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微生物基因组 生命科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建军 胡晓梅 +7 位作者 饶贤才 张克斌 金晓琳 周莹冰 李明 申晓冬 朱军民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 ;测定不同感染复数 ,培养 3 5h后细菌 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 ;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 =10 ,进行一步生长实验 ,在 0时刻和每隔 15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 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 5 2nm ,无囊膜 ,有一短尾 ;噬斑雾状半透明 ,直径约 1~ 2mm ;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Ⅰ酶切产物带型 ,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 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 ;当MOI =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 ,是溶原性噬菌体 ;最佳感染复数是 10 ;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 75min ,裂解期是 90min ,平均裂解量是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短尾噬菌体 溶原性 最佳感染复数 一步生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明 申晓冬 +4 位作者 周莹冰 黄建军 胡晓梅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0-863,共4页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的噬菌体PaP1颗粒进行电镜观察;提取PaP1基因组核酸,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其核酸类型...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的噬菌体PaP1颗粒进行电镜观察;提取PaP1基因组核酸,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其核酸类型;制备PaP1的单个噬斑,观察噬斑特点;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 0 0 0 1、0 0 0 1、0 0 1、0 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3 7℃160r/min培养3 5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使MOI =10 ,3 7℃温育15min后进行一步生长实验,于0时刻和每隔10min取样5 0 μl测定上清中噬菌体滴度。结果 PaP1噬菌体头部呈多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70nm ,无囊膜,有一个约60nm长的尾;PaP1噬斑直径约2mm ,圆形透明;当MOI为0 0 1时Pa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1属于肌尾科裂菌性噬菌体,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最佳感染复数为0 0 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 0min ,爆发期是40min ,平均爆发量约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裂菌性 最佳感染复数 一步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谭兵 张德纯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含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 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含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择不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复性,进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得到了有较高表达量、较高纯度和较好生物学活性的sCR1-SCR-15-18蛋白。结论优化了sCR1-SCR15-18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复性的参数,所获结果为进一步动物体内保护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补体1型受体 表达 包含体 纯化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内溶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卫忠 胡晓梅 +4 位作者 饶贤才 谭银玲 陈志谨 丛延广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对20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中可能的内溶素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放阅读框预测、同源检索、多重序列比对、蛋白质模型自动匹配等方法预测可能的内溶素及其内溶素相关基因。结果通过铜绿假... 目的对20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中可能的内溶素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放阅读框预测、同源检索、多重序列比对、蛋白质模型自动匹配等方法预测可能的内溶素及其内溶素相关基因。结果通过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新发现8种内溶素基因和2种穴蛋白基因,对新发现基因的类型做了相关推定。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已知序列,可以迅速、方便、有效地确定未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内溶素 穴蛋白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B(Q225P)突变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 尚伟龙 +4 位作者 彭华刚 周坤 胡珍 周人杰 饶贤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ig B(Q225P)突变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比较临床分离金葡菌(XQ株)与实验室传代获得菌落颜色变白之XQW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进行XQ及XQW全基因组测...