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邓朝晖 汪峰 +3 位作者 余晓东 王登高 余争平 张广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研究峰值功率密度为5 W/cm2的电磁辐射作用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 le,NCAM)和多唾液酸合酶(polysialytransferases,STX)的mRNA,以及N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峰值功率密度为5 W/cm2的电磁辐射作用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 le,NCAM)和多唾液酸合酶(polysialytransferases,STX)的mRNA,以及N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 estern-b 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CAM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低剂量电磁辐射作用下,3 d后NCAM和STX的表达明显下降,经过短暂升高后,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在15 d时表达降至最低。结论NCAM及PSA-NCAM下调可能是低剂量电磁波影响学习记忆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学习记忆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多唾液酸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急性暴露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源 许商成 +2 位作者 张广斌 储芳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辐照昆明小鼠(4~6周龄,体质量20~25 g,40只,均为雌性)20 min,采用RT-PCR、ELISA检测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辐照昆明小鼠(4~6周龄,体质量20~25 g,40只,均为雌性)20 min,采用RT-PCR、ELISA检测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微波辐照对Th1/Th2平衡的偏移。结果 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INF-γ表达量的增高,辐照后第5天达到峰值,增幅为135.5%(P〈0.01);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使IL-4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昆明种小鼠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INF- γIL-4 TH1/TH2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氧皮质酮醋酸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中GTPCH-1和GFRP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颖莹 张伟 +1 位作者 府伟灵 张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检测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上,Ⅰ型GTP环化水解酶及其反馈调节蛋白的合成及活性改变,并探讨其对四氢生物喋呤 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BH4 eNOS)系统生成一氧化氮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组织为标本,以G... 目的 检测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上,Ⅰ型GTP环化水解酶及其反馈调节蛋白的合成及活性改变,并探讨其对四氢生物喋呤 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BH4 eNOS)系统生成一氧化氮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主动脉组织为标本,以Griess试剂测定亚硝酸盐浓度的方法检测NO的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H4 水平和GTPCH 1活性;并通过RT PCR检测GFRP和GTPCH 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大鼠相比较,在DOCA盐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上,NO水平明显下降,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BH4 水平明显降低,GTPCH 1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GFR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GTPCH 1的合成减少、活性降低,及其活性负调节蛋白GFRP表达增加,可能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BH4 合成减少、eNOS活性下降及NO水平降低起关键作用。而该机制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PCH—1 GFRP BH4 ENOS NO DOCA盐高血压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激活参与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舟 余晓东 +3 位作者 张蕾 李茂全 张广斌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对心肌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其偶联的信号转导分子激活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暴露于含1%氧的混合气体中,造成缺氧0、3、6、12、24h后,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 目的研究缺氧对心肌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其偶联的信号转导分子激活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暴露于含1%氧的混合气体中,造成缺氧0、3、6、12、24h后,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GSK-3βmRNA及蛋白磷酸化的变化;RT—PCR法检测caspase-9、-3mRNA表达的改变,分光法检测caspase-9酶活性。结果缺氧24h心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缺氧3~24h GSK-3β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在缺氧6~24h明显低于对照组;caspase-9mRNA表达在缺氧3h即开始增高,在随后观察的时相点内持续处于高表达状态,caspase-9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mRNA表达一致,在缺氧3h开始增高,并在缺氧6~24h逐渐升高;caspase-3mRNA表达在缺氧12h、24h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缺氧可以激活GSK3β,并进一步激活GSK3β下游介导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激酶家族成员caspase-9、-3,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细胞 GSK3Β CASPASE-9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郝玉通 陈纯海 +1 位作者 杨学森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G)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G)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LPS刺激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以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2和STAT3磷酸化变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OX-4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强,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TNF-α,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并被抑制剂AG490有效抑制。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JAK2-STAT3通路激活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体外吞噬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聂盼 刘勇 +2 位作者 杨学森 肖明春 刘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8-1851,共4页
