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KK医院儿童急救部的临床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蕾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3期70-70,共1页
介绍临床路径在新加坡KK医院儿童急救部的应用。由于临床路径的开展,缩短了急诊留观时间,促进科室间合作,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整体性医疗服务,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关键词 新加坡 竹脚医院 儿童急救部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2
作者 潘捷 李华强 +1 位作者 史源 沈际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2-153,共2页
一氧化氮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意义Thesignificanceofnitricoxideinthediagnosisofchildren’sdiseases潘捷,李华强,史源,沈际皋(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儿科)... 一氧化氮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意义Thesignificanceofnitricoxideinthediagnosisofchildren’sdiseases潘捷,李华强,史源,沈际皋(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儿科)重庆,630042研究表明,内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诊断 儿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合并阿托品镇静术在儿科急诊的应用及护理
3
作者 刘蕾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6,共1页
氯胺酮在儿科门急诊患儿的镇静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介绍了氯胺酮合并阿托品在730例儿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护理。强调护士要熟悉氯胺酮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父母及年长儿进... 氯胺酮在儿科门急诊患儿的镇静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介绍了氯胺酮合并阿托品在730例儿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护理。强调护士要熟悉氯胺酮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父母及年长儿进行健康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儿科急诊 应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唐仕芳 赵锦宁 +2 位作者 沈洁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55-263,共9页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治疗成功率和脱机成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预后良好率,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等为次要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选取OR及其95%C I表示,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 I表示。结果①13篇RCT文献进入M eta分析。13篇文献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均提及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均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1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2篇文献提及未对研究者实施盲法。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 eta分析结果显示,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9(95%C I:0.23~0.56),P<0.000 01。NIPPV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15(95%C I:0.08~0.31),P<0.000 01。③NIPPV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0(95%C I:0.13~0.68),P=0.004。NIPPV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显著减少,WMD=-0.48(95%C I:-0.58^-0.37),P<0.000 01。NIPPV组ROP发生率低于NCPAP组,OR=0.36(95%C I:0.15~0.87),P=0.02。NIPPV组和NCPAP组BPD(OR=0.59,95%C I:0.29~1.16)、IVH和PVL的发生率(OR=0.54,95%C I:0.24~1.20)以及住院时间(WMD=-2.97,95%C I:-11.2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拔管后脱机成功率,并可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和减少ROP的发生率。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BPD、IVH和PVL的发生率。有关NIPPV对NRDS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史源 唐仕芳 +3 位作者 沈洁 赵锦宁 胡章雪 李华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感染性肺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华强 史源 +1 位作者 潘捷 蒋东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肺炎时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来探讨NO在感染性肺炎的病理过程中作用。方法:①急性肺炎患儿26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测定血浆NO水平。②绿脓杆菌肺炎大白鼠模型15...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肺炎时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来探讨NO在感染性肺炎的病理过程中作用。方法:①急性肺炎患儿26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测定血浆NO水平。②绿脓杆菌肺炎大白鼠模型15只分别在24、72、120h抽心血测定NO水平,对照组5只大白鼠。肺组织送光镜、电镜及细菌培养。结果:急性肺炎患儿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绿脓杆菌肺炎大鼠模型NO水平24h升高,72h达高峰,120h明显降低,各时相点N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光镜、电镜示肺泡上皮细胞明显损伤,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结论:在感染性肺炎时NO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肺炎 感染性 内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雪 沈洁 +3 位作者 赵锦林 唐仕芳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1、2及3h测定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3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39.3hvs57.8h,P=0.02)。吸入后3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mmHgvs6.0mmHg,P=0.03)。两组3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氦氧混合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和空氧混合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娟 李雪 +4 位作者 陈龙 汪丽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_2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_2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d和100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_3-1、BE、PaO_2、Pa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6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氧混合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修复缺血缺氧脑损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江伟 沈洁 +7 位作者 史源 龚敏 瞿平 张赟 魏小平 刘友学 陈洁 李廷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9,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多向分化潜能,了解UC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修复功能。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和10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特异标志...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多向分化潜能,了解UC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修复功能。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和10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染色体分型检测染色体是否畸变;进行成神经、骨、脂诱导,了解其多向分化潜能;制备HIBD大鼠模型,穿梭箱测试对照组、HIBD细胞移植组和HIBD组大鼠的主动逃避率(AARR)和未逃避率(NARR)。