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NKILA/NF-κB信号通路在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南丽君 王静 +2 位作者 李博亚 孟伟涛 张筱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究LncRNA NKILA/NF-κB信号通路在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s)构建口腔扁平苔藓(OLP)体外细胞模型,通过慢病毒法构建稳定过表达NKILA的HaCaTs细胞株,将HaCaTs分... 目的:探究LncRNA NKILA/NF-κB信号通路在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s)构建口腔扁平苔藓(OLP)体外细胞模型,通过慢病毒法构建稳定过表达NKILA的HaCaTs细胞株,将HaCaTs分为4组:Control组、Control+LPS组、感染慢病毒空载体(NC)+LPS组、过表达NKILA(OE)+LPS组,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凋亡、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氧化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相关炎症因子水平、p65(核、质)等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p65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ontrol+LPS组NKILA表达、细胞活性、SOD酶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MDA、ROS、IL-6、IL-1β、TNF-α、p65(核、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Control+LPS组相比,OE+LPS组细胞活性、SOD酶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MDA、ROS、IL-6、IL-1β、TNF-α、p65(核、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65蛋白在细胞核中的定位(亮度)明显降低。结论:LncRNA NKILA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KILA NF-ΚB 口腔扁平苔藓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
2
作者 郝小慧 陈敏 +3 位作者 仵楠 丁云杉 朱丽凡 代海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32-1641,共10页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ARRB1在OSCC中的表达特征,并利用GSEA富集分析表明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同时探讨其对OSC...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ARRB1在OSCC中的表达特征,并利用GSEA富集分析表明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同时探讨其对OSCC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ARRB1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合统计分析ARR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RRB1在SCC-15、CAL-27及HOK中的表达特征。构建ARRB1过表达质粒模型,结合克隆形成、EdU、划痕、Transwell实验分析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分析显示,ARRB1在HNSC和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ARRB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高表达ARRB1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高(HR=0.50,P=0.041),这与生信分析结果一致。经实验验证,SCC-15、CAL-27中ARRB1表达水平低于HOK(P<0.01),且ARRB1过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1)和侵袭(P<0.01)。结论 ARRB1在OSCC中低表达,过表达ARRB1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位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3
作者 陈佳楠 赵阳鹏 +4 位作者 张倩 冯琴 辛燚 徐冉 朱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目的 了解某单位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卫勤保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单位437名官兵,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结果 某单位官兵的龋病检出率为87.6%(383/437),牙周疾病检出率为90.4%(395/437),... 目的 了解某单位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卫勤保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单位437名官兵,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结果 某单位官兵的龋病检出率为87.6%(383/437),牙周疾病检出率为90.4%(395/437),第三磨牙阻生检出率为12.6%(55/437),复发性阿弗他口炎检出率为54.2%(237/437),其他黏膜疾病检出率为29.5%(129/437),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检出率为19.2%(84/437)。口腔医疗需求中无需治疗者占23.3%(102/437),择期治疗者占66.1%(289/437),及早治疗者占9.2%(40/437),紧急治疗者占1.4%(6/437)。结论 某单位官兵口腔疾病种类多,需治疗者占比高,以牙周疾病检出率最高。应针对官兵口腔疾病特点制定保障计划,定期开展口腔诊疗,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调查 口腔疾病 口腔医疗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呛咳反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沈招华 王国栋 +2 位作者 陈潇卿 李冬 李慧丽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0,90,共5页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呛咳反射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呛咳反射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纵向研究,了解其发生呛咳反射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COX回归模型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呛咳反射的预测价值。结果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呛咳反射发生率为31.33%;吸烟史、术前体位训练、卧位角度、应用舒芬太尼、术前放疗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呛咳反射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经验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9,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史、术前体位训练、卧位角度等均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呛咳反射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能准确预测呛咳反射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可据此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术后 呛咳 人工气道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珑 李芳萍 陶洪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619-620,681,共3页