目的:建立以细胞凋亡信号-磷脂酰丝氨酸(PS)介导的小胶质细胞体外吞噬模型,研究小胶质细胞发挥吞噬功能时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用N-乙基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随后整合氧化PS,制备含氧化PS信号的红细胞凋亡模型,并测定小胶质... 目的:建立以细胞凋亡信号-磷脂酰丝氨酸(PS)介导的小胶质细胞体外吞噬模型,研究小胶质细胞发挥吞噬功能时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用N-乙基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随后整合氧化PS,制备含氧化PS信号的红细胞凋亡模型,并测定小胶质细胞对整合氧化PS信号红细胞吞噬率的变化。同时,real-time PCR检测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研究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小胶质细胞对整合氧化PS红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制备小胶质细胞体外吞噬凋亡细胞模型,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可能是自身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在转录水平上降低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磷脂酰丝氨酸类 吞噬作用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急性暴露对小鼠IL-1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源 杨举 +1 位作者 张广斌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59-2464,共6页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昆明种小鼠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900 MHz电磁辐射对昆明种小鼠及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进行急性辐照。辐照后,ELISA检测IL-12表达量、RT-PCR检测I...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昆明种小鼠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900 MHz电磁辐射对昆明种小鼠及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进行急性辐照。辐照后,ELISA检测IL-12表达量、RT-PCR检测IL-12p40亚基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φ细胞质IκB水平以及EMSA检测Mφ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对电磁辐射影响IL-12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急性辐照后第5天,小鼠脾脏组织IL-12p40 mRNA表达水平以及小鼠血清中IL-12p70含量达到峰值,增幅分别为9.32%、259.76%,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辐照后第1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辐照后8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细胞质中IκB-α含量降到最低,降幅为27.97%;辐照后12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p40mRNA表达水平及培养上清中IL-12p70含量达到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辐照后,各时相点均出现明显的NF-κB-探针结合带,辐照后8 h最为显著,正常对照组则检测不出明显的结合带。PDTC能够抑制电磁辐射急性暴露导致的IL-12高表达,抑制率为(83.43±7.58)%。结论 900 MHz电磁辐射急性暴露通过增加NF-κB活性,导致IL-12表达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IL-12 NF-ΚB I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3参与电磁辐射致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2
8
作者 文莉莉 米永杰 +1 位作者 陈纯海 李茂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3,TRPC3)是否参与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以65 mW/cm2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的新生24 h以内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20 min,以未接受电磁波辐照的神经元为...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3,TRPC3)是否参与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以65 mW/cm2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的新生24 h以内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20 min,以未接受电磁波辐照的神经元为对照组,将TRPC3-siRNA和对照寡核苷酸转染神经元后分别设立为辐照+TRPC3-siRNA干扰组和辐照+TRPC3假干扰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磁辐射后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电磁辐射可明显增加神经元中TRPC3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为(58.8±3.6)%,凋亡率为(30.2±2.6)%,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辐照+TRPC3干扰组细胞存活率为(86.3±4.1)%,凋亡率为(9.2±0.6)%,与辐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辐射+TRPC3假干扰组与辐射组无明显差异(P>0.05)。辐照后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而TRPC3干扰后可以部分抑制其升高。结论 TRPC3表达增加所介导的细胞内游离钙升高可能是电磁辐射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TRPC3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急性辐照对大鼠脊髓P物质和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彦文 姚权 +2 位作者 许商成 余争平 张广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检测毫米波急性辐照后SD大鼠脊髓P物质(SP)和c-fos表达的变化,探索毫米波痛觉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毫米波(35GHz,40W/cm2)一次性辐照SD大鼠局部皮肤0s(对照组)、30s、1min、3min,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辐照后0... 