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皮肤分泌细胞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亚东 朱堂友 +2 位作者 伍津津 雷霞 毕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IL 1β、IL 6和IL 8的分泌情况。方法 收集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单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dermalequivalent,DE)、复合壳多糖DE和复合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kinequival...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IL 1β、IL 6和IL 8的分泌情况。方法 收集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单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dermalequivalent,DE)、复合壳多糖DE和复合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kinequivalent,SE)培养液标本,ELISA法检测其中IL 1β、IL 6和IL 8分泌量。结果 复合壳多糖真皮基质促进FB、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分泌IL 6、IL 8。SE分泌的IL 6、IL 8在DE加KC之后和SE形成分层表皮时形成两个高峰。结论 FB、KC在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混合器官型培养时分泌IL 6和IL 8较明显,这些细胞因子可在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组织工程皮肤 白细胞介素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凌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杨亚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不同时相的单层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胶原凝胶DE)、胶原凝胶皮肤替代物(胶原凝胶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复方壳多糖DE)、复方壳多...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不同时相的单层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胶原凝胶DE)、胶原凝胶皮肤替代物(胶原凝胶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复方壳多糖DE)、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复方壳多糖SE)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VEGF分泌量。结果:成纤维细胞(FB)在三维培养时分泌的VEGF明显高于其单层培养时的分泌量,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VEGF的分泌量又高于胶原凝胶组织工程皮肤。大多数培养液中VEGF含量在48h内增长最快。结论:壳多糖组织工程真皮和皮肤能分泌较多的VEGF,有利于伤口的血管化,加速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壳多糖 组织工程皮肤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蛋白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4 位作者 张教扬 雷霞 杨涛 朱堂友 杨桂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证实外源性层粘蛋白能否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方法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1、5、20μg/ml的外源性层粘蛋白,培养15d,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获得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 目的证实外源性层粘蛋白能否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方法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1、5、20μg/ml的外源性层粘蛋白,培养15d,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获得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基底膜的重要成分包括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进行观察,观察基底膜构建情况。结果加入20μg/ml的层粘蛋白,可明显促进基底膜的形成,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反应强阳性。结论层粘蛋白可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并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基底膜 层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搅拌及移行培养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孙小闵 伍津津 +3 位作者 唐书谦 杨亚东 杨桂红 杨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的简易三维搅拌、移行培养系统,鉴定所培养的HDFs生物学特性。方法酶消化包皮后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选取第5~8代HDFs进行搅拌培养,设置静态培养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的简易三维搅拌、移行培养系统,鉴定所培养的HDFs生物学特性。方法酶消化包皮后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选取第5~8代HDFs进行搅拌培养,设置静态培养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HDFs在微载体上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以及后续移行培养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细胞抗原表型的鉴定,ELISA法间接检测移行培养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HDFs在微载体上的贴壁速度快,贴壁状况好,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静态培养均无差异。移行培养过程中HDFs能从微载体上移行到培养瓶底面进而较快增殖,呈梭形或多角形的正常形态和放射状、漩涡状贴壁生长,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的间接测定呈现与细胞量变化相应的趋势均表明该体系培养的HDFs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合成和分泌功能。结论成功建立的HDFs简易搅拌、移行培养系统是一种能进行活体外快速扩增细胞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形态和功能良好,能满足组织工程皮肤实验和生产各阶段对种子细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皮肤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运动 细胞增殖 细胞形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的初步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静 伍津津 +4 位作者 鲁元刚 朱堂友 李文维 贺萍 杨宏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以了解移植后皮肤表皮的分化情况。方法 分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 1个月、移植后 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 ,用抗广谱角蛋白多抗、抗角蛋白K... 目的 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以了解移植后皮肤表皮的分化情况。方法 分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 1个月、移植后 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 ,用抗广谱角蛋白多抗、抗角蛋白K5和K10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和表皮分化情况。结果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后 1个月及 2个月表皮层均有较强的角蛋白表达 ,与正常皮肤相似 ;基底层以上细胞有角蛋白K10表达 ,且越接近表皮表面表达越强 ,与正常人皮肤相似 ,基底层细胞有角蛋白K5表达 ,但明显弱于正常人皮肤。结论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均有角蛋白表达 ,有增生性细胞和分化细胞 ,表皮分化良好、层次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皮肤 壳多糖 动物移植 表皮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与MSCs自体移植对猪皮肤创面PCNA和Ⅷ-R 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涛 付小兵 +2 位作者 伍津津 韩冰 孙同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自体移植对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表达的影响。方法6只小型猪背部...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自体移植对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表达的影响。方法6只小型猪背部中线两侧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组、MSCs治疗组、bFGF+MSC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共4组,每组12个创面)。分别取不同时段创面组织,进行常规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和Ⅷ-RAg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7d各组创面均形成肉芽组织,以bFGF+MSCs治疗组的血管形成最为丰富。PCNA表达量增加,伤后7d达到高峰,主要位于肉芽组织中,持续至14dPCNA表达开始下降,而且在各个时间点,均以bFGF+MSCs治疗组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为最高(P<0.05)。伤后7d,Ⅷ-RAg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余3个组。结论bFGF协同自体移植的MSCs可使皮肤创面PCNA和Ⅷ-RAg的表达增加,促进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毛囊细胞来源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构建和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堂友 郝飞 +3 位作者 伍津津 毕建军 吴国选 杨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探索人毛囊细胞构建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的组织学特征。