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病人深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利 朱万莉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91-109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深静脉置管失败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337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伦山 邹咏文 +2 位作者 许民辉 杨东虹 周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分析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PRG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价疗效、复发率及主要并发症面部感觉障碍的恢复预后。方法:1983-2003年完成的PRGR手术3370例,随访3-23年,平均13.1年。结果:短期疼痛完全缓解率99.79%,随访2... 目的:分析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PRG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价疗效、复发率及主要并发症面部感觉障碍的恢复预后。方法:1983-2003年完成的PRGR手术3370例,随访3-23年,平均13.1年。结果:短期疼痛完全缓解率99.79%,随访2750例,死于其他疾病112例,失访508例,总复发率35%,1年内复发率0.3%,1-5年21%,5-10年7%,10-15年4%,15-23年3%。并发症主要为面部感觉迟钝,触觉重于痛觉,痛觉先于触觉恢复,除34例(1%)遗留永久性轻度感觉迟钝外,面部感觉半年内恢复。其他并发症包括失明1例,角膜炎6例,因角膜溃疡致失明1例,动脉性出血5例,咀嚼肌无力2例,继发于感染的面部畸形1例,无痛性感觉缺失和死亡病例。结论: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的外科治疗手段,操作简单,疼痛缓解快,主要并发症绝大多数呈损害可逆性,复发时限不一,可作为首次外科治疗推荐给药物治疗无效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 感觉迟钝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伦山 魏学忠 +1 位作者 章翔 邹咏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在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致三叉神经痛模型基础上,经颞下窝入路显露三叉神经半月节,实验组行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电镜改变和体感诱发电位变... 目的 探讨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在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致三叉神经痛模型基础上,经颞下窝入路显露三叉神经半月节,实验组行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电镜改变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甘油注射组神经纤维轴索变性萎缩,神经传导功能明显下降,10周后神经轴索再生。结论 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能是通过破坏粗的有髓神经纤维而发挥阻滞作用,这种破坏作用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 甘油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old-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4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7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杨东虹 沈光建 张云东 徐伦山 周椿 文世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MRI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35例患者均经MRI诊断。35例行后颅窝减压及枕大池成形术,术后3个月至7年随访30例,MRI复查见空洞腔均明显缩小...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MRI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35例患者均经MRI诊断。35例行后颅窝减压及枕大池成形术,术后3个月至7年随访30例,MRI复查见空洞腔均明显缩小,其中5例空洞消失。结论:MRI是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最佳诊断手断;后颅窝减压及枕大池成形术Arnold-Chiari畸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MRI 显微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谷氨酸受体变化和行为绝望状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若以 顾小红 +1 位作者 张云东 陈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束缚应激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下丘脑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Glu R2亚基及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N... 目的:研究束缚应激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下丘脑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Glu R2亚基及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NR2B亚基的影响,并分析谷氨酸受体与行为绝望状态的关系及CP-154526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应激组(10只大鼠,每天给予束缚应激1次,连续21 d)、CP-154526治疗组(10只大鼠,每天给予束缚应激1次和每日腹腔内注射CP-154526,连续21 d)、对照组(10只大鼠,不予以束缚处理和CP-154526干预)。采用每日束缚3 h,连续21 d的方法建立抑郁症模型,通过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监测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浓度,免疫组化法观测下丘脑AMPA受体Glu R2亚基及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并分析上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悬尾实验中,对照组、应激组、CP-154526治疗组不动时间分别为(118.40±27.36)s、(191.00±28.84)s、(141.60±23.89)s,应激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多于对照组(P=0.001)和CP-154526治疗组(P=0.013);强迫游泳实验中,对照组、应激组、CP-154526治疗组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87.20±14.49)s、(145.80±17.45)s、(106.60±14.01)s,应激组游泳不动时间多于对照组(P=0.000)和CP-154526治疗组(P=0.002);对照组、应激组、CP-154526治疗组血浆GC水平分别为(52.61±6.11)μg/L、(194.33±23.30)μg/L、(64.17±19.59)μg/L,应激组血浆G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和CP-154526治疗组(P=0.000);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对照组、应激组、CP-154526治疗组Glu R2亚基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27±0.031、0.079±0.011、0.169±0.020,应激组大鼠下丘脑Glu R2亚基平均光密度低于对照组(P=0.000),同时亦明显低于CP-154526治疗组(P=0.000);CP-154526治疗组大鼠下丘脑Glu R2亚基平均光密度低于对照组(P=0.000);对照组、应激组、CP-154526治疗组NR2B亚基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59±0.021、0.266±0.054、0.168±0.018,应激组大鼠下丘脑NR2B亚基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00),同时亦高于CP-154526治疗组(P=0.000)。