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密闭舱室烟雾吸入染毒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磊 安辉 +1 位作者 郑有科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密闭舱室烟雾吸入染毒装置。方法自行设计烟雾发生箱、染毒箱和循环管道,集成为一套完整的烟雾吸入染毒装置,实现燃烧与染毒的分离。选用某种军用密闭舱室内9种非金属材料,按照实际用量比燃烧产生烟雾后,经循环管道引至染... 目的研制一种密闭舱室烟雾吸入染毒装置。方法自行设计烟雾发生箱、染毒箱和循环管道,集成为一套完整的烟雾吸入染毒装置,实现燃烧与染毒的分离。选用某种军用密闭舱室内9种非金属材料,按照实际用量比燃烧产生烟雾后,经循环管道引至染毒箱中染毒动物。42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及3个染毒组,染毒时间依次为5min(n=7)、10min(n=21)及15min(n=7)。检测混合烟雾中CO和O2浓度及酸性气体含量,测定10min组大鼠染毒后即刻尾静脉血中COHb%,并观察染毒后动物大体情况及7d内死亡率。结果烟雾浓度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重复检测各时间点的烟雾浓度恒定,动物中毒程度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染毒10min组大鼠COHb%显著升高,且3批次动物COHb%重复性好。结论本装置能成功模拟密闭舱室内烟雾发生及中毒情况,且动物染毒损伤的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舱室 烟雾吸入 染毒 装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惠 刘勇 +2 位作者 朱明学 张黎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皮下注射硫芥,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OS、SOD、MDA及细胞色素含量;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损伤。结果低剂量... 目的探讨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皮下注射硫芥,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OS、SOD、MDA及细胞色素含量;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损伤。结果低剂量硫芥作用下,脾脏出现水肿;组织和线粒体内ROS、SOD、MDA、GSH、GSSG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细胞色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结论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是低剂量硫芥诱导机体免疫器官(脾)损伤的毒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脾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组织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安辉 孙磊 +2 位作者 周燕虹 郑有科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方法建立密闭舱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h和7d组,观察吸入损伤后不同时相...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方法建立密闭舱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h和7d组,观察吸入损伤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水含量及肺通透指数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AmRNA的表达。结果烟雾吸入后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与急性肺损伤样的病理改变特征相似,24h为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期,在此期间动物的肺水含量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蛋白含量在烟雾吸入后不同时相点均增高,肺通透性指数在1、6h和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烟雾吸入后各时相点动物肺组织SP-A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1、6、24h和72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毒性气体可引起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降低,肺血管及间质之间液体交换障碍,导致肺水肿进而引发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吸入 肺损伤 肺通透性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邱志群 舒为群 +1 位作者 付文娟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及乳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纯度大于90%后,以0.1、1、10、100、500μ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0.0...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及乳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纯度大于90%后,以0.1、1、10、100、500μ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0.01、0.1、1、10、100μg/ml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或依次联合染毒,用MTT法检测对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DBP染毒后100μg/ml吸光度值[D(4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P染毒各组的D(490)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BP100μg/ml+BaP10μg/ml联合染毒组D(490)值显著上升(P<0.01),而在500μg/ml DBP+50μg/ml BaP联合染毒组D(490)值下降(P<0.05)。DBP100μg/ml组、100μg/ml DBP+10μg/ml BaP组和500μg/ml DBP+50μg/ml DBP组培养液中的乳酸显著增加(P<0.01),DBP500μg/ml组和BaP50μg/ml组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也增高(P<0.05)。结论一定剂量DBP可刺激支持细胞增殖并增加乳酸分泌,BaP虽不抑制支持细胞的增殖,但可使乳酸分泌增加。二者联合作用,在一定剂量下以DBP的效应为主,但在高剂量可抑制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苯并[A]芘 睾丸支持细胞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硫芥诱导大鼠脾淋巴细胞毒性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惠 刘勇 +2 位作者 朱明学 张黎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 ione,GSH)对硫芥(su lfurmustard,SM)诱导大鼠脾淋巴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与硫芥共同进行体外培养。用MTT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用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 ione,GSH)对硫芥(su lfurmustard,SM)诱导大鼠脾淋巴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与硫芥共同进行体外培养。