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_2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司维柯 陈安 +3 位作者 李鹏 刘斌 高利宏 姚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是否能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 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  0~ 3 .0g/L苦参碱处理HepG2 细胞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TUN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 ;AnnexinV FITC/PI双标记检测早期凋亡 ... 目的 观察苦参碱是否能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 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  0~ 3 .0g/L苦参碱处理HepG2 细胞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TUN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 ;AnnexinV FITC/PI双标记检测早期凋亡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wp5 3 ,bcl 2 ,bax ,c myc ,Fas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结果  1.5~ 3 .0g/L苦参碱可诱导HepG2 凋亡 ,并且使凋亡相关基因wp5 3 ,bax ,Fas表达上调 ,而抗凋亡基因bcl 2 ,c myc表达下调。结论 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可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 凋亡 ,并且该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和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肝细胞癌 凋亡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HepG_2细胞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司维柯 李鹏 姚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抑制HepG2 细胞增殖时 ,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变化 ,以揭示苦参碱抑制HepG2 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0~ 1 5g/L苦参碱作用HepG2 细胞 3d ,免疫组化检测AFP、PCNA、wp5 3、Rb、N ras、c myc蛋白的表达 ,原位杂交法检测w... 目的 观察苦参碱抑制HepG2 细胞增殖时 ,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变化 ,以揭示苦参碱抑制HepG2 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0~ 1 5g/L苦参碱作用HepG2 细胞 3d ,免疫组化检测AFP、PCNA、wp5 3、Rb、N ras、c myc蛋白的表达 ,原位杂交法检测wp5 3、c mycmRNA的表达 ,真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检测结果 ,Microsoft-Excel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 ;放免法检测cAMP、cGMP量的改变 ;亲和层析法分离肝癌GGT(HSGGT)并检测HSGGT和GGT酶活性。结果 苦参碱处理HepG2 细胞后 ,与细胞代谢相关的指标发生变化 :cAMP升高 ,cAMP/cGMP比值升高 ;AFP、PCNA、cGMP、GGT、HSGGT量均降低。与基因相关的指标发生变化 :抑癌基因wp5 3、Rb表达增强 ,癌基因c myc表达减弱 ,N ras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 一定浓度苦参碱处理HepG2 细胞后 ,在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上均抑制了HepG2 的恶性增殖 ,表明苦参碱通过调节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HEPG2细胞 代谢 基因水平 肝细胞癌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源 司维柯 +1 位作者 李鹏 姚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8-780,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A5 49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5 49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分别作用A5 49细胞 ,观察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TNU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 ,流式细胞... 目的 观察比较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A5 49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5 49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分别作用A5 49细胞 ,观察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TNU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 苦参碱在浓度为 0 5g L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A5 49增殖的作用 ,浓度在1 0g L时TUNEL原位检测DNA断裂为强阳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 ;相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没有明显的抑制A5 49增殖的作用 ,当其浓度增加到 10倍出现对A5 49抑制增殖的作用 ,但是TUNEL原位检测DNA断裂为弱阳性 ,流式细胞仪不能检测出凋亡峰。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A5 49细胞系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同浓度下氧化苦参碱不能抑制A5 49细胞系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A549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降钙素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怡麟 何莹 +2 位作者 陈安 易维京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获得抗人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基本特性。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PCT编码序列,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CT重组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筛选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原;综合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PCT... 目的获得抗人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基本特性。