通过探讨口腔科门诊诊疗中感染发生的因素,剖析口腔感染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口腔科感染的传播,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 感染管理 口腔控感 医院感染管理 伦理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师医院感染的因素及个体防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安涓 尚君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61-2061,2064,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医师 医院感染 因素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和铁死亡诱导剂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琛霓 李海朋 黄莹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C7A11在OTSCC中的表达;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CAL-27细胞的SLC7A11基因(SLC7A11 KO),用MT...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C7A11在OTSCC中的表达;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CAL-27细胞的SLC7A11基因(SLC7A11 KO),用MTT实验检测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WT和SLC7A11 KO细胞后的生存率;用谷胱甘肽(GSH)试剂盒、脂质氧化(MDA)试剂盒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铁死亡诱导剂处理细胞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用IFN-γ预处理细胞24 h后,用MTT实验检测CAL-27细胞对Erastin的敏感性的变化;用IFN-γ预处理24 h后,再Erastin处理12 h,用谷胱甘肽试剂盒、脂质氧化试剂盒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LC7A11在OTSCC中高表达;与WT细胞相比SLC7A11 KO CAL-27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增加;铁死亡诱导剂处理后SLC7A11 KO细胞的GSH含量低于WT细胞,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高于WT细胞;IFN-γ可以增加了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IFN-γ可以降低细胞的GSH含量,增加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论:IFN-γ通过下凋SLC7A11导致GSH减少,增加MDA和Lipid ROS含量,进而增加了OTSCC对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SLC7A11 铁死亡 埃拉斯汀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ML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致瘤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9
作者 邵建民 杨文超 +2 位作者 胡豪杰 张晓敏 陈凤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索人口型蛋白样蛋白2(STOM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Cs)体外和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TOML2蛋白在56例OSCC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将OSCCCs SCC... 目的:探索人口型蛋白样蛋白2(STOM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Cs)体外和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TOML2蛋白在56例OSCC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将OSCCCs SCC-15分为2组,实验组转染STOML2-siRNA质粒,对照组转染MOCK-siRNA质粒,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STOML2 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的STOML2、CDK4、P1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体内致瘤能力。结果:OS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STOML2阳性率分别为92.86%(52/56)和8.93%(5/56)(P<0.001)。在siRNA处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SCC-15细胞中STOML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3±0.09)和(1.23±0.19),STOM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2±0.11)和(0.94±0.17)(P<0.05),CDK4表达量分别为(0.33±0.13)和(1.18±0.17)(P<0.05),P16表达量分别为(0.93±0.12)和(0.29±0.03);CCK8实验120 h实验组和对照组SCC-15细胞的吸光度分别为(1.11±0.24)和(2.19±0.28)(P<0.05),G2/M期细胞分别为35.72%±5.33%和18.65%±3.71%(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瘤块的体积分别为(1192.07±250.9)μm3和(2280.5±600.1)μm3,质量分别为(0.65±0.30)g和(1.62±0.40)g,但小鼠体重整体变化没有明显差异。结论:STOML2在OSCC中表达升高,STOML2通过调控P16相关通路的影响OSCCCs的致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型蛋白样蛋白2 P16 致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ANO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4 位作者 李曼 仵楠 唐小雪 陈敏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ANO1在OSCC中高表达(P<0.05),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ANO1蛋白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O1蛋白表达(P=0.002)和分化程度(P=0.034)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NO1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NO1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超杰 张佳佳 +3 位作者 曾洁 王晖予 艾尔法提·艾麦尔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5-1043,共9页
目的:探讨前胶原赖氨酸,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LOD1作为OSCC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 目的:探讨前胶原赖氨酸,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LOD1作为OSCC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PLOD1 mRMA表达水平及其与HNSC患者生存期的关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OSCC组织和64例癌旁组织中PLOD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LOD1在OSCC诊断中的价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SCC15和CAL27细胞中PLO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法将小干扰RNA(siRNA)片段转染至SCC15细胞,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NC)和si-PLOD1组(转染si-PLOD1),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结果: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组织中PLO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PLOD1低表达组比较,PLOD1高表达组HNSC患者生存期较短(HR=1.41,P=0.018)。PLOD1蛋白主要表达于OSCC细胞的细胞质中,OSCC组织中PLOD1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OSCC患者T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21,P=0.004)。PLOD1诊断OSCC的AUC为0.811,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63.64%和90.6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PLOD1低表达组比较,PLOD1高表达组OSCC患者生存率降低(P<0.01);COX回归分析,PLOD1高表达是影响O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OSCC细胞中PLO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OK细胞(P<0.05)。