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xin-A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大鼠的实验性促醒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晓军 王艳芳 +3 位作者 赵红梅 谌小维 张春青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模型,观察orexinA对昏迷动物的促醒作用。方法取成年雌性SD大鼠74只,分别通过腹腔注射乙醇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实验模型。通过翻正反射判断大鼠意识状态的改变;通过脑电图判断脑电活动变化。结...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模型,观察orexinA对昏迷动物的促醒作用。方法取成年雌性SD大鼠74只,分别通过腹腔注射乙醇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实验模型。通过翻正反射判断大鼠意识状态的改变;通过脑电图判断脑电活动变化。结果给予腹腔注射32%乙醇(14ml/kg)后,大鼠行为状态和脑电图变化符合昏迷诊断标准。同对照组比较,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7.70nmol/kg)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行为觉醒改变较为显著,而低剂量治疗组(3.85nmol/kg)行为变化不明显。此外,给予高剂量orexinA可引起大鼠脑电活动改变,同给药前比较,δ波显著减少。结论侧脑室使用orexinA对昏迷大鼠具有促醒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乙醇中毒 昏迷 促醒 翻正反射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对长时连续作业大鼠前额叶皮层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薛丽 谌小维 +5 位作者 樊宏孝 樊双义 梁煜 夏建霞 周红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研究冰片对长时连续作业大鼠前额叶皮层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跑台训练方法,建立大鼠长时连续作业模型。连续作业结束后,灌胃给予冰片(0.4 g/kg),测试其对大鼠随后夜间行为状态分布模式及主动回避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研究冰片对长时连续作业大鼠前额叶皮层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跑台训练方法,建立大鼠长时连续作业模型。连续作业结束后,灌胃给予冰片(0.4 g/kg),测试其对大鼠随后夜间行为状态分布模式及主动回避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测定大鼠前额叶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结果跑台冰片组夜间活动明显高于跑台石蜡组;跑台冰片组主动回避反应时间(6.26±0.96)s较跑台石蜡组(6.85±1.24)s显著降低。跑台石蜡组前额叶皮层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而给予冰片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显著增加。结论冰片可明显改善长时连续作业大鼠的觉醒水平,这种作用与其增加前额叶皮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连续作业 觉醒 冰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樊双义 谌小维 +5 位作者 樊宏孝 张春青 吴毅 薛丽 郑健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51-2153,共3页
目的建立长时连续作业大鼠模型,并研究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跑台训练方式,使大鼠连续作业两个昼夜周期(48h),随后测试其夜间的行为状态分布模式、觉醒时间、直立次数以及主动回避行为,以此探索长时连续作业对大... 目的建立长时连续作业大鼠模型,并研究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跑台训练方式,使大鼠连续作业两个昼夜周期(48h),随后测试其夜间的行为状态分布模式、觉醒时间、直立次数以及主动回避行为,以此探索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跑台训练较好地模拟了长时连续作业过程中多种复杂的干扰因素,包括机体运动因素、脑力活动因素、应激和精神紧张因素以及睡眠剥夺因素等;大鼠经过连续作业后,其夜间的行为活动、觉醒时间、警觉能力以及认知功能显著减少或者降低。结论长时连续作业可明显损害大鼠的觉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连续作业 疲劳 觉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伯成 赵红梅 +3 位作者 谌小维 薛丽 杨天德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24-2327,共4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纳洛酮、吡拉明(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以及吡拉明+纳洛酮后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纳洛酮、吡拉明(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以及吡拉明+纳洛酮后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在大鼠额叶皮层区总共记录到80个单位放电活动,其放电形式为混合型(43·3%)、单个不均型(36·7%)、束簇状(20·0%),平均放电频率为(4·33±2·85)Hz。经侧脑室给予3组不同剂量纳洛酮溶液,其中8μg纳洛酮(n=16)和4μg纳洛酮(n=14)溶液可明显增加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发放频率(P<0·05),但后者作用弱于前者;相反,2μg纳洛酮(n=12)对放电频率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另外,给予组胺H1受体拮抗剂吡拉明150μg对自发放电无影响(n=11,P>0·05),而在给予吡拉明150μg预处理之后,8μg纳洛酮不能改变皮层电活动(n=15,P>0·05)。结论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层神经元存在剂量-效应依赖性兴奋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组胺H1受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组胺H1受体 胞外单位放电 前额叶皮层 觉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 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伯成 赵红梅 +3 位作者 谌小维 薛丽 杨天德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orexinA、组胺H1受体拮抗剂pyrilamine、以及pyrilamine+orexinA后放电活动... 目的研究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分别观察侧脑室给予orexinA、组胺H1受体拮抗剂pyrilamine、以及pyrilamine+orexinA后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侧脑室给orexinA溶液可明显增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而给pyrilamine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无显著影响;给予pyrilamine预处理后,orexinA未能引起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放电频率发生改变。