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27
1
作者 余江 蒋科 +1 位作者 吴思宇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行骨科手术的102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388例,女性636例,年龄60~96(72.82±8.37)岁。行关节置换436例,骨折手术229例,...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行骨科手术的102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388例,女性636例,年龄60~96(72.82±8.37)岁。行关节置换436例,骨折手术229例,脊柱手术158例,骨软组织感染手术112例,其他手术89例。出院为观察终点。收集骨科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合并疾病、术前指标、术中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例数为214例,占20.9%。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疾病、心功能Ⅱ级以上、心率增快、美国麻醉师学会生理状态评分系统(ASA)分级≥3级、白细胞>10×109/L、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h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疾病、心功能Ⅱ级以上、心率增快、ASA分级≥3级、白细胞>10×109/L、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浸泡兔股动脉火器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鹏 赖西南 +4 位作者 彭学良 刘晋才 吴国萍 张良潮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大白兔 3 0只随机均分为单一致伤组、海水浸泡 3 0min组和海水浸泡 60min组 ,用钢珠弹致伤兔单侧股动脉后 ,将海水浸泡组动物置于海水中浸泡 3 0min或60min ,单一致伤...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大白兔 3 0只随机均分为单一致伤组、海水浸泡 3 0min组和海水浸泡 60min组 ,用钢珠弹致伤兔单侧股动脉后 ,将海水浸泡组动物置于海水中浸泡 3 0min或60min ,单一致伤组动物不浸泡 ,于伤后 2、4、6、8、12h取弹着点中心两端股动脉 ,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动脉损伤类型主要为完全断裂伤和挫伤。完全断裂伤的动脉分为原发伤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与单一致伤组相比 ,海水浸泡组的原发伤道区和挫伤区的血管壁显著肿胀 ,以中膜外 2 3为甚 ,肌浆内空泡样结构常见 ,内皮细胞之间纵行皱褶紊乱、变平。浸泡 3 0min组与 60min组之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 3组中动脉挫伤和完全断裂伤的震荡区的病理表现类似。结论 兔股动脉完全断裂伤合并海水浸泡时 ,其原发伤道区和挫伤区的细胞、细胞间隙显著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火器伤 海水浸泡 病理学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建华 廖维宏 +1 位作者 刘鹏 柳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骨移植 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膳食纤维对骨科住院病人便秘的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范杨 黎娜 +6 位作者 廖淑梅 郭静 张梦媛 施沐利 许红霞 杨剑 蒋宝泉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膳食纤维对骨科住院病人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胃肠功能正常的无便秘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病人在术后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观察组病人口服复合膳食纤维,每次10 g,每天3次,连续口服5 d;对... 目的:观察复合膳食纤维对骨科住院病人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胃肠功能正常的无便秘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病人在术后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观察组病人口服复合膳食纤维,每次10 g,每天3次,连续口服5 d;对照组口服仅含有麦芽糊精的安慰剂。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60.9%和15.2%。观察组男、女性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2.0%和19.0%;而对照组分别为66.7%与57.1%。对照组各年龄段便秘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复合膳食纤维能有效地预防骨科病人术后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 骨科手术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股动脉火器伤海水浸泡后的外科处理及其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鹏 彭学良 +4 位作者 刘晋才 赖西南 张良潮 吴国萍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火器伤海水浸泡后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将 1 0 0只白兔用 0 .38g钢珠弹致单侧股动脉伤后 ,分为海水浸泡组 (动物置于人工海水中浸泡 6 0min)和单一致伤组 (不浸泡 )。两组均切除动脉肉眼观损伤段 ,用直接端 端吻合、... 目的 探讨血管火器伤海水浸泡后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将 1 0 0只白兔用 0 .38g钢珠弹致单侧股动脉伤后 ,分为海水浸泡组 (动物置于人工海水中浸泡 6 0min)和单一致伤组 (不浸泡 )。两组均切除动脉肉眼观损伤段 ,用直接端 端吻合、自体静脉或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进行重建。术后 2 4h ,7、1 4、2 1d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通畅情况 ,对部分通畅和全部不通畅者行手术探查 ,取吻合口组织做光、电镜检查。结果 动脉完全断裂伤 :海水浸泡组和单一致伤组的 3周累计通畅率分别 80 .0 0 %和86 .6 7%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动脉挫伤 :海水浸泡组和单一致伤组的 3周累计通畅率分别为 86 .6 7%和 82 .35 %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两组均为术后 1周内发生血栓最多 ,1周后趋于稳定。两组均见术后 1周时吻合口附近有内皮细胞增生 ,术后 3周内皮化过程基本完成。结论 血管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外科处理中 ,仅切除肉眼观损伤段血管后用常规方法进行重建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海水浸泡 血管外科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头切除与置换治疗难修复性桡骨头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志航 王子明 +3 位作者 杜全印 熊雁 高云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 比较在治疗难修复性桡骨头损伤中切除术与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筛选2000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77例(77肘)分别行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患者,经筛选后纳入本次研究并有效随访56例(56肘),分为切除组35例,置换组21例... 