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学教学中小型猪的麻醉 被引量:8
1
作者 左艳芳 郭光金 +1 位作者 张天飞 张集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26-1226,1232,共2页
关键词 小型猪 静脉麻醉 手术学教学 戊巴比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定位的相关解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恒 单建林 +3 位作者 郭光金 余汇洋 张天飞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2 2具 (4 4侧 )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分别在C2 ~T1各椎间水平测量两侧颈长肌内缘间距及颈长肌内缘与椎动脉的内缘的水平距离 ,观察钩椎关节的增生特点及其前后部增生的差异...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2 2具 (4 4侧 )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分别在C2 ~T1各椎间水平测量两侧颈长肌内缘间距及颈长肌内缘与椎动脉的内缘的水平距离 ,观察钩椎关节的增生特点及其前后部增生的差异和对椎动脉的影响。结果 C2 ~T1各椎间水平颈长肌间距为 6 1~ 15 1mm ,颈长肌与椎动脉内缘的水平距离为 7 2~ 9 6mm ,钩椎关节增生前部远重于后部 ,呈现以前部为主横向增生的特点 ,60岁以上标本中钩椎增生遮蔽椎动脉者 13侧 (81 5 % ) ,其中部分遮蔽 8侧 (61 5 % ) ,完全遮蔽 5侧 (3 8 5 % )。结论 颈前路手术中对椎动脉的定位应联合应用钩椎关节和颈长肌等标志 ,尤其应重视钩椎关节增生造成的形态改变对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动脉 钩椎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恒 单忠林 +2 位作者 单建林 郭光金 张天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 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尸体 48具 ,显露桡神经深支 ,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 ,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 目的 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尸体 48具 ,显露桡神经深支 ,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 ,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结果 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 ( 15 4± 2 5 )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 ,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 ( 6 1± 2 1)mm ,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 ( 61 3±17 6)mm ,肱桡关节线与桡骨茎突尖端之距平均为 ( 2 3 0 5± 19 4)mm ,后二者之比平均为 ( 0 2 7± 0 0 3 )mm。结论 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 ,肱桡关节线下方约 60mm ,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 6m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神经定位 旋后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集建 郭光金 +2 位作者 邱全光 张天飞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 观察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 ,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 47侧经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后的成人膝部标本 ,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 5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 ,对各断层面的半月... 目的 观察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 ,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 47侧经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后的成人膝部标本 ,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 5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 ,对各断层面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观察。结果 半月板后角高度明显高于前角 ,内侧半月板前窄后宽 ,而外侧半月板宽度前、后角基本一致。正中矢状面显示交叉韧带全长的出现率为 79.5 %,前交叉韧带与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结论 膝关节断层形态学研究提示半月板的后角容易损伤 ;外侧半月板较内侧更易损伤。影像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应以矢状面为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交叉韧带 断层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断层解剖标本制作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飞 张集建 +2 位作者 郭光金 余汇洋 蒋登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91-992,共2页
目的 探索人体连续断层标本制作技术。方法 选择合格尸体经修整、划线、低温冰冻后,采用木工带锯机切锯成断层标本,经冲洗、固定、摄像、有机玻璃塑形封装。结果 制作出成套连续断层标本,依次合拢后为一完整人体外形,观察方便。结论... 目的 探索人体连续断层标本制作技术。方法 选择合格尸体经修整、划线、低温冰冻后,采用木工带锯机切锯成断层标本,经冲洗、固定、摄像、有机玻璃塑形封装。结果 制作出成套连续断层标本,依次合拢后为一完整人体外形,观察方便。结论 总结出人体断层标本制作方法,能制作高质量断层标本,为解剖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断层标本 解剖标本制作技术 人体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与免疫组化在自体移植脾组织GAP-43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天飞 郭光金 +3 位作者 王林 蒋登金 左艳芳 张集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RT PCR、免疫组化在检测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生长相关蛋白 4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43 ,GAP 43 )表达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RT PCR组和免疫组化组 ,... 目的 研究和评价RT PCR、免疫组化在检测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生长相关蛋白 4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43 ,GAP 43 )表达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RT PCR组和免疫组化组 ,在脾组织移植术后 3 0、60d取两组移植脾组织 ,行RT PCR测定GAP 43mRNA ,免疫组化法测定GAP 43 + 神经纤维。结果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 3 0d ,RT PCR组检测出GAP 43mRNA ,而免疫组化组未测出GAP 43 + 神经纤维 ;脾组织移植术后 60d两组均检测出阳性结果 ,阳性率分别为 95 %和 75 %。结论 RT PCR、免疫组化法均可作为脾组织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变化过程的检测方法 ,并有重要价值 ,但两者各有互补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免疫组化 自体移植 脾组织 GAP-43 表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切除对肠源性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殿冰 陈维佩 +2 位作者 郭光金 张天飞 张集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脾脏在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脾切除或假脾切除的 139只小鼠进行了以下观察 :①小肠粘膜的病理变化 ;②组织的细菌培养和荧光标记菌的检测 ;③血浆内毒素、肠粘膜IgA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脾切除动物近 6 0d... 目的 研究小鼠脾脏在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脾切除或假脾切除的 139只小鼠进行了以下观察 :①小肠粘膜的病理变化 ;②组织的细菌培养和荧光标记菌的检测 ;③血浆内毒素、肠粘膜IgA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脾切除动物近 6 0d内 ,小肠组织的细菌培养和荧光标记菌检测的阳性率极低 ,无统计学意义。 90d后 ,小肠组织的细菌培养和荧光标记菌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小肠粘膜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 ,肠粘液IgA降低。结论 脾切除的后期引起了明显的肠道肠源性感染。