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PCT编码序列,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CT重组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筛选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原;综合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PCT中潜在的B细胞表位肽,用合成肽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纯化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将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经过配对建立检测重组PCT的ELISA体系,并初步对临床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成功获得3株PCT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为2-D7、2-H12和4-H12,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最高效价为1∶1 024 000,亲和力最高可达到1.3×109L/mol;选取2-D7经Western blot鉴定能够检测重组PCT蛋白,经免疫组化证实能特异性识别甲状腺组织中PCT蛋白,经过配对成功建立了检测重组PCT的ELISA体系,运用建立体系检测临床血清PCT含量时发现正常组与细菌培养阳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成功表达了人PCT重组蛋白,获得了3株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PCT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检测重组PCT的ELISA体系,并初步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特性鉴定 ELSI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颖 周世文 +1 位作者 汤建林 陈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sil.ODS2(5μm,4.6mm×150)色谱柱,以乙腈:水(42:58,含磷酸二氢钾2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6.2mmol/L)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sil.ODS2(5μm,4.6mm×150)色谱柱,以乙腈:水(42:58,含磷酸二氢钾2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6.2mmol/L)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小檗碱在10.08-20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1.89%,S/N≥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盐酸小檗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及其效应初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冯起甲 徐智 +4 位作者 吴国明 胡川闽 徐顺贵 陈维中 郭芮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预测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LBP的二级结构和分析LBP表面特性(亲水性、可塑性、可及性和抗原性),再计算平均抗原指数(AI),预测LBP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LBP存在多个潜在的... 目的预测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LBP的二级结构和分析LBP表面特性(亲水性、可塑性、可及性和抗原性),再计算平均抗原指数(AI),预测LBP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LBP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247~260序列(FKGEIFHRNHRSPV)的AI(0.0407)明显高于其他片段,370~379序列(LPSSSKEPVF)和303~325序列(ITDDMIPPDSNIRLTTKSFRPFV)的AI分别是0.0336和0.0295。247~260序列是LBP潜在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到LBP的B细胞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抗原 表位 B细胞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核素显像及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绍钧 李前伟 +2 位作者 李忠俊 王源 黄定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以荷人膀胱癌、胆管癌小鼠为模型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整合素αvβ3 受体在肿瘤的核素显像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①复制荷人膀胱癌小鼠模型 ,观察 13 1I anti VEGF的放射免疫显像 ;②将荷瘤小鼠分为实验... 目的 以荷人膀胱癌、胆管癌小鼠为模型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整合素αvβ3 受体在肿瘤的核素显像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①复制荷人膀胱癌小鼠模型 ,观察 13 1I anti VEGF的放射免疫显像 ;②将荷瘤小鼠分为实验组、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探讨 13 1I anti KDR的放射免疫治疗 ;③建立荷人胆管癌小鼠模型 ,观察12 5I RGD 4CY的受体显像。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示膀胱癌组织高表达VEGF及KDR蛋白 ,而正常组织极低水平表达 ;②13 1I anti VEGF、13 1I anti KDR及 12 5I RGD 4CY在各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T/NT ;③ 13 1I anti KDR的放射免疫治疗示实验组与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 ,但前者作用快且抑制率明显高于后者 ;④放射自显影示 12 5I RGD 4CY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影最强 ,肺、颈部及其它软组织呈低水平分布。结论 13 1I anti VEGF、13 1I anti KDR可较好地显示膀胱癌 ,并明显抑制其生长 ,12 5I RGD 4CY可望成为一有效的肿瘤αvβ3 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治疗 放射免疫显像 受体显像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DR αvβ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MI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活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建秀 李鹏 +5 位作者 伍艳芳 易维京 刘进军 郭鹰 唐捷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构建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hum an m acrophage m igration inh ib itory factor,hM IF)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从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细胞克隆hM IF cDNA,测序后构建pET11b/hM IF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 目的构建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hum an m acrophage m igration inh ib itory factor,hM IF)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从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细胞克隆hM IF cDNA,测序后构建pET11b/hM IF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hM IF;重组hM IF经纯化和鉴定后,作为抗原常规免疫和CpG ODN加强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鉴定活性。结果构建pET11b/hM IF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出预期hM IF蛋白,表达率30%,纯化后纯度达95%。W estern b lotting鉴定为hM IF,NO释放实验证实具有生物学活性。两种免疫方案共获得9株分泌抗hM IF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一株经W estern b lotting和活性鉴定证明具有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hM IF重组蛋白和抗hM IF单克隆抗体,为其基础性研究和在脓毒症的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制备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简并PCR克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 被引量:4
9
