、0.001、0.000、0.006、0.039)。所有足溃疡中轻度感染例38例(36.9%),中度感染46例(44.7%),重度感染19例(18.4%)。感染类型中单一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9.6%、革兰阴性菌感染占27.1%、真菌感染占4.8%;混合感染占38.5%。培养出139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7.3%);铜绿假单胞菌17株(12.2%);粪肠球菌10株(7.2%),分列前3位。TASC组间比较中,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混合感染比例逐渐提升,混合感染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04),在D级患者中混合感染例数占66.7%。结论混合感染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明显相关,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混合感染比例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细菌 感染 TASC分级 下肢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闫振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研究显示,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约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伤口感染。导致糖尿病足患者预后差的因素有很多,如外周血管病变、足溃疡面积/深度、外周神经病变、感染等,因此,糖尿病足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是导致截肢的主要... 研究显示,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约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伤口感染。导致糖尿病足患者预后差的因素有很多,如外周血管病变、足溃疡面积/深度、外周神经病变、感染等,因此,糖尿病足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糖尿病足溃疡能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健康风险、增加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因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其发生机制复杂,现有治疗方法仍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为此,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足诊断评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诊断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英莎 赵志钢 +7 位作者 何洪波 倪银星 孙芳 钟健 孙倩倩 胡勤锦 闫振成 祝之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截肢率、死亡率等差异,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25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n=94)和常规治疗组(n=157),...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截肢率、死亡率等差异,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25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n=94)和常规治疗组(n=157),常规治疗组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随访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于出院后1、3、6个月、1、2年检测踝肱指数(AB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截肢率、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17.20%vs 7.45%,P<0.05;9.55%vs 3.19%,P<0.05;10.83%vs 3.19%,P<0.05)。介入治疗组术前ABI为0.62±0.25,术后3 d、1、3、6个月ABI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0.88±0.19、0.90±0.11、0.82±0.23、0.79±0.20;P<0.01,P<0.05),而常规治疗组ABI呈现继续下降趋势。进一步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r=0.892,P=0.037),而hs-CRP是影响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因素(r=2.096,P=0.035)。结论下肢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血供,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年龄越大,手术效果越差,术前hs-CRP越高,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病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