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
1
作者 赵健 何聪 +3 位作者 刘枫 朱冰 陈静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8-896,919,共10页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应补偿SBW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轮胎回正力矩阻碍。在内环电流控制器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应对转向执行电机电磁特性耦合问题,提高SBW系统动态响应性能。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帮助SBW在多种工况中维持转角稳态跟随误差在1.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线控转向系统 转角跟踪控制 非线性干扰 自适应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事故数据驱动的乘用车AEB高速公路测试场景构建
2
作者 刘永涛 刘永杰 +2 位作者 朱屹晨 惠志强 赵晨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了提升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测试场景的效能,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CIDAS)数据库中183起交通事故案例,探究高速公路AEB系统测试场景构建。从CIDAS数据库中选取静态与动态因素作为聚类参数,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事故数据进... 为了提升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测试场景的效能,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CIDAS)数据库中183起交通事故案例,探究高速公路AEB系统测试场景构建。从CIDAS数据库中选取静态与动态因素作为聚类参数,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初步分类,根据聚类结果得到了5类典型事故场景,在此基础上参考现有测评标准,设计了5类乘用车AEB系统的高速公路测试场景,为AEB系统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数据驱动 K 均值聚类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测试场景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军年 刘鹏 +2 位作者 杨钫 靳立强 付铁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基于传统汽车底盘平台进行电动轮驱动改型时,轮毂电机的布置将导致悬架硬点坐标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此须对电动轮驱动改型车悬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某传统车底盘平台的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优化目标,根据参数灵... 基于传统汽车底盘平台进行电动轮驱动改型时,轮毂电机的布置将导致悬架硬点坐标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此须对电动轮驱动改型车悬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某传统车底盘平台的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优化目标,根据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提出两步优化方案,即首先进行主销定位参数的优化,而后再进行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的优化。利用ISIGHT软件和全局非归一化的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NSGA-II得到的悬架参数优化解集在ADAMS/Car平台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悬架运动学特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特性曲线与原型车悬架K特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确保了改型后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安放轮毂电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双横臂悬架 灵敏度分析 优化 悬架运动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撞性的汽车B柱碳纤维加强板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君媛 姜哲 +1 位作者 李仲玉 赵紫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6-1171,1178,共7页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中将某乘用车B柱原钢材加强板用碳纤维材料替代,并进行优化。首先在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B柱子结构模型的解耦,利用子结构动态模型进行了B柱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和性能计算,确...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中将某乘用车B柱原钢材加强板用碳纤维材料替代,并进行优化。首先在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B柱子结构模型的解耦,利用子结构动态模型进行了B柱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和性能计算,确定了初始纤维板铺层和厚度;为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性的优势,采用面向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纤维复合材料的铺层厚度、角度和铺层顺序优化。对比原车结构,在抗撞性不变的前提下,碳纤维B柱加强板取得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侧面碰撞 B柱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匹配方法的汽车主动避撞下位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德藻 高锋 +2 位作者 李克强 连小珉 王跃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9-402,342,共5页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鲁棒性要求 ,应用模型匹配控制理论 ,设计了汽车主动避撞下位系统的控制器 ;并解决了下位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鲁棒跟随性难以得到兼顾的问题 ;通过实车试验结果对此控制器性能进行了验证 。
关键词 汽车 主动避撞系统 下位控制系统 模型匹配方法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欧洲新车评价的汽车正面碰撞儿童座椅参数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君媛 毕莹 +3 位作者 周剑 邱少波 李红建 唐洪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3-987,共5页
