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峡部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青安 宋一平 +3 位作者 孟壮志 欧阳钧 赵卫东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3-293,共1页
腰椎峡部裂将导致腰椎不稳,其手术治疗除采用脊椎融合术外,也有经峡部裂固定的方法,如采用经峡部裂螺钉和横突钢丝直接固定峡部裂。我们设计了经峡部裂固定的加压螺钉,其螺杆近端喷涂有珍珠面以利于远期的生物固定。本文摹拟腰椎峡... 腰椎峡部裂将导致腰椎不稳,其手术治疗除采用脊椎融合术外,也有经峡部裂固定的方法,如采用经峡部裂螺钉和横突钢丝直接固定峡部裂。我们设计了经峡部裂固定的加压螺钉,其螺杆近端喷涂有珍珠面以利于远期的生物固定。本文摹拟腰椎峡部受力,评价加压螺钉固定峡部裂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伟雄 赵卫东 +3 位作者 叶淦湖 欧阳钧 钟世镇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评价自体筋膜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及循环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18具新鲜猪脊柱运动节段 (L4 ~L5)标本模型按正常组、滑脱组、筋膜固定组顺序进行试验。先对比观察各组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再用双轴液... 目的 :评价自体筋膜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及循环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18具新鲜猪脊柱运动节段 (L4 ~L5)标本模型按正常组、滑脱组、筋膜固定组顺序进行试验。先对比观察各组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获得首次载荷循环及每间隔 2 5 0次 ,共 15 0 0次循环运动范围及初始刚度值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首次循环载荷下 ,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首次循环载荷 ,滑脱组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固定组也明显大于正常组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第 15 0 0次循环载荷下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采用自体筋膜固定腰椎滑脱术后瞬时失稳和保持其稳定性是有效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滑脱 腰椎失稳 自体筋膜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仿/甲醇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庄颜峰 金明新 +3 位作者 欧阳钧 徐浩 卢森桂 符臣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氯仿 /甲醇 (CM)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选择 1侧跟腱行CM腱移植 ,另一侧行自体移植。按术后 1、2、6、12周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自体腱移植组和CM肌腱移植组的拉伸强度和刚度在... 目的 :探讨氯仿 /甲醇 (CM)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选择 1侧跟腱行CM腱移植 ,另一侧行自体移植。按术后 1、2、6、12周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自体腱移植组和CM肌腱移植组的拉伸强度和刚度在术后 1、2周 ,6周与术前、术后 12周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自体腱移植组与CM腱移植组术后 12周的拉伸强度和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M腱移植组与自体腱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的力学变化相近 ,无统计学变异 ,可以用来替代自体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氯仿/甲醇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胫骨四种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史群伟 吴波以 +2 位作者 陈志峰 朱青安 卢海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比较四种内固定器在人胫骨骨折时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经防腐固定成人胫骨9根 ,制成中段横断骨折 ,依次安放双Ender钉 ,双矩形钉 ,梅花钉和四孔钢板 ,并进行前内侧和前外侧三点弯曲实验及轴向扭转实验。结果 :Ender钉、四孔... 目的 :比较四种内固定器在人胫骨骨折时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经防腐固定成人胫骨9根 ,制成中段横断骨折 ,依次安放双Ender钉 ,双矩形钉 ,梅花钉和四孔钢板 ,并进行前内侧和前外侧三点弯曲实验及轴向扭转实验。结果 :Ender钉、四孔钢板、梅花钉和矩形钉内固定器的三点弯曲刚度分别为 :前外侧 13 .0、2 5 .4、41.8、2 3 .3N/mm ;前内侧 2 5 .5、 16.2、41.4、2 0 .2N/mm ;轴向扭转 15°时的力矩分别为 :1.43、4.67、0 .86、0 .86Nm。梅花钉抗弯曲较其它内固定器强 (P <0 .0 1~ 0 .0 5 ) ,余者间无显著性差别 ;四孔钢板抗轴向扭转较其它内固定器强 (P <0 .0 1) ,Ender钉次之。结论 :4种内固定器中四孔钢板抗轴向扭转性能最好 ,梅花钉的三点弯曲刚度最强 ,对于胫骨骨折 ,Ender钉和矩形钉可以提供较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Steffee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新辉 刘景发 +2 位作者 朱青安 欧阳钧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采用9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复制腰椎滑脱术式模型,分别用两种Steffee术式固定标本。