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类似MSCs样细胞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极低表达CD34和CD45,符合UCMSCs的特征。多向分化诱导后的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多次传代后仍可多向诱导,且未发生染色体畸变。穿梭箱测试提示,UCMSCs移植组大鼠在测试的第3、4和5天的AARR高于HIBD组(P<0.05)。结论:UCMSCs易获取及纯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多次传代功能稳定,可改善脑损伤动物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 脑缺血缺氧损伤 染色体分型 穿梭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源 李华强 +4 位作者 沈际皋 汪江淮 覃世文 潘捷 刘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7-269,共3页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测定了20例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NO)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NO/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并发休克者亦较未并发休克者...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测定了20例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NO)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NO/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并发休克者亦较未并发休克者显著增高(P<0.05),而且外周血NO/NO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密切相关(P<0.05)。8例外周血NO/NO水平高于200μmol/L者,6例发生休克;其余12例NO/NO水平低于此标准者,无一例发生休克,差别显著(P<0.05)。本文显示:外周血NO、NO水平对于指示新生儿败血症是否并发休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休克 新生儿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新生大鼠败血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抑制剂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源 李华强 +1 位作者 潘捷 沈际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1,共5页
本文观察了一氧化氮在10d龄新生大鼠败血症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其抑制剂美蓝或/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新生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于细菌注射后6h开始明显升高(P<0.05)。用美蓝或/和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改善... 本文观察了一氧化氮在10d龄新生大鼠败血症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其抑制剂美蓝或/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新生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于细菌注射后6h开始明显升高(P<0.05)。用美蓝或/和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改善代谢紊乱指标低葡萄糖血症和高乳酸血症,降低模拟病情严重程度的丧失疼痛反对发生率以及延长存活时间(P<0.05);地塞米松治疗还可明显降低24h病死率(P<0.05).一氧化氮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败血症 亚甲蓝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新生儿败血症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源 李华强 +4 位作者 沈际皋 汪江淮 刘韧 潘捷 覃世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58,共1页
近年来,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在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得到重视。为此,我们首先在新生儿败血症动物模型上探讨NO的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44只10日龄Wistar新生... 近年来,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在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得到重视。为此,我们首先在新生儿败血症动物模型上探讨NO的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44只10日龄Wistar新生大白鼠(16~23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一氧化氮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一氧化碳吸入疗法在新生儿肺炎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灿 蔡康兴 +2 位作者 陈龙 王楠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吸入疗法在足月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3~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肺炎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8组,分别予以空氧气体(安慰剂)和10、20、30、40、50、60、70 mg&#...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吸入疗法在足月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3~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肺炎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8组,分别予以空氧气体(安慰剂)和10、20、30、40、50、60、70 mg·L-1浓度的CO吸入2 h;吸入安慰剂气体或CO期间持续观察受试者的反应,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测吸入前(0 h)和吸入后2和5 h时点血清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评估吸入CO的安全性;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水平,评估吸入CO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结果 48例足月新生儿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入观察,每组各6例。8组间胎龄、年龄、体重、白蛋白、Hb和WBC计数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O 70 mg·L-1组1例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其余受试者均完成试验;COHb在不同时点和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吸入CO浓度的增加,MIP-2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0.000),3个观察时点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OC水平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不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OPPs和MDA在不同时点以及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CO浓度≤60 ppm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的,且具有抗炎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新生儿肺炎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源 李华强 +3 位作者 沈际皋 汪江淮 覃世文 刘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3-465,共3页
许多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严重细菌感染以及某些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在败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血液循环或脑脊液中发现TNF 水平增高。然而,除Nohynek和Suter的报道之外,极少有关TNF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许多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严重细菌感染以及某些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在败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血液循环或脑脊液中发现TNF 水平增高。然而,除Nohynek和Suter的报道之外,极少有关TNF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肺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婴儿期日龄分期的新生儿后期新概念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龙 李婕 +37 位作者 王燕 候建明 闫军 王君霞 何志慧 谭书江 蒲向阳 任小玲 陈静 蒋守福 易彬 朱琼 马娟 汪丽 唐仕芳 赵锦宁 李宛卫 李霞 吴芳 龚放 曾毅文 莫运波 谭秋 胡玲 叶海燕 郭林梅 李彦莉 陈远春 姜小华 邓胜勇 魏贵玉 王英 潘洪 王成秀 陈聪 徐瑞峰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新生儿期(0~28 d)、新生儿后期(~100 d)和改良婴儿期(~1岁)病死率和死因谱,为新生儿后期新概念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在中国西部新生儿协作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家医院,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14家医... 