针对某乘用车匹配儿童约束系统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利用所选定的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最新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中对儿童乘员保护要求的试验工况的数值模拟,并以E-NCAP评分为目标,对儿童约束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为... 针对某乘用车匹配儿童约束系统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利用所选定的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最新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中对儿童乘员保护要求的试验工况的数值模拟,并以E-NCAP评分为目标,对儿童约束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为了工程的可实施性,对儿童约束系统提出了参数设计范围及整车的空间匹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约束系统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 仿真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液力变矩器与AMT共同工作时的换挡规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泰 葛安林 +2 位作者 郭立书 杨永 王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根据发动机输出特性和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 ,找出了二者合理匹配时共同工作点及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计算出各节气门开度不同的车速和不同挡位下的驱动力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共同工作时换挡规律模型 ,并根据此模... 根据发动机输出特性和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 ,找出了二者合理匹配时共同工作点及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计算出各节气门开度不同的车速和不同挡位下的驱动力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共同工作时换挡规律模型 ,并根据此模型进行数字仿真 ,确立了最大效率时液力变矩器与 AMT共同工作时的换挡规律并进行了冲击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挡规律 液力变矩器 AMT 合理匹配 冲击度 配时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共同工作 计算 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汽车运动状态估计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振海 温文昊 +2 位作者 唐明弘 张建 陈国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7-1536,共10页
针对现有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算法严重依赖动力学模型精度且在大的质心侧偏角工况下准确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算法。通过分析车辆本身的动力学基本特性,设计了适合于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的HNN... 针对现有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算法严重依赖动力学模型精度且在大的质心侧偏角工况下准确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算法。通过分析车辆本身的动力学基本特性,设计了适合于车辆运动状态估计的HNN混合神经网络架构,实现了车辆运动状态的深度学习估计。基于多个标准工况组成的数据集与典型实车测试工况进行了网络训练与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本算法基于神经网络实现了精准的无动力学模型的汽车运动状态估计,提高了估计精度,且对路面附着系数变化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状态估计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单元 多层感知机 混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的汽车行驶速度估计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静 王晨 张家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5,共9页
准确而实时地获取车速信息是汽车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高级巡航控制和编队巡航控制等功能的必要前提,文中提出一种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的汽车行驶速度估计方法。首先,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建立包含汽车纵向、侧向和横摆动态的车速估计... 准确而实时地获取车速信息是汽车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高级巡航控制和编队巡航控制等功能的必要前提,文中提出一种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的汽车行驶速度估计方法。首先,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建立包含汽车纵向、侧向和横摆动态的车速估计名义模型,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优势和拟牛顿法的局部搜索优势辨识出UniTire轮胎模型的特征参数的全局最优解;随后,以车速估计名义模型的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为调度变量,利用强跟踪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一簇车速估计器,并采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对基于强跟踪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器的车速估计器簇的输出结果进行平滑融合;最后,利用整车级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基于交互式强跟踪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器的车速估计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强跟踪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器的车速信息估计算法,本文提出的车速信息估计算法对系统噪声统计特性具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并且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速估计 UniTire轮胎模型 自适应遗传算法 拟牛顿法 强跟踪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闭环汽车系统直线行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民 林逸 +1 位作者 闵海涛 朱启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0-523,519,共5页
详细研究了驾驶员 汽车闭环系统直线行驶稳定性问题。在线性范围内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轮胎刚度对临界车速的影响 ;在非线性领域内运用Hopf定理等非线性理论研究了当系统失去直线行驶稳定性后的特殊运动形式 ,并以某一国产汽车为例 ... 详细研究了驾驶员 汽车闭环系统直线行驶稳定性问题。在线性范围内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轮胎刚度对临界车速的影响 ;在非线性领域内运用Hopf定理等非线性理论研究了当系统失去直线行驶稳定性后的特殊运动形式 ,并以某一国产汽车为例 ,验证了该车失去直线行驶稳定性后 ,将出现稳定的蛇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行驶稳定性分析 闭环系统 驾驶员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尤林华 张红卫 +5 位作者 文宝忠 李洧 肇奇 王仲芝 王勇 钱裕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7,24,共6页