施加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观察它们对标本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在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 采用9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复制腰椎滑脱术式模型,分别用两种Steffee术式固定标本。施加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观察它们对标本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在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个主运动状态下,滑脱状态的运动范围较完整状态的显著憎大,SteffecA、B两种状态较滑脱状态显著减小.SteffeeA方法运动范围均值小于SteffeeB方法,但两者间无显著住差异。结果提示:两种Steffee术式对腰椎滑脱均有良好的固定能力,相对而言,SteffeeA方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生物力学 Steffee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椎间盘髓核摘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孟壮志 朱青安 +3 位作者 范真 赵卫东 欧阳钧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对腰骶部L4~L5和L5~S1节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例成人新鲜腰骶部(L4~S1)标本髓核摘除前后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和压缩、剪切刚度的测定。对标本施加最大为10.0N.m的力偶矩,使之产生前屈、...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对腰骶部L4~L5和L5~S1节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例成人新鲜腰骶部(L4~S1)标本髓核摘除前后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和压缩、剪切刚度的测定。对标本施加最大为10.0N.m的力偶矩,使之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并由双平面立体测量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得到节段运动范围。分别在1300N,600N和600N的载荷下测定压缩、前后剪切和左右剪切刚度。结果:髓核摘除后,L4~L5和L5~S1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明显增大,其中L4~L5节段的后伸、左右轴向旋转运动增大有显著性,L5~S1节段的前屈运动增大有非常显著性,左右轴向旋转增大有显著性;L4~S1节段压缩和剪切刚度降低,左右剪切刚度降低有显著性。结论:髓核摘除使腰骶椎节段性三维运动范围增大,压缩和剪切刚度下降,腰骶节段失稳,以致整个后部结构承受更大的负载,导致小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和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 刚度 生物力学 椎间盘突出 腰骶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骶骨螺钉成角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吕维加 朱青安 +2 位作者 钟世镇 郑英刚 梁智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比较骶骨单、双螺钉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螺钉固定的刚度和破坏强度。方法 :实验用 1 0例新鲜骶骨标本中 ,6例年龄小于 30岁 ,4例年龄大于 6 0岁。螺钉为CompactCD直径 7mm的骶骨螺钉。随机选择骶骨标本的一侧放置前内侧S1螺钉 ,另一... 目的 :比较骶骨单、双螺钉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螺钉固定的刚度和破坏强度。方法 :实验用 1 0例新鲜骶骨标本中 ,6例年龄小于 30岁 ,4例年龄大于 6 0岁。螺钉为CompactCD直径 7mm的骶骨螺钉。随机选择骶骨标本的一侧放置前内侧S1螺钉 ,另一侧同时放置前内侧和前外侧 2枚螺钉并连接起来。所有测试均在Instron材料实验机上完成。从载荷 变形曲线上得到螺钉固定的压缩、拉伸和扭转刚度 ,最后进行破坏测试。结果 :单钉固定的压缩、拉伸和扭转刚度分别为 2 0 3N/mm、1 4 7N/mm和 2 0Nm/deg ,双钉分别为 2 5 5N/mm、1 85N/mm和 2 4Nm/deg ,两者刚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6例青年标本的平均拉伸破坏力为 1 4 5 0N ,4例老年标本为 980N。结论 :骶骨双钉固定比单钉固定强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螺钉 生物力学 尸体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正霖 黄华扬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3-504,506,共3页
