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女性盆底解剖、形态的动态MRI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鲁宏 谭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 采用静息与最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动态MRI评价正常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 ,为动态MRI在盆底功能性疾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建立盆腔器官运动程度和盆底形态学的正常标准。方法 对 3 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静息与最大盆腔用力... 目的 采用静息与最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动态MRI评价正常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 ,为动态MRI在盆底功能性疾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建立盆腔器官运动程度和盆底形态学的正常标准。方法 对 3 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静息与最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动态MRI检查。采集的MR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结果 最大盆腔用力时正常盆底在形态上变化不明显 ,盆腔器官的平均下降值是膀胱颈 ( 15 .3± 4.3 )mm ,子宫颈 ( 10 .7± 3 .4)mm ,肛直肠连接 ( 19.2± 6.8)mm ,盆隔裂孔的平均增大百分比是 ( 12 .2± 6.4) %。盆腔器官运动的范围是膀胱颈不超过耻尾线下1cm ,子宫颈不超过耻尾线以下 ,肛直肠连接不超过耻尾线以下 2 .5cm。结论 MRI是研究活体盆底解剖与形态学的有效方法。正常妇女盆腔动态MR影像上 ,最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有一定程度的运动 ,但无脱垂 ,盆底形态上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 解剖学 形态学 磁共振成像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正常盆底与盆底脱垂性疾病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刘宝华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 (试验组 )各 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 ,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 目的 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 (试验组 )各 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 ,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期间静息和用力排便时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 ,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和盆底形态 ,比较盆腔在用力排便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变化。结果 用力排便时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膀胱颈下降 (P <0 .0 1)、子宫颈下降 (P <0 .0 1)、肛直肠连接下降 (P <0 .0 1)和盆膈裂孔膨胀 (P <0 .0 1)。试验组检出膀胱膨出 2 9例、子宫颈脱垂 3 6例、盆底疝 2 7例、直肠前突 11例和会阴下降综合征 3 9例。对照组仅发现 4例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和 3例轻度膀胱膨出。结论 盆腔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用力排便时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盆底脱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蓉 张伟国 +3 位作者 张连阳 陈金华 龚水根 向德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了术前在体MRI检查,其中74例同时作了钼钯摄影,参照乳腺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所需条件,分别分析患者是否适宜行BCS。术后对乳腺癌标本大体和显... 目的探讨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行性。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了术前在体MRI检查,其中74例同时作了钼钯摄影,参照乳腺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所需条件,分别分析患者是否适宜行BCS。术后对乳腺癌标本大体和显微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将MRI、钼钯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能够准确评价乳腺癌灶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数目、乳腺皮肤、胸壁和腋窝淋巴结状态,MRI判断39例(43.33%)可行BCS,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8.89%。钼钯判断37例(52.86%)可行BCS,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8.57%。结论MRI能为乳腺癌BCS患者的筛选提供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应用MRI评价乳腺癌行BCS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钼钯X线摄影 保乳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秋德 龚水根 +2 位作者 张伟国 王毅 陈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 探讨盆腔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5 0例疑诊直肠肿瘤的患者行盆腔MRI扫描,47例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40例有手术、MRI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对直肠癌... 目的 探讨盆腔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5 0例疑诊直肠肿瘤的患者行盆腔MRI扫描,47例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40例有手术、MRI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5 7% (4 5 / 47)。MRI对判断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 5 % (3 3 / 40 ) ,T1~2 期的准确率为69 2 % (9/ 13 ) ,T3 期的准确率为90 0 % (18/ 2 0 ) ,T4期的准确率为85 7% (6/ 7) ,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准确性为92 6% (2 5 / 2 7)。MR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63 2 % (12 / 19)。结论 盆腔MRI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女性盆底可视化与CT、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坤林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绍祥 张伟国 邱明国 谭立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 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有关盆底形态学信息 ,探讨人体盆底薄层断面影像学形态规律。方法 从中国正常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髂嵴上缘到坐骨结节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与其相对应的CT、MRI断面图像对照 ,观察盆底的... 目的 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有关盆底形态学信息 ,探讨人体盆底薄层断面影像学形态规律。方法 从中国正常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髂嵴上缘到坐骨结节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与其相对应的CT、MRI断面图像对照 ,观察盆底的细微解剖结构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 在可视化人体盆底断面标本与其相对应的CT、MRI断面图像上 ,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筋膜及其周围间隙 ,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肌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并明确盆底肌在横断面上的最佳显示断面。结论 探讨盆底复杂的细微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对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早期而全面的影像诊断及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中国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坤林 龚水根 许素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42-1242,共1页