方法用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分别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合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分析其体外和移植至大白鼠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毛囊来源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中表皮细胞排列更紧... 目的探索人毛囊细胞构建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的组织学特征。方法用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分别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合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分析其体外和移植至大白鼠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毛囊来源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中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形成。结论毛囊细胞是构建皮肤替代物的良好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乳头细胞 真皮鞘细胞 外根鞘细胞 皮肤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敷料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娅利 郑小丽 +1 位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方法对比,观察藻酸盐敷料治疗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皮肤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对照组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创面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 目的通过与常规方法对比,观察藻酸盐敷料治疗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皮肤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对照组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创面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面无感染及不良反应;结论用藻酸盐敷料治疗皮肤溃疡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敷料 皮肤溃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真皮抗张强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凌 伍津津 +2 位作者 杨亚东 朱堂友 鲁元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1-522,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敏度小张力膜状生物材料力学性能测定仪检测组织工程真皮的抗张强度。方法分别培养含有不同数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凝胶和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15 d后检测抗张强度。结果组织工程真皮抗张强度随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而增强(P<... 目的采用高敏度小张力膜状生物材料力学性能测定仪检测组织工程真皮的抗张强度。方法分别培养含有不同数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凝胶和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15 d后检测抗张强度。结果组织工程真皮抗张强度随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而增强(P<0.01),复方壳多糖人工真皮的抗张强度高于胶原凝胶真皮(P<0.01)。结论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抗张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稳定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度小张力膜状生物材料 力学性能 检测仪 壳多糖 组织工程真皮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转染激活人毛乳头细胞端粒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官智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杨桂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hTERTmRNA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DPC和空载体转染细胞(DPC-EGFP)无hTERT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而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DPC-hTERT)稳定表达hTERTmRNA,同时端粒酶活性转为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够激活体外培养人DPC的端粒酶,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基因 HTERT 端粒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真皮替代物的制备和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3 位作者 朱堂友 胡浪 杨宏珍 贺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9-650,共2页
目的 通过调整复合壳多糖真皮替代物的组分 ,比较不同配方获得的真皮替代物的组织学特性的异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浓缩的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鼠尾胶原溶液、糖胺聚糖和壳多糖按比例配制成凝胶溶液 ,然后将成纤维细胞与上述凝胶... 目的 通过调整复合壳多糖真皮替代物的组分 ,比较不同配方获得的真皮替代物的组织学特性的异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浓缩的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鼠尾胶原溶液、糖胺聚糖和壳多糖按比例配制成凝胶溶液 ,然后将成纤维细胞与上述凝胶溶液混合制成真皮替代物 (替代物A)。以A为标准 ,缺如成纤维细胞为替代物B ,缺如壳多糖为替代物C ,缺如壳多糖和成纤维细胞为替代物D。比较A、B、C、D四种替代物的生物学特性 ,并在培养半个月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 四种替代物以C收缩率为最大 ,A其次 ,B、D两种替代物几乎无收缩 ,组织学上A、C未见明显差异 ,B可见均匀的蜂窝状结构 ,D结构无序。结论 A复合壳多糖真皮替代物配方是四种真皮替代物中生物学特性最为理想的一种 ,可以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真皮替代物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表型的影响
12
作者 毕建军 伍津津 +2 位作者 杨亚东 朱堂友 张才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研究异体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的表型影响。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诱导下培养出朗格汉斯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异体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的表型影响。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诱导下培养出朗格汉斯细胞。培养的朗格汉斯细胞与异体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共同培养后,检测其表型变化情况。随后将朗格汉斯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程度。结果:诱导培养的朗格汉斯细胞低表达HLA-DR、CD80和CD86,不表达CD83。与异体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共培养后朗格汉斯细胞表型无明显变化,共培养后的朗格汉斯细胞无法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与异体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共培养后,朗格汉斯细胞仍保持不成熟的状态,这提示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免疫原性较低,移植后不易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汗腺样结构钙通道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周立奉 伍津津 +4 位作者 雷霞 路荣 鲁元刚 唐书谦 杨桂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激动剂和阻滞剂对体外重建的汗腺样结构钙通道的影响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汗腺上皮细胞,Matrigel中三维重建汗腺样结构,钙荧光探针Fluo-3对汗腺样结构染色,分别在汗腺样结构中适时加入钙离子激动剂和阻滞剂,激光共... 目的:探讨钙离子激动剂和阻滞剂对体外重建的汗腺样结构钙通道的影响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汗腺上皮细胞,Matrigel中三维重建汗腺样结构,钙荧光探针Fluo-3对汗腺样结构染色,分别在汗腺样结构中适时加入钙离子激动剂和阻滞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细胞外液钙浓度高时,加入氯化乙酰胆碱后,钙通道开放,细胞外钙内流,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加;细胞外液钙浓度高时,先加入阿托品,5min后加入氯化乙酰胆碱,细胞内钙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钙离子激动剂能促使汗腺样结构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阻滞剂抑制汗腺样结构的钙通道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样结构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及分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洪勋 伍津津 +2 位作者 唐书谦 杨桂红 李元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内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方法分别取贴壁后10、20、30、60min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用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计算其直径。