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缺血再灌流对其血流量变化及其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伍亚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廖维宏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完全缺血时SCBF为0ml·100g-1·min-1,再灌流过程中各组SCBF较缺血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较伤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缺血60min、90min组下降明显;脊髓病理改变以灰质受损最明显,病变严重程度为缺血90min组>缺血60min组>缺血30min组>对照组。结论;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流后SCBF下降越明显,病理损害也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病理学 家兔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染对神经干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云华 廖维宏 +4 位作者 伍亚民 张正丰 李红运 刘媛 龙在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1-364,i003,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Adv-CT-1)基因转染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NSCs,以Adv-CT-1基因转染NSCs,应用细胞集落与细胞突起计数、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等技术,检测NSCs的生长与凋亡情况。结果:A...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Adv-CT-1)基因转染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NSCs,以Adv-CT-1基因转染NSCs,应用细胞集落与细胞突起计数、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等技术,检测NSCs的生长与凋亡情况。结果:Adv-CT-1基因转染培养大鼠NSCs可增加NSCs集落数量和诱导分化细胞突起的数量(P<0.05)。在H2O2诱导的NSCs凋亡模型中,转染Adv-CT-1基因的NSCs凋亡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存活细胞数增加(P<0.01)。结论:CT-1基因转染可促进NSCs分裂增殖以及细胞突起的生长,减少超氧化损伤诱导的NSCs凋亡发生,促进损伤N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心肌营养素-1 基因治疗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建华 廖维宏 +1 位作者 刘鹏 柳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骨移植 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骨肉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蛋白APE1线粒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梦侠 王东 +3 位作者 向德兵 张云嵩 杨宇馨 龙在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导骨肉瘤细胞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线粒体定位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DNA修复在骨肉瘤放射治疗抵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和Western ...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导骨肉瘤细胞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线粒体定位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DNA修复在骨肉瘤放射治疗抵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和Western blot观察正常对照组和12Gy X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骨肉瘤细胞株HOS细胞中APE1线粒体定位情况。结果对照组、12Gy X射线处理后1、2、3h APE1和线粒体有共定位现象,APE1细细胞质/细胞核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0.78±0.04)、(1.04±0.03)、(1.14±0.05)、(1.80±0.38)。Western blot亦证实线粒体内APE1蛋白表达增高。结论放射后早期APE1向细胞质线粒体移位,从1~3h逐渐增高,提示APE1可能在电离辐射后骨肉瘤细胞线粒体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APE1 线粒体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与CNTF对周围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影响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强 伍亚民 +4 位作者 李民 刘媛 曾琳 杨恒文 李应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 ,CNTF)对大鼠同一坐骨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 3 6只大鼠坐骨神经 10mm缺损 ,根据梭形...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 ,CNTF)对大鼠同一坐骨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 3 6只大鼠坐骨神经 10mm缺损 ,根据梭形管的两支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分为A组 (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 )和B组 (两支管内加入几丁糖后 ,再分别加入NGF和CNTF)。于术后 4、8、16周取再生神经的中段行透射电镜观察 ,并对 8、16周再生神经的有髓和无髓纤维的面积、有髓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行计量分析。结果 A组两支管内再生神经纤维的种类、数量无显著差异。B组NGF侧再生纤维以有髓纤维为主 ,且其髓鞘较厚 ,轴突直径较大 ,而CNTF侧再生神经有髓和无髓纤维均增加 ,无髓纤维面积较NGF侧大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NGF对有髓纤维的再生和髓鞘形成的作用较强 ,CNTF可同时促进有髓和无髓纤维再生 ,但其促进有髓纤维再生的作用不及N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双通道桥接管 NGF CNTF 周围神经再生 超微结构 计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再灌注后两种胶质细胞凋亡规律比较研究
6
作者 马海涵 伍亚民 +5 位作者 廖维宏 刘媛 邵阳 杨恒文 曾林 龙在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4,5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凋亡 胶质细胞 钙离子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脊髓横断自体免疫变化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恒文 朱建华 +1 位作者 丁珍明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横断 (SCT)后自体免疫反应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 (ABC)染色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及微量血清 (CH5O)溶血法分别检测脊髓下胸段 (T10~ 12 )完全横断后血清中抗脊髓抗体、损伤局部免疫复合... 目的 探讨脊髓横断 (SCT)后自体免疫反应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 (ABC)染色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及微量血清 (CH5O)溶血法分别检测脊髓下胸段 (T10~ 12 )完全横断后血清中抗脊髓抗体、损伤局部免疫复合物、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及总补体活性。结果 SCT后第 5天 ,血清中出现抗脊髓抗体 ,第 7天横断局部出现免疫复合物 ,此时血清及脑脊液中开始产生髓鞘碱性蛋白抗体 (MBPAb) ,其Dλ 值伤后明显升高 (P <0 .0 1 )。上述变化持续至伤后 2 0d。血清补体于伤后第 3天开始升高 ,7d达高峰 ,9~ 1 4d显著下降。病理检查发现伤后 3d开始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CT后动物运动功能毫无恢复 ,而其自体免疫发生了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CNS)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 髓鞘碱性蛋白 自体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挫裂伤致大鼠认知功能受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泽汝心 谭波涛 +6 位作者 覃小霞 伍亚民 刘媛 江龙 殷樱 贾功伟 虞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后的认知、情绪改变以及脑内相关区域病理变化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情况。方法 120只成年SD雌性大鼠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制备脊髓T10节段的Allen法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20 g×25 mm),对照组只接受...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后的认知、情绪改变以及脑内相关区域病理变化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情况。