目的检测毫米波急性辐照后SD大鼠脊髓P物质(SP)和c-fos表达的变化,探索毫米波痛觉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毫米波(35GHz,40W/cm2)一次性辐照SD大鼠局部皮肤0s(对照组)、30s、1min、3min,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辐照后0min、5min、10min、1h、3h大鼠对应节段脊髓SP、c-fos mRNA、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毫米波辐照30s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1min后第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10min和1h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于3h时间点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0s及1min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和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毫米波急性辐照后皮肤SP含量增加可能与毫米波辐照导致的热疼痛刺激诱导对应节段脊髓SP和c-fos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脊髓 P物质 基因 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干预对电磁辐射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永辉 何旻蒂 +4 位作者 张彦文 周舟 张广斌 余争平 钟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30 mW/cm2的连续微波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葡萄糖摄取(glucose uptake)的影响及葡萄糖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其中18只用于Morris水迷宫实验,分为对照组、暴露组、葡萄糖干预暴露组,每组6只;... 目的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30 mW/cm2的连续微波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葡萄糖摄取(glucose uptake)的影响及葡萄糖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其中18只用于Morris水迷宫实验,分为对照组、暴露组、葡萄糖干预暴露组,每组6只;暴露组、葡萄糖干预暴露组接受平均功率密度30 mW/cm2的微波连续暴露28 d,每天20 m in,暴露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Morris水迷宫训练前30 m in,葡萄糖干预暴露组大鼠按500 mg/kg腹腔注射葡萄糖,对照组和暴露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另30只用于海马葡萄糖摄取实验,分为对照组,暴露7、14、21、28 d组,每组6只,分别接受0、7、14、21、28 d平均功率密度为30 mW/cm2的微波暴露,各组暴露期满后,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对3H-2脱氧葡萄糖(3H-2DG)的摄取量变化。结果平均功率密度为30 mW/cm2的微波连续暴露28 d后,暴露组大鼠第4、5、6、7天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葡萄糖干预暴露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暴露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8.66±2.77)s]和跨越虚拟平台次数(1.60±0.54)均较对照组[(30.75±8.02)s,(2.80±0.83)]下降(P<0.05),葡萄糖干预暴露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6.84±4.75)s]和跨越虚拟平台次数(3.20±1.03)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暴露21 d组和28 d组大鼠海马对3H-2-D-G lu-cose摄取量[(3 959±390),(3 764±192)]较对照组(5 284±711)显著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葡萄糖可以改善微波暴露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葡萄糖摄取减少可能是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葡萄糖 海马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瘦素抑制胰岛素合成及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阳 卢永辉 +2 位作者 缪洪明 卢忠燕 甘立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在炎症情况下,瘦素(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含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传代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INS-1E)和大鼠原代分离的... 目的探讨在炎症情况下,瘦素(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含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传代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INS-1E)和大鼠原代分离的胰岛,经生理浓度leptin(0.5 nmol/L)或TNF-α(2 ng/ml)及高浓度leptin(10 nmol/L)与TNF-α(20 ng/ml)单独及联合处理48 h后,在基础葡萄糖(3.3 mmol/L)或高糖(16.7 mmol/L)中分别刺激1 h,放免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GSIS功能;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原(proinsulin)mRNA表达水平,同时细胞经超声破胞后检测胞内胰岛素含量。结果高浓度leptin(10 nmol/L)或TNF-α(20 ng/ml)单独刺激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浓度leptin或TNF-α组相比,均可显著性抑制INS-1E细胞和原代胰岛的GSIS功能(P<0.05),与之相应的是细胞内proinsulin mRNA水平以及胞内胰岛素含量亦显著降低(P<0.01);但TNF-α+leptin联合刺激组中,胰岛素原mRNA水平及胰岛素蛋白含量均较leptin单独刺激并未进一步降低,反而有显著升高(P<0.05),提示TNF-α具有拮抗leptin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和分泌的作用。结论 TNF-α可以干扰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肥胖者体内升高的TNF-α可能通过拮抗leptin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在肥胖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及葡萄糖代谢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原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ODYSSEY红外荧光染料的凝胶迁移滞后实验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玉通 王虚步 +2 位作者 杨学森 张伟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寻求一种新的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方法。方法利用先进的ODDSEY红外荧光成像系统,把探针进行了红外荧光的标记,优化了EMSA实验的程序以及时间过程。结果寻找到了一种更加精确安全有效的EMS... 目的寻求一种新的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方法。方法利用先进的ODDSEY红外荧光成像系统,把探针进行了红外荧光的标记,优化了EMSA实验的程序以及时间过程。结果寻找到了一种更加精确安全有效的EMSA方法。结论基于红外荧光染料的凝胶迁移滞后实验安全,方便,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A 优化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辐照对大鼠局部皮肤P物质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3
