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致伤条件撞击对兔钝性胸部创伤伤情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周继红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钝性胸部创伤后胸部各器官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胸部各器官的伤情影响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胸部各器官伤情越重 ;撞击面积越大 ,对...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钝性胸部创伤后胸部各器官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胸部各器官的伤情影响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胸部各器官伤情越重 ;撞击面积越大 ,对胸壁和肺的损伤较重 ,但心脏伤情并不随之加重 ;收缩末期撞击对心脏的损伤较重 ,舒张末期撞击对大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 ;死亡率与驱动压力、撞击面积成正比 ;舒张末期撞击死亡率上升。结论 致伤参数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胸部创伤 致伤参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F拮抗剂BN50739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宏 周萍 +2 位作者 刘友生 陈意生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19-920,共2页
目的 观察PAF拮抗剂BN5 0 73 9在治疗烧伤内毒素血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 ,于致伤前 5min腹腔注射BN5 0 73 9。动态观察肺病理改变、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目的 观察PAF拮抗剂BN5 0 73 9在治疗烧伤内毒素血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 ,于致伤前 5min腹腔注射BN5 0 73 9。动态观察肺病理改变、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肺内TNF表达。结果 BN5 0 73 9可以明显减轻肺水肿 ,使BALF中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使伤后 1 5h和 6h血氧分压明显提高。BN5 0 73 9尚能部分抑制TNF表达。结论 BN5 0 73 9能部分改善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肺损伤 血小板活化因子 BN507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5年中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交通伤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东 张岫竹 +3 位作者 张彦琦 刘冬 常明涛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9-596,共8页
目的明确我国高速公路道路与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在事故严重性、时间分布、道路环境、驾龄分布方面的差异。方法采集2004-2015年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交通伤相关数据(除西藏和重庆外),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24 h... 目的明确我国高速公路道路与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在事故严重性、时间分布、道路环境、驾龄分布方面的差异。方法采集2004-2015年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交通伤相关数据(除西藏和重庆外),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24 h分布、驾龄分布和道路环境条件等。分析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与普通公路的差异。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大小采用相对危险度表示,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高速公路事故与普通公路相比,里程死亡率为4.51倍(P<0.01),事故死亡率为2.21倍(P<0.01),每起事故直接财产损失约为10倍(P<0.01),交通伤伤死率为1.64倍(P<0.01)。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死亡的危险性是普通公路交通事故的1.97倍(RR=1.97,95%CI:1.96~1.99)。24 h内的事故分布特点:高速公路呈双高峰特点(4:00-6:00和15:00-17:00),而普通公路8:00-24:00没有明显的高发时间段,两者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速公路致死性事故多发生在晴朗天气和干燥路面,RR值分别为1.17(95%CI:1.15~1.19)和1.23(95%CI:1.21~1.26),与普通公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驾驶员驾龄>10年导致高速公路致死性事故明显高于普通公路(P=0.043)。结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伤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公路交通伤。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更倾向于发生在凌晨、高龄驾驶员、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创伤和损伤 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的机理及中药免疫调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华平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2-352,共1页
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的机理及中药免疫调理作用研究Astudyonthemechanismsofsuppresedcelularimmunityandtheim┐munomodulationofchineseher... 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的机理及中药免疫调理作用研究Astudyonthemechanismsofsuppresedcelularimmunityandtheim┐munomodula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aft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细胞免疫功能 中药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冲复合伤早期肺组织ET-1及ETAR转录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继红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大维 李晓炎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A型受体(ETA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烧冲复合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及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肺...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A型受体(ETA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烧冲复合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及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ET-1、ETR及TNFα的转录表达变化、相互关系及与组织细胞损伤的关系。结果:伤后早期肺组织TNFα及ET-1的mRNA转录及其产生分泌均显著增加,血浆一氧化氮(NO)也有所增加,肺组织中的内皮素A型受体(ETAR)mRNA升高,但ETR却“下调”,各项指标变化均以烧冲复合伤组为显著,并与肺组织病理变化相关。结论:ET-1及其受体ETAR等在烧冲复合伤后肺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内皮素 肿瘤坏死因子 肺组织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及大鼠线粒体ATPase 6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突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林 万大方 +5 位作者 张国元 李宏年 张萍萍 赵新泰 顾健人 LiewCC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与高血压鼠以及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基因。方法: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与高血压鼠以及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基因。方法: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体基因。重组质粒,PCR-SSCP和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SHR鼠心肌线粒体ATPase6基因构象改变,8701位碱基由G→A(G8701A),编码的第59位氨基酸密码子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A8708G,编码的第6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变成精氨酸。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8584位碱基突变(G8584A),编码的第20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这一变化与SHR线粒体ATPase6基因改变相一致。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外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G8584A突变很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意义,并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特异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线粒体 ATPase6基因 克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在创伤后免疫细胞中的代谢及其免疫调理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俊涛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09,114,共2页