因此 ,脾创伤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内毒素 肠源性感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坤 郭光金 +2 位作者 叶明福 余汇洋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 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点血管再生规律 ,探讨其对移植脾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的意义 ,为脾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 5 6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中又设脾切除自体脾移植组 5只 ,假手术组 3只 ,分... 目的 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点血管再生规律 ,探讨其对移植脾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的意义 ,为脾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 5 6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中又设脾切除自体脾移植组 5只 ,假手术组 3只 ,分别于术后 7、14、3 0、60、90、12 0、180d经大鼠左心室行主动脉插管灌注墨汁混悬液 ,取移植脾组织光镜观测并采用图象分析测定血管密度 ,观察其再生规律。结果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 7d即有血管从移植脾组织周围大网膜向脾组织内伸展 ,随时间延长移植脾组织内新生血管密度逐渐增大 ,至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 180d血管再生接近正常。结论 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是简便有效的脾移植方法。自体移植脾组织后可实现移植脾组织内的血管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自体移值 血管再生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脾组织血脾屏障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光金 蒋登金 +3 位作者 张坤 张天飞 左艳芳 王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过程中血脾屏障重建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结构特征。方法 取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为 10 0~ 12 0g ,雌雄各半 ,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分别于术后 7、14、3 0、60... 目的 观察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过程中血脾屏障重建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结构特征。方法 取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为 10 0~ 12 0g ,雌雄各半 ,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分别于术后 7、14、3 0、60、90、12 0、180d取移植脾组织制片 ,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和血脾屏障的重建过程。结果 自体移植脾组织血脾屏障的重建 ,经历了无血脾屏障结构期、血脾屏障重建期和血脾屏障稳定期。结论 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同时重建了结构较完整的血脾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自体移植脾组织 血脾屏障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脾屏障的天然免疫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登金 郭光金 +1 位作者 张天飞 张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42-1443,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血脾屏障在脾脏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5 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等分成 2组 ,分别于静脉内注射 1 %炭粒混悬液和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含菌量 1 0 8cfu/ml) ,注射后于不同的时相点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3h组炭... 目的 为了探讨血脾屏障在脾脏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5 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等分成 2组 ,分别于静脉内注射 1 %炭粒混悬液和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含菌量 1 0 8cfu/ml) ,注射后于不同的时相点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3h组炭粒和细菌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边缘区的脾窦内、白髓未见炭粒和细菌 ,1~ 3d被边缘区脾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吞噬 ,3d以后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向滤泡中心迁移 ,2 8d白髓内仍见少量散在的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血脾屏障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重建胃肠道的胃排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集建 郭光金 +3 位作者 蒋登金 姜军 雷艳 张天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对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应用于胃肠道重建中作初步研究。方法 将 2 1例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B I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 (回盲肠间置组 )。在术后 60d、12 0d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 目的 对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应用于胃肠道重建中作初步研究。方法 将 2 1例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B I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 (回盲肠间置组 )。在术后 60d、12 0d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和核素胃排空实验 ,且观察术后动物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 2个月 ,B I式组和回盲肠间置组与对照组比较 ,相差均非常显著 (P <0 0 1) ;该两组对比 ,无显著差异。 4个月后 ,回盲肠间置组胃排空时间延长 ,几乎接近正常对照组 ,与B I式组比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回盲括约肌能替代幽门部分功能 ,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消化道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瓣 幽门 幽门成型术 胃排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脾脏产生Ⅷ因子的初步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登金 郭光金 +4 位作者 张坤 王林 兰阳军 张天飞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32-1832,1836,共2页
关键词 脾脏 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登金 陈维佩 +1 位作者 郭光金 张天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求直接评估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免疫功能。方法:33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假手术组,术后6月静脉注射岩碳粒后在不同时相点取脾组织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情况。结果:自... 目的:观察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求直接评估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免疫功能。方法:33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假手术组,术后6月静脉注射岩碳粒后在不同时相点取脾组织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情况。结果: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具有与原位脾同等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移植 自体移植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蛋白在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飞 郭光金 +2 位作者 王林 蒋登金 文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29-1229,共1页
关键词 自体脾移植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重构
15