作者 张彦文 姚权 +1 位作者 余争平 张广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观察毫米波辐照对SD大鼠局部皮肤P物质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40 W/cm235 GHz毫米波局部1次辐照SD大鼠30 s、1 min、3 min,测量辐照前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用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观察毫米波辐照对SD大鼠局部皮肤P物质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40 W/cm235 GHz毫米波局部1次辐照SD大鼠30 s、1 min、3 min,测量辐照前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用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局部皮肤组织中P物质的变化。结果毫米波辐照大鼠后,大鼠皮肤温度显著升高;其中辐照30 s皮肤温度平均升高16.7℃,辐照1 min平均升高25.6℃,辐照3 min平均升高33.2℃。皮肤HE染色可见表皮真皮层不同程度组织形态学改变,随辐照时间的增加皮肤损伤加重,可引起胶原致密化和局部变性坏死。大鼠局部皮肤中P物质含量在辐照后第5 min和10 min显著升高,1 h后回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毫米波辐照30 s就可致大鼠皮肤损伤和痛觉反应,这可能与其明显的热效应和P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P物质 热效应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8-TCDD对B淋巴瘤细胞株CH12.LX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颖莹 裴莉萍 +2 位作者 陈纯海 张伟 Norbert E.Kaminski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2,3,7,8-四氯二苯-对-二噁英(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的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方法以B淋巴细胞株CH12.LX为细胞模型,以ELISA法检测系列浓度TCDD处理对LPS活化CH12.LX的IgM分泌功能的影响,以RT-PCR和We... 目的探讨2,3,7,8-四氯二苯-对-二噁英(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的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方法以B淋巴细胞株CH12.LX为细胞模型,以ELISA法检测系列浓度TCDD处理对LPS活化CH12.LX的IgM分泌功能的影响,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H12.LX细胞内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水平,以及TCDD对细胞色素P450Cyp1a1的诱导效应。结果较低浓度的TCDD(0.03nmol/L)即对CH12.LX的IgM分泌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同时TCDD(10nmol/L)可显著诱导CH12.LX细胞内Cyp1a1 mRNA的表达(P<0·05),并于CH12.LX细胞内发现AhR有一定水平的表达。结论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存在显著的抗体分泌抑制效应;同时,推测TCDD的这一免疫毒性效应主要可能由AhR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D B淋巴瘤细胞株CH12.LX AHR CYP1A1 免疫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大麻受体的克隆及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
15
作者 王颖莹 陈纯海 +2 位作者 裴莉萍 张伟 Norbert E.Kaminski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克隆人2型大麻受体(hCB2)基因,并构建相应的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利用人T淋巴细胞株HPB-ALL的总RNA,以RT-PCR及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CB2基因于质粒载体pFlag-CMV-3内,以HEK293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以Western blot方... 目的克隆人2型大麻受体(hCB2)基因,并构建相应的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利用人T淋巴细胞株HPB-ALL的总RNA,以RT-PCR及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CB2基因于质粒载体pFlag-CMV-3内,以HEK293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蛋白标记Flag的单克隆抗体(Anti-Flag)和CB2多克隆抗体(Anti-CB2)同时检测质粒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hCB2基因克隆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ti-Flag和Anti-CB2都能检测Flag-hCB2蛋白。结论成功克隆hCB2基因,并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同时证实Anti-CB2多克隆抗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大麻受体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对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及其活化亚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佘飞 张彦文 +2 位作者 李丽 张广斌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74-2377,共4页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其活化亚基的影响。方法采用峰值功率密度为90W/cm2的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10mi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其活化亚基的影响。方法采用峰值功率密度为90W/cm2的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10mi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CDK5 mRNA含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CDK5及其活化亚基P35、P25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CDK5活性的变化。结果 90W/cm2电磁波辐照10min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CDK5 mRNA及蛋白含量在各个时相点未有明显改变(P>0.05),CDK5活性在电磁辐射辐照后3、6h显著升高(分别较假辐照组增高约97%、51%,P<0.05),其活化亚基P35蛋白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但其活化亚基P25蛋白含量在电磁辐射辐照后0、3、6h明显上调(分别较假辐照组增高约25%、46%、24%,P<0.05)。结论电磁辐射可引起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P25蛋白含量及CDK5活性明显升高,并可能是电磁辐射所致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皮层神经元 P35 P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丽 张彦文 +3 位作者 陈前 屈明玥 张广斌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辐照组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电磁波辐照10 min,分别于辐照后0、1、3、6、12 h取材。采用CCK-8检测电磁辐射辐照...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辐照组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电磁波辐照10 min,分别于辐照后0、1、3、6、12 h取材。