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xin 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伯成 赵红梅 +3 位作者 谌小维 薛丽 杨天德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orexinA、组胺H1受体拮抗剂pyrilamine、以及pyrilamine+orexinA后放电活动... 目的研究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orexinA、组胺H1受体拮抗剂pyrilamine、以及pyrilamine+orexinA后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侧脑室给orexinA溶液可明显增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而给pyrilamine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无显著影响;给予pyrilamine预处理后,orexinA未能引起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放电频率发生改变。结论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放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性,这一作用可能与活跃的组胺能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LAMINE OREXIN A 前额叶皮层神经元 单位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DG神经发生和认知障碍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河清 唐军 +5 位作者 周振华 李志方 刘国军 陈康宁 徐海伟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齿回神经干细胞动员的作用及对动物空间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对照组(SC组)、血管性痴呆组(4VO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的血管性痴呆组(4VO+C组)共4...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齿回神经干细胞动员的作用及对动物空间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对照组(SC组)、血管性痴呆组(4VO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的血管性痴呆组(4VO+C组)共4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4-vessle occlusion,4VO)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BrdU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海马齿回(dental gyrus,DG)神经干细胞增殖状况;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海马DG的BrdU阳性细胞多成对或成团排列于颗粒细胞层与海马门区。4VO组及4VO+C组造模后1d,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此后逐渐增加,到术后14d达峰值(4VO+C组约为4VO组的2倍),4VO+C组DG神经干细胞活跃增生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术后21d,与4VO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均表明,造模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显著受损,但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4OV+C组术后7d和14d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程度较4VO组显著减轻(P<0.05)。③大鼠海马DG神经干细胞增殖趋势与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可刺激大鼠海马DG神经干细胞增殖,且SSRI类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可显著增强DG神经发生并减轻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损伤,但神经干细胞增殖趋势与学习记忆改变无明显相关性,推测可能与增殖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功能整合及神经递质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齿回 神经干细胞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快速点燃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及其海马神经发生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玉新 阴金波 +7 位作者 范晓棠 徐海伟 安宁 万子兵 李志方 刘国龙 张永海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为学及深部EEG呈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性变化。根据Racine行为学分级法,Ⅴ级8只,Ⅳ级12只,Ⅲ级2只,Ⅱ级2只;深部电极描记出起始于海马并向杏仁核、额叶皮质等传导癫痫样波;病理变化提示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变性、坏死、丢失。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并在癫痫发作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KA快速点燃大鼠模型为模拟颞叶癫痫的理想动模型,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颢叶癫痫 立体定向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Aβ1-40损伤大鼠海马后的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改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方 唐军 +3 位作者 李露斯 杨丽 阴金波 徐海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永生化神经干细胞株C17.2移植Aβ1-40损伤大鼠海马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单侧海马齿回注射凝聚态Aβ1-40复制AD大鼠模型;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马Aβ1-40注射处,免疫荧光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 目的探讨永生化神经干细胞株C17.2移植Aβ1-40损伤大鼠海马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单侧海马齿回注射凝聚态Aβ1-40复制AD大鼠模型;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马Aβ1-40注射处,免疫荧光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Morris水迷宫检测干细胞移植对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到AD大鼠海马后存活良好,DAPI核染显示移植细胞广泛迁移,Cy3荧光显示大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并可见一定数量的移植细胞分化为NF200阳性细胞,其中部分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行为学检测表明干细胞移植对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结论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移植AD大鼠海马后能有效存活,移植细胞可分化为胶质细胞、神经元并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永海 隋建峰 +2 位作者 刘国龙 李志方 熊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的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活动,并用Brainware分析软件采集得到该神经元的频率-强度反应域即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结果在大鼠初级... 