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表达CD137分子介导对T细胞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利永 黄钢 +3 位作者 傅晓岚 肖宇宏 张立群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CD137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CD137L交联后对T细胞的刺激效应。方法将活化的内皮细胞与活化的T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2、IL-10和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25、CD69的表...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CD137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CD137L交联后对T细胞的刺激效应。方法将活化的内皮细胞与活化的T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2、IL-10和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25、CD69的表达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T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用融合蛋白抗-CD137阻断CD137-CD137L共刺激通路后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采用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分泌IL-2、IL-10和IFN-γ的水平下降,而且CD25、CD69的表达水平降低,T细胞存活率下降,应用抗-CD137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相互作用后,IL-2、IL-1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升高,CD25、CD69的表达上调,T细胞存活率上升。结论活化的内皮细胞诱导表达CD137蛋白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上诱导表达的CD137L相互作用,通过CD137L向T细胞内传递抑制信号,抑制了T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表明CD137-CD137L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与T细胞的信号作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7 CD137L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肌萎缩侧索硬化家系D21S223微卫星位点遗传连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史树贵 李露斯 +2 位作者 刘昕 倪兵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对重庆地区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采用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D21S223微卫星位点,经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GENEHUNTER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最大LOD值为3.06(Θ=0.10),说明该家系致病基因与21号染色体... 目的对重庆地区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采用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D21S223微卫星位点,经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GENEHUNTER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最大LOD值为3.06(Θ=0.10),说明该家系致病基因与21号染色体上的D21S223位点连锁。结论SOD1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发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连锁分析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一种重要的新型诱导共刺激分子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雪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关键词 综述 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共刺激信号 IC0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Egr-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王卫东 陈正堂 +2 位作者 李德志 刘昕 段玉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 探明缺氧对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earlygrowthresponsegene 1,Egr 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Egr 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A5 49细胞 ,在 0 .1%、0 .5 %、1%、2 .5 %、... 目的 探明缺氧对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earlygrowthresponsegene 1,Egr 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Egr 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A5 49细胞 ,在 0 .1%、0 .5 %、1%、2 .5 %、5 %等氧浓度下给转染细胞以 2、4、6、8、10Gyγ 线照射 ,观察照射后荧光素酶表达水平及过氧化氢产量变化 ;观察过氧化氢浓度对Egr 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Egr 1启动子报告载体 ,转染A5 49细胞 ,发现当氧浓度 <2 .5 %时 ,Egr 1启动子活性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 (P <0 .0 1) ,并随氧浓度的下降而降低。照射后的过氧化氢产量呈现类似的变化特征 ,结果还表明Egr 1启动子的活性与过氧化氢浓度密切相关。结论 缺氧 (O2 <2 .5 % )导致Egr 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下降 ,可能与氧自由基产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EGR-1 启动子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表达CD137L分子介导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刺激效应
5
作者 张利永 傅晓岚 +3 位作者 肖宇宏 黄钢 张立群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CD137L分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活化的T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1、IL-8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用融合蛋白CD137-Fc阻断CD137-C...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CD137L分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活化的T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1、IL-8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用融合蛋白CD137-Fc阻断CD137-CD137L共刺激通路后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活化的T细胞刺激了内皮细胞活化,诱导了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IL-1、IL-8以及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CD137-Fc成功地阻断了CD137-CD137L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结论证明CD137-CD137L的相互作用在内皮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示CD137与其配体交联具有刺激内皮细胞活化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7 CD137L CD137-Fc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CD137-Fc分子的构建与真核表达
6
作者 黄钢 黎万玲 +1 位作者 姜曼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85-2188,共4页
