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结石初始外科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江 刘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12-1614,共3页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复杂多样,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及胆管癌变率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初始治疗决策不当,导致反复多次手术,使病情更加复杂...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复杂多样,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及胆管癌变率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初始治疗决策不当,导致反复多次手术,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初始外科治疗是否得当,将明显影响肝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对于初始治疗的患者,务求详细而全面的诊断和充分的评估病情,制订规范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采用以肝段或肝叶切除为基础的手术方案,合理使用胆道镜、术中B超等辅助设备,力求达到彻底去除病灶,防止复发以及降低再手术率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道外科手术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灭菌成本分析
2
作者 马锋 史爱华 +8 位作者 曾晓艳 白芳 贾宁霞 薛昊 王锋玲 李艳 张谞丰 吕毅 史玲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C组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每对器件按灭菌规范进行包装;测量3组磁环灭菌前后磁通量,对单包灭菌成本和灭菌时间比较分析。结果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灭菌方式灭菌前后的磁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灭菌成本:A组为(1.96±0.16)元,B组(23.17±0.32)元、C组(8.16±0.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时间:A组为(65.21±3.36)min, B组(45.46±1.39)min, C组(1 020.38±12.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的磁通量没有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法单包成本最低,低温等离子单包灭菌成本最高,环氧乙烷灭菌时间最长。压力蒸汽应为磁外科手术器件的首选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通量 灭菌方式 压力蒸汽 低温等离子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东晓 张勇 +1 位作者 王雪峰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恶性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34例为肝胆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穿刺肝右叶胆管30例,穿刺左叶胆管6例,穿刺胆囊2例。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为92.1%(35/38),穿刺成功率100%,无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胆管血管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89.5%(34/38)的患者TBil下降≥1/2,32例(84.2%)患者ALT降至正常范围。3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感染控制后行胆道探查术取石、肝叶切除术等二期手术,或带管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4例肿瘤性胆管梗阻患者带管转上级医院,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经原穿刺窦道留置胆管支架。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可作为基层医院针对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初始治疗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减黄技术,其穿刺成功率高﹑对设备要求较低,建议规范技术流程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胆管炎 引流术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症的形成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滕金豪 陈伟棠 +3 位作者 潘孟 李敏朋 罗艳萍(综述) 俞渊(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4,共6页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复发率高,手术取石是胆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病理性胆汁形成及胆道动力学改变是胆道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键环节,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取石手段也愈加多样化,临床中为...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复发率高,手术取石是胆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病理性胆汁形成及胆道动力学改变是胆道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键环节,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取石手段也愈加多样化,临床中为达到更优疗效,会根据发病部位及不同取石方式的特点,从而制定对应的外科治疗方案。本文现就胆石症的形成机制与外科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形成机制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迪丽努尔·迪力穆拉提 肖婷婷 +5 位作者 唐红 王雪婷 路平 陈云波 嵇金如 肖永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1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5±17.9)岁,>60岁的患者占45.70%,男性患者占61.59%,89.40%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实体肿瘤、心脏瓣膜病、肝胆疾病、高血压较为多见。链球菌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手术、免疫抑制状态、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等(均P<0.05)。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25.17%(38例),常见基础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实体肿瘤、血液病、高血压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社区感染更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的151株链球菌中,α-溶血性链球菌(112株,肺炎链球菌除外)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71.43%、80.38%、91.07%;β-溶血性链球菌(29株)对青霉素100%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为50.00%。151例患者的30天全因病死率为6.62%(10例),归因病死率为2.6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13.690,95%CI:1.482~126.470)、Pitt菌血症评分≥4分(OR=10.461,95%CI:1.042~105.005)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链球菌血流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链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休克、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诊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文静 谭文君 +3 位作者 张晓刚 王铮 仵正 刘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但预防接种史不详...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但预防接种史不详。平均年龄(49.5±7.25)岁,潜伏期(4~12)d,其中Ablett分级Ⅲ级2例(33.3%),Ⅳ级4例(66.7%)。张口困难是早期和典型的临床症状。