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盐水预防硬膜外阻滞妇科手术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首梅 赵宏 +1 位作者 秦振元 李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3-234,共2页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时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预防措施是快速输入平衡液,但大量输液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水肿,不利于术后康复[1]。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扩充血容量的同...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时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预防措施是快速输入平衡液,但大量输液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水肿,不利于术后康复[1]。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扩充血容量的同时还具有减少围手术期水钠潴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低血压 硬膜外麻醉 妇科外科手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喉部显微外科手术病人麻醉的探讨
2
作者 马占文 王纶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73-75,共3页
本文对40例喉部显微外科手术病人的麻醉进行了探讨,采用箭毒——硫贲妥钠——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管,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预防琥珀胆碱所致的肌束收缩和术后肌痛。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了N_2O:O_2,N_2O:O_2与Ketamin和Enfurane与Ketamin静... 本文对40例喉部显微外科手术病人的麻醉进行了探讨,采用箭毒——硫贲妥钠——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管,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预防琥珀胆碱所致的肌束收缩和术后肌痛。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了N_2O:O_2,N_2O:O_2与Ketamin和Enfurane与Ketamin静吸复合麻醉三种方法,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PP和MVO_2。结果表明,Enflurane和Ketamin维持较N_2O:O_2维持、苏醒时间延迟,且对RPP也有影响,认为此种手术采用N_2O:O_2的麻醉维持方法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显微外科 支撑喉镜 声带 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合并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纶辉 王天元 +1 位作者 邹旭 王仰槐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年第2期190-192,212,共4页
近年来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广泛,临床上已出现很多种静脉复合麻醉处方。然而有些病例在施行全凭静脉麻醉时,常常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心率加快和体动等应激反应,有时即使调整配方或滴速也难以制止。安氟醚大多在氧化亚氮复合吸入下进... 近年来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广泛,临床上已出现很多种静脉复合麻醉处方。然而有些病例在施行全凭静脉麻醉时,常常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心率加快和体动等应激反应,有时即使调整配方或滴速也难以制止。安氟醚大多在氧化亚氮复合吸入下进行麻醉,多数文献指出其优点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 吸入浓度 笑气 手术刺激 一氧化二氮 复合麻醉 神经安定镇痛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丁酸钠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莉 王亚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羟丁酸钠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分析李莉王亚金1(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21)关键词羟丁酸钠;小儿麻醉诱导小儿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常用的方法有吸入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诱导、静注硫喷妥钠加肌肉松弛剂诱导管。而作者认... 羟丁酸钠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分析李莉王亚金1(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21)关键词羟丁酸钠;小儿麻醉诱导小儿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常用的方法有吸入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诱导、静注硫喷妥钠加肌肉松弛剂诱导管。而作者认为静注羟丁酸钠(以下简称γ-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丁酸钠 气管麻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浆ANP和RAAS的调控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占文 高明 陈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研究了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用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心钠素(ANP)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系统(RAAS)的变化及相互调控。结果表明,血浆ANP水平在麻醉10min后... 研究了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用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心钠素(ANP)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系统(RAAS)的变化及相互调控。结果表明,血浆ANP水平在麻醉10min后各时点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RA在麻醉10min后亦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AⅡ和AL无显著改变(P>0.05)。提示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行子宫切除术ANP和RAAS的变化,在维持和调节有效循环血量及外周血管阻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切除术 心钠素 肾素 硬膜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宏 张首梅 王志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32 6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 ,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 ,并评定新生儿 1分钟Apgar评分。根据不同临床状态将所有病例分为八组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分钟Apga...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32 6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 ,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 ,并评定新生儿 1分钟Apgar评分。根据不同临床状态将所有病例分为八组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分钟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值无显著相关。在存有影响母儿血气因素时 ,发生脐动脉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的病例显著增加。结论 :产妇及其胎儿健康、麻醉手术经过顺利的病例可不检测脐带血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麻醉 血气分析 剖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肾移植术的体会
7
作者 巴凤海 辛敏刚 +2 位作者 叶虹 韩树海 潘耀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2-292,共1页
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肾移植术的体会巴凤海,辛敏刚,叶虹,韩树海,潘耀东我院自1978年7月至1993年5月实施肾移植手术共419例,其中15例选用了全身麻醉,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 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肾移植术的体会巴凤海,辛敏刚,叶虹,韩树海,潘耀东我院自1978年7月至1993年5月实施肾移植手术共419例,其中15例选用了全身麻醉,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59岁,体重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肾移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安氟醚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浆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影响
