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坪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傅若秋 孟德胜 陈亮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的 :了解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8月各科室住院患者摆药单 1674份 ,对其中的抗菌药物按种类、金额、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住院患者总用药金额... 目的 :了解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8月各科室住院患者摆药单 1674份 ,对其中的抗菌药物按种类、金额、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住院患者总用药金额的 16.91% ;使用量最大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 ;日均费用注射类、口服类分别为 168.0 1和 11.61元 ;5 0 %的抗菌药物的DUI >1.2。结论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用药剂量偏大 ,费用偏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药物利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雪玲 钟佩伶 +12 位作者 赵志鹏 陈飞 刘鑫 刘思佳 袁烈 方路 姚千弋 杨雄 刘超 成嘉坤 蔡永青 李小丽 李维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5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5):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COS组)、青蒿...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5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5):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COS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AS15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AS30组)和二甲双胍组(metformin,Met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60 mg/kg)并给予高脂饲料21 d以构建PCOS模型,AS组腹腔分别注射15和30 mg/kg剂量的青蒿琥酯,Met组灌胃给予200 mg/kg剂量的二甲双胍,每日1次,持续6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水平(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并计算LH/FSH比值;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动情周期,以及卵巢、子宫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中p-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情况。体外,使用100μmol/L DHEA诱导人颗粒细胞瘤样细胞系KGN细胞模拟PCOS的高雄激素环境,以5和10μg/mL浓度的AS分别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COS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出现多囊样改变,血清T、LH/FSH比值显著升高(P<0.05);代谢方面,PCOS小鼠HOMA-IR、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1);PCOS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KGN细胞中p-eIF2α、ATF4、CHOP表达增加(P<0.05)。而与PCOS组相比,AS各剂量组小鼠卵巢和子宫病理形态改变显著改善,血清T、LH/FSH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代谢方面,AS各剂量组小鼠HOMA-IR、TC、TG水平明显降低(P<0.05);AS各剂量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KGN细胞中p-eIF2α、ATF4、CHOP表达降低(P<0.05)。结论AS可显著改善PCOS小鼠的糖脂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ERK/eIF2α/ATF4/CHOP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殖功能 糖脂代谢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的抗炎作用与炎症白细胞cAMP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乐之 何华美 +2 位作者 李新芳 吕金胜 黄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91-796,共6页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 (tetrandrine,Tet)的抗炎作用与炎症白细胞cAMP的关系。方法 在大鼠胸膜腔内注射角叉菜胶 (1 0mg·kg- 1 )复制胸膜炎 ,并于致炎前 30min腹腔注射Tet。用常规方法测量胸膜腔渗出液量 ,用试管稀释法计数渗出液...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 (tetrandrine,Tet)的抗炎作用与炎症白细胞cAMP的关系。方法 在大鼠胸膜腔内注射角叉菜胶 (1 0mg·kg- 1 )复制胸膜炎 ,并于致炎前 30min腹腔注射Tet。用常规方法测量胸膜腔渗出液量 ,用试管稀释法计数渗出液中白细胞数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间接法、酶放射化学分析法和荧光比色法 ,分别测定炎症白细胞cAMP浓度、腺苷酸环化酶 (AC)、磷酸二酯酶 (PDE)活性及胞质内游离钙浓度 ([Ca2 + ] i) ;体外观察细胞外钙对Tet调节炎症白细胞PDE活性的作用。结果 Tet(1 0~ 80mg·kg- 1 )腹腔注射 ,剂量依赖地降低胸膜腔渗出液量和白细胞游出数 ,同时增加白细胞cAMP浓度 ;Tet亦剂量依赖地降低炎症白细胞PDE活性及 [Ca2 + ] i,但对白细胞AC活性无明显影响。Tet抑制炎症渗出的作用与其增加白细胞cAMP浓度的作用呈线性相关 ;其增加白细胞cAMP浓度的作用则与其抑制PDE活性呈线性相关 ;后者与其降低 [Ca2 + ] i 呈线性相关。在体外 ,Tet抑制细胞外Ca2 + 和A2 31 87引起的PDE活性升高 ,其抑制作用可因细胞外钙浓度增加而逆转。结论 增加炎症白细胞cAMP浓度可能是Tet重要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Tet主要通过降低炎症白细胞 [Ca2 + ] i从而抑制PDE活性并最终减少cAMP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炎症 嗜中性白细胞 环腺苷-磷酸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乐之 孟德胜 +2 位作者 温宝书 吕金胜 魏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 :探讨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 ,观察祛瘀宁痛贴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祛瘀宁痛贴 0 .3、0 .9、1.8g·kg-1生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软组... 目的 :探讨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 ,观察祛瘀宁痛贴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祛瘀宁痛贴 0 .3、0 .9、1.8g·kg-1生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 ,减慢血沉速度 ,降低血沉K值 ,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 ,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形成 (P<0 .0 5或P <0 .0 1)。结论 :改善血液流变学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可能是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作用机理的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宁痛贴 急性软组织损伤 血液流变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鲁川 蒋艳 +2 位作者 孟德胜 段延华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制备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羟丙甲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等为牙栓基质,按冷压法制备复方缓释牙栓,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牙栓中药物含量。