作者 智强 李淑慧 +5 位作者 高利宏 李鹏 周玉 易维京 王源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用简并PCR从烟草节杆菌02181中扩增出肌酸酶部分序列,以期获得其全长编码基因。方法从NCBI查询已发表的肌酸酶蛋白质序列,将其递交到Block Maker服务器,利用工具软件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以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为模板做PCR。... 目的用简并PCR从烟草节杆菌02181中扩增出肌酸酶部分序列,以期获得其全长编码基因。方法从NCBI查询已发表的肌酸酶蛋白质序列,将其递交到Block Maker服务器,利用工具软件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以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为模板做PCR。结果将所得目的片段(414bp)在NCBI上BLASTx,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不同菌种来源的肌酸酶高度同源,其中与节杆菌属肌酸酶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一致性达到了71%。结论从烟草节杆菌02181中成功克隆出了肌酸酶基因的部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酶 简并PCR Block MAKER CODE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高保守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分子IRF-4结合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竹君 周玉 +4 位作者 李鹏 易维京 杨明珍 李淑慧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获得一个新的高保守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分子IRF-4结合蛋白(IRF-4-binding protein,IBP)的高效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IBP特异片段(1228~1893bp),目的片段cDNA插入pET32a和pGEX-KG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 目的获得一个新的高保守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分子IRF-4结合蛋白(IRF-4-binding protein,IBP)的高效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IBP特异片段(1228~1893bp),目的片段cDNA插入pET32a和pGEX-KG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IPTG诱导表达后组合应用阴离子交换层析、His、GST亲和层析技术获得免疫原(pET32a/IBP融合蛋白)及检测原(pGEX-KG/IBP融合蛋白)。HPLC鉴定纯度。利用改良快速免疫法获得兔抗IBP多克隆抗血清,并经蛋白A柱纯化,非特异性抗体吸收。间接ELISA检测抗体滴度、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达并纯化的pET32a/IBP融合蛋白纯度达92%,pGEX-KG/IBP融合蛋白纯度达87%。IBP多克隆抗体滴度达1:51200,能特异地和内源性IBP结合。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IBP融合蛋白,制备了高滴度、高特异性的抗IBP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F-4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快速免疫法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的构建及其导向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川闽 郭建秀 +2 位作者 李鹏 陈安 刘彦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构建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并探讨其导向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首先将HAb25(sc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突变子PE40,在p ly5载体上构建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再将其亚克隆入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 目的构建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并探讨其导向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首先将HAb25(sc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突变子PE40,在p ly5载体上构建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再将其亚克隆入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DH5α宿主菌,温度诱导表达;SDS-PAGE观察其表达水平并建立目的蛋白的纯化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HAb25(scFv)-PE40与肝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体外导向细胞毒实验明确其是否具有选择性靶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限制性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证实在p ly5载体上成功地构建了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该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在pBV220载体中获得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3.3%;纯化后的HAb25(scFv)-PE40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具有与亲本抗体HAb25相同的抗原结合特性;导向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HAb25(scFv)-PE40具有明确的选择性靶细胞杀伤活性。结论已成功构建和高效表达了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该免疫毒素有选择性地杀伤靶肝细胞的生物活性(P<0.001),为其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单链抗体 免疫毒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T-proBNP的高效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检测标准品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易维京 李鹏 +2 位作者 李淑慧 智强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构建人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建立重组NT-proBNP纯化工艺,制备NT-proBNP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和套叠(GeneSOEing)PCR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NT... 目的构建人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建立重组NT-proBNP纯化工艺,制备NT-proBNP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和套叠(GeneSOEing)PCR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NT-proBNP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进行偏嗜性改造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和pET42a构建不同形式的NT-proBNP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采用离子交换、HIS和GST亲和层析柱以及肠激酶(EK酶)酶切等方法建立NT-proBNP重组蛋白的纯化工艺;用Roche公司NT-proBNP检测试剂盒测定所制备的标准品的免疫活性和稳定性。结果pET32a和pET42a构建的不同形式NT-proBNP原核表达质粒在BL21(DE3)均实现了高效可溶性表达,通过多种纯化方案制备了纯度达98.3%的NT-proBNP-83重组蛋白,经测定具有良好免疫活性和稳定性,适合用于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结论成功构建了人NT-proBN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较适合用于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的NT-proBNP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高效 套叠PCR肠激酶 蛋白纯化 工作标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 shuffling及T7噬菌体展示技术定向进化并筛选鉴定sCD74突变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臧家涛 李淑慧 +2 位作者 李鹏 陈安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利用DNA shuffling技术,结合T7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定向进化MIF受体sCD74,以获得高亲和力突变体基因。