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血浆GC浓度和NR2B亚基表达呈正相关(r=0.721,P=0.006;r=0.589,P=0.153;r=0.486,P=0.004;r=0.868,P=0.000),和Glu R2亚基表达呈负相关(r=-0.721,P=0.014;r=-0.812,P=0.012)。结论 :慢性应激后血浆GC浓度上升,下丘脑谷氨酸受体发生继发变化。NMDA受体NR2B亚基增加,而AMPA受体Glu R2亚基减少,并与行为绝望状态相关。CP-154526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绝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应激 抑郁 下丘脑 受体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氏囊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徐伦山 邹咏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麦克氏囊注射甘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3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皮穿刺麦克氏囊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4 873例。对症状、药物是否有效、穿刺成功的测试方法及穿刺时有无脑...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麦克氏囊注射甘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3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皮穿刺麦克氏囊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4 873例。对症状、药物是否有效、穿刺成功的测试方法及穿刺时有无脑脊液流出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近期治愈率为97.3%(4 741/4 873),3 851例(79.0%)获随访1~26年,复发653例,总复发率为17.0%(653/3 851),术后10年总有效率为83.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症状、术前口服药物是否有效、穿刺成功的测试方法及穿刺时有无脑脊液流出等因素均与疗效有关。结论经皮穿刺麦克氏囊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微创、有效。症状典型、术前口服药物有效、穿刺测试阳性及穿刺时有脑脊液流出的患者,其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甘油 麦克氏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通过PKA途径调节大鼠下丘脑CRH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刺激下丘脑神经元表达CRH的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 ,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刺激下丘脑神经元表达CRH的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 ,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Ⅰ型受体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type 1receptor ,CRH1R)后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 ,PKA)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 ,及其与CRH表达的关系。结果 CRH可引起下丘脑脑片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及CRH含量明显增加 ,而CP 15 45 2 6、H89可显著抑制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及CRH含量的增加。结论 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 ,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下丘脑脑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蛋白激酶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P-154526 H89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 贺学农 +2 位作者 苏海 沈光建 耿明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76-1477,共2页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但神经阻滞、射频、减压术等都为有创性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死亡的风险存在,年老体弱患者无法接受,伽玛刀与之相比,具有非侵袭性、定位精确...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但神经阻滞、射频、减压术等都为有创性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死亡的风险存在,年老体弱患者无法接受,伽玛刀与之相比,具有非侵袭性、定位精确、安全和疗效较为显著等优点。现将我院2006—2011年接受伽玛刀的45例病例进行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CRH及CRH1R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 ,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 CRH刺激... 目的 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 ,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 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下丘脑CRH和CRHlR含量明显增多 ,而CP 15 45 2 6、H89可显著抑制CRH和CRHlR的增加。结论 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增多的CRH与CRHlR结合后进一步引起下丘脑神经元CRH和CRHlR表达增加。提示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 ,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下丘脑脑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激酶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P-154526 H89 人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7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9% ) ,疼痛大部分缓解 18例 ( 2 0 7% ) ,疼痛部分缓解 2例 ( 2 3 % ) ,疼痛无缓解 1例 ( 1 1% ) ,其中 2例 ( 2 3 % )疼痛完全缓解后复发 ,再次经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 2例 ( 2 3 % )发生患侧面部麻木。