目的通过调查新生儿期(0~28 d)、新生儿后期(~100 d)和改良婴儿期(~1岁)病死率和死因谱,为新生儿后期新概念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在中国西部新生儿协作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家医院,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14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婴儿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的第一出院的或病死的诊断。结果在10年期间,共有155 463例住院婴儿进入本文分析,死亡959例,病死率为6.16‰;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病死率分别为10.1‰、6.9‰和2.6‰,新生儿后期与新生儿期和改良婴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期632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先天心脏病(CHD)、早产相关疾病(PAD)、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和肺炎,新生儿后期14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PAD、腹泻、SIDS和维生素K1缺乏,改良婴儿期18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意外伤害、SIDS、PAD和腹泻。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同时出现的死因性疾病PAD、肺炎、SIDS和CHD,病死率最高是新生儿后期(P<0.001)。结论在未校正胎龄和喂养方式混杂因素的情况下,新生儿后期疾病病死率及其病因具有特殊性,可能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期 新生儿后期 改良婴儿期 早产相关性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在灾害救援中对儿童护理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蕾 冯芸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共1页
近年来,随着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灾害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广泛重视。灾害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护理人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儿童是自然灾害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既往的灾害救援计划往往忽略照护儿童的需要。如何... 近年来,随着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灾害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广泛重视。灾害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护理人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儿童是自然灾害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既往的灾害救援计划往往忽略照护儿童的需要。如何做好灾害救援中儿童的护理工作,护士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护理人员 儿童 救援 护士 能力 灾害医学 护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几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17
作者 李华强 姚忠凯 +1 位作者 侯淦泉 覃世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72-473,共2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性维生素缺乏症越来越少见。但是,在某些疾病、感染、妊娠等维生素需要量增高时,有可能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由此,我们对3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测定了血清中多种维生素含量,以了解肺炎对其含量的变化。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维生素 血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eCKS蛋白与高氧肺损伤
18
作者 路荣 周立奉 李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9-1100,共2页
随着机械通气在儿科的广泛应用,高浓度氧(简称高氧)肺损伤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高氧肺损伤 S蛋白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高浓度氧 持续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恶性肿瘤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段娟 陈龙 +3 位作者 范悦玲 蒙萌 李婕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评估妊娠期恶性肿瘤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第三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作为队列研究现场,收集妊娠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且继续妊娠的连续病例(病例组),所在医院每个病例以相同匹配条件并按照1∶1匹配建立... 目的评估妊娠期恶性肿瘤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第三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作为队列研究现场,收集妊娠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且继续妊娠的连续病例(病例组),所在医院每个病例以相同匹配条件并按照1∶1匹配建立对照组,截取两组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考察临床特征和母子结局,考察病例组化疗干预对病死率和存活儿童发育(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Ⅲ,ASQⅢ)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至2016年3中心80 524例孕妇进入本文分析,83例(1.03‰)孕妇在妊娠期诊断恶性肿瘤,2012年0.45‰至2016年1.28‰;截止至2017年9月1日35/83例(42.2%)死亡,排前5位肿瘤疾病占72.3%(60/83):白血病26例,甲状腺癌和宫颈癌各10例,恶性卵巢瘤8例,乳腺癌6例;24名妊娠期恶性肿瘤的孕妇于妊娠28周前终止妊娠,8例平均在诊断恶性肿瘤后的(37.0±20.0)个月死亡;妊娠期恶性肿瘤继续妊娠59例行对照组1∶1匹配,继续妊娠59例中死亡27例(47.4%),其中10例在孕中、晚期给予化疗,死亡1例(10.0%),均未发生化疗相关的新生儿畸形。49例妊娠期恶性肿瘤孕妇未行化疗死亡26例(53.1%),化疗亚组与非化疗亚组,孕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亚组与非化疗亚组比较,ASQ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结论妊娠期化疗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但并不影响儿童病死率和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恶性肿瘤 新生儿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炎性标志物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慧 程伟 +1 位作者 钟叶 汪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探讨脐血炎性标志物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出生且胎龄为34~42周的新生儿脐血。母孕期有感染高危征象,在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窘迫并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新生儿为病例组(39... 目的探讨脐血炎性标志物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出生且胎龄为34~42周的新生儿脐血。母孕期有感染高危征象,在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窘迫并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新生儿为病例组(39例);母孕期无任何感染征象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分别送检中性粒细胞CD64及炎症因子(IL-2R、IL-8、IL-10、TNF-α、IL-6)。病例组再细分为肺水肿组及非肺水肿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组及非ARDS组。比较各组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病例组IL-2R、IL-8、IL-10、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CD6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肿组TNF-α和IL-6水平较非肺水肿组明显升高(P<0.05);ARDS组TNF-α和IL-2R水平较非ARDS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近足月/足月儿,脐血炎性标志物有望成为其肺部感染的早期预警标志物,其中TNF-α、IL-6和TNF-α、IL-2R分别对早期识别肺水肿和ARDS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炎性标志物 新生儿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