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救治演练的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雪 陈金华 +2 位作者 王毅 陈蓉 张伟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8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救治演练的作用。方法将培训人员分组进行演练,并比较演练前后各项救治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救治演练,使医生、技术员、护士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救治意识明显增强,熟练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抢救时间明显缩... 目的探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救治演练的作用。方法将培训人员分组进行演练,并比较演练前后各项救治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救治演练,使医生、技术员、护士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救治意识明显增强,熟练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与演练前比较各项能力及服务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比剂不良反应救治演练值得在放射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不良反应 救治演练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科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景恩 龚水根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33-1733,1736,共2页
关键词 医疗设备 维护 保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放射介入手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雪 陈金华 +4 位作者 卢容 陈廷静 孙秀梅 王明菊 李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总结重庆大坪医院综合性介入中心手术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成功经验。方法重点介绍转型后综合性介入中心的管理模式、平台建设过程(环境改造,设备引进,制度、规范、流程、路径制定,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等)。结果通过转型使我院... 目的总结重庆大坪医院综合性介入中心手术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成功经验。方法重点介绍转型后综合性介入中心的管理模式、平台建设过程(环境改造,设备引进,制度、规范、流程、路径制定,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等)。结果通过转型使我院介入在近3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形成了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适合我院介入发展的管理体系,工作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经济效益等方面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综合性介入中心手术平台建设对推动我院介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介入手术 平台 建设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雪 陈金华 +3 位作者 卢蓉 赵丽 刘俊伶 张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底,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诊断科开始对护理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放射诊断科护理质量层级岗位管理模式;明确岗位定义和任...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底,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诊断科开始对护理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放射诊断科护理质量层级岗位管理模式;明确岗位定义和任职资格;完善质量控制的制度、指标、标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定质量控制形式,并将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形成符合放射诊断科护理发展的质量控制机制等。结果 2012年,放射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与实施前(2010年)比较,护理质量检查的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能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对推动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放射诊断科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祥海 陈金华 +2 位作者 王晓峰 周林 闫红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三维造影数据进行双容积重建,从弹簧圈的检出率,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术前、术后动脉瘤瘤颈和瘤体长度...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三维造影数据进行双容积重建,从弹簧圈的检出率,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术前、术后动脉瘤瘤颈和瘤体长度,重建图像特点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双容积重建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双容积重建共检出弹簧圈缠绕团20个,检出率100%。20例中有13例动脉瘤无造影剂渗入,3例瘤体内有造影剂占位,4例可见瘤颈有造影剂占位。术后瘤颈、瘤体长度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容积重建影像能显示出弹簧圈缠绕团、血管、颅骨和融合图像,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影像模式来显示动脉瘤。结论双容积重建技术能提供弹簧圈缠绕团定位、栓塞程度、动脉瘤长度等信息,并可通过多种影像模式评估栓塞效果,在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价大鼠C6胶质瘤肿瘤边缘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学松 刘恒 +3 位作者 陈晓 方靖琴 王舒楠 张伟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肿瘤边缘区肿瘤新生血管的方式,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价胶质瘤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清洁级SD大鼠24只,建立C6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移植后4 d、8 d、12 d、16 d、20 d、24 d行常规及DCE-MRI扫...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肿瘤边缘区肿瘤新生血管的方式,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价胶质瘤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清洁级SD大鼠24只,建立C6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移植后4 d、8 d、12 d、16 d、20 d、24 d行常规及DCE-MRI扫描。取大鼠脑组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边缘区肿瘤细胞及肿瘤新生血管。结果距肿瘤组织边缘(257.658±53.663)μm范围内观察到血管共生现象,各观察点血管共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染色示共生血管周围肿瘤细胞为强阳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黏合素C染色于移植第16天发现共生血管的退化及转化现象。