5例患者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67±4.13)d,后均继发肺部感染;4例患者并发自律性不稳定;2例患者并发横纹肌溶解,其中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经积极治疗后,2例Ⅳ级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难以控制的抽搐、感染及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患者(2例Ⅲ级,2例Ⅳ级)治愈后出院。ICU平均住院时间(25.33±13.92)d,死亡率为33.3%。结论以控制抽搐和自律性不稳定为重点,以积极的气道管理为核心,通过早期评估分级和重症监护,制定个体化精准镇静方案,结合并发症处理和接种免疫是治疗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破伤风 ICU 临床特点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东晓 杨明稳 +2 位作者 张勇 李江 刘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双镜联合下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100.0±20.2)min,平均住院(7.0±1.4)d,手术平均失血(77±21)ml。其中腹腔镜下留置T管引流4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2例。术后均无残余结石、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62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相成 王学浩 +2 位作者 杜竞辉 张峰 钱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报道6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着重讨论了手术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地位、手术适应证及时机的掌握。肝转移切除后复发的处理,以及影响其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承恩 王居邠 +5 位作者 李志超 王林 苟百锁 王治全 王荣 刘绍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79-581,共3页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大海绵状血管,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 血管瘤 肝动脉 门静脉 肝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6
10
作者 邱明 吴向未 +3 位作者 杨宏强 刘国起 马杰 张示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11-29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按PTGD与LC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组1为PTGD后2个月内行LC的病例(n=11),组2为PTGD后2-4个月内行LC的病例(n=36),组3为PTGD后间隔4个月以上行LC的病例(n=30)。比较三组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间,LC前胆囊壁厚、LC转开腹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PTGD治疗2-4个月择期手术,B超检查胆囊壁厚〈0.42 cm,并且患者病情稳定后行LC,能较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LC转开腹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手术时机 高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外科微创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11
作者 石景森 禄韶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胆道外科 社会医学模式 微创外科 全身炎症反应 21世纪 内环境稳定 生命科学 医学领域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2
作者 吴佼星 曹瑞奇 +5 位作者 冯正源 武帅 段万星 杨雪 周灿灿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共纳入731种免疫细胞表型。采用双样本双向MR分析法探索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使用多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33个免疫细胞表型与CP存在因果关联,其中18个表现为抑制因素,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群中的CD25 on CD4^(+)表现出最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15个则表现为风险因素,成熟T细胞组的CD8 on TD CD8br、TBNK组的CD8br AC以及Treg组的CD39^(+)CD8br%T cell和CD28 on CD4^(+)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向MR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因果关系的单向性。结论通过MR方法揭示了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免疫系统与CP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慢性胰腺炎(CP) 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孟 李敏朋 +1 位作者 俞渊 常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科对1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科对1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结石残留情况、二期胆道镜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经皮经肝一期扩张窦道胆管造瘘硬质胆道镜取石,无严重出血、脏器损伤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18例均行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其中胆道镜取石1次1例,2次4例,3次及以上13例,最终结石取净16例(88.9%)。1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26个月),16例取净结石者有2例复发,16例治疗效果为优,2例偶发胆管炎。结论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有胆道手术史患者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胆道手术史 胆道镜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医院管理对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护士离职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董芳芳 赵书敏 +2 位作者 李艺娜 张敬宜 郭小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在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将磁性医院管理应用于托管二级民营医院:培养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打造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增强临床护士凝聚力。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职... 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在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将磁性医院管理应用于托管二级民营医院:培养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打造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增强临床护士凝聚力。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职业价值观、离职意愿及离职率状况。结果实施磁性医院管理实践后,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离职意愿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离职率由2017年33.05%降至2020年6.19%(P<0.01)。结论磁性医院管理能引导临床护士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降低护士离职意愿及离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医院 护士 职业价值观 离职意愿 磁性医院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5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鲁贻民 周磊 潘洪涛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胆道支架 二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外科重症监护室布局改造及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申存毅 李宝珍 +7 位作者 李希 刘司南 辛霞 孙增利 刘青光 刘昌 仵正 王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改造成为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负压隔离病房的改造要点。