关键词 影像诊断学 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 多媒体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对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龚水根 王毅 +3 位作者 张伟国 张胜本 刘宝华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 ,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 (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 )检查 3 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 目的 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 ,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 (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 )检查 3 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 ,观测盆底异常形态学特征 (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结果 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以具有 4种症状的患者最多 ,几种盆底病变并存 ,其中以 5种复合病变的患者最多 ,而只有 1~ 2种病变的患者少见 ,形态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有助于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 ,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形态学 盆底功能失调 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的MRI与生物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伟国 张绍祥 +3 位作者 巫北海 陈金华 谭勇 谭立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正常表现及变异。材料和方法 :以MR成像和生物塑化切片技术完成 14 0例正常人FLASH 3D和TOF MRA横断位成像及 9例标本的生物塑化薄层切片 ,以塑化切片、源图像及MPR、MIP图像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与动...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正常表现及变异。材料和方法 :以MR成像和生物塑化切片技术完成 14 0例正常人FLASH 3D和TOF MRA横断位成像及 9例标本的生物塑化薄层切片 ,以塑化切片、源图像及MPR、MIP图像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与动眼神经的关系。结果 :生物塑化薄片示后交通动脉为节段显示 ,MRI与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 6 3 .9% ,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 8.9% ,其中 10侧与动眼神经接触 ,而且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形式与大脑后动脉的显示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MRI不仅能够显示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 ,而且能够明确与神经的关系 ,是评价后交通动脉的较为准确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交通动脉 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Ⅴ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国 张绍祥 +2 位作者 巫北海 陈金华 谭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3,T001,共4页
目的 :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0例正常人脑干M... 目的 :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动眼神经和三叉神经的脑池段全程。结果 :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 ,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滑车神经仅在塑化切片上显示。结论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进行准确显示 ,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生物塑化技术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海绵窦可视化成像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国 陈现红 +5 位作者 张绍祥 赵涛 刘正津 谭立文 陈金华 杜兴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 研究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的横断面形态及相互关系,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外科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正常男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枢椎齿状突上缘到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将其与相对应的MRI 断面图... 目的 研究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的横断面形态及相互关系,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外科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正常男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枢椎齿状突上缘到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将其与相对应的MRI 断面图像对照,观察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的细微解剖结构。结果 枕下海绵窦部分共计50 层,每层断面结构图像清晰,数据集大小为2.7 GB。数据集显示枕下海绵窦、枕下静脉丛、椎动脉旁静脉结构、椎内、外静脉丛、髁前、髁后静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相互交通。结论 在横断薄层断面上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枕下海绵窦的三维重建提供了准确的实验数据,为临床影像诊断学(超声、CT、MRI)提供了完整、连续的薄层断面解剖学资料,对枕下海绵窦区颅底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可视化人体 解剖学 横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MR扫描图像质量控制:扫描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金华 张伟国 +1 位作者 谭勇 王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MR检查的理想扫描方法 ,提高视神经MRI图像质量。方法 技术性分析 1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MR扫描图像 ,按扫描方式不同分组 :对照组 (4 4例 )、研究组分为A组 (不带眼罩 41例 )和B组 (带眼罩 45例 )。观察视神经及... 目的 探讨视神经MR检查的理想扫描方法 ,提高视神经MRI图像质量。方法 技术性分析 1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MR扫描图像 ,按扫描方式不同分组 :对照组 (4 4例 )、研究组分为A组 (不带眼罩 41例 )和B组 (带眼罩 45例 )。观察视神经及周围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情况 ,将图像质量分为三级 :清晰可见、可见和隐约可见。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头颅线圈、多方位MR扫描 ,能清晰显示视神经及相关解剖结构。B组的扫描方法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 ,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使用头颅线圈 ,常规准备后 ,给病人戴上黑布眼罩 ,闭眼 ,告知病人在扫描时心里默默有节奏计数的扫描方法 ,能提高视神经MR检查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MR 扫描图像 质量控制 扫描方式 磁共振成像 MRI 解剖结构 视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Ⅵ~Ⅷ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国 张绍祥 +2 位作者 巫北海 陈金华 谭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对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 0例正常人脑干MR... 目的 :对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 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全程。结果 :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 ,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Dorello管和展神经海绵窦段在塑化切片上显示良好 ,MRI仅能部分显示。结论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准确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生物塑化技术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薄层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肛提肌用力前后SCT、MRI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坤林 龚水根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通过用力前后SCT、MRI影像评价正常妇女肛提肌的形态与功能。方法对56例无骨盆手术史且无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绝经前未产妇进行盆底动态SCT、MRI扫描,研究肛提肌的组成、起止点、位置、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功能。结果肛提肌整体上由许... 