方法 120只成年SD雌性大鼠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制备脊髓T10节段的Allen法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20 g×25 mm),对照组只接受椎板切除术。BBB评分观察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Morris水迷宫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情绪改变。尼氏染色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形态数量,快速高尔基体染色检测海马区域树突棘密度。Western blot检测GRP78和Caspase-12蛋白在海马区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架十字迷宫检测损伤大鼠进入开臂次数明显减少,水迷宫空间探索测试结果显示损伤动物跨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P<0.05,P<0.01)。尼氏染色和快速高尔基体染色结果显示大鼠皮质和海马区域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异常,海马区域树突棘密度下降(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成年大鼠产生持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同时出现焦虑的情绪变化。这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海马和皮质区域发生的内质网应激引起海马与皮质区域神经细胞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认知障碍 情绪变化 脑损伤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HRP电镜示踪技术在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刚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CB-HRP电镜示踪技术在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实验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neuroanatomicaltracingtechniqueofelectronmicroscopicCB-HRPhistoche... CB-HRP电镜示踪技术在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实验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neuroanatomicaltracingtechniqueofelectronmicroscopicCB-HRPhistochemistryinexperi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移植 电镜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龙在云 伍亚民 +1 位作者 曾琳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甙 (totalsaponinsofpanaxnotoginseseng ,PNS)对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和PNS治疗组 (PNS组 )。Allen’s打击法 5 0gcm ( 5g× 10cm)...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甙 (totalsaponinsofpanaxnotoginseseng ,PNS)对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和PNS治疗组 (PNS组 )。Allen’s打击法 5 0gcm ( 5g× 10cm)致伤大鼠L1 L2 段脊髓 ,立即腹腔注射PNS(生理盐水配制 ,10ml kg ,2 0mmol L) ,于伤前、伤后即刻、1、3、6、2 4h分别记录T13段脊髓血流量、脊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 ,应用PNS后 ,大鼠SCBF、SEP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PNS能有效改善损伤早期脊髓微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三七总皂甙 脊髓血流量 感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映琦 廖维宏 +4 位作者 迟路湘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陈贞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TUNEL阳性细胞;SE后6 h,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 h,达到高峰;SE后7 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可见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SE后6 h,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表达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 h,caspase-3表达达到高峰;SE后72 h^7 d,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数开始减少;但仍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果显示caspase-3表达分布与TUNEL染色基本一致,caspase-3表达高峰早于TUNEL所示凋亡细胞出现的高峰。结论神经元凋亡参与了SE后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并与caspase-3的激活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海马 CASPASE-3 匹罗卡品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力学 姜利人 +2 位作者 刘宝松 陈恒胜 康格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为神经元损伤的早期干预和继发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AO/EB荧光比色法观察...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为神经元损伤的早期干预和继发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AO/EB荧光比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皮层凋亡发生的数量和分布,用荧光指示剂Fura-2 AM标记,检测脑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结果 TUNEL显示再灌注3h海马部位即出现散在凋亡细胞,并向皮层区域扩展,24—48h达高峰;坏死细胞迟于凋亡出现,弥散分布于凋亡细胞周围,再灌注48h后坏死细胞增多,72h最多。AO/EB法显示海马、额叶和顶叶凋亡细胞总数分布在再灌注后24h和72h达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TC染色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出现梗死灶,而是在海马及大脑皮层有弥散性坏死。胞内[Ca^2+];各时间点与对照相比匀显著升高(P〈0.01)。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后受累神经元经历了由凋亡到死亡的过程,对缺血敏感的海马神经元首先受损,并向顶叶和额叶皮层扩展,细胞质内[Ca^2+]i增加是主要原因。利用凋亡时间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保护和挽救凋亡前期神经元,减小继发性损害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凋亡 AO/EB TUNEL TTC 神经元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促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玉波 伍亚民 +1 位作者 杨恒文 李应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促血管作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促血管作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几丁糖组(B组,医用几丁糖简称几丁糖),NGF+几丁糖组(C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前3组每组20只,术后7、14、30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FactorⅧ、VEGF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术后14d,Holmes染色再生坐骨神经纤维。结果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再生坐骨神经中表达的CD34、FactorⅧ、VEGF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NGF+几丁糖组上述三抗原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或几丁糖组有明显增加(P<0·05),NGF+几丁糖+抗VEGF组再生坐骨神经血管中的CD34和VEGF的表达完全被抑制,FactorⅧ的表达与NGF+几丁糖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0·0146)。Holmes染色发现,术后14d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排列规则程度:NGF+几丁糖组>几丁糖组>生理盐水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结论NGF可能通过促进VEGF产生发挥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与损伤神经MBP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琳 杨恒文 +1 位作者 邵阳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脊髓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MBP含量的变化 ,实验分为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 ;Ⅱ组 :硅胶管内给NGF ;Ⅲ组 :硅胶管内给NGF +每日肌肉注射NGF(5 0 0ng/kg连续 2周 )。结果 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2 4h、2周时MB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 (P <0 0 1) ,4周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NGF治疗能减少MBP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GF 髓鞘碱性蛋白 MBP 含量 影响 腰髓 损伤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民 曾琳 +3 位作者 刘媛 龙在云 李书林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32-1633,共2页