为了解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AVL438部分流透光式烟度计,按ECE R24法规的要求,对我国四大汽车生产厂家主要汽车柴油机机型进行了全负荷稳定转速和自由加速可见污染物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并对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 为了解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AVL438部分流透光式烟度计,按ECE R24法规的要求,对我国四大汽车生产厂家主要汽车柴油机机型进行了全负荷稳定转速和自由加速可见污染物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并对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柴油机 可见污染物 排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零件接触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壳体强度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洪超 马文星 康一坡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3,共3页
以建立重型汽车变速器总成分析模型为基础,考虑零件接触问题对变速器壳体强度的影响,采用接触算法,对一倍额定转矩和三倍额定转矩负载下的壳体强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算法的约束相对于其它算法更接近于变速器的实际强度条件。... 以建立重型汽车变速器总成分析模型为基础,考虑零件接触问题对变速器壳体强度的影响,采用接触算法,对一倍额定转矩和三倍额定转矩负载下的壳体强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算法的约束相对于其它算法更接近于变速器的实际强度条件。变速器台架破坏性实验结果表明,接触算法分析得到的壳体强度薄弱区域与壳体实际强度薄弱区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器壳体 强度 接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车载异构平台的多帧视图变换全景影像拼接算法
13
作者 陈丽娟 汪凯鑫 +2 位作者 吴磊 卢佳伟 吴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4-1545,共12页
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中的全景影像功能能够有效消除驾驶员视线盲区,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现有的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大多存在画面质量不佳、流畅度差、低实时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其中图像边缘质量和算法实时性问题重点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帧... 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中的全景影像功能能够有效消除驾驶员视线盲区,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现有的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大多存在画面质量不佳、流畅度差、低实时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其中图像边缘质量和算法实时性问题重点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帧视图变换的全景影像拼接算法。首先为解决鱼眼相机校正图边缘清晰度和分辨率降低问题,提出使用VDSR模型对校正图进行重建;其次提出基于多帧的视图变换算法,在完成图像视角变换的同时实现图像拼接,降低算法执行时间;并且通过运动补偿将相邻帧鱼眼图像映射到全景图像中,提高图像质量。车载异构平台上进行的整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帧视图变换,应用本文方法生成的全景图像在PSNR和SSIM指标上各提升了2.27 dB和0.022,图像输出帧率达到30 FPS,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明显提升了全景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图像拼接 视图变换 图像超分辨率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循环燃料能量的“质-量”历程分析
14
作者 陈燕辉 韩永强 +1 位作者 张科超 徐振波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为构建调控手段效能可预、可测且可评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品质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一种循环燃料能量“质-量”历程分析方法.基于发动机一维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的结果,通过温-熵关系(T-S图)计算循环工质熵变(质变)和焓变(量变),从全循环历程... 为构建调控手段效能可预、可测且可评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品质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一种循环燃料能量“质-量”历程分析方法.基于发动机一维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的结果,通过温-熵关系(T-S图)计算循环工质熵变(质变)和焓变(量变),从全循环历程上分析内燃机工质能量的损耗途径,定量评价工质能量品质损降和数量耗散.对比了进气压力为0.1 MPa和0.2 MPa两种工况下的循环工质“质-量”历程,结果表明:进气压力为0.2 MPa工况下,排气工质熵增量减小5.42%,能量品质损降得到抑制,排气焓增量减小35.19%,能量数量耗散减小.基于仿真数据开展的内燃机循环工质“质-量”历程分析可以实现工质能量品质损降和数量耗散的全循环历程定量评价,具有普适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循环工质 “质-量”历程 循环燃料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超前滞后-模糊自适应PID多模态控制系统设计
15
作者 刘丹 张逢源 +1 位作者 周洪波 黄钰婷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46,共7页
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伺服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的好坏。针对某一船站天线系统,在设计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多模态控制系统... 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伺服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的好坏。针对某一船站天线系统,在设计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多模态控制系统设计。通过设计一个切换阀值,将大比例控制、超前滞后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组合在一起。当位置误差较大时,用大比例控制,位置误差适中时用超前滞后控制,当误差小于一个阀值时,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多模态控制阶跃响应曲线前面一段用比例控制,响应速度更快,中间位置切换到超前滞后控制那段,避免超调震荡,最后段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稳态误差小。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多模态控制能够得到比单一控制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滞后 模糊自适应 比例-积分 多模态控制 天线 伺服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itPart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
16
作者 刘健虎 刘星 +3 位作者 谷淼 王浚瞩 张海龙 邓红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2,共9页