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ig B(Q225P)突变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比较临床分离金葡菌(XQ株)与实验室传代获得菌落颜色变白之XQW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进行XQ及XQW全基因组测序,比较相关基因,寻找突变位点。分别扩增sigB(Q225P)基因及其上游片段,经酶切后连接穿梭载体p BT2,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 BT2-sigB(Q225P),电转化至金葡菌RN4220,再将经RN4220修饰后的质粒电转入Newman。利用p BT2质粒对温度敏感的特点筛选Newman-sigB(Q225P)。利用同样的方法构建sigB敲除菌株Newman-△sigB,并构建回补菌株Newman-△sigB/sigB以及Newman-△sigB/sigB(Q225P)。比较这些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结果 XQW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结晶紫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野生株,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发现XQW的sigB基因发生(Q225P)突变。构建的同源重组质粒p BT2-sigB(Q225P)及p BT2-△sigB转化金葡菌Newman后,经筛选,获得Newman-sigB(Q225P)及Newman-△sigB菌株;回补质粒p LI50-sigB及p LI50-sigB(Q225P)转化Newman-△sigB,筛选获得回补菌株Newman-△sigB/sigB及Newman-△sigB/sigB(Q225P)。经过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测定生物被膜,发现Newman-sigB(Q225P)较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升高,与XQW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于XQ野生型的表型相一致;Newman-△sigB/sigB(Q225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Newman-△sigB/sigB。结论 Sig B(Q225P)具有促进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同源重组 SIG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发育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部分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小星 蹇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 研究浆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调控。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和RT PCR的方法研究成熟B淋巴细胞到浆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建立了浆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谱 ,证实在浆细胞发育阶段一些重要的B细胞抗原受体 (BCR... 目的 研究浆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调控。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和RT PCR的方法研究成熟B淋巴细胞到浆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建立了浆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谱 ,证实在浆细胞发育阶段一些重要的B细胞抗原受体 (BCR)信号转导相关分子 ,包括Igα、Igβ、Lyn、Syk、BLNK、SWAP 70、SHP 1的表达显著下降。转录因子BSAP可能同这些分子表达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谱 浆细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的肥胖易感性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宏斌 沈伟 +10 位作者 王竞 卢曙光 赵岩 乐率 申梦宇 李刚 杨雨卉 龚雅利 李明 谭银玲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3-780,共8页
目的考察高脂饮食喂养后小鼠肠道菌群在组成及功能上与肥胖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构建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组(high-fat-diet-induced-obesity,HFDIO)和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组(high-fat-diet-induced-obesity-res... 目的考察高脂饮食喂养后小鼠肠道菌群在组成及功能上与肥胖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构建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组(high-fat-diet-induced-obesity,HFDIO)和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组(high-fat-diet-induced-obesity-resistant,HFDIOR)模型,正常饲料组为对照组,搜集并提取3组小鼠粪便样本细菌基因组,DNA质检后挑取高质量样本(每组6个),采用Illumina公司的Hiseq2000进行细菌宏基因组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与统计学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肥胖组和肥胖抵抗组小鼠肠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脱铁杆菌门含量显著升高,拟杆菌门显著下降(P<0.05)。肥胖组和肥胖抵抗组小鼠肠道的特征菌种组成显著不同,且毛螺菌科中的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10_1与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28_4分别为肥胖及肥胖抵抗组小鼠的关键菌种;肥胖与肥胖抵抗小鼠肠道菌群的功能及代谢显著差异则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酸代谢与锚定、膜转运活性及转移酶活性等方面。