目的从新生鼠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方法新生大鼠皮层分离的混合星形胶质细胞,经差速振荡法得到纯化的PAS和FAS;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两... 目的从新生鼠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方法新生大鼠皮层分离的混合星形胶质细胞,经差速振荡法得到纯化的PAS和FAS;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观察到两种细胞均特异性的标记为阳性。PAS外观扁平似圆盘状,细胞体较大,突起宽而扁,分支少,均匀排列生长;FAS细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突起较多,细长并有分支,呈交错生长。结论采用差速振荡法体外纯化培养两种AS,方法可行、有效,同时纯度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表达下调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力学 姜利人 +2 位作者 刘宝松 龙在云 康格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探讨PTEN对NR2B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在阻断Ca2+内流和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模型,转染shRNAspten-GFP质粒,采用Fura 2-AM法测定胞内Ca2+浓度,用免疫沉淀法和W estern b ... 目的探讨PTEN对NR2B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在阻断Ca2+内流和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模型,转染shRNAspten-GFP质粒,采用Fura 2-AM法测定胞内Ca2+浓度,用免疫沉淀法和W estern b lotting检测NR2B及磷酸化水平。结果OGD后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和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shRNAspten-GFP能成功转染到神经元中,并可显著下调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F=11.82,P<0.05),胞内Ca2+浓度也显著低于损伤组和PshGFP阴性对照组(F=62.85,P<0.05)。结论PTEN表达下调对缺氧诱导的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有拮抗作用,阻断Ca2+内流,从而达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NR2B shRNAs 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66受体在大鼠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琳 贺翔鸽 +4 位作者 何凤慈 马建洲 龙在云 王永堂 刘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35-2337,共3页
目的观察Nogo-66受体(NgR)蛋白在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9只正常SD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中NgR蛋白表达。结果9只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切... 目的观察Nogo-66受体(NgR)蛋白在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9只正常SD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中NgR蛋白表达。结果9只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切片中NgR蛋白均表达阳性,荧光染色位于神经元及其突起。9只大鼠坐骨神经切片中NgR蛋白均表达阴性。结论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NgR广泛分布,而在周围神经坐骨神经则无NgR表达,提示NgR的阳性表达与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低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NgR蛋白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子明 杨恒文 +1 位作者 李芳 曾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半切致伤方法 ,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 :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 ,每组10只 ,观察时间为10d。结果 :10d治疗...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半切致伤方法 ,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 :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 ,每组10只 ,观察时间为10d。结果 :10d治疗组动物的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 ,运动诱发电位(MEP)治疗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1、P1、N2、P2各波的峰潜时均缩短(P<0.05 ,P<0.01) ,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低剂量与中、高剂量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结论 :NGF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传导功能 ,减轻神经继发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骨神经损伤 诱发电位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龙在云 伍亚民 +1 位作者 陈恒胜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5只 ,制备坐骨神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量的NGF和等渗盐水共14d ,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 ,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GF...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5只 ,制备坐骨神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量的NGF和等渗盐水共14d ,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 ,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GF治疗组大鼠的趾间距及诱发电位在2~3周就已全部恢复正常 ,而单纯损伤组和盐水治疗组则到术后4周才恢复正常。结论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所致神经元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宝松 陈恒胜 +3 位作者 许忠 陈力学 曾琳 龙在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39-2142,共4页
目的 探讨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表面谷氨酸AMPA受体亚单位 (GluRs)含量、受体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及其在Ca2 + 超载和延迟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 ,采用PI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细胞比色分析技术定量观察... 目的 探讨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表面谷氨酸AMPA受体亚单位 (GluRs)含量、受体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及其在Ca2 + 超载和延迟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 ,采用PI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细胞比色分析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死亡和膜表面GluRs含量变化 ,采用Fura 2法测定胞内Ca2 + 含量 ,以膜片钳技术检测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mEPSCs)的变化。结果 伤后胞内Ca2 + 含量和神经元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膜表面GluR2含量及含GluR2的突触数目显著减少 (P <0 .0 5 ) ,而GluR3含量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 (P <0 0 5 ) ;缺乏GluR2的AMPA受体通道对Ca2 + 有很高的通透性。结论 缺氧可致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 ,缺乏GluR2的受体通道数目增加 ,介导了Ca2 + 的快速内流 ,引起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R2 AMPA受体 mEPSCs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