谷氨酰胺在创伤后免疫细胞中的代谢及其免疫调理的研究Studyonglutaminemetabolisminimmunocytesanditsimmunomodu┐lationaftertrauma杨俊涛王正国朱佩芳(... 谷氨酰胺在创伤后免疫细胞中的代谢及其免疫调理的研究Studyonglutaminemetabolisminimmunocytesanditsimmunomodu┐lationaftertrauma杨俊涛王正国朱佩芳(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免疫细胞 谷氨酰胺 免疫功能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通过PKA途径调节大鼠下丘脑CRH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刺激下丘脑神经元表达CRH的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 ,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刺激下丘脑神经元表达CRH的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 ,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Ⅰ型受体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type 1receptor ,CRH1R)后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 ,PKA)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 ,及其与CRH表达的关系。结果 CRH可引起下丘脑脑片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及CRH含量明显增加 ,而CP 15 45 2 6、H89可显著抑制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及CRH含量的增加。结论 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 ,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下丘脑脑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蛋白激酶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P-154526 H89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冲复合伤早期肝组织ET-1及ETR转录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继红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刘大维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7-307,共1页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肝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ET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肝组织ET-1、ETR...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肝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ET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肝组织ET-1、ET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转录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致伤后早期肝组织TNF-α及ET-1的mRNA转录及合成均显著增加,TNF-α的峰时早于ET-1,虽内皮素A型受体(ETAR)mRNA也升高,但ETR却“下调”。各指标变化均以烧冲复合伤组尤为显著,并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相关。结论:表明ET-1和ETAR等在烧冲复合伤后肝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复合伤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冲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与统计法测试松质骨孔隙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德源 陈海斌 +1 位作者 刘占芳 肖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 探讨松质骨孔隙率的测试方法。方法 对 15根猪胫骨分别采用“直接法”和“统计法”测试松质骨孔隙率或其表观密度和材料密度。结果 ①孔隙率与表观密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而与材料密度相关不显著 ;②孔隙率沿轴向靠近密质骨逐... 目的 探讨松质骨孔隙率的测试方法。方法 对 15根猪胫骨分别采用“直接法”和“统计法”测试松质骨孔隙率或其表观密度和材料密度。结果 ①孔隙率与表观密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而与材料密度相关不显著 ;②孔隙率沿轴向靠近密质骨逐渐减小 ,而沿横向基本不变 ;③统计法可测出松质骨各个层面的孔隙率大小。结论 直接法和统计法均能检测松质骨孔隙率 ,但统计法较直接法更能反映孔隙率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孔隙率 表观密度 直接法 统计法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正碰交通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辉 尹志勇 +6 位作者 王正国 杨志焕 蒋建新 宁心 李晓炎 陈海斌 杨光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研究家兔正碰交通伤的损伤机制和伤情特点。方法30只家兔根据碰撞初速度不同分为3组,Ⅰ组(30km/h),Ⅱ组(40km/h),Ⅲ组(50km/h)。以坐姿固定家兔于动物固定台车上,按预先设置速度和加速度启动动力牵引系统开始致伤过程。用激光测速... 目的研究家兔正碰交通伤的损伤机制和伤情特点。方法30只家兔根据碰撞初速度不同分为3组,Ⅰ组(30km/h),Ⅱ组(40km/h),Ⅲ组(50km/h)。以坐姿固定家兔于动物固定台车上,按预先设置速度和加速度启动动力牵引系统开始致伤过程。用激光测速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测量和分析碰撞瞬间动物固定台车的速度和减速度。观察致伤后动物的伤情特点,对家兔作大体解剖并进行AIS-ISS评分。结果伤后1h内Ⅱ组死亡1只兔子,Ⅲ组死亡3只兔子,其余动物均存活。Ⅰ组未见明显脏器损伤,Ⅱ、Ⅲ组家兔损伤部位为胸腹部,AIS(MAIS)和ISS评分分别是(2.30±0.65)、(14.50±2.10)、(4.20±0.70)、(36.40±4.58)。结论碰撞初速度和减速度对动物的伤情有影响,胸腹部是兔正碰交通伤的主要损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碰 交通伤 速度 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改变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巢阳 王正国 +3 位作者 惠延年 杨志焕 徐辉 江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感光细胞损害,血视网膜屏障轻度破坏和示踪剂向视网膜内渗漏,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减轻兔视网膜组织的损伤,缩短病程,改善其功能。结论: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有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血视网膜屏障 硝酸镧 SOD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 杜娟 +4 位作者 余静 王海燕 岳彩黎 曾灵 蒋建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得到高纯度的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Ⅰ)并进行培养,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通过酶消化法、IgG贴壁法和免疫磁珠法获得高纯度ATⅠ并进行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免疫荧光DAPI法鉴... 目的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得到高纯度的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Ⅰ)并进行培养,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通过酶消化法、IgG贴壁法和免疫磁珠法获得高纯度ATⅠ并进行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免疫荧光DAPI法鉴定细胞纯度和表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规律,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每只体重120g左右的SD大鼠可获得(2.1±0.5)×106个ATⅠ,细胞活力为93.8%±1.6%,细胞纯度为91.0%±0.6%。培养3d后细胞完全黏附、伸展,培养7d后汇合形成单层扁平状。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原代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和小窝蛋白1(Cav-1)呈阳性表达,表面活性蛋白C前体(pro-SPC)呈阴性表达。获取的ATⅠ可在体外增殖,生长曲线显示原代ATⅠ在对数增长期的倍增时间约为66h。结论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TⅠ,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可为研究以ATⅠ损伤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Ⅰ型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创伤预后预测方法与仿真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成华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7-357,共1页