结论不同个体对于饮食诱导的肥胖的易感性差别可能与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相关,这有助于正确评价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菌群 饮食诱导肥胖抵抗 高脂饮食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航 曾方银 +9 位作者 胡启文 袁文常 周人杰 张霞 袁吉振 尚伟龙 杨杰 胡珍 朱军民 饶贤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6-701,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分子型别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防控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广州地区两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分子型别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防控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广州地区两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 142株,应用SCCmec、spa、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这些菌株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等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临床MRSA的耐药情况。结果 142株MRSA中121株为医院获得型金葡菌(HA-MRSA),20株为社区获得型金葡菌(CA-MRSA),1株未定型MRSA。这些MRSA可分为16种spa型,8种ST型及13种PFGE型。HA-MR-SA中的ST239-MRSA-Ⅲ-t030、ST239-MRSA-Ⅲ-t037和ST5-MRSA-Ⅱ-t002为主要流行克隆,也发现CA-MRSA中ST59-MR-SA-Ⅳ-t437克隆的流行,且这些流行克隆有特定的耐药谱。结论广州地区流行的金葡菌仍以HA-MRSA为主,同时也有一定量的CA-MRSA检出和传播,且CA-MRSA的多重药物敏感性已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承载分子的设计与肽抗生素hPAB-β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饶贤才 金晓琳 +3 位作者 胡晓梅 朱军民 陈自瑾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通过设计一个承载蛋白分子高效表达肽抗生素hPAB β ,为大量制备hPAB β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肽抗生素的特性 ,确立 4条设计原则 ,并据此设计一 489bp的承载蛋白编码序列 ,用化学合成法获得该序列并将之克隆到pQE 3 2中构建成表... 目的 通过设计一个承载蛋白分子高效表达肽抗生素hPAB β ,为大量制备hPAB β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肽抗生素的特性 ,确立 4条设计原则 ,并据此设计一 489bp的承载蛋白编码序列 ,用化学合成法获得该序列并将之克隆到pQE 3 2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进一步将肽抗生素hPAB β基因插入上述表达载体 ,肽抗生素基因位于承载蛋白编码序列 3’ 端 ,两者构成融合基因。将含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 9,筛选阳性重组子 ,并用阳性重组子表达融合蛋白。结果 设计的承载蛋白为 163个氨基酸 ,分子量 17668.80 ,等电点 5 .62 1。用承载分子与肽抗生素hPAB β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细菌后 ,筛选到 4个阳性重组子 ,均能高效表达肽抗生素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的产量占细菌总蛋白的 40 %~ 45 %。结论 设计的承载蛋白分子能够实现肽抗生素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蛋白 肽抗生素 高效表达 hPAB-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延成 程航 +13 位作者 胡珍 袁文常 尚伟龙 饶青 胡启文 杨杰 刘正祥 袁吉振 张骁鹏 彭华刚 刘慧 朱军民 伏建峰 饶贤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5-1042,共8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乌鲁木齐地区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8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定区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乌鲁木齐地区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8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定区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基础上,应用SCCmec分型、spa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agr分型等葡萄球菌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析,检测pvl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检测菌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等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菌株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结果 86株金葡菌中31株为MRSA,55株为MSSA。31株MRSA分为8种spa型和7种ST型,优势流行克隆为ST239-MRSA-Ⅲ-t030(71%,22/31)。55株MSSA分为23种spa型、16种ST型和8个PFGE聚类组,agrⅠ型占56.4%(31/55)。MSSA菌株的pvl毒力基因检出率为49.1%(27/55),MRSA为38.7%(12/31)。药敏结果显示31株MRSA均为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菌株,55株MSSA中有31株为MDR菌株。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流行的MRSA以ST239-MRSA-Ⅲ-t030为主,而MSSA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发现有t11413,ST121等新的型别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耐药谱 多重耐药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测序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克斌 金晓琳 +3 位作者 朱军民 胡晓梅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对新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dsDNA溶原性噬菌体PaP3进行基因组测序。方法 用CsCl梯度离心纯化噬菌体PaP3颗粒 ,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 ,建立shot-gun随机文库 ,从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进行测序并完成序列组装 ,同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目的 对新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dsDNA溶原性噬菌体PaP3进行基因组测序。