用MTT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用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和用琼脂糖DNA凝胶电泳观察DNA的损伤。结果硫芥作用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它与细胞内GSH含量下降呈直线正相关(P<0.01)。使用GSH后,对不同剂量组的线粒体功能早期均有保护作用。保护效果最好时间的DNA断裂情况有所减轻,甚至可以逆转坏死向凋亡发展。结论GSH可部分保护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淋巴细胞 GSH 线粒体功能 DNA LAD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晓春 刘晋祎 +3 位作者 周燕虹 敖琳 杨录军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t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HHta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及荧光显微镜观察THHta作用后HCT116细胞形...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t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HHta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及荧光显微镜观察THHta作用后HCT116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HHta对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olt检测凋亡相关caspase-3及PARP蛋白表达。结果THHta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剂量和时间呈依赖关系。THHta作用HCT116细胞48、72h的IC50值小于20μg/ml。THHta(10μg/ml)能诱导HCT116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及细胞凋亡,caspase-3活化及PARP蛋白剪切显著增强。结论THHta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可诱导HCT116细胞G0/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生物碱 HCT116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惠 刘勇 +2 位作者 朱明学 张黎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20-1822,共3页
目的观察硫芥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与硫芥共同进行体外培养。用琼脂糖DNA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的发生;用W estern b lot观察Cyt-c释放。用MTT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以罗丹明12... 目的观察硫芥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与硫芥共同进行体外培养。用琼脂糖DNA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的发生;用W estern b lot观察Cyt-c释放。用MTT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以罗丹明123标记的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100μmol/L硫芥作用4 h线粒体功能就有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二者间呈直线相关。硫芥中毒早期即可引起淋巴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凋亡(DNA ladder)。结论硫芥可引起大鼠脾淋巴细胞线粒体明显损伤,线粒体参与了硫芥的细胞毒性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淋巴细胞 CYT-C 线粒体功能 跨膜电位 DNA LAD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凋亡及IL-1β、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强 杨和平 +4 位作者 高钰琪 袁发焕 李云鹏 赵吉青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4-587,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及IL 1β、IL 6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以MTT比色、流式细胞仪、ELISA和放免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培养液IL 1β和IL 6活性。结果 梭曼中毒和缺氧... 目的 观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及IL 1β、IL 6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以MTT比色、流式细胞仪、ELISA和放免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培养液IL 1β和IL 6活性。结果 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复合致伤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变化更为明显,且与梭曼中毒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后IL 1β、IL 6活性均明显增加,梭曼中毒组在致伤后12h达到高峰,缺氧致伤组在伤后6h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 4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致伤组IL 1β和IL 6活性升高更为明显,在致伤后6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和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P <0 0 5 ) ,较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IL 1β和IL 6活性增加1 2 5和2 16倍。结论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导致PC12细胞凋亡增加,复合致伤所致的IL 1β和IL 6水平的升高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的毒性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C市段水中有机污染物睾丸毒性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波 舒为群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大鼠睾丸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XAD-2树脂浓缩水中有机污染物;大鼠经灌胃暴露于水中有机提取物,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水中有机提取物对fas,fasL,scf,c-k i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大鼠睾丸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XAD-2树脂浓缩水中有机污染物;大鼠经灌胃暴露于水中有机提取物,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水中有机提取物对fas,fasL,scf,c-k i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水中有机污染物可增加精子细胞凋亡率(P<0.05),精原细胞也观察到凋亡,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水中有机污染物可明显增加精原细胞fas,fasL和c-k it蛋白表达(P<0.05)。