与si-NC组比较,si-PLOD1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PLOD1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PLOD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LOD1可能是OSCC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前胶原赖氨酸 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术后患者口腔共鸣与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冯 梁悦悦 +3 位作者 白雅雯 宋驰 张晨晨 张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半舌拉拢缝合组(n=10例)和舌根口底修复组(n=20例)。并同期收集年龄相似的健康陪护人员20例(正常组),其中男15例,女5例。采用构音语音测量与训练仪,采集提取四组人群发/a/、/i/、/u/三个元音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并计算构音运动类参数:下颌距、舌距和F2i/F2u;元音集中类参数:元音清晰度指数(vowel articulation index,VAI)和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FCR),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2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和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u/音的F1、F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根口底修复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FC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且舌距、VAI均明显低于半舌拉拢缝合组,FCR明显高于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FCR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半舌拉拢缝合组F2i/F2u、VAI均明显低于半舌修复组,FCR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下颌距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舌癌术后患者中舌根口底修复组患者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最为突出,半舌拉拢缝合组患者次之,半舌修复组无明显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临床中应加强舌根口底修复组术后及半舌拉拢缝合组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术后 口腔共鸣 元音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房敏健 刘亮 +3 位作者 邱若兰 曹伟 葛素云 柴大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TSR以50%为界限,将其分为高间质比组(≥50%)及低间质比组(<50%)。分析TSR和OSC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及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中,高间质比患者42例,低间质比患者56例。高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1.0%(13/42)、26.2%(11/42);低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2%(41/56)、67.9%(38/56)。肿瘤发病部位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χ^(2)=1.327,P=0.932)及5年无病生存率(χ^(2)=3.113,P=0.683)无关;肿瘤临床分期、TSR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TSR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关。而通过多因素COX研究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TSR是影响OSCC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SR可作为OS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为OS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间质比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UFU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张林杰 代海涛 +3 位作者 王亚 徐江 丁云杉 仵楠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融合抑制因子(SUFU)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低表达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IHC检测OSC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SUFU的蛋白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OSCC细胞(SCC15、CAL27)及人口腔上皮... 目的探讨融合抑制因子(SUFU)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低表达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IHC检测OSC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SUFU的蛋白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OSCC细胞(SCC15、CAL27)及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中SUFU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探索其组织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OSCC细胞株中降低SUFU的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siSUFU组及siNC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实验表明在OSCC组织中SUFU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邻近正常组织(P<0.05);OSCC细胞中SUFU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P<0.05);且SUFU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转染SUFU干扰片段发现siSUFU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细胞数量以及划痕愈合率相比siNC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SUFU在OSCC中呈现低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且参与调节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功能,并可能通过调控Hh信号通路影响OSCC的发生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融合抑制因子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机器人对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罗田雨 +3 位作者 刘书婷 廖圣恺 张凯 徐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84-2589,共6页
目的探讨种植机器人对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诊的单颗前牙缺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下行前牙即... 目的探讨种植机器人对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诊的单颗前牙缺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下行前牙即刻种植,对照组行常规前牙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的种植体误差、术后咬合功能及美学效果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终修复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100%(68/68)。观察组术后根尖点误差、种植体角度误差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言清晰度、咬合压力、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牙咬合压力与对侧同名牙的咬合压力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红色美学指数及白色美学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机器人实施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术,术中定位精度更高,术后咬合功能恢复效果及美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即刻种植 口腔种植机器人 口腔功能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XA远端转录本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16