目的 :对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 髌韧带 骨 (B PT B)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状态的 6例新鲜尸体标本 ,进行膝关节屈曲 15°、3 0°、90°胫骨前... 目的 :对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 髌韧带 骨 (B PT B)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状态的 6例新鲜尸体标本 ,进行膝关节屈曲 15°、3 0°、90°胫骨前移刚度和屈膝 90°胫骨前移强度测试。结果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 ,膝关节成屈曲状态时胫骨前移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状态 ;强度则明显小于正常状态 ,约为其3 2 %。结论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可早期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 ,肌力锻炼以闭链训练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移植 自体 生物力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立新 原晓景 +4 位作者 徐达传 尹庆水 马向阳 黄文华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2,共2页
目的 :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方法 :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选择C4~ 7为实验节段。分正常组和手术组 ,在 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 /右侧弯和左 /右侧旋运动 ,通过脊柱三维... 目的 :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方法 :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选择C4~ 7为实验节段。分正常组和手术组 ,在 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 /右侧弯和左 /右侧旋运动 ,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①在 6个运动方向上 ,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 (P >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 ;②运动范围的总和 ,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 ,对某一方向ROM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钩突 显微椎间孔减压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阳钧 钟桂午 +2 位作者 蒋常文 邵正仁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评价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肱骨12 根,应用三点弯曲的方法测试完整肱骨的弯曲刚度,然后分为2 组,分别从内侧髁上和外侧髁上1 .0 cm 处切取6 .0 cm ×0... 目的:评价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肱骨12 根,应用三点弯曲的方法测试完整肱骨的弯曲刚度,然后分为2 组,分别从内侧髁上和外侧髁上1 .0 cm 处切取6 .0 cm ×0 .5 cm 的骨瓣,测试切除骨瓣后肱骨的刚度。最后分别切取6 .0 cm ×1 .0 cm 骨瓣后再测试刚度。结果:内、外上髁上切取6 .0 cm ×0 .5 cm 骨瓣后其刚度与正常肱骨相比变化不大,而截取1 .0 cm 宽骨瓣后肱骨的刚度显著下降。结论:为保持肱骨生物力学性能不遭受破坏,利用肱骨下段骨瓣修复骨缺损时,骨瓣的切取范围应小于6 .0 cm ×0 .5 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瓣截取 肱骨 生物力学 骨不连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瓣切除对锁骨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本柯 朱青安 +4 位作者 舒先涛 王向阳 赵卫东 熊绍虎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评价锁骨半片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锁骨左右配对14根标本 ,测试完整锁骨的扭转刚度 ;然后随机配对分为两组 :一组在靠近锁骨内侧端切取长为 8.5cm的半片骨瓣 ;另一组在靠近锁骨的内侧端切取长为 ... 目的 :评价锁骨半片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锁骨左右配对14根标本 ,测试完整锁骨的扭转刚度 ;然后随机配对分为两组 :一组在靠近锁骨内侧端切取长为 8.5cm的半片骨瓣 ;另一组在靠近锁骨的内侧端切取长为 4.5cm的半片骨瓣。测试切取骨瓣后锁骨的扭转刚度和强度。结果 :完整锁骨左右两侧的扭转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切取半片骨瓣后其扭转刚度显著下降 (P <0 .0 1) ,锁骨在切取短骨瓣与切取长骨瓣后两者相比较其刚度、强度变化不大。骨瓣切取后抗扭转强度的破坏发生在骨瓣切取处外侧端。结论 :锁骨作为供骨修复骨缺损时 ,切取半片骨瓣在保证肩锁、胸锁关节完整前提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扭转强度 锁骨瓣切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腰椎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质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阳钧 杨桂通 +3 位作者 吴文周 朱青安 王前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3,309,共6页
