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安靓 李振林 +2 位作者 黄伟民 黄吴键 李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8,552,共4页
目的构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使其在牛乳汁中高效表达,从而建立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方法RT-TD-PCR法克隆目的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分离、纯化等方法构建含t-PA-cDAN的乳腺定位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和乳腺注... 目的构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使其在牛乳汁中高效表达,从而建立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方法RT-TD-PCR法克隆目的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分离、纯化等方法构建含t-PA-cDAN的乳腺定位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和乳腺注射法将融合基因转入小鼠的受精卵和小鼠及牛的乳腺组织中。结果显微注射法和乳腺注射法转基因后,t-PA可在小鼠和牛的乳汁中表达。结论所构建的乳腺定位表达载体可有效地使t-PA基因在小鼠和牛乳汁中表达,t-PA基因的表达不受转基因方法的影响,但t-PA在牛乳汁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小鼠的表达量,提示不同动物的乳蛋白调控系统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受着不同的因素或调控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乳腺生物反应器 基因定位表达 转基因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冠状病毒的大鼠胸腺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朴英杰 徐锡金 朴仲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15,4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大鼠冠状病毒(rat coronavirus,RCV)的大鼠胸腺组织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阐明RCV在细胞内形成的形态学机制.方法用在进行自噬性形态学研究中的Wistar大鼠做模型,常规电镜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和观察.结果胸腺上皮细胞的... 目的通过对感染大鼠冠状病毒(rat coronavirus,RCV)的大鼠胸腺组织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阐明RCV在细胞内形成的形态学机制.方法用在进行自噬性形态学研究中的Wistar大鼠做模型,常规电镜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和观察.结果胸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内质网池,并相互融合形成巨大的内质网湖,湖内充满RCV颗粒,称为病毒包涵体.病毒在内质网囊壁上通过出芽方式进入内质网湖基质,发育为成熟的RCV,最终排出于细胞外.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约100~130 nm.病毒胞浆成均质状,病毒的膜蛋白有二层,外层为包膜,内层为核衣壳.包膜与核衣壳之间为低电子密度的中间层,其内有时可见1~2层较薄的膜样结构.钉突成放射状贯穿包膜,其内侧端连于核衣壳,外侧端膨大,由一层絮状的糖蛋白包绕,形成日冕状.病毒颗粒分布在胸腺上皮细胞的内质网湖、胞浆、内吞体/溶酶体以及胸腺上皮细胞间,溶酶体内的病毒无包膜和核衣壳.结论内质网湖参与RCV包膜的形成,从细胞外侵入的RCV均在内吞体/溶酶体内脱去包膜和核衣壳,脱下的包膜和核衣壳被其降解,而RCV在胸腺上皮细胞基质中进行复制.在胸腺细胞内未见有R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上皮细胞 胸腺 冠状病毒 内质网湖 内吞体 溶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林 安靓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获得编码人组织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human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ht-PA)的基因。方法从Bowesmelanoma细胞株中提取总RNA,然后通过,RT-TouchdownPCR(RT-TD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SP72连接,酶切鉴定并... 目的获得编码人组织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human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ht-PA)的基因。方法从Bowesmelanoma细胞株中提取总RNA,然后通过,RT-TouchdownPCR(RT-TD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SP72连接,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酶切图谱与预期的一致,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上公布的一致。结论ht-PA克隆成功,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和人工修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 RT-PCR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小熄 李玉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8期29-31,共3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肠道脾性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内分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良性腺瘤有腺癌组织中存在内分泌细胞,许多肿瘤组织及胂瘤周围组织中可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肠道脾性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内分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良性腺瘤有腺癌组织中存在内分泌细胞,许多肿瘤组织及胂瘤周围组织中可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的存在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在肿瘤免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内分泌细胞内胚层起源说。本试验结果还显示嗜银细胞和免疫活性5—羟色胺(irSer)细胞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内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诱导自体腱形成中胶原原纤维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启伟 朴英杰 +2 位作者 王万山 路艳蒙 傅文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HHK)人工腱诱导自体腱形成过程中胶原原纤维形成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人工腱,于术后3、6、9、12、16周取出,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自体腱形成过程中,先后有一级、二级和三级胶原原纤... 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HHK)人工腱诱导自体腱形成过程中胶原原纤维形成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人工腱,于术后3、6、9、12、16周取出,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自体腱形成过程中,先后有一级、二级和三级胶原原纤维形成。结论HHK人工腱诱导自体腱形成过程中,人工腱植入区肌腱断端和腱膜下的腱细胞去分化,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并在细胞外生成一级胶原原纤维,再逐级融合形成二级和三级胶原原纤维,最终多数腱细胞胶原化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人工腱 诱导 自体腱形成 胶原原纤维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抑制血管损伤引起的新内膜形成 被引量:8
6
作者 董为人 李进 +1 位作者 戴云 李传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8-80,共3页
