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脑基底核团的三维立体解剖与可视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1 位作者 林支付 谭立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5-847,共3页
目的:建立基底核团的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基底核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对基底核团进行半自动分割,并采用面绘制的... 目的:建立基底核团的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基底核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对基底核团进行半自动分割,并采用面绘制的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用Amira软件,对基底核团进行绘制重建,然后进行冠状、矢状重采样。从横、冠、矢3个方位对基底核团进行立体解剖及可视化研究。结果:获得同一基底核团横、冠、矢3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数据集,对豆状核、尾状核、杏仁核等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重建结构可多结构、多色彩模式显示,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结论:为基底核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重建的基底核团真实、清晰,再现了各结构的自然形态及在空间中的确切位置,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基底核的数字解剖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 三维重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交互式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饶家声 彭承琳 +4 位作者 张绍祥 罗洪艳 谭立文 侯文生 郑小林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6-429,434,共5页
目的:研究三维模型交互式定位确定断层图像感兴趣结构像素坐标值的方法。方法:提出一种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可视化工具包的提取类库功能与针刺取点算法特点的方法,通过交互式操作获取三维模型世界坐标,实现断层图像结构定位... 目的:研究三维模型交互式定位确定断层图像感兴趣结构像素坐标值的方法。方法:提出一种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可视化工具包的提取类库功能与针刺取点算法特点的方法,通过交互式操作获取三维模型世界坐标,实现断层图像结构定位。结果:以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肠道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段肠道三维模型。通过交互式定位技术得到断层图像感兴趣结构的像素坐标。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技术实现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可视化工具包 针刺取点法 三维坐标获取 交互式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悍军 谭立文 +5 位作者 单希征 刘光久 龙顺波 马丽涛 李娜 张绍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5-598,共4页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学提供咽鼓管及周围结构的精细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头部数据集的基础上,按照常规头部轴位、冠状位以及咽鼓管长轴的倾斜轴位平面进行连续数字化重采样,采用连续追...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学提供咽鼓管及周围结构的精细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头部数据集的基础上,按照常规头部轴位、冠状位以及咽鼓管长轴的倾斜轴位平面进行连续数字化重采样,采用连续追踪观察的方法,观察获得的3组薄层断层图像,研究咽鼓管及周围微细解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果 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各有侧重,在倾斜轴位断层上,双侧咽鼓管全长同时被显示清楚。结论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在常规MRI和CT图像上难于精确辨认。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断层解剖研究为临床进行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 咽鼓管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0
4
作者 单锦露 张绍祥 +3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林支付 唐泽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输尿管、膀胱、尿道、卵巢、子宫、阴道、结直肠、股骨共12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上述结构可单独显示,也可整体显示,图像还能转动任意角度进行观测,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可视化,为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提供了参考,也可用于解剖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重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脏器结构 中国女性 三维可视化 盆腔内 数字模型 立体显示 三维图像 解剖结构 位置关系 辅助诊断 妇科疾病 解剖教学 椎间盘 输尿管 结直肠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肝脏肝内管道灌注及识别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恺 谭立文 +1 位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F001-F002,共5页
目的 :建立计算机可自动识别与三维重建的高精度人体肝内管道可视化数据集。方法 :采用多管道搭配灌注法对肝内管道进行分色灌注填充 ,选择收缩率小、切割特性好、非水溶性的塑料填充剂并分别配以颜色值差异显著的油画颜料 ,对经过数控... 目的 :建立计算机可自动识别与三维重建的高精度人体肝内管道可视化数据集。方法 :采用多管道搭配灌注法对肝内管道进行分色灌注填充 ,选择收缩率小、切割特性好、非水溶性的塑料填充剂并分别配以颜色值差异显著的油画颜料 ,对经过数控机床逐层铣切所获得的肝脏数据集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和三维重建。结果 :用多管道分色灌注法得到的肝脏断层数据集 ,完成可视化肝脏的三维重建。结论 :多管道分色灌注法能够较好地展示肝内管道系统的断面解剖学数据 ,有利于计算机准确而快捷地识别与完成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重建 ,真实反映肝内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管道间的空间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肝脏 三维重建 灌注法 解剖学特点 断面解剖学 法能 识别 特性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可视人体连续断层标本的参数测量 被引量:6
6
作者 谭立文 王忠贵 +4 位作者 张绍祥 宋林 李恺 邱明国 李七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薄层断层标本的计算机测量方法。方法:利用冰冻连续铣切方法铣切一已知形态参数的工件,根据数学计算方法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测量已知形态参数的模件,计算其误差值,并讨论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计算方法。结果: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 目的:探讨连续薄层断层标本的计算机测量方法。方法:利用冰冻连续铣切方法铣切一已知形态参数的工件,根据数学计算方法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测量已知形态参数的模件,计算其误差值,并讨论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计算方法。结果: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被测结构的断面图像,用计算机计算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差不显著。结论:利用连续断层可快速、精确测量人体各结构的空间形态参数,连续断层标本的空间参数测量精度和误差取决于被测结构在图像上的有效分辨率和连续断层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标本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参数测量 图像处理软件 计算机测量方法 形态参数 计算方法 连续断层 有效分辨率 断面图像 断层图像 测量精度 结构 实际值 测量值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 noggin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余资江 应大君 +3 位作者 董世武 张伟 崔晓萍 糜建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 noggin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2次亚克隆将 noggin 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 AdTrack-CMV 上,利用 pAdEasy-1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脂质体转染 293T 细胞包装、扩增。