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文标 邹全明 +4 位作者 吴超 张卫军 杨珺 冉向阳 王缚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纯化rLTB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后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rLTB经过洗涤、变性溶解后 ,分别采用QSepharoseTM HighPerformanc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PhenylFF(highsub)疏水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并透析复性 ... 目的 纯化rLTB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后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rLTB经过洗涤、变性溶解后 ,分别采用QSepharoseTM HighPerformanc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PhenylFF(highsub)疏水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并透析复性 ,然后采用SDS PAGE和HPLC检测纯度 ,并选用ELISA、动物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 得到纯度达 97 85 %的rLTB ,复性的rLTB经检测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得到纯度较高、生物学活性较好的rLT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B亚单位 纯化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毒素ⅡA1亚单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萍 陈洪章 +6 位作者 曾明 郭鹰 张卫军 毛旭虎 刘璐 曾浩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制备出高效价的抗志贺毒素ⅡA1亚单位(STX2A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重组GST-STX2A1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以天然STX2毒素为筛选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目的制备出高效价的抗志贺毒素ⅡA1亚单位(STX2A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重组GST-STX2A1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以天然STX2毒素为筛选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以体内诱生法产生腹水,并采用Protein A-Sepharose柱对其纯化,快速定性试纸鉴定McAb的Ig亚类,采用间接ELISA相加实验鉴定抗原识别表位。结果获得3株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STX2-1A3、STX2-1E10、STX2-3A7,Ig亚类分别为IgG1λ型、IgG1κ型和IgG3κ,亲和力常数分别为5.76×109、1.21×109和3.97×108。结论成功制备3株稳定分泌抗STX2A1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高,能与天然STX2A亚单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H7 STX2A1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4
3
作者 毛旭虎 邹全明 +4 位作者 鲁东水 曾玮锟 郭刚 王毅超 解庆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组尿素酶B亚单位 (rUreB)作为幽门螺杆菌 (Hp)口服疫苗成份的效果、探讨Hp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重组Hp保护性抗原UreB与粘膜免疫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 (CTB)共口服免疫BalB/c小鼠 ,ELISA分析血清、唾液和粪便、胃粘液... 目的 评价重组尿素酶B亚单位 (rUreB)作为幽门螺杆菌 (Hp)口服疫苗成份的效果、探讨Hp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重组Hp保护性抗原UreB与粘膜免疫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 (CTB)共口服免疫BalB/c小鼠 ,ELISA分析血清、唾液和粪便、胃粘液中IgG、IgA抗体水平 ,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在Hp刺激下的增殖情况及IL 4、IFN γ的变化。结果 BalB/c小鼠口服rUreB和CTB混合制剂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全身和局部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尿素酶B亚单位 免疫应答 幽门螺杆菌 BALB/C小鼠 免疫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疫苗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鹰 邹全明 +4 位作者 朱永红 吴超 郭刚 毛旭虎 袁小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53-755,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组热休克蛋白A (rHspA)作为幽门螺杆菌 (Hp)口服疫苗成分的效果。方法 采用重组Hp保护性抗原HspA与粘膜免疫佐剂 (霍乱毒素 ,CT ;大肠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共口服免疫BALB c小鼠 ,ELISA分析小鼠血清、胃肠粘液中IgG、... 目的 评价重组热休克蛋白A (rHspA)作为幽门螺杆菌 (Hp)口服疫苗成分的效果。方法 采用重组Hp保护性抗原HspA与粘膜免疫佐剂 (霍乱毒素 ,CT ;大肠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共口服免疫BALB c小鼠 ,ELISA分析小鼠血清、胃肠粘液中IgG、IgA抗体水平 ,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在Hp刺激下的增殖情况以及IL4、IFN γ的变化。结果 单纯口服rHspA组产生的抗体水平与对照组 (PBS)相差不显著 ,而rHspA +佐剂组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rHspA +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 ,在Hp抗原刺激作用下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 ;不加佐剂免疫组分泌IFN γ水平增加 ,IL 4水平未发现增加 ;而加佐剂免疫组除IFN γ水平增加外 ,IL 4水平也发现显著增加。结论 BA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A 口服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优势Th表位的系统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李滨 陈立 +6 位作者 杨武晨 李海波 胡健 何亚非 章金勇 赵卓 吴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中CD4+细胞优势应答表位,并确定其MHC限制性。方法以重组UreB蛋白(rUreB)与弗氏佐剂联合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从小鼠脾脏中体外扩增UreB特异性T淋巴细胞,采用步...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中CD4+细胞优势应答表位,并确定其MHC限制性。方法以重组UreB蛋白(rUreB)与弗氏佐剂联合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从小鼠脾脏中体外扩增UreB特异性T淋巴细胞,采用步移重叠合成肽法筛选CD4+T细胞优势应答表位,分析其MHC分子限制性。结果 18mer短肽筛选发现UreB403-420和UreB409-426可显著刺激UreB特异性CD4+T细胞产生IFN-γ。13mer短肽鉴定实验结果显示,UreB409-421可刺激产生与18mer短肽UreB403-420和UreB409-426等同的应答强度。同时抗体阻断实验表明,抗H-2d(I-A)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阻断该表位的应答。结论 UreB403-420和UreB409-426为UreB抗原中的优势Th表位,其刺激免疫反应的核心位置为UreB409-421,且存在H-2d(I-A)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亚单位 TH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ureB及pT-hpaA核酸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柏杨 邹全明 曾韦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21-2323,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携带Hp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pTCAE-ureB(pT-ureB)和pTCAE-hpaA(pT-hpaA)肌注小鼠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ureB;与已成功构建的质粒pT-hpaA分别作为疫苗方案,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空质粒对照... 