目的 构建人CD13 7 F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纯化人CD13 7 Fc融合蛋白。方法 从cDNA文库中用PCR扩增CD13 7全长编码基因 ,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测序证实后 ,继续用PCR扩增其膜外区cDNA ,,酶切后与hIgG1Fc... 目的 构建人CD13 7 F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纯化人CD13 7 Fc融合蛋白。方法 从cDNA文库中用PCR扩增CD13 7全长编码基因 ,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测序证实后 ,继续用PCR扩增其膜外区cDNA ,,酶切后与hIgG1Fc基因一起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转染 2 93T细胞瞬时表达 ,用夹心ELISA检测其表达情况 ,经蛋白A亲和纯化 ,用SDS PAGE与免疫印迹进行鉴定。结果 测序证实构建的CD13 7与CD13 7 FccDNA阅读框完整 ,连接部位序列正确 ;ELISA证实CD13 7 Fc蛋白的表达 ;SDS PAGE与免疫印迹证实其为人CD13 7 Fc蛋白。结论 获得了纯化的hCD13 7 Fc融合蛋白 ,为探讨CD13 7在免疫自稳调节中的地位 ,以及探索CD13 7的其它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7 CD137-Fc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部分纯化及其特征
7
作者 毛琼国 张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麦胚凝集素琼脂糖凝胶(WGA-Sepharose4B)部分纯化骨骼肌胰岛素受体;通过SDS-PAGE、胰岛素结合实验以及受体自身磷酸化和外源性底物磷酸化实验... 目的: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麦胚凝集素琼脂糖凝胶(WGA-Sepharose4B)部分纯化骨骼肌胰岛素受体;通过SDS-PAGE、胰岛素结合实验以及受体自身磷酸化和外源性底物磷酸化实验,分析受体的结构,并研究其特征。结果:SDS-PAGE证明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由两处分子量分别为135×103u和95×103u亚基组成;受体结合实验经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呈负协同效应,最大结合容量为(0.96±0.34)pmol/mg,受体β-亚基能自身磷酸化,且能激活受体内在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并呈胰岛素剂量依赖关系。结论:WGA-Sepharose4B纯化的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纯度和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胰岛素 受体 纯化 大鼠 T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抑制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军 杨康 +2 位作者 白云 吴蔚 熊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comp lem ent inh ib iting component,C IC)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按是否给予C IC灌胃处理,将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供心存活时间,在术后早期及供... 目的初步探讨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comp lem ent inh ib iting component,C IC)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按是否给予C IC灌胃处理,将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供心存活时间,在术后早期及供心失活时取两组心脏组织行光镜、电镜病理检查,并在术后固定时间分别抽鼠血行血清学检查,用微量法测定CH50、APH50,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3。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51.00±3.46)m in,与对照组(30.30±3.46)m in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豚鼠至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后,补体的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均被激活。C IC能明显抑制补体活性,延缓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心脏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补体 补体抑制剂 草麻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细菌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晓红 刘昕 +4 位作者 黄正根 彭惠民 袁科 程英 高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4-735,共2页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适应于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方法于细菌样本离心所得沉淀中加入提取液(25%Chelex-100,0·5%NP40,TE配制,pH=9·0);56℃孵育30min;100℃水浴10min;离心后所得上清即为DNA。电泳、PCR及Real...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适应于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方法于细菌样本离心所得沉淀中加入提取液(25%Chelex-100,0·5%NP40,TE配制,pH=9·0);56℃孵育30min;100℃水浴10min;离心后所得上清即为DNA。电泳、PCR及Real-time PCR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方法所提细菌DNA电泳条带清晰,未见假阳性,D(260)/D(280)=(1·79±0·03);PCR及Real-time PCR扩增未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灵敏度达101/ml细菌浓度。结论本研究细菌DNA提取方法特异灵敏,适应于PCR及Real-time 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波 向渝梅 +2 位作者 白云 许雪青 王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7-849,共3页
目的 分析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方法 利用已经公布的小鼠基因组数据库,采用BLAST程序检索该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基因和假基因,并利用ClusterW软件进行序列联配,绘制其分子进化树。结果 分析表明该家族半... 目的 分析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方法 利用已经公布的小鼠基因组数据库,采用BLAST程序检索该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基因和假基因,并利用ClusterW软件进行序列联配,绘制其分子进化树。结果 分析表明该家族半数成员具有多个假基因序列,为返转座类型假基因。这些假基因的形成时间有先后,所具有返转座假基因的典型结构也各不相同。分析该家族的进化表明PrxⅠ Ⅳ有共同的祖先,归为一个亚类,而PrxⅤ和Ⅵ与前者的相似性较差,归为另一个亚类。结论 该家族每个成员长期进化所形成的多样性提示其功能具有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xiredoxin 基因家族 进化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5 DNA结合域的克隆、表达及其酵母双杂交自身激活作用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祥 梁华平 +4 位作者 刘昕 代佳平 刘琛 罗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获得NF κBp65亚基DNA结合域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靶基因 ,并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和自身激活活性。方法 利用引物二聚体搭桥技术 ,扩增p65亚基DNA结合域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载体pG BKT7DNA BD。应用醋酸锂法... 目的 获得NF κBp65亚基DNA结合域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靶基因 ,并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和自身激活活性。方法 利用引物二聚体搭桥技术 ,扩增p65亚基DNA结合域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载体pG BKT7DNA BD。应用醋酸锂法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在SD Trp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观察转化株的生长情况。