结果:所... 目的:制备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羟丙甲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等为牙栓基质,按冷压法制备复方缓释牙栓,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牙栓中药物含量。结果:所制牙栓为扁梭形淡黄色小体,有良好的弹性韧性;两药回收率均在95%-100%之间,标示量均在90%-110%之间。结论:该牙栓制备工艺简单,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栓剂的规定。质量控制方法准确。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甲磺酸培氟沙星 缓释 牙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后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菲 卢来春 +3 位作者 曾勇 赵智亮 祝金香 张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改性后聚乳酸(PLA)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制备的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PLA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改性后,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A纳米微球(PLA-Ns)、BMP-2-PLA纳米微球(BMP-2-PLA-Ns)凝胶。将45只家... 目的探讨改性后聚乳酸(PLA)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制备的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PLA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改性后,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A纳米微球(PLA-Ns)、BMP-2-PLA纳米微球(BMP-2-PLA-Ns)凝胶。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PLA-Ns凝胶组(对照组)、BMP-2-PLA-Ns凝胶组(实验组),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对照组植入PLA-Ns凝胶,实验组植入BMP-2-PLA-Ns凝胶,空白组不予特殊处理。术后第1、2、4周处死家兔,截取缺损区颌骨段,进行影像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影像学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良好,阴影不明显,修复效果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HE染色观察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大量新生血管和继发性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痂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第1、2周,实验组PCNA阳性软骨细胞多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第4周,各组PCNA阳性细胞均罕见,PCNA阳性细胞检出率低于第1、2周。结论 BMP-2-PLA-Ns缓释系统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颌骨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剑虹 吕金胜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介绍中西药配伍时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以文献为依据 ,从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物质基础、物理、化学变化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 ,中西药配伍时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可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在中西药配伍时... 介绍中西药配伍时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以文献为依据 ,从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物质基础、物理、化学变化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 ,中西药配伍时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可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在中西药配伍时应注意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时间和顺序、剂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方面综合考虑 ,谨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配伍 药动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平 张立新 +1 位作者 周定蓉 杨冰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评价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对需、厌氧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设计了滴耳液处方、质量标准、对其稳定性、抑菌作用、刺激性分别作了试验。结果:51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14例慢性者显效率和有效率10... 目的:评价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对需、厌氧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设计了滴耳液处方、质量标准、对其稳定性、抑菌作用、刺激性分别作了试验。结果:51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14例慢性者显效率和有效率100%,2例无效。35例急性者中,20例显效率和有效率100%,15例显效率为75%~83.3%。结论:本滴耳液性能稳定,无刺激性,对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效率94.92%,显效率9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耳液 复方氧氟沙星 研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宁痛贴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乐之 孟德胜 +2 位作者 温宝书 吕金胜 魏斌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5期919-921,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Quyuningtong paster (QYNTP). Method : Animal models of acute and subacute inflammations including ear edema caused by xylene , capillary permeab...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Quyuningtong paster (QYNTP). Method : Animal models of acute and subacute inflammations including ear edema caused by xylene ,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crease by acetic acid in mice and plantar edema by albumen, granuloma by cotton ball in rats were made to observe the anti-inflammation effects of QYNTP . Animal models of pain including reaction of body torsion caused by acetic acid and irritations by heat plate in mice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analgesic action of QYNTP. Result: QYNTP could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ear edema, depress the increase of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 mice, but relieve the plantar edema and inhibit the granuloma in rats. In addition, it also remarkab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body torsion reaction,prolong the latent period of the pain reactions and raise the pain threshold in mice. Conclusion : QYNTP has obvious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宁痛贴 抗炎 镇痛 中医药理论 中药外治制剂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缓释微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