结论OrexinA对麻醉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放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性,这一作用可能与活跃的组胺能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LAMINE OREXIN A 前额叶皮层神经元 单位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s括约肌肌电记录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红梅 李虎城 +2 位作者 胡志安 徐红梅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 探讨适合家兔Oddis括约肌肌电长期稳定记录的方法。方法 缝合十二指肠到腹壁 ,暴露Oddis括约肌。利用钩状不锈钢电极直接自Oddis括约肌浆膜表面刺入括约肌 ,并使其悬吊 ,胞外记录Oddis括约肌肌电。结果 记录时叠加 10Hz高通滤... 目的 探讨适合家兔Oddis括约肌肌电长期稳定记录的方法。方法 缝合十二指肠到腹壁 ,暴露Oddis括约肌。利用钩状不锈钢电极直接自Oddis括约肌浆膜表面刺入括约肌 ,并使其悬吊 ,胞外记录Oddis括约肌肌电。结果 记录时叠加 10Hz高通滤波 ,即可得到稳定家兔Oddis括约肌肌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S括约肌 电生理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小鼠与青年小鼠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行为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艺 赵传东 +3 位作者 李轩 吴广延 姚娟 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昆明小鼠在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的行为学特征参数变化。方法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组(n=5)及青年(3月龄)昆明小鼠组(n=5),采用不同音频(3、1 kHz)的正弦波纯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声音强度为70 dB... 目的研究老年昆明小鼠在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中的行为学特征参数变化。方法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组(n=5)及青年(3月龄)昆明小鼠组(n=5),采用不同音频(3、1 kHz)的正弦波纯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声音强度为70 dB。以持续时间100 ms压强3 psi(1 psi=6.895 kPa)的束状氧气流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进行CS-US配对训练,观察2组动物在双任务眨眼条件射模型训练中其行为学参数的差异,包括眨眼条件反应(eyeblink conditioned responses,CR)、峰幅度(amplitude of peak,AP)、潜伏期(latency of peak,TP)。结果经过12 d配对训练:老年组与青年组在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CR习得率均随训练天数增加而增加,组间CR习得率均从第10天起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2组间峰幅度从第10天起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模式中2组间峰幅度在第6天和第12天有显著差异(P<0.05);2组组内高音频(3 kHz)CS对应的TEBC模式其习得率都要高于低音频(1 kHz)CS的DEBC模式其CR习得率。结论老年昆明小鼠较青年昆明小鼠而言不能很好地学习双任务眨眼条件反射,说明老化对于小鼠的联想型学习记忆有着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眨眼条件反射 双任务 小鼠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制动家猫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的建立及其习得规律研究
8
作者 张浪千 蒋政 +1 位作者 胡博 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12-2215,共4页
目的建立家猫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模型并研究其习得规律。方法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尾部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对3只体质量为2~2.5 kg成年雄性家猫分别用CS-US间隔0 ms和900 ms两种... 目的建立家猫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模型并研究其习得规律。方法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尾部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对3只体质量为2~2.5 kg成年雄性家猫分别用CS-US间隔0 ms和900 ms两种模式训练。用红外瞳孔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在行为训练过程中的瞳孔面积变化,并以此衡量家猫能否习得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结果在900 ms CS-US刺激间隔训练中家猫习得了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在经过10、30次配对训练后其习得率分别为26.67%、53.33%,50次配对训练后习得率达76.67%。在随后的30次消退训练中,习得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家猫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的习得与CS-US刺激间隔和CS刺激数量有关。这种反射能在较少配对训练后就习得,但消退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化瞳孔扩大反射 家猫 刺激间隔 习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8小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的获得及其PFC-ERP变化
9