目的探索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的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活动,并用Brainware分析软件采集得到该神经元的频率-强度反应域即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结果在大鼠初级听皮层共记录到106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活动,其最佳频率的范围从2~45kHz。根据神经元的兴奋性频率反应域形状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6类:U型(29.5%),V型(20%),低尾高锐型(19%),封闭型(15%),低频倾斜型(7.5%),多峰型(9%)。结论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频率反应域具有多种类型,而不同的兴奋性频率反应域的形成机制可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初级听皮层 兴奋性频率反应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小鼠蓝斑神经元抗氧化水平及自噬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倪娜娜 任栓成 +3 位作者 杨丽 陈全辉 胡志安 樊双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蓝斑(locus coeruleus,LC)神经元抗氧化(antioxidant)水平和自噬(autophagy)活动的影响。方法成年(8~10周)雄性C57BL/6小鼠54只(23~26 g),采用轻柔刺激法建立全睡眠剥夺6 h(SD 6 h)(n=8只/组)...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蓝斑(locus coeruleus,LC)神经元抗氧化(antioxidant)水平和自噬(autophagy)活动的影响。方法成年(8~10周)雄性C57BL/6小鼠54只(23~26 g),采用轻柔刺激法建立全睡眠剥夺6 h(SD 6 h)(n=8只/组)和12 h(SD 12 h)(n=8只/组)模型,改良多平台法建立REM睡眠剥夺(REM sleep deprivation,RSD)(n=11只/组)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SOD2)、过氧化氢酶(catalase)、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也称SQSTM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溶酶体膜相关蛋白-1(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LAMP-1)的表达。结果 SD 6 h后,蓝斑神经元SOD2(P<0.05)和catalase(P<0.0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D 12 h后,蓝斑神经元SOD2和catalase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是RSD后,蓝斑神经元SOD2(P<0.05)和catalase(P<0.0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外侧下丘脑作为对照脑区,睡眠剥夺对其神经元SOD2和catalase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影响。SD 6 h和SD 12 h对蓝斑神经元LC3-Ⅱ和P62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是RSD显著降低蓝斑神经元LC3-Ⅱ表达水平(P<0.05),而P62表达水平升高(P<0.05),LAMP-1的表达也相应减弱。SD对外侧下丘脑神经元LC3-Ⅱ和P62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短时全睡眠剥夺引起蓝斑神经元抗氧化反应一过性升高而自噬活动无明显影响;长时程REM睡眠剥夺使蓝斑神经元的抗氧化水平和自噬活动均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自噬 抗氧化 蓝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微注射腺苷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寸艳萍 夏建霞 +1 位作者 李洋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微注射腺苷对SD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3种不同的给药模式在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分别微注射1、10、20 nmol/μl腺苷,以人工脑脊液为自身对照,然后采用脑电... 目的探讨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微注射腺苷对SD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3种不同的给药模式在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分别微注射1、10、20 nmol/μl腺苷,以人工脑脊液为自身对照,然后采用脑电机同步记录大鼠的脑电和肌电活动,观察外侧下丘脑区微注射腺苷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结果与人工脑脊液自身对照相比,在大鼠外侧下丘脑分别微注射1、10 nmol/μl和20 nmol/μl腺苷后的3 h内,大鼠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到人工脑脊液自身对照的84%、62%和60%,并且大鼠睡眠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5)。在微注射20 nmol/μl腺苷后,大鼠觉醒时间持续减少了3 h,并且与微注射1、10 nmol/μl腺苷后相比,其觉醒时间的减少和NREM/REM睡眠时间的增加也最明显。结论在外侧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区微注射腺苷促进大鼠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外侧下丘脑 orexin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小鼠nogg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样诱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陶玉香 徐海伟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882,共4页