按尿素 SDS法抽提酵母蛋白 ,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靶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液相法和平板法检测阳性转化株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结果 获得p65DNA结合域基因片段 ,并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靶基因。靶基因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 ,无自身激活活性。结论 NF κBp65亚基DNA结合域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 ,用于肽库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5 DNA结合域 克隆 核因子ΚB 酵母双杂交 自身激活作用 酵母表达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汉族人群FGF23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鹏 仲伟天 +4 位作者 彭岩 贾敏 王燕 白云 王旭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因多态性同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重庆汉族人群431例,其中冠心病(CHD)组231例与对照组200例。提取血液DNA样本后采用...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因多态性同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重庆汉族人群431例,其中冠心病(CHD)组231例与对照组200例。提取血液DNA样本后采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对于rs7955866、rs13312756、rs3812822这3个FGF23基因Tag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对其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的组间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rs7955866 A等位基因和rs3812822 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位点组间基因型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rs7955866 GA基因型携带者患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146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146,95%CI[1.393~3.306]),rs3812822 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携带者患病风险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OR=2.010,95%CI[1.327~3.04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rs7955866及rs3812822位点均与CHD发病独立相关(P〈0.001,OR=2.478,95%CI[1.613~3.806];P〈0.001,OR=2.123,95%CI[1.439~3.132])。单体型rs7955866-rs13312756-rs3812822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单体型ACC具有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的作用(P〈0.001;OR=2.074,95%CI[1.391~3.091])。结论重庆汉族人群FGF23基因多态性及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旭开 杜文华 +4 位作者 李陶 杨成明 付春江 何作云 王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 48例 ,正常对照 49人。按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分 3组 ,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EHIR( +) ]组 ,原发...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 48例 ,正常对照 49人。按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分 3组 ,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EHIR( +) ]组 ,原发性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 [EHIR( -) ]组 ,正常对照组 (NEH)。应用二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受检者颈动脉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 ,计算HOMA指数、CSDC、Vd Vs评估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结果 EHIR( +)组HOMA指数与IMT呈正相关 (r =0 3 8,P <0 0 1) ,CSDC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 (r =-0 2 9,P <0 0 1) ,Vd Vs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 (r =-0 3 1,P <0 0 1)。BMI、甘油三酯 (TG)水平高于EHIR( -)及NEH组 (P <0 0 5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大小在EHIR( +)组明显低于EHIR( -)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ampC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瑜娇 刘岚 +3 位作者 刘昌林 刘昕 黄正根 高玉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 了解某儿童医院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及ampC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 4 0鉴定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情况 ,行PCR扩增检测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基因。结果  2 2 2株菌对IPM、AK、CIP、... 目的 了解某儿童医院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及ampC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 4 0鉴定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情况 ,行PCR扩增检测 2 2 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基因。结果  2 2 2株菌对IPM、AK、CIP、FEP、CAZ、ATM、CRO、CN、SXT、PIP的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IPM 90 5 %、AK 79 3 %、CIP 68%、FEP5 0 9%、CAZ 46 4%、ATM 43 2 %、CRO 41 1%、CN 3 7%、SXT 3 5 5 %、PIP 2 0 7%。 15 4株细菌ampC基因阳性 (占 69 4% ) ,对所检测的各药物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IPM 92 9%、AK 81 1%、CIP 69 5 %、FEP 5 5 2 %、CN 45 5 %、CAZ 41 6%、ATM3 7%、CRO 3 4 4%、SXT 3 3 8%、PIP 13 6%。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对PIP的耐药性与ampC基因的分布有关。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严重 ,明确ampC基因的分布状况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PCR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6 位作者 毛琼国 陈庆海 蒋天伦 张雪 陈鸣 汤万里 俞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甲胎蛋白 (AFP)免疫传感器。方法 AT切向、基频 10MHz的石英晶体用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检测池 ,抗人AFP单克隆抗体采用巯基化方法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AFP免疫传感器。结果 构建...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甲胎蛋白 (AFP)免疫传感器。方法 AT切向、基频 10MHz的石英晶体用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检测池 ,抗人AFP单克隆抗体采用巯基化方法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AFP免疫传感器。结果 构建的压电AFP免疫传感器对AFP的响应特性良好 ,其线性检测范围为 2 0~ 10 0 0ng ml ,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等对AFP的检测基本无干扰 ;传感器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5次 ;68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放射免疫检测法符合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 0 92 ,P <0 0 1。