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假说与药理学研究
1
作者 王崇敏 《医学与哲学(A)》 1983年第5期27-29,共3页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科学假说起了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的发现,科学理论的建立,开始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都是如此。科学假说同样广泛地被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理...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科学假说起了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的发现,科学理论的建立,开始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都是如此。科学假说同样广泛地被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些作用发生的机理和中间环节。药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观察和实验,用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来说明某一药物的作用并解释这种作用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硝酸甘油 经过 冠状动脉 科学技术 冠心病 心绞痛 受体学说 药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犬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琳 孙莉莎 徐江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犬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麻醉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模型 ,测定犬心外膜电图 (∑ST、N ST) ,定量组织学指标和血清LDH值。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丹酚酸B 1、3、10mg·kg-1静脉注射能降...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犬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麻醉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模型 ,测定犬心外膜电图 (∑ST、N ST) ,定量组织学指标和血清LDH值。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丹酚酸B 1、3、10mg·kg-1静脉注射能降低冠脉结扎犬的心肌缺血程度 ,缩小心肌缺血范围 ,且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 ;定量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心外膜电图测定结果一致 ,丹酚酸B显著减小犬心肌梗死范围 ,且可显著降低给药前后犬血清LDH比值。结论 :丹酚酸B能减轻犬心肌梗死时的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减小梗死范围 ,可保护缺血心肌 ,对心肌梗死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外膜电图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永刚 陈厚昌 +1 位作者 赵进军 蒋毅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姜黄素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 ,抑制CCl4 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 ,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大鼠肝细胞 四氯化碳损伤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4号对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连璞 单春文 +3 位作者 柳息洪 肖焕才 杨淑琴 安连兵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兔血小板经虎杖晶4号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虎杖4号(PD)抑制血小板变形,释放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取6只新西兰克,心脏穿刺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将PRP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吲哚美辛组及3...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兔血小板经虎杖晶4号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虎杖4号(PD)抑制血小板变形,释放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取6只新西兰克,心脏穿刺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将PRP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吲哚美辛组及3种不同浓度PD实验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按超薄切片常规制样,电镜观察各组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证明PD不仅对血小板的变形反应和释放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存在着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晶4号 血小板 花生四烯酸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毓华 王卫东 +2 位作者 孙莉莎 程祖珏 徐江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抑制剂 成年大鼠 弥漫性脑损伤 海马齿状回神经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伟峰 陈厚昌 夏笔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 ,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 ;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Ⅰ型胶原的水...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 ,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 ;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Ⅰ型胶原的水平。结果 :丹参酮Ⅱ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 ,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结论 :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HSC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肝星状细胞 增殖 分泌细胞外基质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甙抑制凝血酶非依赖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6