目的观察noggin基因能否单独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以成为挽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种子细胞"。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的Ad组和含有noggi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Ad-noggin组,... 目的观察noggin基因能否单独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以成为挽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种子细胞"。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的Ad组和含有noggi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Ad-noggin组,观察转染后48h、4、7、10d等时相点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载体皆可成功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自发绿色荧光,但Ad组形态无显著变化,而Ad-noggin组细胞在转染后48h即可见少量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转染后4d可见神经样细胞数目增多且伸出少量神经细胞样突起,10d时分化的细胞明显增多。与转染后7d相比,Ad-noggin组转染10d时胞体直经和树突直径明显增加(P<0.05),但形态无改变。结论单独以含noggi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使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NOGGIN 分化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NSE和BMP4的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玉新 阴金波 +7 位作者 陈焕然 范晓棠 徐海伟 张伟 安宁 李志方 张永海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BMP4)基因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痫发病机制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0只成年雄...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BMP4)基因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痫发病机制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痫大鼠,按点燃进程,又随机分为Ⅰ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和Ⅴ级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地高辛标记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NSE和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应用PTZ点燃后,随发作级别的增高,大鼠海马各区NSE和BMP4的表达亦增加。在Ⅲ和Ⅳ级大鼠海马CA3及DG的NSE和BMP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Ⅴ级大鼠在发作后海马CA3及DG的NSE和BMP4表达呈逐渐下降。结论PTZ点燃可诱导癫痫海马内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发生增加,这可能是癫痫海马内神经元丢失、神经元可塑性的病理基础;NSE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MP4可能在PTZ癫痫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NSE BMP4 海马 点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大鼠自然病程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细胞增殖及Shh/Ptc信号途径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蹇骞 徐海伟 +1 位作者 谢汉平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病程发展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改变及其与该区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RCS大鼠按出生后病程变化分为15、30、60、90 d 4组(免疫组化每组4只,PCR每组3只),以同龄含色素的正常大鼠(...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病程发展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改变及其与该区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RCS大鼠按出生后病程变化分为15、30、60、90 d 4组(免疫组化每组4只,PCR每组3只),以同龄含色素的正常大鼠(Long-Evan’s大鼠)作为正常对照。视网膜组织切片DAPI荧光染色观察外核层(outernuclear layer,ONL)厚度的变化;视网膜细胞增殖标记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边缘生发区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中关键分子Shh、Ptc1、Smo和Gli1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RCS大鼠从第15天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ONL逐渐变薄,第90天ONL几乎消失。②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Ki67阳性细胞较少,与同龄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出生30、60 d组大鼠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大鼠各年龄组间比较,60 d组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③60 d组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1、Smo和Gli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出生后60 d RCS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的激活,可能刺激了该部位细胞短期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干细胞 细胞增殖 shh/Ptc信号途径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曦 胡波 +3 位作者 万子兵 杨丽 黄率帅 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40-2342,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并观察其在眨眼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2 kHz的正弦波纯音和压强为3.0 psi的束状医用氧气流先后作用于豚鼠左侧眼角膜,训练豚鼠建立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利用高分辨率、低扭...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并观察其在眨眼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2 kHz的正弦波纯音和压强为3.0 psi的束状医用氧气流先后作用于豚鼠左侧眼角膜,训练豚鼠建立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利用高分辨率、低扭矩的肌肉张力换能器测量眨眼活动。结果训练第14天豚鼠追踪性眨眼条件反射习得率为(87.0±12.9)%,显著高于训练第1天的习得率(8.0±6.3)% (P=0.003);训练第10天豚鼠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习得率为(86.0±13.0)%,显著高于训练第1天的习得率(5.5±5.0)% (P=0.001)。在此过程中,测量了豚鼠习得条件眨眼反应的峰潜伏期、持续时间和幅度,所得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结论本教研室设计的眨眼反应测量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研究小型啮齿类动物眨眼条件反射训练中眨眼活动的拓扑学参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眨眼条件反射 豚鼠 张力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眼轮匝肌活动记录方法对豚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丽 胡波 +3 位作者 范郑丽 黄率帅 陈浩 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眼轮匝肌活动记录方法对豚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方法采用350ms正弦波纯音和100ms束状氧气流的配对刺激,训练豚鼠建立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分别使用张力换能器和金属微电极记录眼轮匝肌活动,并使用... 