采用 PCR ... 目的:构建小鼠 noggin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2次亚克隆将 noggin 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 AdTrack-CMV 上,利用 pAdEasy-1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脂质体转染 293T 细胞包装、扩增。采用 PCR 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 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酶切鉴定及 PCR 结果证明 noggin 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达6.3×10^(10)pfu/ml。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小鼠 noggin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noggin基因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显示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兵 肖红 +3 位作者 王健 邱明国 黄学全 张绍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公式计算三维对比血管造影(3D CEMRA)的延时时间对改善头部和体部血管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86例分为两组:头颈组65例使用3D CEMRA检查头颈时间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公式计算三维对比血管造影(3D CEMRA)的延时时间对改善头部和体部血管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86例分为两组:头颈组65例使用3D CEMRA检查头颈时间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体部组21例使用3D CEMRA经典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结果:86病例3D CEMRA图像中各级血管显示的总优良率达到96%。结论:头部和体部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得到良好的3D CEMRA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延迟时间 扫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结构的三维重建
9
作者 刘光久 张绍祥 +4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建立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颞骨内耳门平面至枢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P4微机上分割重建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 目的:建立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颞骨内耳门平面至枢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P4微机上分割重建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枕骨、颞骨、寰椎、枢椎、小脑、脑干及颈髓上段、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部分硬脑膜窦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颅颈交界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颅颈交界区的薄层断面图像可为该区疾病的CT、MRI诊断提供参考。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手术的术前训练和模拟提供形念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可视化研究
10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5 位作者 张绍祥 林支付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062-1064,F032,共4页
目的 :研究海绵窦断层结构并建立人体海绵窦的可视化模型。 方法 :国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 ,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内部结构和毗邻 ,然后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结果 :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 目的 :研究海绵窦断层结构并建立人体海绵窦的可视化模型。 方法 :国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 ,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内部结构和毗邻 ,然后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结果 :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 ,并可方便地测量任意间距和海绵窦三角大小 ,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 ,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断层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noggin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11
作者 余资江 应大君 +1 位作者 崔晓萍 董世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2-706,共5页
目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修饰小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为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活性,应... 目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修饰小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为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Noggin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noggin基因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pAdEasy-1-noggin转染神经干细胞后,神经干细胞中Noggin蛋白表达持续增加;转染后的NSCs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其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在细胞中可持续稳定表达,noggin基因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为下一步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基因修饰 NOGG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跟踪获取人体呼吸曲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文丽丽 罗洪艳 +3 位作者 张绍祥 郑小林 吴毅 李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7,共6页
4D-CT的实现需要在采集CT图像的同时,同步获取患者的呼吸曲线,再据此对CT图像进行排序和三维重建。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跟踪获取人体呼吸曲线的方法。即在人体腹部贴上标记物,用两台摄像机在CT扫描过程中成正交位同步跟踪呼吸运动,... 4D-CT的实现需要在采集CT图像的同时,同步获取患者的呼吸曲线,再据此对CT图像进行排序和三维重建。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跟踪获取人体呼吸曲线的方法。即在人体腹部贴上标记物,用两台摄像机在CT扫描过程中成正交位同步跟踪呼吸运动,将得到的视频提取为单帧图像,利用区域生长算法提取标记物的质心,并跟踪质心的运动,描绘坐标的任意维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得到的呼吸曲线。通过此方法获得了正常人在深呼吸时的呼吸曲线,并在该曲线上确定了屏气模式下7个时相点的位置,腹部表面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最大,约为3.5 c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相比于其他的呼吸信号提取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曲线 运动跟踪 4D-CT 呼吸运动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