结论水中有机污染物对精原细胞的发育分化有影响,并可诱导精子细胞凋亡,有可能破坏精原细胞的生精过程,但详细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有机提取物 雄性生殖毒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乐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失血性休克、氰化钠中毒、失血性休克复合氰化钠中毒和4DMAP治疗共5组。动物麻醉后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手术,连接三通管和RM6240生理...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失血性休克、氰化钠中毒、失血性休克复合氰化钠中毒和4DMAP治疗共5组。动物麻醉后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手术,连接三通管和RM6240生理信号系统,建立失血性休克复合中毒模型(血压控制在5.3kPa)。腹腔注射2.5mg/kg氰化钠及抗氰药物4二甲氨基苯酚(4dimethylaminophenol,4DMAP)3.2mg/kg,分别于0.5h、1h以及2h抽取血液样本,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activeoxygen,ROS)的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氰化钠中毒以及失血复合中毒后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MDA、ROS含量显著上升(P<0.01),复合致伤组与单纯休克以及单纯中毒组有明显差异(P<0.01);4DMAP干预后SOD活力较复合致伤组明显提高,MDA和ROS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条件下,氰化钠中毒严重影响兔血清氧化应激水平,4DMAP能部分改善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氰化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奇慧 董兆君 +5 位作者 孙华斌 黄尉初 杨新芳 王修德 唐木涛 赛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50-2253,共4页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fibroblast cell line,CHL)DNA的损伤作用及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HL分为2组,均以10、100、1000μmol/L硫芥染毒,其中1组以10mmo...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fibroblast cell line,CHL)DNA的损伤作用及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HL分为2组,均以10、100、1000μmol/L硫芥染毒,其中1组以10mmol/L的GSH加以保护,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即刻,6、24、48、72 h)收集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SCG)检测。结果 硫芥染毒组CHL的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在染毒后6、24、48、72h均显著高于相应时刻的生理盐水组和溶剂对照组(P〈0.01)。GSH保护组DNA迁移率和迁移度亦显著增高(P〈0.01),但较之单纯硫芥染毒组DNA迁移率下降了13.0%-52.5%,迁移度亦显著下降。结论 硫芥对CHL的DNA有损伤作用,呈时间、剂量关系。GSH对DNA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 硫芥 单细胞凝胶电泳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_(12)细胞中IL-4、IL-8和TP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吉清 袁发焕 +2 位作者 高钰琪 杨和平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复合梭曼中毒PC12细胞中白介素-4、白介素-8(IL-4、IL-8)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PC12细胞的IL-4、IL-8和TPK活性。结果单纯梭曼中毒PC12细胞胞浆、胞核的TPK... 目的研究缺氧复合梭曼中毒PC12细胞中白介素-4、白介素-8(IL-4、IL-8)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PC12细胞的IL-4、IL-8和TPK活性。结果单纯梭曼中毒PC12细胞胞浆、胞核的TPK以及IL-4、IL-8活性在中毒2 h升高,12 h活性水平最高,24 h活性降低。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PC12细胞胞浆、胞核的TPK以及IL-4、IL-8活性在缺氧中毒2 h升高,6 h最高,12 h活性降低,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酪氨酸蛋白激酶、IL-4、IL-8参与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所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 缺氧 PC12细胞 酪氨酸蛋白激酶 白介素-4、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鳞癌模型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文斌 刘晋祎 曹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差异。方法体重180~220g Wistar大鼠,依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实验Ⅰ组(110只)用0.3%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Ⅱ组(80只)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44mg/kg,然后乙醚吸入麻醉。两组均采用额...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差异。方法体重180~220g Wistar大鼠,依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实验Ⅰ组(110只)用0.3%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Ⅱ组(80只)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44mg/kg,然后乙醚吸入麻醉。两组均采用额镜直视法,灌注3-甲基胆蒽(MCA)、二乙基亚硝胺(DEN)与普通碘油混悬液于大鼠左下叶支气管。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Ⅰ组,(23.50±1.98)min,(246.56±15.46)min,Ⅱ组,(3.05±0.45)min,(12.47±1.35)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注成功率、存活率、诱癌率分别为:Ⅰ组94.55%,48.08%,90.00%,Ⅱ组93.75%,90.67%,92.65%,两组成功率、诱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2组基本病理过程相同。结论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易控制,以小剂量灌注雄性大鼠为佳;盐酸氯胺酮与乙醚复合麻醉较难控制,但速度快,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灌注 戊巴比妥钠 盐酸氯胺酮 乙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鳞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动态表达
14