目的比较不同眼轮匝肌活动记录方法对豚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方法采用350ms正弦波纯音和100ms束状氧气流的配对刺激,训练豚鼠建立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分别使用张力换能器和金属微电极记录眼轮匝肌活动,并使用我室编制的Matlab软件分析眨眼行为数据。结果2种记录方法条件下,豚鼠均能建立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但应变片组动物条件眨眼反应的习得速率相对于肌电图组更快(P<0.05)。此外,条件反射训练第10天,应变片组动物条件反应峰潜伏期显著迟于肌电图组(P<0.05)。结论相对于肌电图记录法,应变片记录法是一种更适合于豚鼠联想型学习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记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性条件反射 眨眼 眼轮匝肌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洁 陈芳 +3 位作者 贾晓军 李博 谌小维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腺苷对锥体细胞IH的调...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腺苷对锥体细胞IH的调节作用。结果记录的43个细胞中有41个观察到IH;腺苷能够使该电流幅度减小,并使I-V曲线显著下移(P<0.01,P<0.05),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腺苷具有抑制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I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质 腺苷 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系统的活动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志安 夏建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1-1094,共4页
睡眠觉醒在学习记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几年睡眠对学习记忆巩固的影响广受关注[1]。实际上,觉醒对学习记忆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觉醒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文献则极少涉及,本研究拟结合文献和本实验室工作,简要介绍觉醒系统的活动对学... 睡眠觉醒在学习记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几年睡眠对学习记忆巩固的影响广受关注[1]。实际上,觉醒对学习记忆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觉醒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文献则极少涉及,本研究拟结合文献和本实验室工作,简要介绍觉醒系统的活动对学习记忆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觉醒 睡眠 突触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额叶皮层锥体细胞中Orexin A对谷氨酸介导电流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春青 夏建霞 +1 位作者 陈鹏慧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目的研究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锥体细胞中觉醒肽orexinA对谷氨酸受体电流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10-14 d鼠龄的Wistar大鼠PFC Ⅴ、Ⅵ层锥体细胞,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orexin A对谷氨酸诱发的跨... 目的研究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锥体细胞中觉醒肽orexinA对谷氨酸受体电流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10-14 d鼠龄的Wistar大鼠PFC Ⅴ、Ⅵ层锥体细胞,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orexin A对谷氨酸诱发的跨膜电流的影响。结果Orexin A和谷氨酸均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使PFC锥体神经元产生内向电流,将最大有效浓度1mmol/L的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值作为对照组(100%),灌流1μmol/L orexin A孵育4-10s后,再次给予1mmol/L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值明显增大(46.59±15.19)%(n=8,P〈0.01)。结论OrexinA对PFC锥体细胞谷氨酸受体具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谷氨酸 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小鼠与青年小鼠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行为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艺 赵传东 +3 位作者 李轩 吴广延 姚娟 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昆明小鼠在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的行为学特征参数变化。方法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组(n=5)及青年(3月龄)昆明小鼠组(n=5),采用不同音频(3、1 kHz)的正弦波纯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声音强度为70 dB... 目的研究老年昆明小鼠在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的行为学特征参数变化。方法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组(n=5)及青年(3月龄)昆明小鼠组(n=5),采用不同音频(3、1 kHz)的正弦波纯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声音强度为70 dB。以持续时间100 ms压强3 psi(1 psi=6.895 kPa)的束状氧气流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进行CS-US配对训练,观察2组动物在双任务眨眼条件射模型训练中其行为学参数的差异,包括眨眼条件反应(eyeblink conditioned responses,CR)、峰幅度(amplitude of peak,AP)、潜伏期(latency of peak,TP)。结果经过12 d配对训练:老年组与青年组在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CR习得率均随训练天数增加而增加,组间CR习得率均从第10天起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2组间峰幅度从第10天起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2组间峰幅度在第6天和第12天有显著差异(P<0.05);2组组内高音频(3 kHz)CS对应的TEBC模式其习得率都要高于低音频(1 kHz)CS的DEBC模式其CR习得率。