本文以三具新鲜男性尸体的T12~L4椎体的松质骨为材料,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变率(ε)表观密度(ρa)和组织密度(ρt)对松质骨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的影响。试验采用了5个应变率1.0×10-5,5.0... 本文以三具新鲜男性尸体的T12~L4椎体的松质骨为材料,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变率(ε)表观密度(ρa)和组织密度(ρt)对松质骨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的影响。试验采用了5个应变率1.0×10-5,5.0×10-5,1.0×10-4,5.0×10-4,1.0×10-3S-1。松质骨的表观密度和组织密度范围分别为0.46~0.71g/cm3,1.02~1.54g/cm3。以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为因变量(Y),以应变率和表观密度或组织密度为自变量。利用以下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Y=aρbaεc。当b分别取1.88,2和3时,弹性模量与应变率的关系均可用上面模型表达,其指数c分别为0.07,0.1,0.1。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呈1.88次方关系,强度与表观密度呈1.29次方关系。终应变作为独立变量不受表观密度和应变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生物力学 表观密度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柱档板植骨术对腰椎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13
作者 杨家荣 田慧中 +3 位作者 朱青安 黄文华 欧阳钧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价立柱挡板植骨术重建失稳腰椎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成人男性新鲜脊柱标本(T10~L3)按正常组、立柱挡板植骨组和Kaneda组,在10.0Nm的纯力偶矩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 目的:评价立柱挡板植骨术重建失稳腰椎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成人男性新鲜脊柱标本(T10~L3)按正常组、立柱挡板植骨组和Kaneda组,在10.0Nm的纯力偶矩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立柱挡板植骨和Kaneda固定腰椎的稳定性。结果:①在前屈、侧弯运动方向,立柱挡板植骨组的运动范围(ROM)小于正常组的ROM,而Kaneda组的ROM远小于正常组的ROM;②在后伸运动方向,三个组的ROM大致相当;③在轴向旋转运动方向,Kaneda组和立柱档板植骨组的ROM均较正常组大,且立柱挡板植骨组的ROM大于Kaneda组的ROM。结论:立柱挡板植骨术在屈、伸、侧弯方面基本可以恢复失稳腰椎的稳定性,但固定效果不如Kaneda;两者在重建抗旋转失稳方面均不能恢复到正常腰椎的ROM,且立柱档板植骨术不如Kane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立柱挡板 植骨术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峡部裂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建成 靳安民 +1 位作者 邵振海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研究双侧峡部裂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材料为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2双侧峡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6种力偶矩(10N.m),由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得到腰... 目的:研究双侧峡部裂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材料为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2双侧峡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6种力偶矩(10N.m),由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得到腰椎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双侧峡部断裂后,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6.6%、55.9%、100.9%、115.8%,较正常标本有显著性增大,而左/右侧弯变化不大。结论:峡部对腰椎三维稳定具有重要的力学作用,双侧峡部裂导致腰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病变二尖瓣瓣膜的一维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炜生 陈龙 +2 位作者 王文瑞 李中学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能。结果:病变瓣膜前瓣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其径向和环向特征ε分别为0.109±0.021和0.103±0.015,特征E分别为(456±11.67)×103N/m2和(418±24.59)×103N/m2,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病变瓣膜前瓣为粘弹性体,结构特性为各向同性,病变瓣膜力学性能下降是风心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物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瓣膜病变 二尖瓣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寰椎横韧带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俊 朱青安 卢海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研究人体寰椎横韧带的拉伸性能。方法:新鲜寰椎标本8例,制备成拉伸试件,进行定速率单向拉伸至横韧带断裂。结果:寰椎横韧带平均最大载荷为311.6N,最大变形量为6.0mm,刚度为72.9N/mm。结论:寰椎侧块间... 目的:研究人体寰椎横韧带的拉伸性能。方法:新鲜寰椎标本8例,制备成拉伸试件,进行定速率单向拉伸至横韧带断裂。结果:寰椎横韧带平均最大载荷为311.6N,最大变形量为6.0mm,刚度为72.9N/mm。结论:寰椎侧块间的分离超过6.0mm,就可存在横韧带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韧带 拉伸强度 韧带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颈椎纵向撞击性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青安 欧阳钧 +2 位作者 卢海俊 李忠华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分析人体中、下颈椎承受纵向撞击力作用时的损伤机制、损伤阈值,为颈椎撞击性损伤的防护、诊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应用成人男性新鲜尸体标本在CZZ-Ⅱ人体撞击试验机上行撞击实验。