体内一氧化氮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合成,具有舒张血管、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调节白细胞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尚可抑制血管损伤引起的新内膜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迁移和分泌在新内膜形成中有... 体内一氧化氮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合成,具有舒张血管、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调节白细胞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尚可抑制血管损伤引起的新内膜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迁移和分泌在新内膜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作者就该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血管 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及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姚俊岩 安靓 李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从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法、精子载体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等5个方面回顾了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同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胎儿肺泡发育与上皮细胞分化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孔祥永 安靓 封志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人胎儿肺泡发育及肺泡上皮的分化过程。方法 自愿水囊引产的国人胎儿10~34周肺组织,HE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儿10~16周。胎肺的发育以支气管树分支和管壁结构的逐渐完善为主,终蕾上皮为柱状的未分化细胞。17... 目的 观察国人胎儿肺泡发育及肺泡上皮的分化过程。方法 自愿水囊引产的国人胎儿10~34周肺组织,HE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儿10~16周。胎肺的发育以支气管树分支和管壁结构的逐渐完善为主,终蕾上皮为柱状的未分化细胞。17~24周。支气管树的分支明显增多,上皮细胞的分化趋于成熟。胎儿25周以后,支气管远端形成许多内壁光滑的原始肺泡。其上皮细胞以一种胞核较大。胞质核细胞器较少的原始细胞为主,但开始分化出Ⅱ型肺泡细胞。此时,肺泡上皮亦出现少量扁平的I型肺泡细胞。但以Ⅱ型肺泡细胞为主。32周时,肺泡的发育逐渐成熟,I型肺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 在人胎肺的发育过程中,Ⅱ型肺泡细胞的出现并不明显早于I型肺泡细胞,原始肺泡上皮所衬的较幼稚的细胞,可能是成熟肺泡上皮细胞的干细胞或祖细胞,I型肺泡细胞的出现是胎肺开始具有换气功能的标志,32周时换气功能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胎儿 肺泡发育 上皮细胞分化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Rb、IGF-I、AT_(1B)基因转移对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平 刘伊丽 +5 位作者 许顶立 侯玉清 黄洪莲 戴云 郭亚军 刘新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C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N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 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d后 观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C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N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 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d后 观察并比较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53基因、Rb基因治疗组及反义IGF-I基因治疗组的动脉 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AdVβ gal组相比,反义AdVAT1B基因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 层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而p53基因治疗组、Rb基因治疗组、反义IGF-I基因组及反义AdVAT1B基因组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4种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细胞增殖 颈动脉损伤 血管再狭窄 新生内膜 基因治疗 P53 RB IGF-I AT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反义c-myc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aM2和pLNC-aM3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嵘 李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5-187,222,共4页
c-My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VSMC)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收缩型→合成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更好地调研c-myc分子中不同区域的作用效应,了解c-myc的转录调控机制... c-My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VSMC)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收缩型→合成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更好地调研c-myc分子中不同区域的作用效应,了解c-myc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而找出最佳的反义封闭靶区域,为VSMC增殖和其他增生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人c-myc第1、第2和第3外显子的反义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本文将介绍第2,3外显子反义载体pLNC-aM2和pLNC-aM3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C-MYC 逆转录病毒 载体构建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祥永 安靓 +3 位作者 陶少华 陈玥 杜江 封志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34周的引产胎儿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胎龄10周的肺组织... 目的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34周的引产胎儿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胎龄10周的肺组织即检测到hTERT的表达,主要表达于正在分支的支气管原始上皮细胞浆内.随着胎肺发育,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向远端呼吸道迁移.到发育晚期,呼吸道上皮hTERT表达较前逐渐减弱,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仅集中在细支气管的基底膜和少数新生肺泡内,在形态上类似基底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结论在人胎肺发育中hTERT的表达可能是肺上皮干细胞或祖细胞维系其未分化状态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保证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持续正常分化和再生,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肺 发育 端粒酶 逆转录酶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腱形成中的胶原原纤维的形成与降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朴英杰 周志涛 +7 位作者 董为人 娄莉 乔东访 路艳蒙 李佩英 刘连璞 安连兵 王启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9-490,共2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交通、工伤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在四肢损伤外科中 ,肌腱损伤占有一定比例 ,采用替代物修复受损组织的各种方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弊端 ,如异体腱具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 ,自体腱则取材受限难以推广 ,而人工...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交通、工伤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在四肢损伤外科中 ,肌腱损伤占有一定比例 ,采用替代物修复受损组织的各种方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弊端 ,如异体腱具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 ,自体腱则取材受限难以推广 ,而人工合成材料也存在组织相容性等问题。近 10年来 ,本课题组成功地研制出人发角蛋白(HHK)人工腱 ,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该人工腱能够诱导自体腱的形成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1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腱 胶原原纤维 降解 人发解蛋白人工腱 形态学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蓉 安靓 李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 目的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性的生殖腺演变为睾丸,出现生精小管,为实心的小管.第16天出现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可见.第16天雌性的生殖腺演变为卵巢,皮质及髓质两者分化明显.第20天睾丸内可见生精小管横断面数目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空腔,管内有一层精原细胞和一层精母细胞.卵巢内可见一团团粗大的生卵泡性索沿着卵巢周边分布,内含许多原始的卵原细胞,此时有原始的卵泡出现.结论11~12 d为分离原始生殖干细胞(PGCs)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鼠 生殖腺 发育 形态学观察 皮质 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1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瞬时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伟 王万山 朴英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2-523,共2页