7
作者 骆苏芳 余传林 +1 位作者 孙莉莎 张佩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甙(PD)0.33,0.56,0.95,1.63,2.79mmol·L^1能显著抑制2.3mmol·L^1·s^1凝血酶诱导的家兔洗涤血小板聚集,呈良好的量效关系,PD对1 min和最大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C_(50)分别为0.57和1.16 mmo... 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甙(PD)0.33,0.56,0.95,1.63,2.79mmol·L^1能显著抑制2.3mmol·L^1·s^1凝血酶诱导的家兔洗涤血小板聚集,呈良好的量效关系,PD对1 min和最大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C_(50)分别为0.57和1.16 mmol·L^1,并能使血小板聚集延迟相延长,血小板聚集速度减慢,PD0.33~1.63mmol·L^1对血小板聚集时TXA_2释放无明显影响,仅在浓度为2.79mmol·L^1时,才明显减少TXA_2释放,PD的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关,本文还观察了PD0.33 mmol·L^1有抑制凝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汤的急毒及抗炎、抗过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永刚 罗佳波 蒋毅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麻黄汤 急性毒性 抗炎 抗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S-西酞普兰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雪梅 刘旭 +1 位作者 严轶琛 徐江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717,共2页
目的拆分西酞普兰(R,S-citalopram)对映异构体,建立S-西酞普兰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CHIROBIOTIC V手性柱,以甲醇-冰醋酸一三乙胺(100:0.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柱温20℃,流速1.0min/ml.结果 S、R型异构体获得完全分离,S-西酞... 目的拆分西酞普兰(R,S-citalopram)对映异构体,建立S-西酞普兰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CHIROBIOTIC V手性柱,以甲醇-冰醋酸一三乙胺(100:0.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柱温20℃,流速1.0min/ml.结果 S、R型异构体获得完全分离,S-西酞普兰在10~150μg/m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r=0.999 1,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S-西酞普兰含量测定及其R型异构体的含量监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拆分 S一西酞谱兰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抑郁症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吗啡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琳 赵文忠 +2 位作者 杨淑琴 富宁 徐江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评价吗啡及琥珀酰化吗啡半酯两种交联物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而产生的免疫效果及其中和阿片类物质的能力。方法吗啡及吗啡半酯在碳二酰亚胺催化下分别与Blue carrier载体蛋白交联,用其免疫小鼠,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及抗体6... 目的评价吗啡及琥珀酰化吗啡半酯两种交联物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而产生的免疫效果及其中和阿片类物质的能力。方法吗啡及吗啡半酯在碳二酰亚胺催化下分别与Blue carrier载体蛋白交联,用其免疫小鼠,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及抗体6个月内效价维持状况,通过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抗体对吗啡及海洛因的体外结合能力,与其他阿片及非阿片类化学物质的交叉反应。结果两种交联物免疫小鼠第9周血清中平均抗吗啡抗体滴度均超过1:8 000,其中M-6-S-Blue组效价强度较M-Blue组高,且效价维持时间较久;两组抗体对较低浓度吗啡及海洛因的抗血清抑制率均达50%以上,抑制率与吗啡或海洛因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两种载体蛋白交联物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吗啡抗体,其体内及体外实验观察均能产生中和吗啡的作用,提示其对控制复吸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蛋白交联 免疫疗法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实验性突变和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星昊 方放治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45-247,249,共4页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实验性突变和移植性肿瘤的影响。方法 健康昆明品系小鼠以灵芝孢子粉(0.2~5.0 g/kgb.w.)灌胃,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诱导产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后,进行微核试验测定微核出现的千分率。S180瘤源小鼠瘤细...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实验性突变和移植性肿瘤的影响。方法 健康昆明品系小鼠以灵芝孢子粉(0.2~5.0 g/kgb.w.)灌胃,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诱导产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后,进行微核试验测定微核出现的千分率。S180瘤源小鼠瘤细胞接种于健康小鼠体内,14 d后取出瘤块进行瘤重比较。结果 灵芝孢子粉可明显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也能明显抑制S180移植性肿瘤生长。结论 灵芝孢子粉能抑制或对抗细胞染色体的突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实验性突变 移植性肿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通胶囊”治疗老年机能性便秘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素云 林院昌 +5 位作者 吕志平 贾钰华 崔志英 韦德蕙 曹维 潘令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作者研制的中药复方“便通胶囊”,经动物实验证实可加速小鼠排便时间和增加排便颗粒数,直接加强大白鼠的结肠运动,增强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张力,增加在体兔回肠的肠腔液体容积,无毒副作用。