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传输性便秘的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宝华 张连阳 +6 位作者 张胜本 童卫东 文亚渊 王亚旭 罗东林 何渝军 陈金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 分析慢传输性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及结肠的病理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3年来手术治疗的 44例STC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 ,平均为 1次 /4 .... 目的 分析慢传输性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及结肠的病理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3年来手术治疗的 44例STC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 ,平均为 1次 /4 .8~ 7.4d ,90 .9%的病人靠服用泻剂。本组病人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 ,72 .7%的病人伴有直肠内脱垂。大多数结肠存在肌间神经变性和黏膜炎症 ( 77.3 %、75 .0 %) ,44 .7%的结肠发生肌萎缩。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83 .3 %( 2 5 /3 0 )病人在术后半年大便次数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性便秘 结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宝华 付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55-2258,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STC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占慢性便秘的16%~40%。目前,在STC的外科治疗中,国外多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其次采用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少数文献报道了顺行结肠灌洗和回肠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 结肠旷置术 顺行结肠灌洗术 回肠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31-1032,共2页
关键词 直肠内脱垂 治疗 外科手术 形态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蓉 张伟国 +3 位作者 张连阳 陈金华 龚水根 向德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了术前在体MRI检查,其中74例同时作了钼钯摄影,参照乳腺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所需条件,分别分析患者是否适宜行BCS。术后对乳腺癌标本大体和显... 目的探讨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了术前在体MRI检查,其中74例同时作了钼钯摄影,参照乳腺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所需条件,分别分析患者是否适宜行BCS。术后对乳腺癌标本大体和显微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将MRI、钼钯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能够准确评价乳腺癌灶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数目、乳腺皮肤、胸壁和腋窝淋巴结状态,MRI判断39例(43.33%)可行BCS,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8.89%。钼钯判断37例(52.86%)可行BCS,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8.57%。结论MRI能为乳腺癌BCS患者的筛选提供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BCS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钼钯X线摄影 保乳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正常盆底与盆底脱垂性疾病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刘宝华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 (试验组 )各 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 ,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 目的 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 (试验组 )各 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 ,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期间静息和用力排便时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 ,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和盆底形态 ,比较盆腔在用力排便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变化。结果 用力排便时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膀胱颈下降 (P <0 .0 1)、子宫颈下降 (P <0 .0 1)、肛直肠连接下降 (P <0 .0 1)和盆膈裂孔膨胀 (P <0 .0 1)。试验组检出膀胱膨出 2 9例、子宫颈脱垂 3 6例、盆底疝 2 7例、直肠前突 11例和会阴下降综合征 3 9例。对照组仅发现 4例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和 3例轻度膀胱膨出。结论 盆腔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用力排便时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盆底脱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与c-kit mRNA表达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后军 刘宝华 +3 位作者 童卫东 张连阳 文亚渊 刘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 观察Cajal间质细胞在BALB c小鼠小肠中的分布及c kitmRNA表达的研究。方法 选取成年BALB c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Cajal间质细胞,采用RT PCR及mRNA提取法检测c ki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ajal间质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环肌层纵... 目的 观察Cajal间质细胞在BALB c小鼠小肠中的分布及c kitmRNA表达的研究。方法 选取成年BALB c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Cajal间质细胞,采用RT PCR及mRNA提取法检测c ki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ajal间质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环肌层纵肌层间以及浆膜下区,小肠肌条中c kitmRNA表达量很低,需经过mRNA提取后方能检测出。结论 明确了Cajal间质细胞在BALB c小鼠小肠中的分布,探讨了c kitmRNA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c kitmRNA表达的方法,为更深入研究Cajal间质细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c—kit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龚水根 陈蓉 +4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何双梧 刘宝华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 erbB 2癌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乳腺癌和 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C erbB 2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与相应病灶...