目的通过用力前后SCT、MRI影像评价正常妇女肛提肌的形态与功能。方法对56例无骨盆手术史且无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绝经前未产妇进行盆底动态SCT、MRI扫描,研究肛提肌的组成、起止点、位置、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功能。结果肛提肌整体上由许多细小的带状肌束呈叠瓦状相互覆盖、铺展而成的一对四边形的薄片肌。一般分为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及髂骨尾骨肌四部分。用力时均向外下呈弧形伸长变薄。静息时测得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平均为(2.57±1.16)mm,左侧为(2.53±1.37)mm,用力时右侧厚度平均为(1.98±0.68)mm,左侧为(1.96±0.82)mm,SCT和MRI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SCT、MRI扫描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肛提肌的解剖结构和大体形态,并可利用图像对耻骨直肠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结构的变化,准确地反映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态,为直观地了解和评估该肌群的发育及结构异常提供一条新途径,为手术治疗及评价术后排便功能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形态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伟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67-569,共3页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细胞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诊断中的思维反馈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宏 孙善全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影像诊断 思维反馈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龚水根 王毅 +3 位作者 陈留斌 陈蓉 张伟国 熊坤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 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及 2 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 (异常组 )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 ,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 目的 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及 2 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 (异常组 )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 ,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肛直肠及盆底形态未见异常。异常组中 ,肛直肠形态异常者 2 76例。盆底形态位置正常者 12 4例 ,6例盆腔造影失败。盆底疝 14 8例 ,其中 112例直肠腹膜疝 ,2 2例间隔腹膜疝 ,11例阴道腹膜疝 ,3例网膜腹膜疝。盆底疝多伴随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套叠发生 ,不发生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结论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疝的可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盆底疝 盆腔造影 排粪造影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EDC/NHS胶原凝胶修复破损纤维环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言 孙超 +4 位作者 黄博 刘欢 袁懿 郭宇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柠檬酸-EDC/NHS一型胶原凝胶修复纤维环损伤,减缓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使用鼠尾肌腱一型胶原凝胶,柠檬酸(CA)、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将一型胶原凝胶与交联剂按... 目的探讨利用柠檬酸-EDC/NHS一型胶原凝胶修复纤维环损伤,减缓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使用鼠尾肌腱一型胶原凝胶,柠檬酸(CA)、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将一型胶原凝胶与交联剂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成一型胶原混合凝胶。建立鼠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模型。清洁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n=8)、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n=10)、CA-EDC/NHS凝胶(CA3)治疗组(n=10)、EDC/NHS凝胶(CA0)治疗组(n=10)、穿刺未治疗组(n=10)。分别于1、2、4周行小动物X摄片、小动物MRI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系数、髓核像素值及Pfirrmann分级,于第4周时将大鼠处死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4周后,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鼠尾椎间盘对比假手术组仅发生了轻微的退变,基本保持了髓核组织的完整性,在椎间盘高度系数(均数79%)、髓核像素值(均数126.9)和Pfirrmann分级结果(平均1.3分)均优于其余两个治疗组和穿刺未治疗组(P<0.05)。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针道的周围没有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瘢痕组织,针道尽头可见一团凝胶状物质在断裂的纤维环组织之间形成了桥接使其闭合。结论柠檬酸-EDC/NHS胶原凝胶具有一定的修复破损纤维环,减缓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并且与柠檬酸剂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修复 柠檬酸 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 N-羟基琥珀酰亚胺 鼠尾穿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蓉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何双梧 刘宝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79例乳腺癌和 6 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采用自旋回波 (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 (TSE)序列、脂肪抑制 (FS)成像、快速小角度激发 (FLASH)序列、静态或动态增强扫描 ,比较不同MRI序列对... 目的 比较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79例乳腺癌和 6 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采用自旋回波 (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 (TSE)序列、脂肪抑制 (FS)成像、快速小角度激发 (FLASH)序列、静态或动态增强扫描 ,比较不同MR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显示检出情况。结果 脂肪抑制成像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高于SE序列 ,SE序列有利于病灶病理解剖关系的显示 ,MR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乳腺病灶且有助于明确病灶的内部结构、浸润范围及其血供情况。结论 SE、TSE应为乳腺MR检查的常规序列 ,脂肪抑制成像序列必不可少 ,MR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很有价值 ,尤其是FLASH动态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香国 张伟国 严景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09-1409,1416,共2页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肾脏 动脉 血管造影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胃肠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宏 孙善全 +1 位作者 谢鹏 龚水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 评价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0例胃肠道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 ,同时与钡餐、钡灌及内窥镜检查相对照。结果 血供丰富的病变有 :平滑肌肿瘤、腺癌... 目的 评价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0例胃肠道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 ,同时与钡餐、钡灌及内窥镜检查相对照。结果 血供丰富的病变有 :平滑肌肿瘤、腺癌、Crohn病与血管畸形 ,血管具有相应特征 ,结合钡餐、钡灌及内窥镜检查 ,临床诊断率较高。少血管病变有 :淋巴瘤、类癌及肠结核 ,缺乏明显的血管特征 ,介入诊断较难。平滑肌肿瘤血管呈“蜘蛛网”状 ,腺癌周血管增多、增粗 ,Crohn病病变肠管之间可见正常血管。血管畸形的血管增多、紊乱 ,钡灌及内窥镜检查多为阴性。结论 DSA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尤其是对多血管肿瘤及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胃肠道疾病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