作者 段亮伟 闫森 +1 位作者 王晶晶 孙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A远端转录本(HOXA transcript at the distal tip,HOTTI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对O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A远端转录本(HOXA transcript at the distal tip,HOTTI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对O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OSCC患者,采用RT-qPCR检测HOTTI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人OSCC细胞株HSC-4、SCC-9和CAL-27和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株HOK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分析下调HOTTIP或共下调HOTTIP和miR-637对CAL-2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能力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HOTTIP和miR-637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组织中HOTTI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OS相关(P<0.05)。与人正常口腔角质HOK细胞相比,HSC-4、SCC-9和CAL-27细胞中HOTTIP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下调HOTTIP后,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HOTTIP与miR-637具有靶向关系,且下调HOTTIP后,CAL-27细胞中miR-637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时下调HOTTIP和miR-637后,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与EMT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HOTTIP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可靶向miR-637调控OSCC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EMT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OXA远端转录本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张佳佳 艾尔法提·艾麦尔 +3 位作者 郭超杰 王晖予 方桃莉 徐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2-1759,共8页
目的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CD155对OSCC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验证OSCC组织中CD155的表达,χ^(2)检验,COX回归分析CD155的表达与OSCC患者... 目的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CD155对OSCC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验证OSCC组织中CD155的表达,χ^(2)检验,COX回归分析CD155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CD155在OSCC细胞系中的转录水平。转染CD155干扰RNA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CD155对人舌鳞癌SCC15细胞的生物行为功能的影响。结果CD155在OSCC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表达显著升高(χ^(2)=50.750,P<0.0001);在Ⅲ+Ⅳ期(χ^(2)=25.488,P=0.001)、中低分化(χ^(2)=6.299,P=0.012)及T3+T4浸润深度(χ^(2)=23.820,P=0.001)、有淋巴结转移(χ^(2)=7.830,P=0.005)的患者中CD155的高表达率较高;高表达CD155与患者生存期较短有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CC患者生存期较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SCC细胞中CD155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转染siRNA-CD155的SCC15细胞中,实验组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D155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较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干扰CD155表达可对OSCC细胞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D155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7A1和LAMC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18
作者 刘家琦 梁登桓 +5 位作者 张佳佳 郭超杰 刘昱词 徐江 曾妍 郑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Ⅶ胶原蛋白α-1链(typeⅦCollagen α-1 chain, COL7A1)和层粘连蛋白γ-2(laminin γ-2,LAMC2)的表达水平,明确COL7A1和LAMC2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Ⅶ胶原蛋白α-1链(typeⅦCollagen α-1 chain, COL7A1)和层粘连蛋白γ-2(laminin γ-2,LAMC2)的表达水平,明确COL7A1和LAMC2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OSCC组织和55例癌旁组织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分析COL7A1和LAMC2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系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量;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OSCC组织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5,P<0.001);COL7A1的表达与T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AMC2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正常口腔角质细胞相比,COL7A1和LAMC2在OSCC细胞系中均呈过表达(P<0.05);生存分析显示,COL7A1和LAMC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OL7A1和LAMC2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L7A1和LAMC2在OSCC中表达增高,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转移有关,对OSCC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Ⅶ型胶原蛋白 层粘连蛋白γ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9
作者 曾洁 俞雪燕 +1 位作者 罗婷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L27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定位情况。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i-NC)和si-PD-L1组(转染si-PD-L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组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结果:OSCC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OK细胞(P<0.05或P<0.01), PD-L1在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si-PD-L1组CAL2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D-L1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口腔正常上皮细胞,敲低PD-L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合并糖尿病29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全明 韩新光 +2 位作者 崔文光 乔永明 赵军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糖尿病 合并症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