作者 杨艺 姚娟 +4 位作者 李轩 吴广延 吴冰 刘树雷 隋建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的获得及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方法:实...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的获得及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SAM-P8组(n=11)与对照小鼠SAM-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t/1,SAM-R1)组(n=11);对2组小鼠进行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配对的经典TEBC训练,其中CS为250 ms、3 k Hz、85 d B的纯音,US为强度为3 Psi、持续时间100 ms的束状氧气对动物角膜进行给气。观察2组动物的经典TEBC的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习得及其PFC-ERP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方面,SAM-P8可以获得有限的经典TEBC(CS:250ms 85 d B的纯音),SAM-R1的条件反应发生率(incidence rate of conditioned response,CR%)明显高于SAM-P8(P<0.05)。PFCERP结果方面:在CR期,无论是峰峰幅度和峰潜伏期未见SAM-P8与SAM-R1 2组间有明显差别,且2组组内训练各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R前期,SAM-P8的PFC-ERP的峰峰幅度显著低于SAM-R1(P<0.01),SAM-R1行为习得中期PFC-ERP的峰峰幅度明显高于其行为习得早期(P<0.05),但SAM-P8未见此显著变化。结论:SAM-P8小鼠对经典TEBC的学习能力有损伤但并不完全;在TEBC建立过程中,SAM-P8小鼠其前额叶的参与程度低于SAM-R1小鼠,PFC可能更多参与TEBC的中期获得过程,但这一时间特征对于SAM-P8似乎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P8小鼠 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 前额叶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下丘脑及背缝核orexin-A和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臻 谌小维 +4 位作者 张春青 樊宏孝 程赛宇 阮怀珍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研究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促觉醒肽orexin- A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长时连续作业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orexin -A及受体OX1R在下丘脑外侧区,背缝核的变化。结果经过长时连续作业训练后,跑台组与对... 目的研究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促觉醒肽orexin- A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长时连续作业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orexin -A及受体OX1R在下丘脑外侧区,背缝核的变化。结果经过长时连续作业训练后,跑台组与对照组相比,orexin- A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外侧区、orexin- A阳性纤维在背缝核及OX1R在背缝核均显著减少。结论长时连续作业可造成促觉醒肽orexin- A和OX1R的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连续作业 OREXIN-A 疲劳 觉醒 免疫组织化学 背缝核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US非配对刺激易化豚鼠经典瞬目条件反射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 吴广延 +4 位作者 吴冰 杨艺 李轩 隋建峰 姚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60-1965,共6页
目的探讨在豚鼠经典瞬目条件反射(eyeblink conditioning,EBC)中,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先期的非配对训练对后续的CS-US配对训练结果是否存在易化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 目的探讨在豚鼠经典瞬目条件反射(eyeblink conditioning,EBC)中,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先期的非配对训练对后续的CS-US配对训练结果是否存在易化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96只(4~5月龄,体质量500~550 g)健康雄性英国种白化豚鼠,以内侧前额叶或海马的微电流刺激作为中枢CS(m PFC CS或Hip.CS),以纯音刺激作为外周CS(Tone CS),以角膜吹气作为US,对实验组(8组,每组4只动物)和对照组(8组,每组8只动物)进行延迟性瞬目条件反射(delay EBC,DEBC)和痕迹性瞬目条件反射(trace EBC,TEBC)行为训练。其中实验组首先接受1周的非配对训练,包括中枢CS(m PFC CS或Hip.CS)及外周听觉CS(Tone CS)分别与角膜吹气的非配对训练,然后转换CS类型并进行与角膜吹气的配对训练,对照组直接接受中枢或外周CS与角膜吹气配对训练。结果在Tone CS与m PFC CS转换的情况下,无论对于DEBC还是TEBC模式,各实验组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s,CR)的习得速率均快于对照组(P<0.05)。在Tone CS与Hip.CS转换的情况下,只有在TEBC模式下实验组的CR习得速率快于对照组(P<0.01);而在DEBC模式下,实验组习得CR的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期的CS、US的非配对刺激对于后续EBC建立具有易化效应。两类非特异性刺激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对于EBC的易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中负荷运动提高老年大鼠高难度运动学习的能力
12
作者 孙琳 吴广延 +3 位作者 刘树雷 姚娟 隋建峰 夏思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08-201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对老年大鼠高低难度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老年SD雄性大鼠分为6组:低难度高负荷运动组、低难度中负荷运动组、低难度对照组,高难度高负荷运动组、高难度中负荷运动组和高难度对照组,每组12只。4组负荷运...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对老年大鼠高低难度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老年SD雄性大鼠分为6组:低难度高负荷运动组、低难度中负荷运动组、低难度对照组,高难度高负荷运动组、高难度中负荷运动组和高难度对照组,每组12只。4组负荷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连续8周两种负荷的跑台运动。分析不同负荷运动对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和弱CS下的眨眼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s,CR)的发生率、CR峰幅度以及首次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的影响。结果在弱CS条件下,长期中负荷的运动可以显著地减少老年大鼠首次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P<0.05),提高了老年大鼠的CR发生率和CR峰幅度(P<0.05),而长期高负荷运动则会显著地增加老年大鼠首次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P<0.05),降低CR发生率和CR峰幅度(P<0.05)。但是在强CS条件下,长期高负荷和中负荷运动对老年大鼠首次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P>0.05),CR发生率和CR峰幅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长期中负荷运动能提高老年大鼠高难度运动学习的能力,长期高负荷运动反而损害这种能力,两种负荷运动对低难度学习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鼠 运动性学习 眨眼条件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