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亚哲 赵耕源 +2 位作者 张书刚 韩自力 关念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症状。  方法 作者采用六种心理测验量表自评或他评的方法对住院冠心病 62例、非冠心病 3 2例进行了多因素对照调查。  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多见 ,生活事件刺...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症状。  方法 作者采用六种心理测验量表自评或他评的方法对住院冠心病 62例、非冠心病 3 2例进行了多因素对照调查。  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多见 ,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增多 ,A型行为是冠心病高危因素之一。病后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抑郁、强迫、敌对性、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 ,相互影响。  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理测验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升压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立 王每先 +1 位作者 李玉林 许风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91-794,共4页
目前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多采用全身较大剂量抗癌联合化疗,如何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界期待解决的课题。最近我们经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升高血压,正常组织的血流不变或减少,而肿瘤血... 目前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多采用全身较大剂量抗癌联合化疗,如何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界期待解决的课题。最近我们经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升高血压,正常组织的血流不变或减少,而肿瘤血流则数倍增加,在血流增加的高峰,全身应用抗癌药物,可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效果。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3年1月应用AugⅡ升压加ADMP方案联合化疗与单纯ADMP全身化疗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其结果表明应用AugⅡ升压加ADMP方案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纯ADMP化疗组,P<0.05。不仅短期内肿瘤明显缩小,而且脱发、食欲不振的副作用明显减轻,实为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新途径。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肺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空腹血清甘胆酸含量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少稚 张彩凤 +2 位作者 来暮 秦宝丰 崔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2,共1页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空腹血清甘胆酸含量及临床意义李少稚张彩凤来暮1秦宝丰2崔宾3(第三临床学院内科,沈阳110021)关键词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甘胆酸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肝功能的...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空腹血清甘胆酸含量及临床意义李少稚张彩凤来暮1秦宝丰2崔宾3(第三临床学院内科,沈阳110021)关键词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甘胆酸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肝功能的变化,本文观察130例空腹血清甘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慢性 肾功能不全 甘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明洲 赵林阳 +3 位作者 陆文 张黎丽 李占全 金元哲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心脏起搏 双腔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滋林-S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邵润轩 赵平 +1 位作者 李葆君 曹淑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81-383,共3页
观察胃粘膜防御因子增强剂麦滋林-S(M-S)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n)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R-M组)较单独用Rn组PU的愈合率明显增高,上腹痛时间明显缩短,PU愈合后1年复发... 观察胃粘膜防御因子增强剂麦滋林-S(M-S)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n)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R-M组)较单独用Rn组PU的愈合率明显增高,上腹痛时间明显缩短,PU愈合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其对PU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清除幽门螺杆菌(HP),增加胃粘液及增加胃粘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含量,从而增加胃粘膜的屏障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滋林-S 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性倒置T波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每先 刘风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7-88,共2页
本文介绍91例非对称性倒置T波比值≥2.0,其中89例(97.8%)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其中有2例未达到传统或现用的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
关键词 T波 心室肥厚 心肌扩张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相位分析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高凤桐 张英男 +6 位作者 徐文贵 马璐娜 杨冬艳 张慕兰 王文志 王玲燕 何敏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608-610,共3页
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V)相位分析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 60例心脏病人。通过判断振幅图(AM)、相位图(PH)和相位直方图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分析可对冠心病心肌损害部位、范围和程度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尤其对心肌梗塞诊断的... 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V)相位分析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 60例心脏病人。通过判断振幅图(AM)、相位图(PH)和相位直方图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分析可对冠心病心肌损害部位、范围和程度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尤其对心肌梗塞诊断的特异性可达100%。对冠心病和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造影 冠心病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Q波异常的意义(附333例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
8
作者 刘忠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WiIson(1935)认为异常Q波是了解心肌坏死之“窗”,直接反映心室腔内形成的负电势。以后又认为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或非心肌梗塞病例亦可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塞后Q波亦可消失。为了进一步了解Q波异常和消失的意义,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 WiIson(1935)认为异常Q波是了解心肌坏死之“窗”,直接反映心室腔内形成的负电势。以后又认为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或非心肌梗塞病例亦可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塞后Q波亦可消失。为了进一步了解Q波异常和消失的意义,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校附属医院经尸检证实为各种心脏病的333个病例并结合他们的心电图做一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范围 前壁 慢性肺心病 前间隔 尸检资料 病理对照 左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与心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明洲 魏大愚 +4 位作者 赵天恩 王晓敏 李占全 宋景惠 马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I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研究(附182例酒精性肝病临床病例报告)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辉 王江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研究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年龄为25~75岁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数占同年慢性肝病患者的比例呈增高趋势.由1991年的4.2%增至1995年的17.5%及1996年的21... 目的:研究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年龄为25~75岁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数占同年慢性肝病患者的比例呈增高趋势.由1991年的4.2%增至1995年的17.5%及1996年的21.3%。患者饮酒量与其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并发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并发感染者。结论:中国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发肝炎病毒感染加速酒精性肝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再发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杨德发 高焱莎 +1 位作者 张国成 王桂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85-186,共2页
