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肌纤维化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修元 吴志彬 杨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骨骼肌是具有完全再生能力的组织,在急性创伤性损害后骨骼肌多能完成再生修复。当出现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反复肌纤维损伤时,骨骼肌修复过程常伴随着纤维化的发生。通过近十余年来对骨骼肌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细... 骨骼肌是具有完全再生能力的组织,在急性创伤性损害后骨骼肌多能完成再生修复。当出现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反复肌纤维损伤时,骨骼肌修复过程常伴随着纤维化的发生。通过近十余年来对骨骼肌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和系列调控分子参与该过程,特别是肌卫星细胞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等相关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促纤维化发展的生长因子。本文就骨骼肌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相关拮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纤维化 肌卫星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综述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重复照射抑制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舒彬 郝林林 +1 位作者 代佳平 吴宗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 探讨He Ne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功率密度 (10、5 0、10 0和 15 0mW /cm2 )He Ne激光照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30min ,1/d ,连续照射 3d ,在 3d重复照射后 2 4h用3H 脯氨... 目的 探讨He Ne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功率密度 (10、5 0、10 0和 15 0mW /cm2 )He Ne激光照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30min ,1/d ,连续照射 3d ,在 3d重复照射后 2 4h用3H 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10、5 0mW /cm2 照射后无变化 ,10 0mW /cm2 重复照射后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以 15 0mW /cm2 重复照射 ,细胞胶原合成与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 15 0mW /cm2 照射后的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低于 10 0mW /cm2 照射 (P <0 .0 5 )。结论  10 0mW /cm2 或 15 0mW /cm2 功率密度He Ne激光重复照射能抑制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刚 苏楠 +1 位作者 杜晓兰 陈林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9-384,共6页
细胞谱系示踪(cell lineage tracing)是指利用各种方式标记细胞,并对包括其后代所有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迁移等活动进行追踪观察。自20世纪以来,谱系示踪技术为研究器官发育、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单细胞的分化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近些... 细胞谱系示踪(cell lineage tracing)是指利用各种方式标记细胞,并对包括其后代所有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迁移等活动进行追踪观察。自20世纪以来,谱系示踪技术为研究器官发育、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单细胞的分化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近些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也有所突破,尤其是诱导性重组酶Cre/loxp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细胞谱系示踪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将结合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在多种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示踪 基因打靶 活体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信号通路在骨骼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启钊 戚华兵 +1 位作者 杜晓兰 陈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维生素D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在骨骼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从外界获取的维生素D需在体内经过2次羟化转变为活性1,25-二羟基维生素D3,然后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传统观点认为1,... 维生素D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在骨骼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从外界获取的维生素D需在体内经过2次羟化转变为活性1,25-二羟基维生素D3,然后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传统观点认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主要通过内分泌途径作用于肠道和肾脏,通过调节钙磷吸收和重吸收维持矿物质稳态,并因此间接调节骨骼稳态。近年发现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通过调节其增殖、分化直接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维持骨稳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骨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