DCE-MRI示移植第12天、第16天肿瘤边缘区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明显高于另外4个观察时间点(P<0.05),且与血管共生指数呈负相关(r=-0.9243、-0.8347,P<0.05),血浆容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6胶质瘤在肿瘤边缘区肿瘤新生血管类型为血管共生;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与血管共生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有效检测胶质瘤新生血管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瘤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雪斌 张伟国 +2 位作者 陈金华 邹博 马长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与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灌注比较,评价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FAIR)序列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首次发现的颅内肿瘤病例,... 目的与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灌注比较,评价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FAIR)序列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首次发现的颅内肿瘤病例,常规扫描后依次行FAIR和DSC灌注成像,对肿瘤内同一兴趣区2种方法测算的相对肿瘤血流量值(rTB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FAIR灌注的肿瘤最大相对血流值(rTBFmax)和DSC灌注的肿瘤最大相对血容值(rTBVmax)在轴外肿瘤和轴内良、恶性肿瘤间进行比较。结果2种检查方法所示脑血流量(CBF)灌注图像基本一致,同一兴趣区的相对肿瘤血流量呈线性相关(r=0.667,P=0.000),在轴外肿瘤和轴内良性肿瘤间,轴内良、恶性肿瘤间,FAIR灌注rTBFmax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SC灌注rTBVmax值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轴外肿瘤和轴内恶性肿瘤的2种灌注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IR技术能提供与DSC灌注结果相一致的血流灌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肿瘤 灌注 血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介入手术中的放射防护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严景恩 罗香国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8-428,431,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手术 放射防护 辐射防护 Vascular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舒楠 王毅 +3 位作者 李雪 冉启胜 陈金华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44-1947,共4页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15~19d3个时间段行CTP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脑内c6细胞接种后5~9d,瘤内CBF和CBV值即有增高,并随时间而继续上升,于10.14d达到高峰,并稳定在一较高水平,15~19d肿瘤CBF和CBV值有所下降。肿瘤PS值在5~9d内即有明显增高,10d以后继续增高,15d以后增高显著,并在20d内无下降趋势。而肿瘤组织的MTT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上升时期在15d以内,采用该模型进行治疗研究时,干预时间点和观察时段应考虑其本身血管生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胶质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的MRI与DSA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伟国 李力 +4 位作者 罗香国 陈金华 严景恩 陈蓉 王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MRI和DSA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27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前行MRI和DSA检查。MRI检查采用SET1、TuborSET2WI和SET1WI增强成像,造影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信号及相关特征进...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MRI和DSA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27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前行MRI和DSA检查。MRI检查采用SET1、TuborSET2WI和SET1WI增强成像,造影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信号及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造影,对不同时相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子宫体积均有增大,19例结合带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平均(36.11±10.50)mm,子宫腺肌瘤8例,体积大小平均为(155.70±81.86)mm3,85%的病例在低信号病变内出现高信号灶(T2WI),有明显强化。27例腺肌病子宫动脉分支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增多、延长,9例有增生血管,与纡曲、增粗的螺旋动脉同时参与供血。结论子宫腺肌病具有典型的MRI和DSA征象,常规MRI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DSA则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平滑肌肿瘤及小肠腺癌的血管观察(血管造影与血管铸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鲁宏 丁仕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观察小肠平滑肌肿瘤及腺癌的血管特征。方法 对 10例平滑肌肿瘤、8例腺癌标本分别进行血管铸型 ,X线摄影 ,病理观察 ,同时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离体血管铸型能清晰显示血管 ,术前 6例确诊为平滑肌肿瘤 (6 / 10 ) ,3例... 目的 观察小肠平滑肌肿瘤及腺癌的血管特征。方法 对 10例平滑肌肿瘤、8例腺癌标本分别进行血管铸型 ,X线摄影 ,病理观察 ,同时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离体血管铸型能清晰显示血管 ,术前 6例确诊为平滑肌肿瘤 (6 / 10 ) ,3例确诊为腺癌 (3/ 8)。小肠平滑肌肿瘤血管增多、增粗、紊乱 ,吻合丰富 ,瘤体染色 ,似“蜘蛛网”状。小肠平滑肌肉瘤中心造影剂池明显。小肠腺癌血管变化多样 ,但常见癌周血管明显增多、紊乱 ,癌体血管较少。结论 血管铸型是较准确的血管研究方法 ,小肠平滑肌肿瘤属多血管肿瘤 ,血管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小肠腺癌血管变化较大 ,血管造影难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小肠 平滑肌肿瘤 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卓灵 龚水根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图像后处理技术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诊断 MSCT 空腔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少枝胶质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靖琴 康厚艺 张伟国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脑少枝胶质肿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的胶质瘤,其具有较为特殊的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特征。