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复发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疼痛可缓解。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民辉 邹咏文 +2 位作者 沈光建 徐伦山 周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提高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来收治的 9例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年龄 2 1~ 41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程 2~ 8年。MRI... 目的 提高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来收治的 9例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年龄 2 1~ 41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程 2~ 8年。MRI表现符合Sridhar建议的巨大型椎管肿瘤的诊断标准 ;采用显微手术 ,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痊愈 6例 ,好转 3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漏诊 ,采取合理手术入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大神经鞘膜瘤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辅助伽玛刀杀伤C6胶质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一搏 许民辉 +3 位作者 耿明英 谭勇 李飞鹏 沈光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辅助伽玛刀杀伤C6胶质瘤效果,寻求伽玛刀条件下对胶质瘤杀伤更有效的适宜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方法在Wistar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质粒(空质粒转... 目的研究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辅助伽玛刀杀伤C6胶质瘤效果,寻求伽玛刀条件下对胶质瘤杀伤更有效的适宜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方法在Wistar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质粒(空质粒转染+伽玛刀照射组、HSV-TK+伽玛刀照射组、4CArG/5HRE启动子+伽玛刀照射组、9CArG/5HRE启动子+伽玛刀照射组、12CArG/5HRE启动子+伽玛刀照射组),通过脂质体转染到大鼠颅内胶质瘤组织中,对瘤组织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取大鼠肿瘤组织。通过对瘤组织常规病理、瘤体细胞凋亡、HSV-TK mRNA及蛋白表达的观察,确定不同拷贝数CArG/5HRE+HSV-TK系统辅助伽玛刀诱导HSV-TK表达及对C6胶质瘤杀伤效果。结果各组肿瘤细胞均可见凋亡、破坏,CArG/HRE双启动子+伽马刀照射组更为明显(P<0.05),尤以9CArG/5HRE启动子+伽马刀照射组最为突出,凋亡率为(0.71±0.12)%(P<0.05);CArG/HRE双启动子+伽马刀照射组中HSV-TK mRNA及蛋白表达较无启动子组明显增加(P<0.05),9CArG/5HRE启动子+伽马刀照射组最为明显,HSV-T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4±0.09,P<0.05)。结论在SRS治疗条件下,CArG/HRE双启动子能促进目的基因HSV-TK的表达,增加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其中,9CArG/5HRE双启动子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G HRE HSV—TK 胶质瘤 伽玛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牵张损伤后GluR2受体亚单位定位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民辉 程远 +3 位作者 周椿 沈光建 徐伦山 易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牵张损伤后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定位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牵张损伤后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定位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利用RNAi慢病毒载体敲减神经元中PTEN基因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评估神经元牵张各时相点的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牵张各时相点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变化。结果慢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下调PTEN基因的表达。PTEN基因表达下调后,0、2、6h细胞凋亡比例无明显差异,但24h细胞凋亡比例由(68.7%±5.1%)下降至(39.3%±3.5%),48h细胞凋亡比例由(76.7%±5.3%)下降至(52.0%±4.3%)。神经元细胞膜中的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含量在牵张损伤6、24、48h明显降低。下调PTEN基因的表达后,神经元细胞膜中的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含量在牵张损伤6h无明显降低,牵张损伤24、48h后降低。细胞损伤6、24、48h时,下调PTEN基因的表达能够明显上调神经元细胞膜中的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含量。结论海马神经元受到机械性牵张损伤后,下调PTEN的表达能够有效地阻止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在细胞膜上定位的降低,降低凋亡细胞比例。PTEN对AMAP受体的调节作用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脑创伤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AMPA受体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A信号通路调控体外培养大鼠脑片的CRHmRNA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蛋白激酶A (PKA)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运用Westernblot及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 目的 探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蛋白激酶A (PKA)信号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运用Westernblot及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观察CRH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Ⅰ型受体(CRH1R)后PKA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及其与CRH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CRH可引起下丘脑脑片磷酸化PKA、磷酸化环腺苷一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CRHmRNA含量明显增加,而CP 15 45 2 6、H89可显著抑制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及CRHmRNA含量的增加。