治疗60岁以上老年机能性便秘患者52例,效果良好... 作者研制的中药复方“便通胶囊”,经动物实验证实可加速小鼠排便时间和增加排便颗粒数,直接加强大白鼠的结肠运动,增强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张力,增加在体兔回肠的肠腔液体容积,无毒副作用。治疗60岁以上老年机能性便秘患者52例,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便通胶囊 回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诱导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腊蕾 饶进军 吴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流式细胞术检测Adp53转基因情况,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sFRP mRNA... 目的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流式细胞术检测Adp53转基因情况,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sFRP mRNA水平在转染p53 20 h后即有明显升高,其中以32 h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量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转染剂量为0.05、0.5、5、50 pfu/cell的Adp53 sFRP 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高,尤以5 pfu/cell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p53能明显诱导Wnt通路抑制剂sFRP的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53 诱导 WNT通路 抑制因子 SFRP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阿魏酸衍生物高分子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Ⅰα)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俊旺 梁永录 +3 位作者 肖丽英 李天锡 单春文 林继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_(Ⅰα)(6-keto-PGF_(Ⅰα))的含量,比较观察阿魏酸(F)、吲哚美辛(I)、阿魏酸-吲哚美辛结合物(FI)和阿魏酸-吲哚美辛-淀粉高分子载体... 目的通过测定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_(Ⅰα)(6-keto-PGF_(Ⅰα))的含量,比较观察阿魏酸(F)、吲哚美辛(I)、阿魏酸-吲哚美辛结合物(FI)和阿魏酸-吲哚美辛-淀粉高分子载体衍生物(FIS)在抗血栓方面的药理作用特点。方法用比浊法和放免法测定F、I、FI和FIS在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和对TXB2,6-keto-PGF_(1α)生成的影响。结果F、I、FI和FIS显著地抑制ADP和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和TXB_2,6-keto-PGF_(Ⅰα)的产生。在 12.5-240μmol/L的剂量范围内,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 F为 11.3%-31.8%(ADP诱导)和 3.3%-18.5%(AA诱导)、I为3%-34.3%(ADP诱导)和2%-20.2%(AA诱导)、FI为5.0%-59.3%(ADP诱导)和0.3%-63.1%(AA诱导)、FIS为3.1%-39.1%(ADP诱导)和1.5%-39.6%(AA诱导)。剂量为 240.0μmol/L时对TXB_2和6-keto-PGF_(Ⅰα)产生的抑制率, F为 14.8%和 1.2%、Ⅰ为 24.9%和 26.2%、 FI为 40.6%和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B2 血小板聚集 6-KETO-PGF1Α 阿魏酸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因子对实验性家犬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先达 黄守坚 +1 位作者 孙家钧 朱正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观察从中华眼镜蛇(Najanajaatra)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眼镜蛇因子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质谱仪、呼吸流量计和压力换能器分别连续监测麻醉狗的主要呼吸功能参数 ,实验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先用足量眼镜蛇毒... 观察从中华眼镜蛇(Najanajaatra)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眼镜蛇因子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质谱仪、呼吸流量计和压力换能器分别连续监测麻醉狗的主要呼吸功能参数 ,实验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先用足量眼镜蛇毒因子使体内补体耗竭95 %以上 ,可显著减轻油酸引起的肺功能障碍 ,组织学检查发现在透明膜形成、肺泡内出血及肺小动脉栓塞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活化的补体在油酸引起的肺损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眼镜蛇毒因子通过耗竭血清补体可抑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展目的观察从中华眼镜蛇(Najanajaatra)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眼镜蛇因子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质谱仪、呼吸流量计和压力换能器分别连续监测麻醉狗的主要呼吸功能参数 ,实验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先用足量眼镜蛇毒因子使体内补体耗竭95 %以上 ,可显著减轻油酸引起的肺功能障碍 ,组织学检查发现在透明膜形成、肺泡内出血及肺小动脉栓塞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活化的补体在油酸引起的肺损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因子 眼镜蛇 油酸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补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油素对A23187和钙调节血小板及细胞内游离钙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云海 蒋毅萍 林继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 研究花椒油素对CaCl2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调节血小板及其中Ca2+浓度的作用。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用Fura-2/AM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结果 花椒油素显著地抑制CaCl2和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前者的抑制率为9.0%(67... 目的 研究花椒油素对CaCl2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调节血小板及其中Ca2+浓度的作用。