结论 研制的压电AFP免疫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操作简单、省时、能重复使用和实时在线检测AFP的新方法 ,对比实验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 ,能用于临床实验诊断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传感器 免疫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重复照射抑制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舒彬 郝林林 +1 位作者 代佳平 吴宗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 探讨He Ne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功率密度 (10、5 0、10 0和 15 0mW /cm2 )He Ne激光照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30min ,1/d ,连续照射 3d ,在 3d重复照射后 2 4h用3H 脯氨... 目的 探讨He Ne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功率密度 (10、5 0、10 0和 15 0mW /cm2 )He Ne激光照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30min ,1/d ,连续照射 3d ,在 3d重复照射后 2 4h用3H 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10、5 0mW /cm2 照射后无变化 ,10 0mW /cm2 重复照射后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以 15 0mW /cm2 重复照射 ,细胞胶原合成与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 15 0mW /cm2 照射后的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低于 10 0mW /cm2 照射 (P <0 .0 5 )。结论  10 0mW /cm2 或 15 0mW /cm2 功率密度He Ne激光重复照射能抑制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Fc基因转染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熊刚 杨康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LIGH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方法 以DOTAP脂质体介导LIGHT Fc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 9,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比色法观察LIGHT Fc转染对Eca10 9细胞生长的影响 ,用RT PCR法检测LIGHT受体在Eca10 9细胞上... 目的 探讨LIGH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方法 以DOTAP脂质体介导LIGHT Fc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 9,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比色法观察LIGHT Fc转染对Eca10 9细胞生长的影响 ,用RT PCR法检测LIGHT受体在Eca10 9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LIGHT Fc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Eca10 9细胞的生长。在低血清培养时 ,Eca10 9 LIGHT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MTT比色显示Eca10 9 LIGHT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LIGHT Fc基因转染对人食管癌Eca10 9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转染 ECA109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标志CD系列抗体蛋白芯片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燕 刘昕 +2 位作者 缪金明 申大忠 杨梦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记 ,然后与固定在芯片上的CD抗体阵列反应 ,扫描仪检测反应结果。结果 本研究选用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株为代表 ,测定到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HL 60、K562、NB4、Jurkat细胞CD1 3均为阳性 ,HL 60、NB4、Jurkat细胞CD4阳性 ,NB4细胞CD3 8阳性 ,K562细胞CD7阳性。所得结果与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等方法一致。结论 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有差异。蛋白芯片方法具有的高信息通量、低成本、制备、测定快速简单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抗体 膜蛋白 蛋白芯片 细胞膜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G ESP1在A549 SPC-A-1细胞株SG_2/M期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勇军 刘昕 钱春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0-712,共3页
目的 探讨PTTG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ESP1(estradiol stimulatedprotein 1)在A5 49、SPC A 1细胞S、G2 M期的表达。方法 用双胸苷同步化法同步化A5 49、SPC A 1细胞及MRC 5细胞,分别收集S、G2 M期总RNA ,做Real time... 目的 探讨PTTG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ESP1(estradiol stimulatedprotein 1)在A5 49、SPC A 1细胞S、G2 M期的表达。方法 用双胸苷同步化法同步化A5 49、SPC A 1细胞及MRC 5细胞,分别收集S、G2 M期总RNA ,做Real timePCR。结果 PTTG在A5 49细胞和SPC A 1细胞的S期表达比G2 M期表达高,在MRC 5细胞的在S、G2 M期中PTTG均无表达;ESP1在A5 49细胞与SPC A 1细胞及MRC 5细胞的S期表达均比G2 M期表达低。结论 PTTG在MRC 5的S、G2 M期都无表达,在A5 49、SPC A 1的S期比G2 M期表达增高,提示肿瘤细胞的染色体非整倍体与PTTG的表达增高有关;ESP1在MRC 5和A5 49、SPC A 1的S期比G2 M期表达低,说明细胞中姐妹染色体的分离主要依靠于ESP1在G2 M期被激活,而导致姐妹染色体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1 PITG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1/APP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与Aβ_(1-40)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达兵 唐军 +4 位作者 范晓棠 宋敏 徐海伟 周光纪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对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和组织学分析,探讨其与老化态Aβ1-40单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对Tg小鼠和AD大鼠模型应用改进刚果红染色法、Nissl’s染色结合免... 目的对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和组织学分析,探讨其与老化态Aβ1-40单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对Tg小鼠和AD大鼠模型应用改进刚果红染色法、Nissl’s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内Aβ沉积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①PS1/APP双转基因AD小鼠刚果红染色显示皮质和海马内广泛圆形Aβ沉积,周围绕以胶质细胞带,免疫组化显示GFAP阳性细胞活化呈团块聚集。②AD大鼠刚果红染色显示单侧海马齿回区有Aβ斑块状沉积,Nissl’s染色显示注射针道附近海马锥体层细胞丢失,注射侧海马GFAP阳性细胞增多。结论Aβ1-40单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尽管可以模拟人类AD疾病的部分特征病理改变,但是不能模拟疾病渐进性的病理学改变。PS1/APP双转基因小鼠能够模拟AD病人脑内的主要病理改变与渐进性过程,是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但该模型未发现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小鼠 大鼠 Β淀粉样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