结论 在下丘脑离体脑片培养条件下,CRH可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mRNA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下丘脑脑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mRN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瘤周水肿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罗超 许民辉 +1 位作者 田刚 陈龙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 ,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并探讨瘤周水肿 (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 14例正常脑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 ,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并探讨瘤周水肿 (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 14例正常脑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同类型的脑膜瘤中表达情况 ,根据病人术前的MRI资料、按照 0~ 4级 5点法评估瘤周水肿等级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EphB2在 44例脑膜瘤标本表达情况 :“4”级 7例 ,“3 .5”级 5例 ,“3”级 6例 ,“2 .5”级 2例 ,“2”级 8例 ,“1”级 13例 ,“0”级 3例 ,平均“2 .19”级 ;②EphB2在 14例正常脑膜中表达情况 :“1”级 4例 ,“0”级 10例 ;③ 44例病人术前MRI显示 3 3例有不同程度的PTBE ,占 75 %。PTBE指数分别为 :“4”级 4例 ,“3”级 11例 ,“2 .5”级 4例 ,“2”级 3例 ,“1.5”3例 ,“1”级 8例 ,“0”11例 ,平均“1.82”级。结论 ①EphB2在多数脑膜瘤细胞质中表达 ;②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瘤周水肿呈正相关 ,提示EphB2参与脑膜瘤PT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脑膜瘤 瘤周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降压素及其受体1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欧阳庆 周济 +2 位作者 易良 徐伦山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27-243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S)及其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SR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TS刺激组,NTS+sc-shRNA组和NTS+sh NTSR1组,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胶...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S)及其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SR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TS刺激组,NTS+sc-shRNA组和NTS+sh NTSR1组,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胶质瘤细胞系U87中NTSR1的表达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NTS/NTSR1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TS/NTSR1对N-钙粘素(N-cadhe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在体实验分为实验组sh NTSR1-U87和对照组sc-shRNA-U87,建立裸鼠颅内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磁共振技术(MRI)监测裸鼠颅内胶质瘤的生长,评估瘤细胞对瘤周组织的侵袭情况以及NTS/NTSR1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NTS/NTSR1促进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87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划痕结果显示,NTS刺激组细胞迁移率[(38.02±6.87)%高于空白对照组(13.46±4.49)%,P<0.05]。NTS+sh NTSR1组细胞迁移率(9.48±3.08)%低于NTS+sc-shRNA组[(35.48±12.89)%,P<0.05]。Transwell结果也证实,NTS刺激组穿膜细胞光密度值(0.25±0.02)高于空白对照组[(0.16±0.02),P<0.05]。NTS+sh NTSR1组光密度值(0.15±0.03)低于NTS+sc-shRNA组光密度值[(0.24±0.04),P<0.05]。NTS/NTSR1上调U87细胞MMP-9的表达并抑制N-钙粘素的表达(P<0.05)。在体实验结果显示,沉默NTSR1抑制荷瘤小鼠颅内胶质瘤的生长和侵袭,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5)。结论抑制NTSR1的表达能降低瘤细胞体内外侵袭能力,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降压素 神经降压素受体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1例0~18岁儿童颅脑创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溢华 邱俊 +2 位作者 周继红 徐伦山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分析19 821例0~18岁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为该人群颅脑创伤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0~18岁不同年龄段(0~6岁、〉6~12岁、〉12~18岁)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在时间分布、伤因、结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总共有... 目的分析19 821例0~18岁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为该人群颅脑创伤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0~18岁不同年龄段(0~6岁、〉6~12岁、〉12~18岁)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在时间分布、伤因、结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总共有19 821例被纳入研究,男性占72%,女性占28%,平均住院天数15.15 d(中位数9 d),死亡445人。2不同年龄段儿童TBI的高发月份不一致(P〈0.05)。3〉12~18岁人群发生颅脑损伤可能性大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4交通事故是0~18岁人群首要伤因,高处坠落是0~6岁的第2位致伤原因,而〉6~12岁、〉12~18岁第2位致伤原因为平地跌倒(P〈0.05)。