8
作者 马占文 王天元 姜亚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氯胺酮、安氟醚麻醉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Ⅱ)和醛固酮(AL)水平的影响。通过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氯胺酮、安氟醚麻醉后10min、30min、1h和术... 本文研究了氯胺酮、安氟醚麻醉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Ⅱ)和醛固酮(AL)水平的影响。通过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氯胺酮、安氟醚麻醉后10min、30min、1h和术毕ANP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PRA与麻醉前比较有升高趋势;AⅡ在麻醉后30min至术毕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血浆AL自麻醉后10min开始升高,至麻醉后1h和术毕非常显著升高(P<0.01)。本文还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心钠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兰 刘岩 +2 位作者 金海龙 巴凤海 咸云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 2 1例病人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以 2 0 %甘露醇快速静点 ,过度换气、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全组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0 .6~ 1 2 .0 k Pa,高血压病人收缩压...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 2 1例病人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以 2 0 %甘露醇快速静点 ,过度换气、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全组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0 .6~ 1 2 .0 k Pa,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3.3~ 1 6.0 k Pa,Pa CO2 均不低于 3.33k Pa。全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应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术中通过降低颅内高压及控制性降压 ,维持循环 ,呼吸稳定 ,保证脑灌流 ,为手术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麻醉应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附27例报告)
10
作者 巴风海 王纶辉 +1 位作者 王显春 马占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2-84,共3页
本文报道了我院2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全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强调了手术麻醉前对病人进行暗示。矫正术前1h左右,不再追加麻醉性镇痛药、肌松剂和安定,仅以吸入性麻醉药维持。在矫正前10min左右,使麻醉减浅到有良好召唤反应及暗... 本文报道了我院2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全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强调了手术麻醉前对病人进行暗示。矫正术前1h左右,不再追加麻醉性镇痛药、肌松剂和安定,仅以吸入性麻醉药维持。在矫正前10min左右,使麻醉减浅到有良好召唤反应及暗示性的浅麻醉状态。本组全部“唤醒”,达到了观察脊髓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症 唤醒麻醉 矫正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11
作者 巴凤海 王丽香 王宏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报道颈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10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乙醚吸入麻醉5例,静吸互补麻醉5例),8例病人行冰水浴体表降温,出水后头部置冰袋(帽),维持鼻咽温31~32℃;阻断颈动脉血流时间不超过20... 目的:报道颈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10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乙醚吸入麻醉5例,静吸互补麻醉5例),8例病人行冰水浴体表降温,出水后头部置冰袋(帽),维持鼻咽温31~32℃;阻断颈动脉血流时间不超过20min。结果:全组病人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和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颈动脉瘤切除术应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控制性低温,采取脑保护措施,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瘤 外科手术 麻醉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异氟醚控制降压的临床探讨
12
作者 高明 王天元 +1 位作者 刘岩 郭宝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517-518,共2页
23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降压,其显效时间5.80±1.01min,持续时间34.40±4.60min,恢复时间6.02±0.80min。控制降压期间心率79.30±4.21bpm,中心静... 23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降压,其显效时间5.80±1.01min,持续时间34.40±4.60min,恢复时间6.02±0.80min。控制降压期间心率79.30±4.21bpm,中心静脉压1.03±0.20kPa,PaO248.01±3.06kPa,PaCO24.40±0.13kPa,pH值7.43±0.16,与控制降压前无明显变化(P>0.05)。阐明了应用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易于控制调节,降压效果确实,较好地维持了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异氟醚 外科手术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13
作者 陈鹏 高明 王天元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46例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 目的:分析46例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和维持要求准确、平稳,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监测,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脑膜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14
作者 高明 李龙云 +2 位作者 金美玉 王天元 王显春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12-413,共2页
通过对18例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的分析,认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①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应选择减少脑耗氧量并降低颅内压的药物;②控制性降压药应选择理想的即能维持麻醉,又能降低血压,副作用小的吸入麻醉药物;③术中以适度的过... 通过对18例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的分析,认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①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应选择减少脑耗氧量并降低颅内压的药物;②控制性降压药应选择理想的即能维持麻醉,又能降低血压,副作用小的吸入麻醉药物;③术中以适度的过度机械通气及必要的循环系统监测为宜;④输液以平衡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巨大型 外科手术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骨盆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麻醉
15