目的观察并比较携带Hp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pTCAE-ureB(pT-ureB)和pTCAE-hpaA(pT-hpaA)肌注小鼠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ureB;与已成功构建的质粒pT-hpaA分别作为疫苗方案,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空质粒对照,末次免疫后第2、4、6周分别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结果两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第2周均可出现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随时间逐渐增高;末次免疫后第6周,两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pT-ureB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pT-hpaA(P<0.01)。结论pT-ure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pT-hp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UREB HPAA 核酸疫苗 小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UreB414-OMP18-LTB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葛迪 郭刚 +2 位作者 毛旭虎 张卫军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活性片段(UreB414)、外膜蛋白(OMP18)及大肠埃希菌LTB融合疫苗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PCR扩增ureb414、omp18、ltb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并鉴定方向后依次连接,构建融...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活性片段(UreB414)、外膜蛋白(OMP18)及大肠埃希菌LTB融合疫苗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PCR扩增ureb414、omp18、ltb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并鉴定方向后依次连接,构建融合基因UOL,然后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SDS-PAGE电泳进行表达,W estern印迹检测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PCR扩增分别获得约414、537 bp和320 bp产物,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三者融合后获得一约1 200 bp目的基因。重组融合蛋白表达量可达细菌总蛋白的1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为UreB、OMP18、LTB兔抗血清特异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UreB-OMP18-LTB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 外膜蛋白 大肠埃希菌不耐热毒素B亚单位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正常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蒲瑞雪 郭红 +2 位作者 廖亚玲 邹全明 郭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人群胃内菌群的特点,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内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胃内菌群与Hp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Hp阴性者、Hp正常携带者和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标本220例,采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分...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人群胃内菌群的特点,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内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胃内菌群与Hp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Hp阴性者、Hp正常携带者和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标本220例,采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在需氧、微需氧、厌氧情况下分离培养细菌,结合Hp感染情况,分析胃内主要菌群的结构组成及定植数量。结果220例胃镜受检者中,Hp阴性82例,Hp阳性138例,Hp检出率为62.73%;乳杆菌检出率在Hp阴性者(59.76%)和Hp感染患者(27.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细菌在3类人群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总量在Hp阴性者胃内的定植量显著高于Hp正常携带者和Hp感染患者(P<0.05);Hp阴性者中的乳杆菌、肠杆菌、链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1.39%、16.90%、18.28%,检出数量和所占比例明显均高于Hp感染患者(P<0.05);厌氧菌在Hp感染患者的检出率最高,所占比例为43.77%,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Hp感染严重影响胃内菌群变化,胃内菌群(特别是乳杆菌与厌氧菌)与Hp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正常菌群 乳杆菌属 链球菌属 肠杆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沙鼠感染模型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刚 刘开云 +3 位作者 解庆华 王毅超 曾韦锟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蒙古沙鼠感染模型 ,并通过比较定量培养、快速脲酶试验和ELISA三种方法 ,确定Hp动物模型的最佳评判指标。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 2 0只蒙古沙鼠进行感染 ,4周后剖杀。取血按常规E...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蒙古沙鼠感染模型 ,并通过比较定量培养、快速脲酶试验和ELISA三种方法 ,确定Hp动物模型的最佳评判指标。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 2 0只蒙古沙鼠进行感染 ,4周后剖杀。取血按常规ELISA法检测抗Hp抗体 ;分别剪取胃窦、胃体和胃底粘膜组织作定量培养 ;其余组织作快速脲酶试验及病理检查。结果 经定量培养结果显示沙鼠的Hp感染率达到 80 % (16/ 2 0 ) ,胃窦、胃体和胃底的Hp定植密度的对数均值分别为 5 2 4± 1 5 0、4 11± 3 2 2、和0 97± 2 3 9;16只Hp阳性沙鼠中脲酶试验有 4只阳性 ,ELISA有 7只阳性 ,阳性鼠的感染均值显著高于阴性鼠。结论 经筛选的Hp强毒株成功感染沙鼠后 4周 ,Hp主要定植于胃窦和胃体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模型 定量培养 蒙古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FoxO1基因表达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忠燕 甘立霞 +3 位作者 王哲 何凤田 邹全明 曹廷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转录因子FoxO1的siRNA腺病毒载体,并鉴定重组腺病毒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对内源性FoxO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FoxO1的siRNA的靶DNA序列,克隆于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 目的构建针对转录因子FoxO1的siRNA腺病毒载体,并鉴定重组腺病毒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对内源性FoxO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FoxO1的siRNA的靶DNA序列,克隆于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转染293细胞,包装得到含si-FoxO1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Westernblot检测FoxO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针对FoxO1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该重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FoxO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FoxO1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中Fox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SIRNA 腺病毒载体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031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刚 童文德 +2 位作者 邹全明 吴超 刘开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幽门螺杆菌(Hp)HP0318缺失突变株,初步探明该基因在Hp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在HP0318基因上下游片段之间连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GC)作为筛选标记,并克隆到质粒pBluescript SK中构建成缺失突变的... 