对C2~C4标本进行30J和50J能量的撞击,对C5~T1标本进... 分析人体中、下颈椎承受纵向撞击力作用时的损伤机制、损伤阈值,为颈椎撞击性损伤的防护、诊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应用成人男性新鲜尸体标本在CZZ-Ⅱ人体撞击试验机上行撞击实验。对C2~C4标本进行30J和50J能量的撞击,对C5~T1标本进行50和100J能量的撞击,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得到撞击力峰值、冲量、撞击速度和撞击力作用时间等参数,以放射学诊断和解剖学观察为损伤判断依据。C2~C4在轴向撞击力作用下的损伤阈值为4112~4890N或30.2~34.2N·s,C5~T1在轴向撞击力作用下的损伤阈值为4824~6362N或33.6~43.0N·s。结果表明,轴向压缩载荷引起的颈椎损伤类型与其撞击能量的大小有关,较高撞击能量会产生颈椎的整体结构破坏,较低的撞击能量仅损伤颈椎的前、中柱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伤 损伤机制 颈椎 生物力学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失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淦湖 梁伟雄 +3 位作者 赵卫东 欧阳均 钟世镇 黄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 :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 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 (L4~L5)分成 3组 :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 :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 目的 :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 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 (L4~L5)分成 3组 :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 :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 4 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 ,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 ,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 15 0 0次循环中每间隔 2 5 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首次循环载荷下 ,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第 15 0 0次循环载荷下 ,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 ,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 退行性腰椎滑脱 自体筋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三维运动定位的计算机视觉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文华 朱青安 +2 位作者 钟世镇 欧阳钧 林学 《计算机应用》 CSCD 2000年第S1期215-217,共3页
脊柱三维运动分析是利用计算机立体视觉方法 ,通过采用两台摄像机从两个不同视角观察脊柱。求取脊柱的三维坐标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立体测量术。精确地刻划脊柱的三维运动 ,系统地分析脊柱各部分结构对脊柱运动的影响 ,为脊柱矫... 脊柱三维运动分析是利用计算机立体视觉方法 ,通过采用两台摄像机从两个不同视角观察脊柱。求取脊柱的三维坐标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立体测量术。精确地刻划脊柱的三维运动 ,系统地分析脊柱各部分结构对脊柱运动的影响 ,为脊柱矫形术和固定器械的应用提供稳定性评价 ,也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精确测量脊柱三维运动的方法。文中主要从摄像机定标及如何求取脊柱上各点的三维坐标方面阐述 ,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 ,并能在该系统上成功地进行脊柱运动的各项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定标 脊柱 三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共振频率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瞿东滨 朱青安 +1 位作者 金明新 狄勋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实验比较在完整股骨、中切1/2、中切2/3、截骨+髓腔棒(316不锈钢)固定及截骨+钢板(TA3)固定等五个状态下防腐湿股骨共振频率的变化,探讨共振频率测定对股骨骨折愈合及内固定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随着截骨程度增大... 实验比较在完整股骨、中切1/2、中切2/3、截骨+髓腔棒(316不锈钢)固定及截骨+钢板(TA3)固定等五个状态下防腐湿股骨共振频率的变化,探讨共振频率测定对股骨骨折愈合及内固定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随着截骨程度增大,骨的共振频率降低,提示共振频率与骨的结构刚度有关。截骨后应用钛钢板内固定的结构刚度相当于防腐湿股骨中切1/2的结构刚度;髓腔棒内固定的结构刚度则相当于中切2/3的结构刚度,两者都比完整股骨低。测量结果亦发现,钛钢板和髓腔棒固定同样对股骨有载荷共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频率 截骨 髓腔棒固定 钢板固定 股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