方法定点突变的牛、小鼠、人CD74胞外同源区基因以DNaseⅠ消化,回收25—50bp片段进行DNA shuffling;将500bp shuffling产物... 目的利用DNA shuffling技术,结合T7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定向进化MIF受体sCD74,以获得高亲和力突变体基因。方法定点突变的牛、小鼠、人CD74胞外同源区基因以DNaseⅠ消化,回收25—50bp片段进行DNA shuffling;将500bp shuffling产物经限制性酶切后与T7噬菌体DNA连接,与T7 package extracts组建噬菌体文库;采用竞争淘洗方法进行5轮筛选,富集得到高亲和力结合MIF的噬菌体;挑取20株噬菌体单克隆进行基因克隆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以竞争ELISA初步鉴定进化效果。结果20株噬菌体单克隆具有相同的sCD74突变基因,为相同克隆,将此克隆命名为sHCD74m,其基因命名为sHCD74mD;竞争性ELISA分析显示其MIF结合力提高。结论得到了与MIF高亲和力结合的sCD74突变体基因sHCD74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SHUFFLING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D74 噬菌体展示技术 MHC Ⅱ恒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的原位杂交法分型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华阳 周来新 +4 位作者 刘斌 钟白玉 叶庆佾 谭骏 刘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配基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和18型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4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复发尖锐湿疣的冰冻组织切片中HPV基因型别。结果显示: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中HPV阳性率为... 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配基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和18型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4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复发尖锐湿疣的冰冻组织切片中HPV基因型别。结果显示: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中HPV阳性率为83.3%,其中HPV6b、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58.3%、25.0%、29.27%、4.2%。组织切片杂交后,阳性颗粒多数分布于表皮中的颗粒层和增厚的棘层,少数分布于表皮全层,大多数空泡细胞内可见阳性颗粒,少数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复发 原位杂交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IBP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简从相 熊剑 +4 位作者 李鹏 申涛 常慧君 胡川闽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构建IRF-4结合蛋白(IBP)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内IBP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IBP为靶基因,以pcDNATM6.2-GW/EmGFPmiR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4对重组体,并进行DNA测序鉴定。... 目的构建IRF-4结合蛋白(IBP)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内IBP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IBP为靶基因,以pcDNATM6.2-GW/EmGFPmiR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4对重组体,并进行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选择转染效果最好的1对重组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表达质粒对IBP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测定对侵袭力的影响。结果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IBP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约70%;IBP表达下调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减缓(P<0.05);同时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后乳腺癌发生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25±7)、(67±6)、(68±5),P<0.05]。结论下调IBP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F-4结合蛋白 RNA干扰 乳腺癌 增殖 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P促进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剑 常慧君 +5 位作者 李鹏 范舒 申涛 简从相 周继祥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IBP对SACC细胞抗紫杉醇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CC2转染IBP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自根据不同紫杉醇浓度分成5组,紫杉醇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在紫杉醇作用下IBP对SA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紫... 目的探讨IBP对SACC细胞抗紫杉醇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CC2转染IBP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自根据不同紫杉醇浓度分成5组,紫杉醇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在紫杉醇作用下IBP对SA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紫杉醇作用前后ACC2细胞微管的变化及IBP与微管的关系。结果 IBP使ACC2细胞对紫杉醇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在5μg/ml的紫杉醇浓度下最为明显;紫杉醇开始作用后,ACC2-C1细胞的微管点状聚集成团,而ACC2-C1/IBP细胞的微管则出现明显的紊乱、断裂,IBP能促进微管的解聚;IBP所发的绿色荧光与微管的红色荧光糅合在一起呈黄色,IBP与微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结论 IBP促进SACC细胞对紫杉醇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P 紫杉醇 免疫荧光染色 TUBU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MIFcDNA的克隆及其原核高效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进军 李鹏 +2 位作者 郭鹰 潘自铁 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 克隆人MIFcDNA并构建其高效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可溶性hMIF蛋白。方法 经RT PCR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45 3中扩增到hMIFcDNA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1b中。测序验证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最后经离... 