主要创伤预后预测方法与仿真模型对比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themajortraumaoutcomebypredictingmethodandTOSHmodel姜成华王正国朱佩芳(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 主要创伤预后预测方法与仿真模型对比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themajortraumaoutcomebypredictingmethodandTOSHmodel姜成华王正国朱佩芳(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CRH及CRH1R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 ,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 CRH刺激... 目的 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 ,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 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下丘脑CRH和CRHlR含量明显增多 ,而CP 15 45 2 6、H89可显著抑制CRH和CRHlR的增加。结论 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增多的CRH与CRHlR结合后进一步引起下丘脑神经元CRH和CRHlR表达增加。提示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 ,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下丘脑脑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激酶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P-154526 H89 人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 ;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在心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元国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G蛋白在心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StudyoftheroleofGproteinontheregulationofcardiovascularsystemfunctionsandacutelunginj... G蛋白在心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StudyoftheroleofGproteinontheregulationofcardiovascularsystemfunctionsandacutelunginjury周元国王正国朱佩芳(第三军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功能 肺损伤 G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东 黄跃生 +2 位作者 张东霞 蒋建新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 目的 验证机械牵张加重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心肌细胞体外牵张模型 ,模拟施加缺血缺氧因素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碘化丙啶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0 %牵张后 ,心肌细胞形态完整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模拟缺血缺氧后形态明显破坏 ,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牵张复合模拟缺血缺氧后 ,细胞形态破坏加剧 ,LDH含量急剧上升 ,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机械牵张加剧了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 ,提示严重烧伤早期过多过快补液导致心脏前负荷的迅速增加对心肌组织产生牵拉可能会加剧业已存在的心肌细胞损伤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心肌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机械牵张 缺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创伤反应明显差异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及Scyb15基因基础表达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文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李晓炎 宁心 杨志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两系创伤反应明显差异小鼠伤前、伤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及生理状态下Scyb15基因的比较研究 ,初步探讨创伤反应差异的相关解剖结构基础 ,为创伤相关基因背景的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对创伤反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系近交... 目的 通过对两系创伤反应明显差异小鼠伤前、伤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及生理状态下Scyb15基因的比较研究 ,初步探讨创伤反应差异的相关解剖结构基础 ,为创伤相关基因背景的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对创伤反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系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BST 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模型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在伤前伤后荧光素钠的含量 ,以此定量反映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Scyb15基因在生理状态下的表达进行定量。结果 两系小鼠间比较 ,在伤后 1h及伤后 4h ,肺血管通透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系小鼠伤前和伤后比较 ,BALB c在伤后 3 0min ,其血管通透性已显示出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C5 7BL 6在伤后 1h才显示出差异 (P <0 .0 5 ) ;不管是伤前伤后 ,在同一时间点 ,BALB c小鼠的血管通透性均有较C5 7BL 6增高的趋势 ;伤后 4h内 ,两系小鼠的血管通透性呈现持续升高 ;生理状态下 ,Scyb15基因在C5 7BL 6小鼠中的表达量较在BALB c小鼠中的表达量低 ,且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ALB c小鼠和C5 7BL 6小鼠间Scyb15基因基础状态下及创伤后肺通透性变化的显著性不同可能是创伤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这两系小鼠可能存在先天性 (遗传性 )肺血管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反应差异 肺血管通透性 解剖结构基础 荧光定量PCR Scyb1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对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判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1 位作者 王正国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致成中度至重度心肌挫伤,分别在伤前、伤后30 m in、1、2、4、6、8 h 和24 h 采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 目的:探讨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致成中度至重度心肌挫伤,分别在伤前、伤后30 m in、1、2、4、6、8 h 和24 h 采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而对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结论:心肌挫伤后利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对诊断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挫伤 SPECT 左心室功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