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腹泻患者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及药敏性分析
1
作者 李文建 于长青 +3 位作者 李爱华 董立波 邹全明 贾成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建立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方法,明确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的关系。方法:取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粪便分别接种于 S S., Mac Conkey 及血液琼脂平板上,35℃24~48 h 后从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取1~3 种... 目的:建立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方法,明确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的关系。方法:取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粪便分别接种于 S S., Mac Conkey 及血液琼脂平板上,35℃24~48 h 后从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取1~3 种优势生长的菌落数个进行鉴定,对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菌做药敏试验。结果:慢性腹泻患者中以非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者占67.0% (73/109),分离出共22 种76 株细菌、3 株真菌,其中 G- 杆菌17 种55 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液化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占58.0% (32/55); G+ 球、杆菌5 种21 株,以屎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为主,占71.4% (15/21)。30 例健康人中未发现一例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生长者( P < 0.001)。优势菌对丁氨卡那霉素、氟哌酸等敏感性较好,而对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等过去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较低。结论:肠道优势菌群检验方法对于慢性腹泻患者进行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腹泻 肠道优势菌群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及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建敏 邹全明 +1 位作者 王缚鲲 张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95-996,共2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与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采用奥氏粘度计或凝胶层析法 (GPC)测定分子量 ,并考察其重量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开始降解的时间早于聚乳酸 ,而在相同时间内 ,前者的重量和分子量下降... 目的 研究聚乳酸与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采用奥氏粘度计或凝胶层析法 (GPC)测定分子量 ,并考察其重量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开始降解的时间早于聚乳酸 ,而在相同时间内 ,前者的重量和分子量下降也较后者明显。结论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亲水性优于聚乳酸 ,是较理想的亲水性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 体外降解 奥氏粘度计 凝胶层析法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刚 邹全明 +1 位作者 张卫军 解庆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液体培养方法培养幽门螺杆菌(Hp)。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瓶,装少量含有10%小牛血清、0.5%淀粉、10mg/L万古霉素和2500U/L多粘菌素B的脑心浸液肉汤,在厌氧罐中通过抽气换气建立微需氧环境...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液体培养方法培养幽门螺杆菌(Hp)。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瓶,装少量含有10%小牛血清、0.5%淀粉、10mg/L万古霉素和2500U/L多粘菌素B的脑心浸液肉汤,在厌氧罐中通过抽气换气建立微需氧环境,37℃振荡培养,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生长情况。结果:培养24~48h,液体中活菌水平超过108CFU/ml,涂片染色细菌形态典型。结论:此Hp液体培养方法简便可行,细菌生长良好,能满足对Hp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培养 液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阳 胡琳琳 +6 位作者 黄薇薇 余抒 廖亚玲 顾江 任莉 邹全明 郭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时检测HP定植率,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鉴定分析。结果预处理感染组感染率(93.3%)与直接感染组感染率(26.7%)有明显差异(P<0.05);各实验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条带数量,空白对照组(21.6±2.5)、阴性对照组(3.3±1.1)、直接感染组(14.6±2.4)和预处理感染组(7.2±2.2),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蒙古沙鼠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Hp感染与胃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包涵体中纯化重组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缚鲲 邹全明 +4 位作者 张卫军 田文标 杨王君 郭学青 郭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从包涵体中纯化重组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的方法。方法 重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后 ,表达的Hp的HspA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 ,采用QSepharoseHighPerformanc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从包涵体中纯化重组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的方法。方法 重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后 ,表达的Hp的HspA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 ,采用QSepharoseHighPerformanc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使用SDS PAGE和HPLC检测纯度 ,选用ELISA和动物实验对纯化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 Hp的HspA包涵体经洗涤和溶解后 ,Hp的HspA的纯度 >60 %。包涵体溶解液经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后纯度超过 95 %。Hp的HspA纯品经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从包涵体中获得高纯度的重组HspA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 蛋白纯化 重组人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永红 邹全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受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8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永红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人IL 18成熟蛋白 (mhIL 18)的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由人肝脏Kupffer细胞中扩增mhIL 18基因 ,构建非融合型原核表达质粒petTT mhIL 18,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 ,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 ,超声裂解细胞提取包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人IL 18成熟蛋白 (mhIL 18)的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由人肝脏Kupffer细胞中扩增mhIL 18基因 ,构建非融合型原核表达质粒petTT mhIL 18,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 ,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 ,超声裂解细胞提取包涵体 ,采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 ,包涵体蛋白经 8mol L尿素溶解 ,透析复性 ,ELISA检测重组蛋白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能力。结果 所扩增的mhIL 18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到。经IPTG诱导 ,mhIL 1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40 %以上 ,在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复性的重组蛋白具有诱生IFN γ的能力。结论 mh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重组表达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72-774,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 空泡毒素 CAGA CagPAI N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口服重组LTB和HpUreB免疫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曾韦锟 郭刚 +2 位作者 刘开云 解庆华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rLTB)的粘膜佐剂活性以及重组Hp尿素酶B亚单位 (rUreB)的免疫学活性 ,为制备安全有效的Hp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ELISA检测rLTB的GM1(神经节苷脂 )结合活性 ,利用本室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rLTB... 目的 观察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rLTB)的粘膜佐剂活性以及重组Hp尿素酶B亚单位 (rUreB)的免疫学活性 ,为制备安全有效的Hp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ELISA检测rLTB的GM1(神经节苷脂 )结合活性 ,利用本室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rLTB和r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 ,在第 4和 /或 5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 ,以及唾液、粪便抽提物、肠粘液sIgA水平。采用3 H掺入实验 ,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 ①rLTB具有GM1结合活性。②与不加佐剂的对照比较 ,加rLTB的实验组 ,能够有效地诱发唾液及肠道sIgA的产生。③口服HprUreB抗原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IgG和sIgA。④3 HT dR掺入实验提示加佐剂组较不加佐剂组 ,脾脏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更强。⑤不加佐剂组血清IgG ,免疫第 5周较第 4周高 ;加佐剂则是第 4周比第 5周高。结论 重组LTB具有良好的粘膜佐剂功能 ;HprUreB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 ;小鼠口服rLTB和rUreB后可以产生保护性sIg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B LTB HP 免疫应答 免疫佐剂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