结论老年昆明小鼠较青年昆明小鼠而言不能很好地学习双任务眨眼条件反射,说明老化对于小鼠的联想型学习记忆有着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眨眼条件反射 双任务 小鼠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炜鹏 周强 +5 位作者 徐海伟 吴雪晖 刘涌 宋磊 唐军 杨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4d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衍生的胚胎体单细胞按5×104ml-1接种到细胞培养板,在DMEM基础培养液中使胚胎体单细胞贴壁培养。于第14~21天时,...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4d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衍生的胚胎体单细胞按5×104ml-1接种到细胞培养板,在DMEM基础培养液中使胚胎体单细胞贴壁培养。于第14~21天时,分别给予脉冲电磁场、化学诱导剂以及联合刺激。采用茜素红染色、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骨分化关键因子Osterix和Cbfa-1/Runx-2的相对定量RT-PCR检测等方法观测成骨分化情况。结果茜素红染色和RT-PCR结果均显示:脉冲电磁场组、化学诱导组以及联合培养组的成骨诱导效果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其中又以联合培养组成骨诱导效果最明显。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也显示:联合培养组中骨钙素分泌最多。结论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且脉冲电磁场和常规化学诱导剂联合应用会产生协同效应,其成骨诱导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胚胎干细胞 成骨细胞 定向诱导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脊髓背角c-Fos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包晓航 伊宏亮 +2 位作者 郭文琼 李成仁 范晓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痛觉评分及脊髓背角c-Fos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C57/BL6小鼠15只,分成对照组(control)、去卵巢手术组(OVX+V)、去卵巢手术加雌激素组(OVX+E),每组5只。采用痛觉评分分析雌激素对小鼠...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痛觉评分及脊髓背角c-Fos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C57/BL6小鼠15只,分成对照组(control)、去卵巢手术组(OVX+V)、去卵巢手术加雌激素组(OVX+E),每组5只。采用痛觉评分分析雌激素对小鼠福尔马林足底注射后痛行为的影响,结合c-Fos及SP免疫组化,观察雌激素对脊髓L3~L5节段背角浅层神经元激活及痛觉传入的影响。结果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control组、OVX+V组和OVX+E组在第一时相的痛觉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歇期及第二时相早期的痛觉评分OVX+V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OVX+E组(P<0.05)。卵巢摘除增加福尔马林致痛后引起的脊髓背角FLIN数(P<0.01)和SP免疫阳性反应物,而雌激素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注射侧背角FLIN数的升高(P<0.01)以及SP免疫阳性反应物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通过调节脊髓背角浅层感觉神经元的活动及痛觉纤维的传入参与对小鼠福尔马林致痛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卵巢切除术 疼痛 疼痛测定 脊髓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A对小鼠前额叶皮层PL区不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博 闫洁 +1 位作者 陈芳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1-564,共4页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觉醒肽orexinA对小鼠前额叶皮层PL区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记录PL区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对orex-inA的反应情况。结果54例锥体...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觉醒肽orexinA对小鼠前额叶皮层PL区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记录PL区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对orex-inA的反应情况。结果54例锥体神经元对orexinA总反应率为51.9%。36例Ih(+)锥体神经元对orexinA反应率为66.7%,18例Ih(-)锥体神经元对orexinA反应率为22.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中间神经元对orexinA均无反应。结论orexinA对前额叶皮层PL区锥体神经元具有一定兴奋性效应,并且表现该兴奋性反应的细胞倾向分布于具有Ih电流的锥体神经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前额叶皮层PL区 锥体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Ih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内嗅皮层微注射Orexin-A对大鼠睡眠-觉醒及空间记忆的影响
20
作者 齐爱萍 何超 +4 位作者 夏建霞 张丹 陈芳 阎洁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内嗅皮层注射Orexin-A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睡眠-觉醒周期以及对空间记忆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250~300 g,采用同步记录大鼠脑电和肌电活动,观察Orexin-A及Orexin1受体阻断剂SB-334867内侧内嗅皮... 目的探讨内嗅皮层注射Orexin-A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睡眠-觉醒周期以及对空间记忆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250~300 g,采用同步记录大鼠脑电和肌电活动,观察Orexin-A及Orexin1受体阻断剂SB-334867内侧内嗅皮层微注射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变化。采用T-迷宫交替选择次数,观察SB-334867内侧内嗅皮层微注射后大鼠T-迷宫选择正确率的变化。结果以人工脑脊液(ACSF)、二甲亚砜(DMSO)自身对照相比,分别给予大鼠内侧内嗅皮层双侧微注射Orexin A及SB-334867 0.5μl后3 h(11:00-12:00、12:00-13:00、13:00-14:00)觉醒周期时间无影响(P>0.05),给药后24 h觉醒周期时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微量注射药物后,Orexin-A(0.1 nmol/0.5μl)及SB-733467(6 mmol/0.5μl)在11:00-14:00 3 h内对觉醒时间、NREM时间及REM时间均无影响(P>0.05),即对3 h内(11:00-14:00)大鼠总睡眠觉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DMSO组比较大鼠内侧内嗅皮层双侧微注射SB-334867 0.5μl后,T-迷宫交替选择正确次数明显减少,正确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内侧内嗅皮层Orexin系统的支配可能参与了空间记忆,而不参与睡眠-觉醒周期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内侧内嗅皮层 空间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