近年开展的MRI波谱分析,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等新技术能反映肿瘤的代谢,血流动力学,细胞构成等方面... 脑少枝胶质肿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的胶质瘤,其具有较为特殊的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特征。近年开展的MRI波谱分析,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等新技术能反映肿瘤的代谢,血流动力学,细胞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对肿瘤的诊断、术前分级以及术后的预后评估等方面较成规MRI更具有优势,此外,少枝胶质肿瘤的MRI特征与其分子生物特征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基因类型,本文对MR成像技术在脑少枝胶质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以期能提高对少枝胶质肿瘤的术前诊断分级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肿瘤 少枝胶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的MRI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颖 陈金华 +5 位作者 李雪 张玉龙 向建波 方靖琴 王舒楠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评价MRI在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中的作用,探讨各指标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6例20~22岁完全健康的男性青年志愿者,利用3.0T MRI的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TureFISP)电影... 目的评价MRI在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中的作用,探讨各指标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6例20~22岁完全健康的男性青年志愿者,利用3.0T MRI的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TureFISP)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及主动脉可扩张性(aorticdistensibility,AD)。结果股动脉FMD值为(11.26±2.67)%;升主动脉在心脏收缩末期的最大面积为(600.9±115.7)mm2,心脏舒张末期的最小面积为(449.2±92.3)mm2,AD值为(10.04±3.29)×10-3/mmHg;近段降主动脉在心脏收缩末期的最大面积为(369.6±59.8)mm2,心脏舒张末期的最小面积为(287.4±59.7)mm2,AD值为(8.54±4.78)×10-3/mmHg;远段降主动脉(distal descending aorta,DDA)在心脏收缩末期的最大面积(310.7±58.1)mm2,心脏舒张末期的最小面积为(221.9±41.2)mm2,AD值为(11.80±4.56)×10-3/mmHg。比较股动脉平静状态舒张末期直径及加压后舒张末期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主动脉、近段降主动脉、远段降主动脉3组收缩末期的最大面积及舒张末期的最小面积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用MRI测量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的各项指标,安全、无创、组织分辨力高、重复性好,有利于血管疾病的早期检出,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内皮功能 动脉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增高时眼上静脉改变的MRI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兴伟 张伟国 +4 位作者 王毅 陈金华 陈蓉 谭勇 胡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压增高时眼上静脉的改变,为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6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和60例正常成人的眼上静脉MR I资料,对比观测眼上静脉的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并对其中12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颅内压... 目的观察颅内压增高时眼上静脉的改变,为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6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和60例正常成人的眼上静脉MR I资料,对比观测眼上静脉的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并对其中12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眼上静脉直径大于正常对照组,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颅内压增高患者中21例(35%)眼上静脉在球后相同位置连续双层面显示,8例(13.3%)眼上静脉的走行发生改变。对12例颅内高压患者的随访观察显示,随着颅内压降低,其眼上静脉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眼上静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颅内高压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上静脉 颅内高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血管及其MRI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03-2609,共7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血管丰富、侵袭性极强、预后较差的实体肿瘤,其血管内皮、周细胞及基底膜均表现异常,与正常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新生血管是GBM在脑组织内生长并形成侵袭性子灶的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血管丰富、侵袭性极强、预后较差的实体肿瘤,其血管内皮、周细胞及基底膜均表现异常,与正常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新生血管是GBM在脑组织内生长并形成侵袭性子灶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新生血管 贝伐单抗 血管正常化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BOPTA标记对人脐血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与MR成像研究
17
作者 王博 方靖琴 +3 位作者 王舒楠 陈金华 李雪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45-2449,共5页