本文就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简称再发心梗)17例,共18例次和对照组11例进行对比,探讨了老年再发心梗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作者观察到老年再发心梗1年以内(初发梗塞后)发生率达61.1%,以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占大多数,再发心梗与初发... 本文就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简称再发心梗)17例,共18例次和对照组11例进行对比,探讨了老年再发心梗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作者观察到老年再发心梗1年以内(初发梗塞后)发生率达61.1%,以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占大多数,再发心梗与初发梗塞后有无心绞痛密切相关,并与精神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另外,初发梗塞后反复左心功能不全、肺瘀血者再发心梗率高;而再梗塞后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老年人 病因 再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地黄维持量疗法35例中毒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赵德才 单蔚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9-170,共2页
本文对应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表竭致洋地黄中毒的35例进行了临床易患因素的分析,并对其诊断问题做扼要讨论。
关键词 洋地黄 心力衰竭 地高辛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59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赵德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54-57,共4页
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常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少数病例可因动脉中层弹力纤维的破坏,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包括日本和我国等亚洲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安氏综合征 无脉病 主动脉弓综合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肾动脉狭窄 动脉疾病 病变 上肢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S—100蛋白阳性胶质细胞的变化判断脑挫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汪德文 张国华 +4 位作者 姜景涛 李如波 陈怀芳 吴旭 刘桂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45-146,169+187,共4页
本文米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24只大白鼠脑挫伤不同时间的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挫伤2天后S—100阳性胶质细胞的胞体开始增大,突起不明显,随着脑挫伤时间的延长,胞体增大,突起明显... 本文米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24只大白鼠脑挫伤不同时间的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挫伤2天后S—100阳性胶质细胞的胞体开始增大,突起不明显,随着脑挫伤时间的延长,胞体增大,突起明显的S—100阳性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到第五天时达高峰,在脑挫伤的周围区均为胞林大、突起明显的S—100阳性细胞,此结果表明S-100蛋白的变化可用于挫伤后时间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莉 隋广杰 陈公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87,292,共3页
比较全身化疗加或不加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方法(开信封)分别分为并用力尔凡组(治疗组)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分别接受NP方案(诺维苯、顺铂)加力尔凡或单... 比较全身化疗加或不加力尔凡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方法(开信封)分别分为并用力尔凡组(治疗组)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分别接受NP方案(诺维苯、顺铂)加力尔凡或单用NP方案化疗。结果:1)治疗组部分缓解率43.3%,对照组33.3%(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4.8个月及3.3个月。2)治疗组疗后和疗前相比CD4及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两组差异显著(P<0.05)。3)不良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63.3%,对照组达100%(P<0.05)。结论:力尔凡与化疗同时应用治疗晚期NSCLC,疗效有所提高,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力尔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7 位作者 郑振声 詹澄扬 余步云 汤美安 张苗青 赵顺卿 罗汉川 陈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MDA的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过程中及反搏后血清NO和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3888±1703)μmol/L,(4078±7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7086±761)μ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NO含量明显增高(10547±2558)μmol/L,P<005,对照组经过6周药物治疗,血中NO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4852±1004)μmol/L,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与此相反,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MDA含量(574±053)nmol/L,(571±059)n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387±065)n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MDA含量明显降低(404±065)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 丙二醛 E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曲雅琴 董丽华 +3 位作者 李宝英 刘洪燕 刘晶 柏敏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治疗 氯氧喹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长期血透肾衰贫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阳 刘桂芹 李静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4-475,共2页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可明显改善肾性贫血[1...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可明显改善肾性贫血[1~3],为了解国产rHuEpo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贫血 血液透析 RHUE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测定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16
19
作者 厉向 童巧文 +4 位作者 柯建明 叶莉萍 戚飞腾 万真 夏君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4-19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8例NMO、33例脊髓炎(TM)[包括26例长节段脊髓炎(LETM)和7... 目的: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8例NMO、33例脊髓炎(TM)[包括26例长节段脊髓炎(LETM)和7例复发性脊髓炎(r LETM)]、30例视神经炎(ON)[包括25例双眼视神经炎(BON)和5例复发性视神经炎(RION)]、52例多发性硬化(MS)及16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的患者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QP4抗体。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QP4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比较AQP4抗体阳性NMO患者与AQP4抗体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QP4对NMO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进展为NMO的累计概率。结果:NMO组AQP4抗体阳性率最高(87.50%),其后依次为r LETM组(85.71%)、RION组(80.00%)、LETM组(30.70%)、BON组(8.00%)和MS组(3.85%),OND组抗体检测为阴性。NMO组中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在性别构成比、确诊为NMO时间及伴有严重神经炎的比例等方面,与抗体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血清AQP4抗体对诊断NMO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4%。KaplanMeier曲线提示AQP4抗体阳性患者进展为NMO的累积概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AQP4抗体检测对诊断NMO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有助于NMO预后和转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抗体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余步云 汤美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9±30.29)pg/ml,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809.21±191.16)pg/ml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组(292.14±148.56)pg/ml,P<0.01,而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VEGF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EGF 诊断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