5年龄、救治结局均是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3个年龄段TB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不一致,通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0~6岁加强看护,对〉6~12岁、〉12~18岁人群不断减少其特有的高风险活动和行为,来降低0~18岁儿童TB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流行病学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扩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伦山 周椿 +1 位作者 许民辉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HICH)术后血肿扩大可能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血肿扩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发病后24h内手术治疗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HICH)术后血肿扩大可能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血肿扩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发病后24h内手术治疗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血肿扩大10例,分析术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收缩压水平、潜在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肝脏疾病、脑卒中病史、抗高血压药物治疗、HICH发生至开始手术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术中止血效果验证等。结果在血肿扩大组中有几种倾向:年轻化,肝脏疾病者,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短,以及止血不彻底,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止血效果确认可预防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中止血效果确认未能彻底止血者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扩大的预测因素,必须尽力做到术中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扩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枪弹射击致防弹衣后长白猪远达脑组织损伤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正林 许民辉 +3 位作者 赖西南 张波 黄艺峰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观察防弹衣后远达脑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探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18只雄性长白猪分成假致伤组(n=4),子弹速度910 m/s组(n=6),740 m/s组(n=4)和590 m/s组(n=4)。致伤模型为麻醉后长白猪右侧卧位,胸前包裹外层为防护等级NIJⅢ级陶... 目的观察防弹衣后远达脑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探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18只雄性长白猪分成假致伤组(n=4),子弹速度910 m/s组(n=6),740 m/s组(n=4)和590 m/s组(n=4)。致伤模型为麻醉后长白猪右侧卧位,胸前包裹外层为防护等级NIJⅢ级陶瓷硬式防弹衣,内层为警用Ⅱ级超高分子聚乙烯软式防弹衣,小口径弹道枪以25 m射距、3种不同弹速瞄准左锁骨中线4、5肋间(心脏窗)射击,假致伤组行空爆弹射击。持续监测致伤前后脑电图、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取伤前,伤后1、2、3 h血浆进行脑损伤标志物检测,伤前及伤后3 h脑脊液进行特异性脑损伤蛋白检测。伤后3 h深麻醉后放血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另取4只雄性长白猪行生物力学测试,在上述模型基础上于弹着点心前区皮下、心包腔、左侧胸腔、左侧颈总动脉及颅内布放压力传感器,心前区锁骨中线第6肋骨布放加速度传感器及力传感器,测试命中时各部位生物力学参数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速度组致伤后2 min内脑电图低频Delta、Theta波定量分析频谱强度幅值与致伤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降幅约10%,伤后5 min后回升恢复到伤前水平,3种速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3 h光镜下尼氏染色海马存在急性损伤改变,910 m/s组海马神经元胞体萎缩,细胞核大小不等;740 m/s组神经元胞体萎缩,细胞核偏位;590 m/s组神经元轻度肿胀,损伤分级910 m/s组>740 m/s组>590 m/s组>假致伤组。3种速度子弹击中心前区防弹衣时心包腔、胸腔、颈内动脉及颅内压力瞬间急速上升,590 m/s组(23.32±4.41)kPa,740 m/s组(45.52±27.38)kPa,910 m/s组(88.27±8.81)kPa,两两比较3组压力有显著差异(P<0.01)。在外层NIJⅢ内层为警用Ⅱ级防护下,随着子弹速度的增加,长白猪出现中枢神经脑电抑制,在海马区出现中枢神经元变性、脱髓鞘改变,可能产生早期症状及中晚期效应。生物力学检测提示在硬质防弹衣防护下,子弹高速打击长白猪心前区防弹板,使动物产生了较小的位移,瞬间子弹动能由极高降为0。结论子弹制动所释放出的能量通过防弹衣的变形传递给生物体,通过对空腔脏器(肺脏、心脏)冲击及通过骨性传递可以到达远端中枢神经,可能是产生远达损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衣后钝性损伤 脑损伤 脑电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脑多发结核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瑜 王景周 +2 位作者 李敬诚 杨清武 张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多发结核瘤的临床、脑脊液及病理特点在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脑多发结核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次以上常规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采取临床诊断(7... 目的探讨脑多发结核瘤的临床、脑脊液及病理特点在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脑多发结核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次以上常规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采取临床诊断(7例)和脑活检病理诊断(6例)。均予以抗结核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13例随访时间10个月至4.5年。结果患者症状多以发热、头痛急性起病,意识障碍4例,瘫痪4例,抽搐3例,脑膜刺激征8例,眼肌麻痹3例。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10例,蛋白增高12例,糖减低9例,氯化物减低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7例、正常6例,细胞学2例见混合性细胞反应,3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头颅MRI均显示颅内多发结节或占位病变,增强提示强化,部分病例呈典型"环靶征"。6例开颅脑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肉芽肿。抗酸染色2例呈阳性。13例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及手术治疗后,痊愈11例,死亡2例。结论脑脊液及MRI检查特点在脑多发结核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确诊依靠脑组织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应正规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颅内 脑脊髓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