作者 王金兰 巴凤海 叶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报道半骨盆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8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定容型呼吸机控制通气,静吸复合麻醉,建立2~3条静脉通路,输新鲜血液,进行心电图、血压和CVP监测。结果:全组病人血压和CVP均有不同... 目的:报道半骨盆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8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定容型呼吸机控制通气,静吸复合麻醉,建立2~3条静脉通路,输新鲜血液,进行心电图、血压和CVP监测。结果:全组病人血压和CV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例最显著。输血最少者4200ml,最多者达6600ml,无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前应充分准备,术中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避免失血性休克发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骨盆切除 假体置换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人的麻醉
16
作者 巴凤海 张耀中 刘铁成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8-399,共2页
作者报道了4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人的麻醉经验,指出本病术前应给予替代补充疗法,增加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刺激的耐受力;选择静吸互补麻醉,麻醉性镇痛药要酌减,辅以肌松药,进行适度地控制通气。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体温、循环、呼吸... 作者报道了4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人的麻醉经验,指出本病术前应给予替代补充疗法,增加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刺激的耐受力;选择静吸互补麻醉,麻醉性镇痛药要酌减,辅以肌松药,进行适度地控制通气。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体温、循环、呼吸和神志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洁 赵宏 +1 位作者 李莉 秦振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RBC悬液 ,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10 0mmol/L)损伤组及 3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分别为 2 5 ,5 0及 75 μmol/L)异丙酚组 ,孵育后...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RBC悬液 ,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10 0mmol/L)损伤组及 3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分别为 2 5 ,5 0及 75 μmol/L)异丙酚组 ,孵育后测定RBC悬液中K+、丙二醛 (MDA)浓度和RBC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min ,加异丙酚组K+浓度 (0 .16 ,0 .14,0 .14mmol/L)、MDA浓度 (5 .6 6 ,5 .5 7,6 .2 0nmol/L)和RBC溶血度 (76 .89% ,5 9.84% ,6 4.2 2 %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 0 .2 6mmol/L ,9.19nmol/L和 1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加异丙酚各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 (0 .10mmol/L ,4.13nmol/L ,5 2 .73 % )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H2 O2 损伤RBC可抑制MDA生成 ,减少K+外流和降低溶血度 ,具有抗RBC过氧化损伤作用 ,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 抗氧化 保护作用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的变化以及用甘露醇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禾田 王天元 潘耀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8-289,共2页
本文观察20例脑外伤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以及用甘露醇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组病人血清LPO基础值均高于正常。点滴20%的甘露醇10mllkg后,血清LPo由3.93±0.309降低至3.5405±... 本文观察20例脑外伤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以及用甘露醇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组病人血清LPO基础值均高于正常。点滴20%的甘露醇10mllkg后,血清LPo由3.93±0.309降低至3.5405±0.3483nmol/ml(P<0.05),术终降至2.08±0.4783nmol/ml(P<0.001)。说明甘露醇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连锁反应。脑外伤病人早期使用甘露醇,可以预防和减轻自由基的有害作用,也可能防止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过氧化脂质 甘露醇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和丙泊酚抗红细胞过氧化损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洁 赵宏 李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对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红细胞 (RB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RBC悬液 ,均分为空白对照组、H2 O2 损伤组及损伤加不同浓度(0 0 1、0 0 2及 0 0 3g/L)利多卡因组和损伤加不同浓...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对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红细胞 (RB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RBC悬液 ,均分为空白对照组、H2 O2 损伤组及损伤加不同浓度(0 0 1、0 0 2及 0 0 3g/L)利多卡因组和损伤加不同浓度 (2 5、5 0及 75 μmol/L)丙泊酚组。孵育后测定RBC悬液中K+ 浓度、丙二醛 (MDA)浓度和RBC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分钟 ,利多卡因三组K+ 浓度 (0 39,0 44及 0 35ppm)、MDA浓度 (7 0 9,6 49及 5 98nmol/L)和RBC溶血度 (87 0 4% ,83 49%和 87 5 1% )及丙泊酚三组K+ 浓度 (0 30 ,0 2 8和 0 2 7ppm)、MDA浓度 (5 6 6 ,5 5 7和 6 2 0nmol/L)和RBC溶血度 (76 89% ,5 9 84%和 6 4 2 2 %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 0 5 1ppm ,9 19nmol/L和10 0 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且丙泊酚组比利多卡因组下降显著 ;孵育 90分钟 ,利多卡因三组K+ 浓度 (1 6 6 ,1 6 4和 1 5 3ppm)及丙泊酚三组K+ 浓度 (0 71,0 6 5和 0 6 2 ppm)与单纯损伤组 (2 2 0 ppm)相比均显著降低 ,丙泊酚组比利多卡因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丙泊酚溶液对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洁 赵宏 +1 位作者 李莉 秦振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利多卡因对过氧化氢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红细胞悬液 ,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组及三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 0 0 1、0 0 2及 0 0 3mg/ml)利多卡因组...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利多卡因对过氧化氢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红细胞悬液 ,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组及三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 0 0 1、0 0 2及 0 0 3mg/ml)利多卡因组。孵育后测定红细胞悬液中K+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和红细胞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分钟 ,加药组K+浓度 ( 0 39、0 44、0 35 ppm )、MDA浓度( 7 0 9、6 49、5 98nM )和红细胞溶血度 ( 87 0 4%、83 49%、87 5 1%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0 5 1ppm、9 19nM和 10 0 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 0 2 0 ppm、4 13nM、5 2 73% ) ,加药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利多卡因对H2 O2 引发的红细胞过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是由于减轻了H2 O2 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膜稳定作用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