目的 比较在治疗难修复性桡骨头损伤中切除术与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筛选2000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77例(77肘)分别行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患者,经筛选后纳入本次研究并有效随访56例(56肘),分为切除组35例,置换组21例。最后1次随访从影像学表现、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HSS功能评分、臂肩肘失能(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问卷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切除组与置换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2(14~156)、38(7~100)个月。置换组无脱位、感染、松动病例,2例异位骨化生成;切除组3例异位骨化生成。HSS评分:切除组(85.4±7.5)分,置换组(91.3±5.6)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H评分:切除组(16.5±5.1)分,置换组(13.6±6.2)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活动度:伸直缺失-屈曲,切除组3°~132°,置换组5°~131°;旋前-旋后,切除组74°~71°,置换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健侧相比提携角改变:切除组增加(6.30±2.36)°,置换组增加(1.7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腕关节疼痛评分较切除组低。 结论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损伤导致无法修复时应优先考虑行桡骨头置换以保证肘关节的稳定及功能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难修复性 切除术 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抑制人软骨细胞MMP13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亮 熊雁 +1 位作者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 目的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透明软骨细胞,从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DCN(对照组:0,A组:2.5μg/ml,B组:25μg/ml,C组:250μg/ml)作用下透明软骨细胞对MMP13、X型胶原(Collagen X)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透明软骨细胞培养呈多角型,扁平状,换液培养5 d时,细胞呈多边形、星形等,排列紧密呈"铺石板"样。②本法分离培养的原代透明软骨细胞的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③随着外源性DCN浓度(0~250μg/ml)的不断增大,Collagen 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0.78±0.03,B:0.71±0.04,C:0.63±0.01),MMP13的表达则在DCN高浓度组(250μg/ml)时明显降低(0.85±0.02,P<0.01)。结论外源性DCN抑制透明软骨细胞的Collagen X的表达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250μg/ml)对MMP13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外源性DCN可能通过抑制透明软骨细胞肥大化抑制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软骨细胞 核心蛋白聚糖 细胞外基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万古霉素硅溶胶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龚滨 熊雁 +1 位作者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ancomycin-sol,VCM-SOL)涂层缓释系统,探讨其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万古霉素(VCM)浓度为20 mg/ml的VCM-SOL涂层钛钢片作为实验组,普通钛钢片作为对照组。利用红外...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ancomycin-sol,VCM-SOL)涂层缓释系统,探讨其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万古霉素(VCM)浓度为20 mg/ml的VCM-SOL涂层钛钢片作为实验组,普通钛钢片作为对照组。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系统(FT-IR)来分析实验组的表面基团;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作为实验菌,通过细菌计数进行洗脱液抑菌实验,扫描电镜检测钛钢片表面细菌黏附实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硅溶胶对万古霉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组的洗脱液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实验组表面黏附的细菌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解,而对照组表面细菌结构正常,细菌集结成团,易形成生物膜。结论万古霉素以硅溶胶为载体携载到钛合金表面涂层中后,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硅溶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成骨胶对松质骨创面止血和诱导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海洋 刘晋才 +2 位作者 柳峰 彭学良 王民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80-783,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对松质骨创面出血既有良好止血作用又有促进修复作用的复合制剂。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 ,于 1侧髂骨板钻取 3个相邻的直径 10mm的全厚层骨缺损 ,分别用止血成骨胶、骨蜡、明胶海绵填充 ,术后 4、8、12、16周分 4批处死动... 目的 研制一种对松质骨创面出血既有良好止血作用又有促进修复作用的复合制剂。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 ,于 1侧髂骨板钻取 3个相邻的直径 10mm的全厚层骨缺损 ,分别用止血成骨胶、骨蜡、明胶海绵填充 ,术后 4、8、12、16周分 4批处死动物取标本。动物处死前 ,麻醉状态下开腹 ,显露L2 、L3、L4 椎体 ,在其正中钻取直径 16mm的圆形松质骨创面 ,分别用上述 3种止血剂填附创面 ,观察记录止血效果。结果 止血成骨胶组松质骨创面出血在 1min内完全停止且粘附牢固 ,组织学观察 ,止血成骨胶被完全吸收且被新生骨替代 ;骨蜡组创面出血虽 1min内停止 ,但组织学观察 ,术后 16周骨蜡仍不能被吸收 ,创面未能骨性修复 ;明胶海绵组既无良好止血作用又无创面修复作用。结论 本配方研制的可吸收止血成骨胶是一种临床价值较大的松质骨创面专用止血剂和修复填充材料 ,进一步研究可望成为骨蜡的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剂 止血 诱导成骨 松质骨创面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膝半月板三维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海洋 彭学良 刘晋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 :从正交的三维方向上测定半月板前、中、后段组织的抗拉伸性能 ,探讨半月板损伤与生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建立测试该种弹性体拉伸性能的方法。