目的探讨Gd-BOPTA标记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方法和对标记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观察标记EPCs的体外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EPCs。采用jetPEITM-FluoF介导Gd-BOPT... 目的探讨Gd-BOPTA标记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方法和对标记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观察标记EPCs的体外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EPCs。采用jetPEITM-FluoF介导Gd-BOPTA标记EPCs,比较不同标记浓度和标记时间对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收集未标记细胞和标记24 h的细胞进行体外MR成像,比较不同浓度标记的细胞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的EPCs胞质内可见绿色荧光颗粒,透射电镜可见胞质内散在分布许多Gd颗粒,颗粒主要位于胞质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周围以及附着在细胞膜内层上。Gd-BOPTA标记规律呈"抛物线"样,即随着标记浓度增高和标记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聚集的Gd颗粒增多,细胞的标记率也增高,但在浓度为25μg/ml标记24 h标记率达峰值[(88.2±1.6)%]后,标记率逐渐降低。在标记浓度低于25μg/ml标记24 h时,对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均无影响(P>0.05)。在T1 WI序列最大相对信号强度出现在浓度为25μg/ml时,而后信号降低,与对照管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T2 WI和T2*WI序列上相对信号强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etPEITM-FluoF可介导Gd-BOPTA有效地标记EPCs,对MR信号的影响主要为T1WI正性效应,最适标记浓度和最佳标记时间分别为25μg/ml、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标记 生物活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s示踪大鼠脑原位胶质瘤的动态MRI研究
18
作者 李然 方靖琴 +3 位作者 陈晓 郭宇 艾华 张伟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标记的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脑原位胶质瘤内的动态归巢特点,为利用磁性标记的EPCs作为MRI示踪细胞载体提供可行性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肿瘤组、肿瘤组和对照组3组,每... 目的探讨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标记的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脑原位胶质瘤内的动态归巢特点,为利用磁性标记的EPCs作为MRI示踪细胞载体提供可行性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肿瘤组、肿瘤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肿瘤组和对照组在脑组织内移植C6胶质瘤细胞,而假肿瘤组仅刺破脑组织不移植胶质瘤细胞。待肿瘤组和假肿瘤组模型建立后第8天从尾静脉内注射2×106 USPIO-EPCs,分别在EPCs移植前、移植后1、3、5 d和7 d进行MRI扫描,观察病变区域在T2WI、SWI上信号和T2值的变化情况。在相对应时间点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有无阳性结果,并观察CD34+、SDF-1、MMP-9、VEGF等蛋白的表达以及与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假肿瘤组在MRI上各时间点均无变化,T2值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但其内信号无明显变化,肿瘤组在移植USPIO-EPCs第1天后外周区在SWI上出现低信号,随着瘤龄的增长低信号逐渐增多并向肿瘤内部迁移,兴趣区T2值随时间逐渐下降。假肿瘤组普鲁士蓝染色见零星阳性细胞,肿瘤组移植USPIO-EPCs第1天见蓝染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外周区,之后逐渐向内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同时,USPIO-EPCs移植后早期发现CD34+、SDF-1和MMP-9在肿瘤外周区表达较多,在USPIO-EPCs移植后第7天在肿瘤中央区域表达增多,且与肿瘤外周区并无明显差异,VEGF随着瘤龄的增长表达逐渐增多,但各时间点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外周区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可以动态观察USPIO-EPCs在大鼠原位脑胶质瘤内归巢的变化过程,肿瘤组织不同区域SDF-1和MMP-9表达变化与USPIO标记的EPCs在肿瘤内的分布变化有相似性,这一发现表明SDF-1和MMP-9可能是促使移植的外源性EPCs由肿瘤周边向肿瘤中央区域迁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干细胞 内皮细胞 磁共振成像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kel腔MRI与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3 位作者 张绍祥 谭勇 胡伟 谭立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对M eckel腔进行MR 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学和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并完成60例正常人M eckel腔MR I扫描,对M eckel腔的形态进行对比观察,并测量其大小。结果M... 目的对M eckel腔进行MR 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学和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并完成60例正常人M eckel腔MR I扫描,对M eckel腔的形态进行对比观察,并测量其大小。结果M eckel腔的形态、大小在塑化切片与MR I上有良好的对应关系,M eckel腔左右两侧前后径分别为(1.33±0.20)cm、(1.37±0.24)cm,上下径分别为(1.28±0.20)cm、(1.22±0.18)cm,横径分别为(0.61±0.13)cm、(0.60 cm±0.14)cm,左右冠状面断面面积分别为(0.47±0.12)cm2、(0.45±0.13)cm2,在性别、年龄和左右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 I能够准确显示M eckel腔的形态、大小,是评价M eckel腔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塑化切片能够为其断面影像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 断层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vist标记内皮祖细胞及1.5T磁共振成像的体外研究
20
作者 王舒楠 王博 +4 位作者 马长锁 方靖琴 张伟国 陈金华 李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确定Resovist体外标记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条件,并探讨1.5T磁共振体外示踪标记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鉴定EPCs,以不同浓度(0、10、25、50、751、00μg/ml)Resovist标记EPCs,分别检测... 目的确定Resovist体外标记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条件,并探讨1.5T磁共振体外示踪标记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鉴定EPCs,以不同浓度(0、10、25、50、751、00μg/ml)Resovist标记EPCs,分别检测细胞的标记效率、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成血管能力,并采用1.5T磁共振对标记的EPCs进行体外成像观察。结果普鲁士蓝检测表明细胞标记效率随Resovist浓度增加而增高,在50μg/ml浓度时已接近9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胞质内高密度物质聚集。MTT结果表明75、100μg/ml的Resovist可显著抑制EPCs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和成血管能力,且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75μg/ml浓度(P〈0.05)。1.5T磁共振成像显示,10μg/ml Resovist标记后EPCs在T2加权像上即呈低信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浓度越高信号差异越明显。结论采用Resovist可简单高效标记EPCs,且不影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能在1.5T磁共振下进行示踪,其最佳标记浓度为25~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磁共振成像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