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 erbB 2癌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乳腺癌和 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C erbB 2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与相应病灶MRI表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MRI多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或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瘤内有坏死。乳腺癌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2 7,P <0 .0 5 ) ;而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C erbB 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 (r =0 .11,r=-0 .13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 erbB 2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MRI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C-ERBB-2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对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水根 王毅 +3 位作者 张伟国 张胜本 刘宝华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 ,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 (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 )检查 3 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 目的 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 ,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 (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 )检查 3 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 ,观测盆底异常形态学特征 (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结果 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以具有 4种症状的患者最多 ,几种盆底病变并存 ,其中以 5种复合病变的患者最多 ,而只有 1~ 2种病变的患者少见 ,形态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有助于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 ,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形态学 盆底功能失调 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付涛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A组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 ) ,B组 (腹腔温热灌注组 ) ,C组 (腹腔常温灌注化疗组 ) ,D组 (单纯手术组 )。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血常... 目的 探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A组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 ) ,B组 (腹腔温热灌注组 ) ,C组 (腹腔常温灌注化疗组 ) ,D组 (单纯手术组 )。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血常规、肝功、肾功变化、腹腔粘连情况以及肝脏、肾脏、脾脏、吻合口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定A、D组吻合口破裂压。结果 A、B组兔呼吸、脉搏、动脉血压在灌注过程中有增快和升高 ,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白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化各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血小板有轻度减少 ,并与其余各组相差显著 (P <0 0 5 )。尿素氮变化仅C组与其余各组相差显著 (P <0 0 5 ) ,有轻度增高 ,而肌酐变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A、B、C组腹腔粘连的程度较D组为轻。A、D组吻合口破裂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不会对兔造成严重影响 ,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热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运动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羽 张连阳 +4 位作者 刘宝华 童卫东 张安平 陈金萍 徐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非随机分为经腹腔镜和开腹两组,各21例,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 io im-munoassay,R IA)测定术前12 ...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非随机分为经腹腔镜和开腹两组,各21例,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 io im-munoassay,R IA)测定术前12 h和术后24、48、72 h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开腹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开腹组术后24、48 h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较术前12 h及腔镜组同时相相比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开腹手术明显快,术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胃肠动力 胃动素 胃泌素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在慢传输性便秘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宝华 孟健 +4 位作者 张连阳 童卫东 张胜本 王建民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 探讨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乙状结肠中的M、β受体的变化 ,离体结肠肌条对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方法 选择 9例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为便秘组 ,对照组 7例 ,采用M、β受体的受体放射分析法 ,电刺激离体肌条收缩反应方法。结果 ... 目的 探讨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乙状结肠中的M、β受体的变化 ,离体结肠肌条对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方法 选择 9例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为便秘组 ,对照组 7例 ,采用M、β受体的受体放射分析法 ,电刺激离体肌条收缩反应方法。结果 便秘组乙状结肠平滑肌细胞膜M、β受体的最大结合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解离常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便秘组病人乙状结肠肌条频率和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 (纵行肌P <0 .0 5 ,环行肌P <0 .0 1)。应用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后 ,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纵行和环行肌收缩波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而离体肌条的收缩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结肠细胞膜M、β受体的变化 ,是引起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结肠的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性便秘 M受体 Β受体 胃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松 刘宝华 +3 位作者 付涛 李光焰 龚水根 王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传输试验的414例受检者的资料,包括男性87例,女性327例,年龄13~82岁,平均45.9岁,临床表现大便次... 