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强 伍亚民 +1 位作者 申屠刚 李民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利用新型神经再生小室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协同性作用。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只,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 目的:利用新型神经再生小室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协同性作用。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只,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坐骨神经10mm缺损。A组,2支管内均注入几丁糖凝胶(100μl);B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100μl)+NGF(5μl)+生理盐水(5μl),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100μl)+NGF(5μl)+CNTF(5μl);C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100μl)+CNTF(5μl)+生理盐水(5μl),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100μl)+NGF(5μl)+CNTF(5μl)。术后8、16周对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用核黄逆行示踪评估再生神经的轴浆运输功能。结果:NGF+CNTF侧再生神经呈淡黄色,质韧,弹性佳,优于对照侧,形态学观察见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多,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有髓纤维髓鞘厚,轴突直径大。其轴浆运输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侧。结论:NGF与CNTF对促进周围神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均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506缓释剂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纤维电生理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强 申屠刚 +2 位作者 伍亚民 李骥 王刚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FK506缓释剂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9月,选取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00~250g,1%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取股后斜切口,暴露右侧坐骨神经,10倍显微镜下游离坐骨神经,并在梨状肌出口下方... 目的:探讨FK506缓释剂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9月,选取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00~250g,1%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取股后斜切口,暴露右侧坐骨神经,10倍显微镜下游离坐骨神经,并在梨状肌出口下方5mm处将坐骨神经切除约8mm,任其回缩,造成10mm缺损,用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坐骨神经10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管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均分为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凝胶)和B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加生理盐水(B1组);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加FK506(B2组)]。每组16只,于术后8、12周对再生神经的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并对术后12周的再生神经行皮层感觉诱发电位(CSE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神经传导速度(CV)进行测定。结果:术后8、12周,A组两支管内再生神经纤维组织病理形态无明显差异,电生理功能检测无统计学意义;B组注入FK506侧(B2组)再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明显优于对照侧(B1组);术后12周,B2组较B1组的CSEP、CMAP的潜伏期短,而振幅高,传导速度快。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FK506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纤维电生理功能恢复,为周围神经损伤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电生理学 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