目的 克隆人MIFcDNA并构建其高效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可溶性hMIF蛋白。方法 经RT PCR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45 3中扩增到hMIFcDNA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1b中。测序验证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最后经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法纯化hMIF蛋白。结果 克隆到的hMIFcDNA与Genebank已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纯化得到的产物经Westernblotting鉴定证实为hMIF蛋白。结论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pET11b/hMIF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纯化到高纯度的可溶性hMIF蛋白,为治疗性抗hMIF抗体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IF 乳腺癌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MIF单克隆抗体的活性鉴定及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阳 陈莎 +2 位作者 胡川闽 李淑慧 万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对制备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anti-human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hMIF)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并研究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抗MIF单克隆抗体... 目的对制备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anti-human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hMIF)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并研究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抗MIF单克隆抗体F11的亚类、抗体亲和力及特异性;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抑制试验和异构酶活性抑制试验,鉴定F1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选用C57BL/6J小鼠构建CLP、LPS诱导脓毒症模型,研究F11抗体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结果 F11抗体亚类为IgG1型,亲和力为2.5×1010,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强阳性;F11抗体显著抑制MIF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P<0.01)及MIF异构酶活性(P<0.01);明显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CLP模型:P<0.01,LPS模型: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并对CLP术后血清TNF-α和IL-6的升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具有异构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抗MIF单克隆抗体,显著提高致脓毒症模型小鼠生存率并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因子 脓毒症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5-甲氧色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对阿片类镇痛药依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淑慧 周见至 +2 位作者 唐渊 张海港 李晓辉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观察N-乙酰-5-甲氧色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对哌替啶依赖动物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建立创伤痛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观察创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N-乙酰-5-甲氧色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对哌替啶依赖动物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建立创伤痛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观察创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N-乙酰-5-甲氧色胺对其的影响;以连续递增给药建立哌替啶依赖小鼠模型,观察N-乙酰-5-甲氧色胺对哌替啶依赖动物戒断反应的影响。结果大鼠创伤后第3天,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N-乙酰-5-甲氧色胺(30,60,120 mg.kg-1)腹腔注射能剂量依赖性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连续腹腔注射哌替啶7次,用纳洛酮催促后小鼠跳跃反应百分率达90%,N-乙酰-5-甲氧色胺2 d 7次给药累加剂量达840 mg.kg-1,小鼠未出现跳跃反应;N-乙酰-5-甲氧色胺(5,15,20 mg.kg-1)与哌替啶合用,能明显地抑制哌替啶依赖小鼠戒断跳跃反应(P<0.01),使小鼠跳跃反应百分率分别减少61.4%,72.8%,84.8%,且N-乙酰-5-甲氧色胺抗哌替啶依赖作用强度均有剂量相关性。结论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大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N-乙酰-5-甲氧色胺无明显身体依赖性,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哌替啶依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5-甲氧色胺 哌替啶 抗氧化应激 戒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表位鉴定及其应用
20
作者 韩起 丛珊 +5 位作者 易维京 陈莎 梁文斌 陈安 胡川闽 李淑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制备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克隆抗体(mAb),鉴定其基本特性并通过配对检测临床样本血清,对已配对的mAb进行表位鉴定。方法通过已制备的H-FABP抗原和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常规融合筛选后进行抗体亚型鉴定、效价和亲和... 目的制备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克隆抗体(mAb),鉴定其基本特性并通过配对检测临床样本血清,对已配对的mAb进行表位鉴定。方法通过已制备的H-FABP抗原和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常规融合筛选后进行抗体亚型鉴定、效价和亲和力检测,纯化mAb后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对mAb进行特异性检测;将获得的mAb分别作为捕获和检测抗体,经过配对建立检测重组H-FABP的ELISA体系,并初步用于临床血清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2段H-FABP表位,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短肽并纯化,通过Western blot法对配对的mAb进行表位鉴定。结果成功获得4株抗H-FABP特异性mAb,亚类分别为IgG2a和IgG2b,抗体效价为1∶51 200~1∶1024 000,亲和力最高可达到9.02×109mol/L;经Western blot法和间接ELISA鉴定均能够特异检测重组H-FABP蛋白,经过配对发现mAb 3-H5和1-F10能够检测重组H-FABP,并在其临床血清样本检测中发现正常组和急性心梗组之间H-FABP水平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通过表位鉴定发现未知表位的mAb 1-F10能够特异识别位点为H-FABP的第86到第133位氨基酸。结论制备了4株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H-FABPmAb,成功建立了检测临床样本血清中的ELISA体系,并对其表位进行了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ABP 单克隆抗体 ELSIA体系检测 表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