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用Fura-2/AM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结果 花椒油素显著地抑制CaCl2和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前者的抑制率为9.0%(67.1%,后者的抑制率为18.1%(72.5%。明显降低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胞质游离Ca2+浓度,降低率为12.8%(63.4%。结论 花椒油素抑制聚集作用与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水平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素 钙离子 钙离子载体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复方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微循环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菊妍 顾勤 +1 位作者 吴敏 吴小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机体微循环在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变化 ,验证作者提出的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综合征的中医“证”本质在于“肾阳虚损、瘀血阻滞”这一病机假说 ,为中医临床辨治该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患者随机... 目的 :为了探讨机体微循环在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变化 ,验证作者提出的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综合征的中医“证”本质在于“肾阳虚损、瘀血阻滞”这一病机假说 ,为中医临床辨治该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4例 ,对照组 32例 ,运用甲襞微循环分析仪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无名指甲襞 ,检测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的 16项指标。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的微循环有特异性的改变 ,表现为管袢顶瘀滞、变窄明显 ,管袢数目减少 ,长度缩短 ;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聚集 ,血流速度减慢呈粒流、粒缓流、粒摆流甚或停滞 ;袢周有渗出。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复方在控制戒断症状的同时 ,对上述微循环紊乱有极其显著的稳定作用。结论 :在临床辨治海洛因依赖时 ,配伍活血化瘀药物可以疏通瘀滞的微循环 ,改善组织的血氧供应 ,不仅对戒断症状有治疗作用 ,还使毒品易于排出体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海洛因依赖 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受体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表达及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厚昌 HESS,CP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分别给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微量注射电线电器官烟碱型胆碱受体(N_2-ChR)和大鼠脑烟碱型胆碱受体(N_1-ChR)的mRNA,表达出相应的N-ChR。采用全细胞和部分细胞灌流法测定不同浓度氨甲酰胆碱引起的N_2-ChR... 分别给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微量注射电线电器官烟碱型胆碱受体(N_2-ChR)和大鼠脑烟碱型胆碱受体(N_1-ChR)的mRNA,表达出相应的N-ChR。采用全细胞和部分细胞灌流法测定不同浓度氨甲酰胆碱引起的N_2-ChR产生的膜电流,以最小反应模型方程拟合两法所得量反应曲线非常接近。K_1值分别为0.528和0.491mmol·L ̄(-1);Φ ̄(-1)值分别为3.861和3.891。采用全细胞灌流法测得不同浓度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表达N_1-ChR产生的膜电流,拟合所得的量反应曲线较之相应的N2-ChR曲线明显左移。K_1和Φ ̄(-1)值分别为0.140mmol·L ̄(-1)和3.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 卵母细胞 胆碱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钳位法检测细胞内钙振荡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厚昌 蒋毅萍 陈中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电压钳位技术检测细胞内钙振荡的方法。方法 采用全细胞电压钳位法检测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微量注射CaCl2 诱发的振荡电流。结果 振荡电流持续 1h以上 ,并分别被注射EGTA和肝素以及细胞外灌流氮氟灭酸所取消。结论 结果... 目的 建立一种电压钳位技术检测细胞内钙振荡的方法。方法 采用全细胞电压钳位法检测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微量注射CaCl2 诱发的振荡电流。结果 振荡电流持续 1h以上 ,并分别被注射EGTA和肝素以及细胞外灌流氮氟灭酸所取消。结论 结果提示该振荡电流为钙诱发的振荡电流。以同样的方法也能测得氨甲酰胆碱激动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之大鼠脑胆碱受体而产生的振荡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电压钳位技术 钙离子 细胞钙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洛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伟峰 陈厚昌 蒋毅萍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阿米洛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SC T6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共同培养 2 4h。MTT法观察阿米洛利对HSC T6增殖的效应 ,以乳酸脱氢酶 (LDH)法观察阿米洛利对HSC T6的毒性作用。结果 :阿米洛利浓度 >... 目的 :探讨阿米洛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SC T6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共同培养 2 4h。MTT法观察阿米洛利对HSC T6增殖的效应 ,以乳酸脱氢酶 (LDH)法观察阿米洛利对HSC T6的毒性作用。结果 :阿米洛利浓度 >1.875 μmol·L 1 时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 (P <0 .0 1) ,1.875~ 60 μmol·L 1 未发现阿米洛利对HSC有毒性作用 (P >0 .0 5 )。结论 :阿米洛利可抑制HSC的增殖 ,其作用不是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洛利 肝星状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