方法 用CsCl梯度离心纯化噬菌体PaP3颗粒 ,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 ,建立shot-gun随机文库 ,从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进行测序并完成序列组装 ,同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合酶切片段的变性、复性实验分析基因组末端。结果 共进行了 778条序列的测定与拼接 ,测序量达到 1 3 5倍覆盖率 ,得到一条长为 4 42 4 9bp的重叠群 ,此重叠群错误率为 9 4 6ERR 1 0KB ,测序结果和酶切图谱分析表明该PaP3基因组是一 4 42 4 9bp长的线性平端dsDNA分子。其碱基组成为A =2 4 2 4 % ,G =2 6 1 8% ,T =2 3 6 3% ,C =2 5 94 % ;稀有碱基 =0 ;A +T =4 7 87% ,C +G=52 1 3%。结论 噬菌体PaP3基因组是由 4 42 4 9bp组成的线性平端双链DNA分子。测序完成为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基因组测序 Pa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XcmⅠ接头盒构建T-载体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晓梅 胡福泉 +4 位作者 饶贤才 张光明 张克斌 金晓琳 刘启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 采用人工法合成XcmⅠ接头盒 ,进而构建T 载体。方法 用人工方法合成含XcmⅠ酶切位点的寡核苷酸接头 ,将其插入pBluescriptSKⅡ (+ )质粒的EcoRⅤ位点 ,以XcmⅠ消化含接头的质粒即构建成T 载体。利用PCR反应扩增PEA全长结构基因 ... 目的 采用人工法合成XcmⅠ接头盒 ,进而构建T 载体。方法 用人工方法合成含XcmⅠ酶切位点的寡核苷酸接头 ,将其插入pBluescriptSKⅡ (+ )质粒的EcoRⅤ位点 ,以XcmⅠ消化含接头的质粒即构建成T 载体。利用PCR反应扩增PEA全长结构基因 ,直接克隆入T 载体以验证所构建T 载体的可用性。结果 限制性酶切分析、DNA序列测定及PEA基因的克隆等均证实T 载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所构建的T 载体可有效用于直接克隆PCR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载体 人工合成 PCR XcmⅠ接头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阴性菌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景 穆媛嫒 +3 位作者 黎庶 陈志瑾 熊坤 丛延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构建1个适用于革兰阴性菌的精确基因敲除载体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构建的载体主要包括以下成分:π蛋白依赖性复制起点oriR6K;接合转移基因mob,使载体可以通过简单的接合方式实现转移;多克隆位点序列:EcoRⅠ-XbaⅠ-ApaⅠ-SfiⅠ-SacⅠ... 目的构建1个适用于革兰阴性菌的精确基因敲除载体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构建的载体主要包括以下成分:π蛋白依赖性复制起点oriR6K;接合转移基因mob,使载体可以通过简单的接合方式实现转移;多克隆位点序列:EcoRⅠ-XbaⅠ-ApaⅠ-SfiⅠ-SacⅠ-NotⅠ-SpeⅠ-NdeⅠ-SacⅡ-BglⅡ;反向选择标志SacB;正向选择标志卡那霉素抗性片段。载体构建完成后,采用该载体对弗氏枸橼酸杆菌的yeeZ基因进行框架内敲除,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敲除载体,命名为pYG4,并对yeeZ基因进行了框架内精确敲除获得突变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载体适用于对革兰阴性菌进行目的基因的精确敲除,将在细菌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除 载体构建 突变株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Bcl-2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蹇锐 程小星 +5 位作者 安静 陈炜 王嘉丽 张俊磊 万颖杰 陈宗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应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特异地干扰抗凋亡基因bcl 2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构建利用H1启动子转录功能性siRNA的载体 ;在H1启动子下游分别插入含不同bcl 2基因特异性序列的 64nt寡核苷酸片段 ;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 ,以间... 目的 应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特异地干扰抗凋亡基因bcl 2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构建利用H1启动子转录功能性siRNA的载体 ;在H1启动子下游分别插入含不同bcl 2基因特异性序列的 64nt寡核苷酸片段 ;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 ,以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Bcl 2的表达水平。结果  3种含不同bcl 2特异性序列的质粒转染后均能干扰该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但干扰的效果存在差异 ,从 45 %~ 83 5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可成功地用于干扰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介导 RNAI BCL-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的初步注释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克斌 金晓琳 +3 位作者 朱军民 胡晓梅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对已完成测序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进行初步注释。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工具对噬菌体PaP3进行开发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 ,ORFs)检索 ;编码序列鉴定 ;对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查询 ,分析基因的可能功能 ;对... 目的 对已完成测序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进行初步注释。