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马汀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端芳 严军 +1 位作者 张克斌 徐梓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研究巴马汀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8周龄db/db小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巴马汀低剂量组[75 mg/(kg·d)]、中剂量组[150 mg/(kg·d)]、高剂量组[300 mg/(kg·d)],并以8只db/m小鼠作为... 目的:研究巴马汀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8周龄db/db小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巴马汀低剂量组[75 mg/(kg·d)]、中剂量组[150 mg/(kg·d)]、高剂量组[300 mg/(kg·d)],并以8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小鼠经灌胃给药12周,糖尿病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情况;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总抗氧化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巴马汀治疗后的小鼠主动脉组织病变程度明显降低;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巴马汀治疗后的小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显著减轻;与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相比,巴马汀治疗后的小鼠空腹血糖和血脂均显著降低(P=0.000,P=0.000);血清MDA和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0,P=0.000),而SOD活性和T-AOC则均显著增强(P=0.000,P=0.000),主动脉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00,P=0.000),并且各剂量组间差异均显著(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巴马汀可以有效保护db/db小鼠主动脉组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血脂含量,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汀 氧化应激 糖尿病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和丙泊酚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富荣 陈惠孙 +1 位作者 刘怀琼 葛衡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67-368,共2页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丙泊酚在体外对佛波酯 (PMA)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 (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健康人静脉血 (n =5 ) ,分为对照组 (C组 ) ,氯胺酮 1、2、3组 (K1、K2、K3组 ) ,丙泊酚 1、2、3组 (P1、P2、P3组 ) ,氯胺酮、丙...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丙泊酚在体外对佛波酯 (PMA)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 (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健康人静脉血 (n =5 ) ,分为对照组 (C组 ) ,氯胺酮 1、2、3组 (K1、K2、K3组 ) ,丙泊酚 1、2、3组 (P1、P2、P3组 ) ,氯胺酮、丙泊酚终浓度分别为 0、3、30、30 0 μg/ml和 5、5 0、5 0 0 μg/ml,以全血法测定PMN呼吸爆发强度 (DHR标记 ,流式细胞法 )。 结果 氯胺酮、丙泊酚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MA刺激后PMN的呼吸爆发强度 ,P2、K3、P3组呼吸爆发强度均非常显著地低于C组 (P <0 0 1) ,丙泊酚的抑制效应又强于对应浓度的氯胺酮 (P2vsK2 ,P <0 0 5 ;P3vsK3,P <0 0 1)。结论 氯胺酮、丙泊酚抑制PMN呼吸爆发的作用 ,可能会影响到围术期病人的免疫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丙泊酚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 PMN 免疫功能 围手术期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脱钙骨基质、异种骨基质胶加释放系统移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贵德 柯新华 +1 位作者 王声文 周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Wistar大鼠24只分4组,分别将4种复合异种骨植入大鼠股四头肌内,定期取材制片,光镜及TEM-10S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d巨噬细胞等密集成团,细胞器发达;4d间充质细胞伪足伸入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 Wistar大鼠24只分4组,分别将4种复合异种骨植入大鼠股四头肌内,定期取材制片,光镜及TEM-10S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d巨噬细胞等密集成团,细胞器发达;4d间充质细胞伪足伸入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xenogeneicbonematrix,XDBM)、异种骨基质胶(Xenogeneicbonematrixgelatin,XBMG)隙内;8d间充质细胞增多、细胞器发达,常与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并存在一个网眼内;14d软骨细胞团增多并出现软骨内化骨,有的软骨细胞固缩;22d成骨细胞增多且细胞器丰富,骨细胞之细胞突起明显;34d新生骨组织增多,骨细胞突起相互联结成网,骨髓细胞出现,始终未见破骨细胞。结果表明:诱导成骨的细胞来源──间充质细胞;成骨方式──软骨内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 释放系统 骨发生 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被引量:1
4
作者 仲召阳 吴晓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平滑肌肉瘤 少见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脑脊液MBP、ET1变化与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华 王庆松 黄大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借助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免分析 ,动态监测脑脊液 (CSF)髓鞘碱性蛋白(MBP)、内皮素 1(ET1)的含量变化 ,并同期观察了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 ,伤后 8hCSF MBP及CSF ET1含量均明显增高(P <... 借助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免分析 ,动态监测脑脊液 (CSF)髓鞘碱性蛋白(MBP)、内皮素 1(ET1)的含量变化 ,并同期观察了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 ,伤后 8hCSF MBP及CSF ET1含量均明显增高(P <0 0 1) ;同期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高速组下丘脑、海马神经元变性 ,神经纤维受损。提示严重致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结构选择性受损 ,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重要的神经病理学基础之一 ;而CSF MBP与CSF ET1检测可较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磷脂碱性蛋白 内皮缩血管肽-1 超微结构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不良结节:肝癌前期结节病灶的新术语
6
作者 陈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54-555,共2页
增生不良结节:肝癌前期结节病灶的新术语陈蓉①王毅编译众所周知,肝硬变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因肝癌前期结节病灶常发生于肝硬化。过去,其结节病灶的命名十分复杂,包括首次由Edmondson提出的腺瘤样增生,以及再生结... 增生不良结节:肝癌前期结节病灶的新术语陈蓉①王毅编译众所周知,肝硬变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因肝癌前期结节病灶常发生于肝硬化。过去,其结节病灶的命名十分复杂,包括首次由Edmondson提出的腺瘤样增生,以及再生结节、增生不良结节和肝细胞性假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不良结节 肝癌 前期 结节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