方法 :将半月板分为前、中、后三段 ,每段沿半月板的长轴、垂轴及横轴分别切取双曲面... 目的 :从正交的三维方向上测定半月板前、中、后段组织的抗拉伸性能 ,探讨半月板损伤与生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建立测试该种弹性体拉伸性能的方法。方法 :将半月板分为前、中、后三段 ,每段沿半月板的长轴、垂轴及横轴分别切取双曲面体形的测试块 ,共计 5 4个。采用电脑监控的拉伸测试机进行拉伸测试。结果 :半月板前、中、后三段沿长轴方向上的拉伸断裂强度大于沿横轴与纵轴方向上的拉伸断裂强度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人膝关节半月板具有各向异性的粘弹性特征 ,沿长轴方向上的抗拉伸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粘弹性 拉伸强度 三维生物力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材料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乔楠 赵建华 卢佳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和相互关系 ,并与消旋聚乳酸 (PDLLA)及脱钙骨 (DBM)相比较。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在PDLLA HA DBM材料表面的密度增加 ,未见细胞死亡。细胞以锚状结构牢固地附着于材料表面 ,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覆盖并完全包裹材料颗粒。结论 PDLLA HA DBM与人成骨细胞能早期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细胞培养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对骨科巨大肿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陈亮 吴思宇 +3 位作者 王雨 杜全印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进行骨科巨大肿瘤Ⅰ期切除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阐述骨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关节四肢外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施行一站式杂交手术切除6例巨大肿瘤... 目的观察应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进行骨科巨大肿瘤Ⅰ期切除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阐述骨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关节四肢外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施行一站式杂交手术切除6例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63岁。其中纤维瘤2例,软骨肉瘤4例。评价一站式杂交手术在治疗巨大肿瘤中的优势和近期疗效。结果骨科一站式杂交手术切除巨大肿瘤彻底,平均随访16(9~28)个月,无复发,平均术中出血量422mL,平均手术时间192min。结论利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进行Ⅰ期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肿瘤 一站式杂交手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组织及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13
作者 康庆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肌腱组织及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康庆林①②综述蒋祖言①王爱民①审校肌腱损伤或移植后几乎不可避免发生粘连,是手外科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肌腱愈合存在内在愈合和外在愈合两种方式,其中外在愈合是粘连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如何最大限... 肌腱组织及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康庆林①②综述蒋祖言①王爱民①审校肌腱损伤或移植后几乎不可避免发生粘连,是手外科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肌腱愈合存在内在愈合和外在愈合两种方式,其中外在愈合是粘连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如何最大限度诱导和激发肌腱组织和细胞的内在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组织 细胞培养 肌腱细胞 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踝关节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的早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44
14
作者 赵学良 路星辰 +2 位作者 陈贤明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91-2396,共6页
目的 对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与踝关节置换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09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因创伤性踝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56踝),平均年龄为51.2岁,... 目的 对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与踝关节置换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09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因创伤性踝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56踝),平均年龄为51.2岁,平均随访35.3(3~68)个月。分别将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融合外支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4例(14踝),平均随访35.4(7~67)个月;行踝关节融合外支架固定术的患者18例(19踝),平均随访31.2(3~68)个月;行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的患者23例(23踝),平均随访38.8(10~58)个月;对3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进行分析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踝关节置换术与融合术的早期疗效。