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工具对噬菌体PaP3进行开发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 ,ORFs)检索 ;编码序列鉴定 ;对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查询 ,分析基因的可能功能 ;对存在高度同源性序列的推定蛋白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在PaP3基因组中检索到2 5 2个大于 10 0bp的ORFs ,其中有 69个ORFs可确认为推定基因 ;核苷酸对核苷酸的BLASTn分析未发现有意义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 ;核苷酸对蛋白质的BLASTx分析共发现了 4个在公共数据库中有高度同源性序列的ORFs ,根据其同源性蛋白的功能推定ORF13 0 5 2 14 761编码产物为引物酶 解旋酶 ,ORF40 2 80 4172 8编码产物为末端酶大亚单位 ,ORF4172 8 42 2 2 5编码产物为溶菌酶 ,ORF16912 185 49编码产物为DNA聚合酶 ;绘制出了上述这四种蛋白的系统发生树。结论 噬菌体PaP3具有 2 5 2个大于 10 0bp的ORFs ,其中 69个为推定基因 ,有 4个推定基因的功能被确认为分别编码引物酶 解旋酶 ,末端酶大亚单位 ,溶菌酶及DNA聚合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基因组 一级注释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CR技术从高GC含量绿脓杆菌模板中扩增长片段外毒素A全基因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晓梅 饶贤才 +3 位作者 黄建军 金晓琳 朱军民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3-834,共2页
关键词 PCR技术 高GC含量 绿脓杆菌模板 DNA 外毒素A PCR扩增 长片段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2002年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俊磊 蹇锐 +4 位作者 万颖杰 彭涛 安静 张复春 唐小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 从 2 0 0 2年广州采集的可疑登革病人血清中分离登革病毒 ,明确流行株的血清型及基因型 ,并鉴定该分离株的毒力。方法 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 2 0份 ,应用C6 3 6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 ,并合成登革病毒通用引物 ,进行... 目的 从 2 0 0 2年广州采集的可疑登革病人血清中分离登革病毒 ,明确流行株的血清型及基因型 ,并鉴定该分离株的毒力。方法 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 2 0份 ,应用C6 3 6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 ,并合成登革病毒通用引物 ,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后 ,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确定血清型后 ,进一步扩增在病毒进化上有代表意义的病毒血清型特异性E NS1连接区基因片段 ,测序后用邻位相连 (N J)法构建登革病毒进化树 ,分析此次登革病毒流行株的来源。通过乳鼠脑内接种及空斑实验 ,测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 上述 2 0份血清标本中 ,5份标本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 ,主要表现为细胞融合 ,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和网状结构。RT PCR扩增、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病毒Ⅰ型。E NS1连接区基因序列片段分析表明 ,2 0 0 2年广州分离株 (DEN 1 GZ2 0 0 2 )的核苷酸序列与基因型Ⅳ型的DEN 1 T14株 (澳大利亚 ,1981)同源性最高 ,达 98%。N J法构建进化树显示 :11株DEN 1病毒分成 3个基因群 ,分别与Rico Hesse 1990分型中的Ⅰ ,Ⅳ和Ⅴ型以及AnaP .Goncalvez 2 0 0 2年分型中的亚洲型 ,南太平洋型和美洲 非洲型相符 ,本室分离的DEN 1 GZ2 0 0 2株属于Ⅳ型或者称南太平洋型。DEN 1 GZ2 0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GZ2002株 进化分析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最佳保存方法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金晓琳 张克斌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63-864,共2页
目的 寻找噬菌体有效而方便的保存方法。方法 将绿脓杆菌裂菌性噬菌体以不同方法保存在不同温度下 ,在不同时间取出 ,用终点稀释法动态检测其裂菌活性滴度。结果 冻干、室温、4℃和液氮保存对噬菌体活性滴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6个月... 目的 寻找噬菌体有效而方便的保存方法。方法 将绿脓杆菌裂菌性噬菌体以不同方法保存在不同温度下 ,在不同时间取出 ,用终点稀释法动态检测其裂菌活性滴度。结果 冻干、室温、4℃和液氮保存对噬菌体活性滴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6个月后仅有 10 2 数量级的降低 ;-2 0℃保存 6月后滴度下降 10 4 数量级 ,效果最差。结论 日常工作中 ,至少 6个月内 ,室温或 4℃是噬菌体最简便而可靠的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保存 方法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全长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晓梅 胡福泉 +2 位作者 饶贤才 黄建军 金晓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 从绿脓杆菌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及克隆外毒素A全长基因 ,为实现外毒素A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从绿脓杆菌培养物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外毒素A全长基因 ,A -T克隆入本室自行构建的pSK -T载体中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 目的 从绿脓杆菌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及克隆外毒素A全长基因 ,为实现外毒素A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从绿脓杆菌培养物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外毒素A全长基因 ,A -T克隆入本室自行构建的pSK -T载体中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结果与结论 成功地从高GC含量的绿脓杆菌染色体DNA中扩增到长片段的外毒素A全基因并进行了克隆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全长基因 扩增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