作者 刘文斌 刘晋袆 +4 位作者 周紫垣 周燕虹 敖琳 崔志鸿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化合物诱导的大鼠肺鳞癌癌变各阶段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16、P27和P53水平动态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胆蒽(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EN)碘油溶液诱发Wistar大鼠肺鳞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P27... 目的探讨化合物诱导的大鼠肺鳞癌癌变各阶段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16、P27和P53水平动态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胆蒽(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EN)碘油溶液诱发Wistar大鼠肺鳞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P27和P53蛋白在大鼠肺鳞癌癌变各阶段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鳞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共获取癌变各阶段标本164例,其中正常支气管上皮20例,增生25例,鳞状化生27例,不典型增生37例,原位癌30例,浸润癌25例。P16和P2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癌变进展而降低,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癌变进展而升高。P16与P2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P16和P27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鳞癌组织中P16与P27蛋白低表达,P53蛋白高表达,与正常组织或癌旁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16和P27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可能与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变 P16 P27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后理县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及经验
15
作者 王斌 糜漫天 +12 位作者 朱俊东 张乾勇 韦娜 周永 唐勇 张坚 郎海滨 易龙 张婷 李明 董兆君 刘勇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确保理县居民和救灾人员地震灾害后的食品卫生安全。方法调查、评估理县灾后的食品卫生状况,全面开展卫生监督、食品理化、微生物快速检验和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并针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食品加强监管。... 目的确保理县居民和救灾人员地震灾害后的食品卫生安全。方法调查、评估理县灾后的食品卫生状况,全面开展卫生监督、食品理化、微生物快速检验和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并针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食品加强监管。结果理县在地震灾后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当地居民的卫生观念和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结论组织有力、重点突出、多方协作是灾后食品安全防疫工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食品安全 现场监督 快速检测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硫芥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
16
作者 李奇慧 董兆君 +2 位作者 孙华斌 王修德 唐木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3,27,共2页
硫芥(sulfur mustard,SM),又名芥子气,是重要的化学战剂,也可用于某些过度增生性疾病的治疗。硫芥中毒可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伤,生殖系统对硫芥较为敏感,但关于硫芥生殖毒性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不同剂量的硫芥染毒实验动物,观察实验... 硫芥(sulfur mustard,SM),又名芥子气,是重要的化学战剂,也可用于某些过度增生性疾病的治疗。硫芥中毒可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伤,生殖系统对硫芥较为敏感,但关于硫芥生殖毒性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不同剂量的硫芥染毒实验动物,观察实验动物的精子形态,以检测硫芥对受试动物雄性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为进一步阐明硫芥的遗传毒理学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精子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例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17
作者 许汝福 沈渝菊 +1 位作者 曹佳 熊鸿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301-2302,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院内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iRNA干扰MGMT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芳 周紫垣 +1 位作者 刘胜学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技术,通过构建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 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MGMT)基因的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e 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对人MGMT(hMGMT)基因的沉...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技术,通过构建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 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MGMT)基因的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e 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对人MGMT(hMGMT)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将合成的发卡样特异性hMGMT RNA干扰寡核苷酸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体外HelaS3细胞株,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hMGMT mRNA的表达水平,以MTT法检测转染后HelaS3细胞对BCNU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MGMT 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所构建的载体能够特异性降低hMGMT mRNA的表达水平,转染后HelaS3细胞对BCNU的敏感性增加。结论该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可以特异性干扰hMGMT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 RNA干扰 Hela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