结果 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AOFAS评分为72.92±5.42,SF-36评分为79.42±4.23,踝关节融合组(外支架固定)术后AOFAS评分为69.36±3.21,SF-36评分为67.78±4.51,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后AOFAS评分为67.41±6.49,SF-36评分为72.86±6.37,3组均较术前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踝关节置换组在术后各评分较融合组高,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为(32.1±4.7)°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组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为2例、4例(外固定组)、3例(内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人工踝关节置换术较踝关节融合术在早期内对病患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没有增加相应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 踝关节置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止血材料Arista AH在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2 位作者 范伟力 刘明永 李远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82-2384,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止血材料AristaAH控制脊柱手术中活动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在脊柱手术中的适应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筛选2005年1-5月期间脊柱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使用AristaAH止血,对...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止血材料AristaAH控制脊柱手术中活动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在脊柱手术中的适应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筛选2005年1-5月期间脊柱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使用AristaAH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止血,评价两组的止血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两组在止血效果及副作用等各项指标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ristaAH对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出血止血效果等同于常规外科操作技术,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对于前路手术中椎体切除过程中的出血止血效果略优于常规操作技术。结论AristaA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剂,在前后路手术中均有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材料 脊柱手术 临床应用 Arista 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思宇 孙红振 +2 位作者 杜全印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47)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3(57~90)分,优良率88.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5.3%(4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近、中期疗效较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李起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术治疗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恺 王子明 +3 位作者 杜全印 王雨 吴思宇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953-1956,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共9例,其中合并股骨头坏死5例;年龄9-18(13.7±3.0)岁;男性6例,女性3例。Garden分型:Ⅲ型...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共9例,其中合并股骨头坏死5例;年龄9-18(13.7±3.0)岁;男性6例,女性3例。Garden分型:Ⅲ型4例,Ⅳ型5例。手术先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再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4例,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5例。结果 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0.8(11-94)个月;9例患儿X线片提示股骨颈骨折愈合良好,5例股骨头坏死患儿股骨头修复。按Ratliff标准评价:优4例(44.4%),良5例(55.6%)。结论带血管蒂髂骨膜瓣治疗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及儿童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损伤小、特别适合儿童的新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股骨头坏死 阔筋膜张肌 旋髂深血管 骨瓣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李起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分段开槽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分段开槽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者后凸Cobb角,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9 ̄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2.2%,其中优9例,占42.9%;良7例,占33.3%;中3例,占14.3%;差2例,占9.5%。术后即刻融合节段HAB、HPB及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9个月HAB、HPB及Cobb角与术后即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能够兼顾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前路减压 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骨质疏松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雁 赵玉峰 +5 位作者 王子明 杜全印 孙红振 吴思宇 陈卫军 王爱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oint contact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2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尸体桡骨制成横断骨折,骨折间隙为1cm,模拟...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oint contact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2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尸体桡骨制成横断骨折,骨折间隙为1cm,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每对随机选取,其中一根用PC-LCP固定,另一根用DCP固定。进行前后四点弯曲、内外四点弯曲及扭转实验,得到相应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结果PC-LCP固定骨质疏松粉碎性桡骨骨折后的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均高于DCP,但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质疏松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D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 点接触 锁定加压 生物力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