并用β1整合素、K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的阳性表达量,相...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内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方法分别取贴壁后10、20、30、60min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用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计算其直径。并用β1整合素、K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的阳性表达量,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皮干细胞贴壁数逐渐增多,20min内黏附细胞数与10min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30、60min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贴壁细胞小而圆,反光能力强,整合素β1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为阳性,K19免疫组化阳性率为31.03%,流式细胞仪测整合素β1阳性率表达量为100%。结论20min内Ⅳ胶原能快速黏附绝大部分表皮干细胞,细胞活力不受影响,可以用于表皮干细胞的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Ⅳ型胶原 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静态平面流场的新型皮肤组织工程灌注式生物反应室设计与初步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洋 蔡伟华 +3 位作者 伍津津 唐辉 杨涛 唐书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低剪切力、均匀平面流场的生物反应器。结果模拟结果表明筛网状支撑物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物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力小于3×10-5N/cm2,且培养室中的流场是均匀的。结论新型生物反应器满足准静态平面流场的要求,有可能在未来的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和生产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灌注式生物反应器 皮肤组织工程 准静态平面流场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3 位作者 雷霞 杨亚东 杨宏珍 赵莉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3-544,共2页
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伐昔洛韦、维生素C、曲马朵及外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治疗,疗程7 d。结果:治疗期间... 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伐昔洛韦、维生素C、曲马朵及外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治疗,疗程7 d。结果:治疗期间,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内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o PGE1可明显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并有助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鲁元刚 张文俊 +4 位作者 李文维 赵莉蓉 伍津津 文爱清 李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4-236,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因,利用细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培养、免疫荧光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方法,对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28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淋球菌78例(27.65%),解脲...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因,利用细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培养、免疫荧光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方法,对28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28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淋球菌78例(27.65%),解脲支原体49例(17.37%)、沙眼衣原体45例(15.95%),较国内其它报道少;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特别是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增加,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甚,共98例,占病例总数的34.75%。混合感染及条件致病菌也日益增多。药敏试验示细菌耐药株增多,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提示目前国内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日趋复杂,故进行病原体检测,对临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感染 病原体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麦跃 刘荣卿 +3 位作者 伍津津 程波 唐书谦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 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 ,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 ,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 ,... 目的 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 ,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 ,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 ,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 ,分别于 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 ,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  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 ;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 ;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 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 ,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毛囊重建 细胞外基质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分泌VEGF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凌 鲁元刚 +2 位作者 杨桂红 杨涛 伍津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培养的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A375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20、40μmol/L肉桂醛,分别在培养24、48、7...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培养的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A375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20、40μmol/L肉桂醛,分别在培养24、48、72 h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收集各个浓度肉桂醛处理不同时相的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VEGF分泌量。结果 10μmol/L肉桂醛作用24 h即能抑制A375细胞增殖,10、20、40μmol/L肉桂醛间的抑制强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μmol/L的肉桂醛作用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达(88.91±4.5)%。随肉桂醛作用时间延长,A375细胞分泌VEGF的量逐渐减少,72 h后各浓度间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μmol/L肉桂醛作用72 h后A375细胞分泌的VEGF含量最低,为9.55 pg/ml。结论肉桂醛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和VEGF的分泌,其抑制强度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黑素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真皮分离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2
20
作者 伍津津 朱堂友 +1 位作者 鲁元刚 杨宏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42-2244,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细胞培养的分离真表皮的酶消化法。方法 将分离酶配成 0 1%、0 2 %、0 5 % 3个浓度 ,在 4℃或 3 7℃条件下消化头皮或包皮 ,摸索消化的时间 ,并与 0 2 5 %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对比。结果  0 5 %分离酶在 4℃条...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细胞培养的分离真表皮的酶消化法。方法 将分离酶配成 0 1%、0 2 %、0 5 % 3个浓度 ,在 4℃或 3 7℃条件下消化头皮或包皮 ,摸索消化的时间 ,并与 0 2 5 %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对比。结果  0 5 %分离酶在 4℃条件下消化 16~ 18h ,或 3 7℃条件下消化 1h ,能够很好地分离表皮与真皮 ,再用胰蛋白酶将表皮游离成角质形成细胞 ,活细胞率高 ,培养后细胞融合时间短。结论 分离酶能够选择性消化基底膜成分而起到很好的分离表皮与真皮的作用 ,分离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分离角质形成细胞的方法 ,同时又能够避免成纤维细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真皮 酶消化法 分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