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迷路炎豚鼠耳蜗NF-κB p6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朝永 姬长友 王宜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迷路炎时,豚鼠耳蜗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 κB,NF-κB)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迷路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只(18耳)以lmg/ml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0.2ml... 目的探讨实验性迷路炎时,豚鼠耳蜗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 κB,NF-κB)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迷路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只(18耳)以lmg/ml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0.2ml缓慢注入中耳腔,对照组3只(6耳)则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观察6h、48h、14d的ABR反应阈及光镜下耳蜗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耳蜗NF-κB p65的表达.结果(1)ABR反应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豚鼠反应阈6h开始升高,48h进一步加重,14d时降至正常.(2)耳蜗形态学改变:对照组耳蜗各部位无明显炎症反应;实验组6h时,血管纹、螺旋韧带、蜗螺旋轴静脉等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Corti器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轻度肿胀、变性;48h时加重;14d时各部分结构恢复正常.(3)NF-κB p65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NF-κB p65表达于豚鼠螺旋韧带Ⅰ型纤维细胞的胞浆;在实验组则于6h和48h表达于耳蜗的多个部位如螺旋韧带Ⅰ~Ⅴ型纤维细胞、根细胞、螺旋缘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等,以胞核染色为主;48h染色强于6h(P<0.05),而14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迷路炎的发生可能与NF-κB p65的活化有关,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鼓室内LPS的刺激引起NF-κB过度活化而导致了耳蜗的炎性损伤和听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对照组 迷路炎 耳蜗 豚鼠 表达 正常 实验性 韧带 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内耳Na,K-ATP酶α亚基异构体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钟时勋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研究豚鼠内耳组织中Na ,K -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α1、α2 、α3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小鼠抗大鼠Na ,K -ATP酶α亚基异构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豚鼠耳蜗、半规管、椭圆囊及球囊组织中Na ,K -ATP酶α亚... 目的 研究豚鼠内耳组织中Na ,K -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α1、α2 、α3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小鼠抗大鼠Na ,K -ATP酶α亚基异构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豚鼠耳蜗、半规管、椭圆囊及球囊组织中Na ,K -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的表达模式。结果 α1亚基异构体广泛分布于内耳组织的各个部位 ,特别是上皮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 ,α2 和α3 亚基异构体则主要分布于螺旋神经节细胞、Corti器及血管纹。结论Na,K -ATP酶亚基异构体在内耳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表明不同的内耳细胞转运Na+ 和K+ 的能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内耳 NA K-ATP酶 Α亚基 异构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钟时勋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7-339,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应AQP蛋白亚型在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应AQP蛋白亚型在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在耳蜗组织中 ,AQP1、4广泛分布于耳蜗的各个区域 ,如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节等 ,AQP3除了在血管纹表达呈弱阳性外 ,其余区域的表达与AQP1和AQP4相似 ,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在内淋巴囊组织中 ,AQP1、AQP3和AQP4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 ,只是AQP3的表达强度稍弱于AQP1和AQP4 ,而AQP2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水通道蛋白 1、3、4以相似的方式广泛分布于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 ,而AQP2则仅表达于Re issner膜 ,提示不同亚型的AQP可能在不同区域协同作用参与内淋巴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豚鼠 耳蜗 内淋巴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行面神经全程减压术一例的护理
4
作者 雷英 李艮平 张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71-1172,共2页
颞骨骨折引起的面神经损伤,涉及面神经多个部位并不罕见,如同时累及膝状神经节平面以上和鼓室段、垂直段者则常需要行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面神经减压术。