目的通过构建幽门螺杆菌(Hp)HP0318缺失突变株,初步探明该基因在Hp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在HP0318基因上下游片段之间连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GC)作为筛选标记,并克隆到质粒pBluescript SK中构建成缺失突变的打靶载体,将其转化沙鼠适应株M13,经过同源重组,对出发菌的HP0318基因进行置换突变,然后用经氯霉素抗性筛选的突变菌株感染蒙古沙鼠,观察其与未突变的M13出发菌在定植能力和致病性上的差异。结果经PCR鉴定成功构建1株缺失HP0318基因的Hp菌株。突变株与非突变株对蒙古沙鼠的感染率相差显著(P<0.05),2个菌株在胃内的定植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株定植密度有约5倍的减少。结论HP0318基因在Hp的沙鼠适应性定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0318 同源重组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Wnt5a激活K562细胞非经典Wnt5a/Ca^2+信号途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招权 司维柯 +3 位作者 邹全明 袁媛 潘静 赵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Wat5a对K562细胞非经典Wnt5a/Ca2+途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外源性Wnt5a诱导K562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2+内流的变化,以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的表达... 目的观察外源性Wat5a对K562细胞非经典Wnt5a/Ca2+途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外源性Wnt5a诱导K562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2+内流的变化,以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的表达变化。结果外源性Wnt5a能明显促进K562细胞Ca2+内流,显著下调cyclinD1表达,且能下调K562细胞β-catenin表达,但β-catenin表达下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Wnt5a能激活K562细胞非经典Wnt5a/Ca2+途径,外源性Wnt5a诱导K562细胞分化机制可能与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K562细胞 CA^2+ β-catenin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粘膜INF-γ、IL-4及IL-12p40表达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开云 郭刚 +1 位作者 解庆华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前后胃粘膜INF-γ、IL-4及IL-12p40mRNA水平的变化,确定Hp感染在蒙古沙鼠胃粘膜诱发的免疫应答方式。方法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蒙古沙鼠进行感染,4周后剖杀。取胃粘膜组...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前后胃粘膜INF-γ、IL-4及IL-12p40mRNA水平的变化,确定Hp感染在蒙古沙鼠胃粘膜诱发的免疫应答方式。方法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蒙古沙鼠进行感染,4周后剖杀。取胃粘膜组织作半定量RT-PCR检测INF-γ、IL-4及IL-12p40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鼠感染Hp后,胃粘膜INF-γ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IL-4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2p40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Hp感染沙鼠诱导Th1型免疫应答,同时抑制Th2免疫应答,而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应答 RT-PCR 蒙古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全身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婷婷 左钱飞 +4 位作者 刘开云 廖亚玲 解庆华 邹全明 曾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1-64,I0010,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MRSA全身感染小鼠模型,为MRS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系统研究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采用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OD600-CFU标准曲线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MRSA全身感染小鼠模型,为MRS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系统研究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采用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OD600-CFU标准曲线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从感染剂量的选择、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血液及多脏器的细菌定植量以及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时相性监测,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此途径建立的小鼠模型,致死剂量为每只5.0×109CFU,亚致死剂量为每只1.0×109CFU(生存率为60%~70%)。感染后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血液及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有细菌定植,定植量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高峰;心、肝、肺和肾等主要脏器中有较明显的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小鼠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MRS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全身感染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红 邹全明 +3 位作者 赵晓晏 吴超 毛旭虎 文国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 获取重组表达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热休克蛋白A(HspA)亚单位 ,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HpHspA基因 ,将其构建至PinPointTMXa 3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 ,并对其产物进行SDS PAGE、免疫印迹等检测。同... 目的 获取重组表达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热休克蛋白A(HspA)亚单位 ,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HpHspA基因 ,将其构建至PinPointTMXa 3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 ,并对其产物进行SDS PAGE、免疫印迹等检测。