10
作者 陈亮 何凤慈 +1 位作者 康丕顺 杨万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5-425,429,共2页
阿莫西林(Amoxicilin)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较广的口服抗菌药物之一,抗菌谱广,临床应用普通胶囊剂型,因半衰期短,体内为1.2h,为延长其疗效,减少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我们采用液中干燥法[1],将其制成缓释制剂,本... 阿莫西林(Amoxicilin)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较广的口服抗菌药物之一,抗菌谱广,临床应用普通胶囊剂型,因半衰期短,体内为1.2h,为延长其疗效,减少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我们采用液中干燥法[1],将其制成缓释制剂,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乙基纤维素 缓释微囊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莫达非尼的合成及条件优化
11
作者 卢来春 卢华 +3 位作者 王朝安 胡小刚 赵艳艳 孟德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61-2362,共2页
目的合成R-莫达非尼,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二苯甲醇为原料,与2-巯基乙酸反应合成2-二苯甲基硫代乙酸,再经成酯保护、H202氧化、脱保护、拆分,最后氨化合成R-莫达非尼。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旋光仪、13CNMR、1HNMR、IR分... 目的合成R-莫达非尼,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二苯甲醇为原料,与2-巯基乙酸反应合成2-二苯甲基硫代乙酸,再经成酯保护、H202氧化、脱保护、拆分,最后氨化合成R-莫达非尼。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旋光仪、13CNMR、1HNMR、IR分析确证,总收率为10.1%。结论合成思路和路线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莫达非尼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粘附分子的作用及影响
12
作者 李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总结文献报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着重阐述了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粘附分子的作用及影响,旨在从分子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中药调节粘附分子表达的机制。
关键词 粘附分子 中药 分子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诱导的脓毒症免疫抑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红 李小丽 李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4,共6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措施。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国内外研究显示,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脓毒症具有典型的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特点,即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免疫抑制...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措施。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国内外研究显示,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脓毒症具有典型的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特点,即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免疫抑制阶段。目前临床上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和临床研究非常重视,但是忽略了后期的免疫抑制阶段。由于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常出现二次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重视COVID-19引起的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的研究和救治,研究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青蒿琥酯对降低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烈建议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慎用磷酸氯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脓毒症 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抑制 双向免疫调节药 青蒿琥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致日光性皮炎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莫衍琳 姜益芝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84-584,共1页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日光性皮炎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芳 刘耀 +3 位作者 詹世鹏 吕军 喻明洁 夏培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活性成分-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查找诃子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活性成分-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查找诃子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借助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随后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诃子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补充,从诃子中共筛选出10个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和生物碱两大类。经DRAR-CPI对接预测,共预测出47个RA靶点,其中TP53、PTGS2、TNF、IL-6、HSP90B等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诃子主要参与凋亡、炎症抑制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和NLR、TLR、JAK-STAT和MAPK信号通路等为主的54条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治疗RA的作用。结论诃子中的酚酸类成分(如鞣花酸)和生物碱成分(如玫瑰树碱)可能参与细胞凋亡、炎症、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调控细胞凋亡通路和TLR、JAK-STAT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诃子 网络药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性成分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