关键词 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 面神经全程减压术 颞骨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间断加压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心钠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徐志勇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研究外耳道 49和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 (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 ,观察 49和 2 0cmH2 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 ,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钠素在耳蜗外侧... 目的 研究外耳道 49和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 (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 ,观察 49和 2 0cmH2 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 ,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钠素在耳蜗外侧壁的表达。结果  49cmH2 O间断加压引起鼓膜松驰部和中耳粘膜出血 ,各频率反应阈平均提高 12 0 9dB ;2 0cmH2 O间断加压对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 ,不影响AEP阈值 ;间断加压使ANP在耳蜗外侧壁表达减弱。结论  2 0cmH2 O的压力相对安全 ,可以此为参考进行外耳道加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外耳道 心钠素 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不同疗法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姬长友 周定蓉 +2 位作者 张民 甘永莲 何凌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及 /或方法组合对突发性聋 (suddendeafness,SD)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84例 (89耳 )SD患者分为三组。Ⅰ组 2 4例 (2 8耳 )用脑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滞性及内耳神经结构保护药物 ,Ⅱ组 33例 (34耳 ) ,在...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及 /或方法组合对突发性聋 (suddendeafness,SD)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84例 (89耳 )SD患者分为三组。Ⅰ组 2 4例 (2 8耳 )用脑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滞性及内耳神经结构保护药物 ,Ⅱ组 33例 (34耳 ) ,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极化液。Ⅰ、Ⅱ组用静脉通道给药 ,并用高压氧 (HBO)。Ⅲ组 2 7例 (2 7耳 ) ,全部用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口服 ,丹参制剂肌肉注射或口服 ,并用神经结构保护剂 ,不用HBO。结果 三组有效率依次为 6 7.86 %、6 4.71%及 70 .37% ,x2 检验差异不明显 ;不同听力曲线对疗效有影响 ,低频型有效率为 84.6 % ,高频型有效率为 44 .4% ;于发病 7d内治疗的病例最有效 ,痊愈及显效率为 77.8%及 94.7% ,但 1个月以后仍有少数病例有效 ;SD的疗程 :治疗 15d总有效率为 5 0 .8% ,至 30d已达 84.7%。结论 三组病人用不同药物及 /或方法组合 ,效疗差异不明显 ,应以用改善内耳微循环 ,降低血液粘滞度 ,保护内耳神经结构的药物为主 ;HBO、极化液并不一定能提高疗效 ;对SD宜早期治疗 ,发病 7d内疗效最好 ,疗程以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影响因素 突发性聋 治疗学 高压氧 极化液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对血浆及咽部组织中lepti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蓉蓉 姬长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42-2242,2244,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脂质代谢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用利尿剂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姬长友 周定蓉 +1 位作者 何凌汉 李明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观察突发性聋(SD)治疗中加用利尿剂的疗效。方法治疗及随访28例SD病例。对23例综合治疗中8例无效的病例加用利尿剂、开始治疗即加用利尿剂的5例,分别观察听阈变化及治愈(含有效)天数。结果23例综合治疗无效的8例加用利尿剂后4例有... 目的观察突发性聋(SD)治疗中加用利尿剂的疗效。方法治疗及随访28例SD病例。对23例综合治疗中8例无效的病例加用利尿剂、开始治疗即加用利尿剂的5例,分别观察听阈变化及治愈(含有效)天数。结果23例综合治疗无效的8例加用利尿剂后4例有效、开始即加用利尿剂的5例全部有效,平均治愈天数(9.00±4.06d及9.60±2.87d)均短于未用利尿剂综合治疗的平均治愈天数(17.13±22.26d)。结论突发性聋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有内淋巴积水的参与,在综合治疗中如无用利尿剂的禁忌症,加用利尿剂可能有助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内淋巴积水 利尿剂 综合治疗 加用 临床观察 病理过程 治愈 禁忌症 短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影响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窦艳玲 冯怀志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对内淋巴囊血流量及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的病因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计...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对内淋巴囊血流量及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的病因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SP、CGRP量的变化 ,检测内淋巴囊血流量。结果 颈上神经节切除后SP明显减少 (P <0 .0 1) ,CGRP无明显改变 ,内淋巴囊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切除 内淋巴囊 颈上神经节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耳疾病 内淋巴囊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声假体的种类及其病例选择
10
作者 陈继川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发声假体 病例选择 全喉切除术 发声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
11
作者 牟忠林 刘兆华 陈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的异同。方法 通过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自行设计并合成了透明质酸合成酶寡聚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在豚鼠内淋巴囊... 目的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的异同。方法 通过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自行设计并合成了透明质酸合成酶寡聚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在豚鼠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近侧端、中间部和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胞浆显示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阳性表达,但近曲小管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稍多。结论 不但扩大了核酸杂交的应用范围,还为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电解质平衡可能都具有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的双重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肾小管 透明质酸合成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