同时 ,将纯化的重组蛋白结合ELISA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清除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抗Hsp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所克隆的HspADNA由 3 5 4个碱基组成 ,可编码 11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SDS PAGE和免疫印迹显示所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 14× 10 3 ,并可与相应的抗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ELISA结果发现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清除治疗后早期只出现明显的抗HspA抗体滴度下降 ,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要在治疗后 6月才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重组表达HspA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A 免疫原性 清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双价亚单位分子内佐剂疫苗的构建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卫军 郭刚 +2 位作者 刘开云 解庆华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ureB414功能片段基因,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构建融合基因ahpC-ureB414-ltB(aul)。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以AhpC做为融合蛋白前端,与UreB414功能片段及黏膜佐剂lt... 目的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ureB414功能片段基因,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构建融合基因ahpC-ureB414-ltB(aul)。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以AhpC做为融合蛋白前端,与UreB414功能片段及黏膜佐剂ltB依次串联,在片段间引入5个氨基酸的柔性Linker GGGGS进行连接;将融合基因构建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ahpC-UreB414-ltB(AUL)。融合蛋白经AKTA-explore纯化仪纯化融合蛋白。结果PCR扩增出1350bp的目的基因片段aul,工程菌pET22b-aul/BL21经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有新生的蛋白表达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103,与预期值一致,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8.7%,重组蛋白用Ni2+-NTA树脂提纯。纯化后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可见单一条带,图像软件分析表明纯度可达85%以上。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融合蛋白rAUL,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保持各亚单位组分及佐剂的独立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东水 毛旭虎 +1 位作者 吴超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 构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PCR扩增LTB基因 ,并在其 3′端去掉终止密码子 ,引入编码TAPI接头 ,通过EcoRⅠ和EcoRⅤ酶切位点重组于PinpointXa Ⅰ载体上 ,将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与之融合 ,转化E .c... 目的 构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PCR扩增LTB基因 ,并在其 3′端去掉终止密码子 ,引入编码TAPI接头 ,通过EcoRⅠ和EcoRⅤ酶切位点重组于PinpointXa Ⅰ载体上 ,将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与之融合 ,转化E .coliJM10 9,SDS 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其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LTB融合表达质粒 ,并获得了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与之融合表达。结论 LTB融合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分子内佐剂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融合表达 载体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样毒素Ⅱ毒素亚单位Stx2A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颖 毛旭虎 +1 位作者 邹全明 张卫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 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O157∶H7志贺样毒素A亚单位(Sh iga-like toxin,Stx2A),并对其初步纯化。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法自EHEC O157∶H7基因组扩增Stx2A的编码基因stx2 a,T-A克隆后... 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 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O157∶H7志贺样毒素A亚单位(Sh iga-like toxin,Stx2A),并对其初步纯化。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法自EHEC O157∶H7基因组扩增Stx2A的编码基因stx2 a,T-A克隆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11 c(+)-stx2 a,经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以SDS-PAGE和W esten b lot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固相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扩增的stx2 a基因约950bp;原核表达质粒pET-11 c(+)-stx2 a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与预期序列一致;并在E.coli.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蛋白表达率约30%;PAGE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31×103;经固相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92.3%。结论EHEC O157∶H7 Stx2A的高效表达与初步纯化,为探讨O157∶H7菌的感染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毒素A亚单位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全菌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开云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81-1883,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疫苗研究 预防和治疗 革兰染色 药物费用 胃内 根除率 定植 使用 耐药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抗原lpp2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纯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卫军 邹全明 +3 位作者 毛旭虎 罗萍 解庆华 李玉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lpp20基因,为筛选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保护性抗原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临床分离株9806的染色体DNA中扩增出lpp20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载体pET2... 目的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lpp20基因,为筛选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保护性抗原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临床分离株9806的染色体DNA中扩增出lpp20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载体pET22b-Lpp20经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用SDS-PAGE和W estern b lot鉴定。结果PCR扩增的lpp20基因长度为528bp,经酶切和测序分析,插入到载体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相似性达99%,SDS-PAGE显示,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19.7%,纯化后,蛋白纯度达80%以上。W estern b lot检测该蛋白与兔抗Hp的多克隆抗血清发生结合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lpp20表达载体pET22b-Lpp20,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lpp20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