目的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传输试验的414例受检者的资料,包括男性87例,女性327例,年龄13~82岁,平均45.9岁,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减少、便意减弱,可伴随有大便干结、排便费力,部分患者需要手助排便,病程3~37年,平均10.7年,病情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受检者口服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其在服药后24、48、72 h腹部立位片中标记物的分布情况,比较各组标记物数量的差异。结果 414例按72 h残留于大肠的标记物的数量进行分组,〉20%为阳性组,≤20%为阴性组,阳性组197例,阴性组217例。两组在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传输试验可以如实地反映在人群结肠传输功能方面确实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肠传输试验宜反复、多次检查,使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传输试验 便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大黄对大鼠结肠肌电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童卫东 张胜本 +2 位作者 张连阳 黄显凯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 ,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饲以含大黄饲料 ,3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 ;用碘化锌 锇酸法(ZIO)观察肌间丛ICC变化 ...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 ,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饲以含大黄饲料 ,3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 ;用碘化锌 锇酸法(ZIO)观察肌间丛ICC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肌间丛神经和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长期服用大黄后 ,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P<0.05),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 ,突起连接杂乱 ;电镜下见肌间丛神经轴突空化 ,ICC样细胞变性。结论长期服用大黄可导致结肠慢波频率减慢 ,其可能机制为肌间丛神经及ICC变性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肌电 CAJAL间质细胞 大黄 药物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连阳 刘宝华 +3 位作者 文亚渊 罗东林 王亚旭 沈康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 评价采用圆形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手术治疗的 18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人 ,均经排粪造影诊断。结果  18例中直肠黏膜内脱垂 8例 ;直肠黏膜外脱垂合并痔脱出 10... 目的 评价采用圆形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手术治疗的 18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人 ,均经排粪造影诊断。结果  18例中直肠黏膜内脱垂 8例 ;直肠黏膜外脱垂合并痔脱出 10例。手术时间 0 .3~ 1.0h (平均 0 .5 3h) ,吻合口距齿状线的距离 1.0~ 2 .5cm(平均 1.9cm )。黏膜切除上下平均宽度为 2 .5~ 3 .5cm。环切黏膜圈完整 15例 ;不完整 3例。术后随访 1月~ 12月 ,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直肠黏膜脱垂无复发 ,1例 6月后仍便血。结论 圆形痔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痔吻合器 直肠黏膜环切术 直肠黏膜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性全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连阳 刘宝华 +3 位作者 陈金萍 文亚渊 童卫东 何渝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2 3例均行结肠全切除术。开放组中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7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前倾位固定和直肠前突修补 2例 ;腹腔镜组 11例全腹腔镜手术 3例 ,手助腹腔镜手术 8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2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 3 78h比 4 79h) ,两组的术中出血 ( 15 8 6ml比 10 7 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 3 71d比 2 86d)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10 14d比 14d)无明显差别 ,开腹组 1例发生切口裂开 ,腹腔镜组 1例发生左侧胸腔血性积液。术后 1月~ 16月随访 ,平均排便 2 45次 /d。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 ,腹腔镜手术外观好 ,切口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全结肠切除术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内脱垂患者直肠顺应性变化与肠黏膜中TRPV1、5-HT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鑫 田跃 +5 位作者 童卫东 李凡 王李 赵松 叶景旺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患者直肠顺应性改变与TRPV1、5-HT在直肠黏膜层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IRP的患者20例及对照组20例先进行肛管直肠测压,然后行结肠镜检查,在齿状线上方4 cm处下段直肠取黏膜活检,...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患者直肠顺应性改变与TRPV1、5-HT在直肠黏膜层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IRP的患者20例及对照组20例先进行肛管直肠测压,然后行结肠镜检查,在齿状线上方4 cm处下段直肠取黏膜活检,行TRPV1和5-HT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图像分析法分析免疫反应阳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P组初始感觉容积明显增高(Z=-3.710,P<0.01),最大感觉耐受容积明显降低(Z=-5.181,P<0.01),直肠顺应性明显降低;对照组黏膜层仅有少量TRPV1表达,IRP组直肠黏膜腺体可见大量TRPV1阳性染色,与对照组相比,IRP组直肠黏膜层TRPV1的表达显著增强(Z=-5.085,P<0.01);对照组黏膜层5-HT免疫阳性染色很少,而IRP组黏膜层腺体细胞内5-HT表达量显著升高(Z=-4.734,P<0.01)。结论 IRP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直肠黏膜层TRPV1和5-HT免疫反应阳性显著增强导致直肠高敏感有关,可能是IRP患者肛门坠胀、便意频繁等排便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测压 TRPV1 5-HT 直肠内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疗效、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宝华 魏东 +12 位作者 杨向东 高峰 钱群 李凡 付涛 屈景辉 任彦武 江从庆 童卫东 张安平 李春穴 吴劲松 李光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观察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caeco-rectal anastomosis,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5家医院提供的行全结肠切除回... 