【目的】针对步态识别中相机视角或行人遮挡等协变量因素导致的识别准确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增强GaitPart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IFE-GaitPart(An Improved Feature Enhancement GaitPart)。【方法】该方法将网络模型改进... 【目的】针对步态识别中相机视角或行人遮挡等协变量因素导致的识别准确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增强GaitPart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IFE-GaitPart(An Improved Feature Enhancement GaitPart)。【方法】该方法将网络模型改进为包含空间特征提取分支和显著时间建模分支的双路并行形式,首先使用卷积网络从原始输入序列中提取浅层特征作为双路径网络的输入,然后在空间特征提取上提出一种非均匀卷积的方式来提取步态的细粒度信息,并融合全局特征来提高空间特征的信息容量,同时在显著时间建模分支上,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多尺度时间特征提取模块,在时间维度上获得步态的短期依赖和全局时间线索,拼接后得到完整的时间信息。最后,在通道维度上拼接时空特征,采用全连接层输出步态特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CASIAB数据集上,在正常行走、携带行李和穿着外衣的情况下,分别实现了97.6%、94.5%和81.1%的Rank-1精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特征融合 跨视角 行人遮挡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成的重型汽车变速箱齿轮弯曲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洪超 康一坡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以建立重型汽车变速箱总成为基础,论述一挡齿轮总成条件下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及网格密度的确定,对一倍额定动态转矩下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表面接触压力、接触线的状态、齿根弯曲应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以建立重型汽车变速箱总成为基础,论述一挡齿轮总成条件下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及网格密度的确定,对一倍额定动态转矩下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表面接触压力、接触线的状态、齿根弯曲应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因充分考虑了总成条件下啮合齿轮接触等问题对齿轮强度的影响,使分析和测试的齿根弯曲应力趋势保持一致,强度相对误差范围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总成 齿轮 弯曲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传动参数辨识与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
18
作者 宋雨 许京 史继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255,共7页
针对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的传动参数难以获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验数据的传动系参数辨识与整车噪声仿真方法。首先建立5自由度传动系Simulink模型,以通过整车实验获取的变速器输入轴转速波动与驱动轴扭矩波动为辨识目标,通过遗传算法... 针对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的传动参数难以获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验数据的传动系参数辨识与整车噪声仿真方法。首先建立5自由度传动系Simulink模型,以通过整车实验获取的变速器输入轴转速波动与驱动轴扭矩波动为辨识目标,通过遗传算法辨识传动系阻尼、刚度、惯量等关键参数,满足仿真同实验误差最小的条件。将完成参数辨识的传动系模型集成至整车有限元模型,计算发动机激励通过传动系、总成悬置等路径传递至车内所引起的整车噪声,最后对比噪声的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整车开发过程中对车内加速噪声直接进行风险预估与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传动系 轰鸣噪声 转速波动 扭矩波动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岳彩月 卜峰 +3 位作者 罗添元 郝瑞 王东阳 王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为研究铝合金材料焊接变形程度与焊接方式之间的关系,特进行此项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焊接工艺对铝合金焊接变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比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与熔化极MIG(惰性气体保护焊)技术的焊接性能,详细论述了CMT焊接工艺的... [目的]为研究铝合金材料焊接变形程度与焊接方式之间的关系,特进行此项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焊接工艺对铝合金焊接变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比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与熔化极MIG(惰性气体保护焊)技术的焊接性能,详细论述了CMT焊接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实验过程中,针对厚度为3 mm和8 mm的铝板,分别采用CMT和MIG两种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并观察记录焊接变形情况。[结果及结论]对于厚度为3 mm的铝板,使用CMT焊接后铝板几乎没有变形,而使用MIG焊接后铝板出现了4 mm焊接变形;对于厚度为8 mm的铝板,虽然两种焊接工艺均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但CMT焊接后的变形量明显小于MIG焊接后的变形量。此外,使用CMT和MIG焊接工艺均能形成均匀美观的焊缝,且焊缝熔深均为0.5 mm,无显著差异。因此,CMT焊接工艺在控制铝合金焊接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对焊接变形要求较高的铝合金零部件的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 惰性气体保护焊 焊接工艺 焊接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家旭 王晨 赵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2,共7页
本文中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工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算法,以及一种基于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首先,分别基于螺旋下降函数、斜坡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构建弯道... 本文中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工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算法,以及一种基于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首先,分别基于螺旋下降函数、斜坡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构建弯道引力势能场、同车道行驶较慢车辆斥力势能场和弯道边界斥力势能场,三者构成汽车弯道超车路径的搜索空间。随后,设计一种可应用于动态环境的增量搜索算法,逐步搜索汽车弯道超车路径搜索空间的最快下降方向,进而规划出汽车弯道超车路径。为执行规划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以线性2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包含参数摄动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误差动态模型,并基于线性鲁棒控制法设计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最后,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算法和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径规划算法和跟踪控制策略可安全、舒适地引导汽车完成弯道超车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改进人工势场法 增量搜索算法 鲁棒控制 最优保性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