采用CCK-8检测电磁辐射辐照后神经元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202、ser396、ser404磷酸化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 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PD150606对电磁辐射暴露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电磁辐射辐照后6 h和12 h,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与假辐照组比较,分别下降19%(P<0.05)和30%(P<0.01)]。电磁辐射辐照后1 h和3 h,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程度一过性增强[与假辐照组比较,分别升高89%(P<0.01)和46%(P<0.05)],而ser199/202、ser396位点磷酸化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Roscovitine、LiCl和PD150606对电磁辐射引起的tau蛋白ser404位点过度磷酸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电磁辐射可引起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ser404位点过度磷酸化,CDK5、GSK-3β和calpain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神经元 TAU蛋白质类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0MHz射频电磁场通过瞬时受体电位C通道影响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突起生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立庚 陈纯海 +10 位作者 卢永辉 刘川 何旻蒂 高鹏 马秦龙 段维霞 李敏 张蕾 周舟 余争平 钟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2-777,共6页
目的研究1 800 MHz射频电磁场(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RF-EMF)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瞬时受体电位C通道介导的钙内流,探讨RF-EMF对突起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primarily cultur... 目的研究1 800 MHz射频电磁场(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RF-EMF)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瞬时受体电位C通道介导的钙内流,探讨RF-EMF对突起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primarily cultured cortical neurons,PCCNs)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假暴露(Sham)、Sham+SKF-96365、辐照组(RF)和RF+SKF-96365组。使用s Xc-1800辐照系统,1 800 MHz频率talk模式,5 min开10 min关,比吸收率为4 W/kg,辐照组辐照时间分别为12、24 h和48 h。SKF-96365干预处理是在维持培养基中加入SKF-96365(5μmol/L)后与假暴露组、RF组进行相同的处理。辐照结束后即刻进行以下指标检测:1细胞活力(CCK-8法)和LDH释放;2TRPC1、TRPC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3钙库操纵性钙内流变化(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数(Tuj-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RF组细胞活力和LDH释放与相应Sha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RF组辐照24 h后,TRPC1和TRPC3蛋白表达分别降低24%和23%,SOCE下降54%,辐照48 h引起PCCNs突起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数分别下降20%、12%、31%,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SKF-96365组SOCE下降24%,突起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分支数分别下降10%、12%、24%,与Sham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F+SKF-96365组SOCE和突起总长度、突起数、分支数的变化与R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EMF可引起原代皮层神经元突起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数减少,该效应可能与TRPC1和TRPC3通道蛋白表达降低和TRPC通道介导的钙信号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磁场 瞬时受体电位C 皮层神经元突起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用小鼠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及其移植后形态和功能初探
19
作者 杨志奇 张宽 +4 位作者 马秦龙 邓平 陈纯海 周舟 谌小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944,共6页
目的完善体外分离培养移植用胶质前体细胞的方法,并运用双光子显微镜在活体动物水平,对小鼠大脑皮层移植的胶质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在体功能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将其诱导为胶质前体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 目的完善体外分离培养移植用胶质前体细胞的方法,并运用双光子显微镜在活体动物水平,对小鼠大脑皮层移植的胶质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在体功能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将其诱导为胶质前体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Nestin、A2B5以及GFAP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胶质前体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体外给予ATP及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对体外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功能学鉴定。将以上诱导得到的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入成年小鼠大脑皮层,并在移植12周后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另外,应用双光子活体钙成像技术,观察移植胶质细胞对ATP刺激的反应。结果 1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成为胶质前体细胞(A2B5阳性)的比率达到(87.4±3.4)%,继续将其诱导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的比率达到(83.4±3.3)%。2体外诱导而来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对ATP及毒胡萝卜素产生钙反应。3移植进入成年小鼠皮层的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12周后仍可存活,并可分化为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4双光子活体钙成像实验证实,ATP可诱导活体小鼠皮层内移植细胞产生钙信号。结论神经干细胞来源的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进入成年小鼠皮层内可分化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并至少存活12周。另外,胶质前体细胞在移植4周后,便可在活体动物大脑皮层内具备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胶质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钙信号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