方法确定重点改造要点包括“三区两通道”的建立、通风系统改造、人员出入室流程管理以及引入目视化管理理念等。结果改造后的SICU可维持原有使用... 目的探讨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改造成为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负压隔离病房的改造要点。方法确定重点改造要点包括“三区两通道”的建立、通风系统改造、人员出入室流程管理以及引入目视化管理理念等。结果改造后的SICU可维持原有使用空间面积;空间布局上实现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区明确,互不交叉。通风系统改造后,实现清洁区为正压,半污染区空气负压值为―5~―10 Pa,患者区域空气负压值为―10~―20 Pa,且保证相邻不同污染等级房间的压差(负压)不小于5 Pa。在非疫情期的普通情况时可切换为正压,以收治普通ICU患者。结论通过改造,SICU可以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主要改造要点是空间布局和空调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新型冠状病毒 布局改造 三区两通道 负压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实践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水军 张红飞 +4 位作者 孙利谦 李俊艳 杨阳 刘盛楠 李福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建立完善的职业接触防护体系,开展职业安全防护专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是医疗机构做好职业接触防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降低医... 建立完善的职业接触防护体系,开展职业安全防护专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是医疗机构做好职业接触防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实践可以为医疗机构职业接触防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接触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移植动物模型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向林彪 余佳薇 +3 位作者 白显杰 董小涓 吕毅 卢强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菌群平衡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近年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引入健康菌群重塑肠道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菌群平衡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近年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引入健康菌群重塑肠道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这项技术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观察,不同剂量、移植途径的疗效差异仍要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移植动物模型在比较不同剂量和移植方式的疗效差异,观察长期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本文总结了小鼠、大鼠、猪、犬和灵长类动物FMT的进展,为今后个性化、精准化的FMT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移植 肠-器官轴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业传 吴德全 +3 位作者 余宏铸 钱业本 夏俊 熊奇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P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90%;胰头十二指肠切除7例、肿瘤摘除3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9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Roux-en-y吻合9例;...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P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90%;胰头十二指肠切除7例、肿瘤摘除3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9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Roux-en-y吻合9例;主要并发症有胰瘘4例(12.50%)、出血1例(3.13%)、胆瘘1例(3.13%)。胰腺囊腺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
20
作者 高振朝 宋轶群 +3 位作者 陈鑫龙 朱泽恩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0,共8页
目的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中与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171例胰腺癌样本RNA-seq数据及其临床信息... 目的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中与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171例胰腺癌样本RNA-seq数据及其临床信息,并利用两个经典的免疫相关基因数据集GO0006955/IMMUNE RESPONSE和GO0002376/IMMUNE SYSTERM PROCESS以及基因注释信息识别免疫相关LncRNA;其次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胰腺癌预后相关免疫LncRNA,并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进行模型优化,以建立基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的评估模型;最后使用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临床相关性分析、预后列线图模型绘制、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以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19个胰腺癌中与免疫相关的LncRNA,鉴定出5个免疫相关LncRNA(AC064836.3、LINC00941、ZNF236-DT、TMEM161B-AS1和AC068580.2)用于建立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将胰腺癌患者分为低风险组(n=86例)和高风险组(n=85例),高风险组相较于低风险组表现出对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明显负向富集趋势,发现低风险组胰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期较高风险组显著增加。低风险免疫相关LncRNA(AC064836.3、ZNF236-DT和TMEM161B-AS1)的表达量随着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患者年龄(P=0.031,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为1.025/1.002~1.048)和预后风险评分(P<0.001,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为1.801/1.465~2.215)可作为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此外,相较于常见临床特征的疾病预测能力,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率(曲线下面积=0.695)。类固醇的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细胞间连接、细胞骨架重排等与胰腺癌细胞能量代谢及侵袭迁移相关通路在高风险组中被显著激活;同时,高风险组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有更低水平的抗肿瘤活性的幼稚B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其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低风险组。结论基于5个免疫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状态、临床特征、分子通路与免疫细胞浸润差异情况;同时,依托该模型,可前瞻性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情况,增强了风险预测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