作者 邱全光 余汇洋 +2 位作者 郭光金 左艳芳 张集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在损伤后的变化过程。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将 90只大鼠股动脉横行切断后行端端吻合术 ,在手术后 3、7、14、2 1、3 0、90d ,采用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及甲酸消化法扫描电镜观察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的重构。结果 ... 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在损伤后的变化过程。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将 90只大鼠股动脉横行切断后行端端吻合术 ,在手术后 3、7、14、2 1、3 0、90d ,采用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及甲酸消化法扫描电镜观察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的重构。结果 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重构分为 :静止期、增生期、重建期。在静止期吻合口弹性纤维没有增生 ;在增生期可见大量新生的弹性纤维 ;在重建期可见弹性纤维的结构发生变化 ,而相对含量不变。结论 动脉壁的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经历了重建过程 ,吻合后弹性纤维的修复为新生内膜的模式。动脉吻合术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吻合术 术后 重构 弹性纤维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
16
作者 左艳芳 张坤 +2 位作者 郭光金 张天飞 张集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63只 ,体质量 10 0~ 12 0g ,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 ,术后 7、14、3 0、60、90、12 0、180d取两组脾组织 ,行免疫组化ABC法抗NPY抗体染色、图...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63只 ,体质量 10 0~ 12 0g ,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 ,术后 7、14、3 0、60、90、12 0、180d取两组脾组织 ,行免疫组化ABC法抗NPY抗体染色、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 术后 3 0d内 ,自体移植脾组织无NPY+ 神经纤维 ;术后 60d ,NPY+ 神经纤维出现于移植脾组织周边区域并随时间推移向移植脾组织中央实质区伸展 ;术后 180d移植脾组织内NPY+ 神经纤维分布及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区域密度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过程进行研究 ,可清晰显示神经纤维再生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移植 神经再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神经再生中生长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
17
作者 王林 郭光金 +4 位作者 蒋登金 张天飞 文灿 张集建 左艳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40-1842,共3页
目的 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 )mRNA的表达 ,阐明GAP 43 + 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10 8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 ,术... 目的 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 )mRNA的表达 ,阐明GAP 43 + 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10 8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 ,术后 15、3 0、60、90、12 0、180d取两组脾组织 ,行RT PCR及凝胶图像分析定量测定GAP 43mRNA。结果 脾组织移植手术后 3 0d ,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 43mRNA ;手术后 90d达到高峰 ;手术后 12 0~ 180d ,移植脾组织中GAP 43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结论 GAP 43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 ,其表达规律与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 自体脾移植 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脾组织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18
作者 蒋登金 陈维佩 +1 位作者 郭光金 张天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7-407,共1页
红细胞不仅具有载氧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脾切除后会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自体脾组织移植是否能减轻或免除这种损害,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为临床自体脾组织移植提供一定参考资料。1材料... 红细胞不仅具有载氧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脾切除后会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自体脾组织移植是否能减轻或免除这种损害,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为临床自体脾组织移植提供一定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21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移植 红细胞 免疫学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置回盲肠重建幽门后胃肌电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集建 郭光金 +1 位作者 黄春霞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重建幽门的手术方法。方法将14只巴马小型香猪分为假手术组和回盲肠间置幽门重建术组(间置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行剖腹探察;间置组行胃大部切除后将带蒂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胃肠道。分别在术后2、4、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重建幽门的手术方法。方法将14只巴马小型香猪分为假手术组和回盲肠间置幽门重建术组(间置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行剖腹探察;间置组行胃大部切除后将带蒂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胃肠道。分别在术后2、4、6个月用BL-410生物实验机能系统记录消化间期的胃肌电慢波,计算并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慢波异常节律指数。结果手术后胃的慢波频率变化不大(P>0.05)。术后2、4个月与假手术组比较,间置组的异常节律指数在术后2、4个月明显增高(P<0.01,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术用于胃大部切除幽门重建方法可行,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 回盲肠间置 慢波 幽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扩增及与三维微小凹图式复合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艳玲 吴泽志 +5 位作者 张利光 宋兆全 于婷 文灿 阴金波 陈景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培养基下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特性,进而实现海马NSCs扩增的优化及其与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方法分离大鼠胚胎海马细胞并采用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和DMEM/F12为... 目的比较2种培养基下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特性,进而实现海马NSCs扩增的优化及其与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方法分离大鼠胚胎海马细胞并采用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和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进行扩增。以四甲基氮唑蓝(MTT)比色法及神经球数目统计法评价2种培养基下细胞增殖行为。采用紫外光光刻、硅蚀刻及软光刻技术制备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并实现海马NSCs与微小凹图式的复合。结果原代分离的海马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标志物阳性并能向神经元系和胶质细胞系分化。在30d的扩增时间内,海马NSCs在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中缓慢扩增聚集成神经球,少见细胞贴壁及分化;在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中海马NSCs扩增迅速,但易贴壁和分化。培养第25天时后者神经球数量为前者的4.7倍。微加工制备的微小凹图式结构清晰、稳定,具有高纵横结构比(≥1)。扩增的海马NSCs能在三维微小凹图式上成功复合生长。结论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有利于大鼠海马NSCs的扩增,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利于海马NSCs的纯化。序贯应用2种培养基可有效扩增海马NSCs并实现其与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干细胞 神经球 原代培养 扩增 聚乳酸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