目的观察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caeco-rectal anastomosis,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5家医院提供的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的40例患者,以及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采用术后全身情况调查表、MNA营养状况调查表、健康调查评分量表(SF-3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表,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IRA组和CRA组术后3个月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87.5%,术后6个月都在90.0%以上。两组大便次数增多的例数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减少,与各自术后3个月的例数相比,IRA组术后1年的例数显著减少(P〈0.01),CRA组术后6个月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5)。IRA组和CRA组术后1年应用止泻剂例数显著少于各自术后3个月的例数(P〈0.05,P〈0.01)。IRA组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较CRA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MNA营养状况调查指标数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得分均接近最高分。两组健康调查评分量表数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健康状况、情绪问题和对周围生活的感受的得分只有最高分的68.8%~82.4%。结论 IRA和CRA手术能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术后营养状况良好,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IRA和CRA手术都适用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 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因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仕文 刘宝华 +1 位作者 龚水根 张胜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30-832,共3页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 (OO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方法 对 38例OOC病人及 1 2例正常自愿受试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造影 ,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 (以下简称“多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 (OO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方法 对 38例OOC病人及 1 2例正常自愿受试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造影 ,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 (以下简称“多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 37例 ,直肠前突 5例 ,盆底痉挛综合征 5例 ,物理检查拟诊分别为 1 2例、4例、1例 ,均1 0 0 %得到证实。多重造影检查还发现盆底及腹膜疝 9例 ,膀胱脱出 6例 ,会阴下降综合征 3例 ,子宫后倒或脱垂 1 0例。与对照组相比 ,OOC组力排相肛直角增大 ,静息相及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 ,力排相Douglas陷凹加深 ;OOC组中有泌尿系症状者 ,静息相及力排相膀胱异常下降。结论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物理诊断 ;而且对临床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及腹膜疝、膀胱及子宫、阴道脱出等提供了形象客观的诊断依据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造影 膀胱造影 病因诊断 出口梗阻性便秘 多重造影 DDC 盆腔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性便秘乙状结肠c-kit蛋白和mRNA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童卫东 刘宝华 +3 位作者 熊仁平 刘苹 张连阳 张胜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和mRNA在慢传输性便秘结肠的表达。方法 乙状结肠标本取自 12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和 8例年龄相匹配的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 kit蛋白表达 ,用RT 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聚丙烯凝胶...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和mRNA在慢传输性便秘结肠的表达。方法 乙状结肠标本取自 12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和 8例年龄相匹配的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 kit蛋白表达 ,用RT 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聚丙烯凝胶电泳结果显示c kit蛋白质一 14 5× 10 3 的条带 ,与对照组相比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c ki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2 1) ;RT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c kit基因和 β actin(内参照 )两条带 ,经半定量分析发现c kitmRNA表达降低 (P =0 .0 2 9)。结论 慢传输性便秘乙状结肠c kit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提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C-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测压在便秘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李 高羽 +7 位作者 刘正勇 邓小炼 李光焰 吴劲松 谭智勇 王郜 付涛 刘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86-228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表现及肛门直肠测压在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便秘患者163例,将其分类为结肠慢传输型(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便秘46例,出口梗阻型(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便秘9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表现及肛门直肠测压在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便秘患者163例,将其分类为结肠慢传输型(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便秘46例,出口梗阻型(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便秘93例,混合型(mixed constipation,MC)便秘2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各组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以及肛管静息压、收缩压、咳嗽时肛管压和排便时肛管压,分析统计其测压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所有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咳嗽时肛管压及排便时肛管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O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OC型患者排便时肛管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其肛肠测压表现不同,提示便秘患者存在着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和直肠感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肛门直肠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