目的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 1 2 (BMP1 2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肌腱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携带有BMP1 2基因的质粒pEGFP C1 ,采用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 目的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 1 2 (BMP1 2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肌腱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携带有BMP1 2基因的质粒pEGFP C1 ,采用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后 6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 ,1 2h后达高峰 ,持续约 3天 ,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 BMP1 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 ,提示细胞转染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12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TCA导管制作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增殖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平 刘伊丽 +5 位作者 许顶立 黄洪莲 侯玉清 王煊 戴云 李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应用PTCA导管建立了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及α-actin免疫组化证明用PTCA导管建立的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增殖模型与国外用2FFogarty导管制作的大鼠颈总动脉模型的一致性,满足了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 应用PTCA导管建立了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及α-actin免疫组化证明用PTCA导管建立的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增殖模型与国外用2FFogarty导管制作的大鼠颈总动脉模型的一致性,满足了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PTCA术后再狭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动脉 内皮剥脱 新生内膜 PTC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单核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靓 李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44-347,共4页
内皮铺片后用光镜、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单核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单核细胞的主要改变是:(1)单个或成群地粘附于内皮表面;(2)穿越内皮;(3)迁入内皮下层;(4)吞噬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讨... 内皮铺片后用光镜、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单核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单核细胞的主要改变是:(1)单个或成群地粘附于内皮表面;(2)穿越内皮;(3)迁入内皮下层;(4)吞噬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讨论了单核细胞粘附及转变成泡沫细胞的机制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单核细胞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血小板膜粘附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练波 东方 董为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6-457,共2页
目的 建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粘附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并对其进行探讨。方法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GPⅡb-Ⅲ.、P-selectin的表达及各种实验要素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所用... 目的 建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粘附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并对其进行探讨。方法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GPⅡb-Ⅲ.、P-selectin的表达及各种实验要素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所用样品量少,且减少血小板的人为活化。结论 流式细胞木是血小板膜糖蛋白粘附分子检测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流式细胞术 实验室检查 粘附分子 血液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建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进 安靓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68-373,共6页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制备转基因动物是在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技术路线简单、操作方法简便、所需仪器设备少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制备转基因动物...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制备转基因动物是在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技术路线简单、操作方法简便、所需仪器设备少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导 精子 基因转移技术 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 操作方法 制备 转基因技术 应用前景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对小鼠肾上腺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敏 魏韻韶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雷公藤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多已取得满意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人报道雷公藤提取物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但雷公藤制剂对肾上腺结构的长期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了雷公藤制剂对... 雷公藤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多已取得满意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人报道雷公藤提取物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但雷公藤制剂对肾上腺结构的长期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了雷公藤制剂对肾上腺形态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肾上腺 形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蛋白基因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姚玉成 訾晓渊 +12 位作者 李建秀 熊俊 李文林 金艳花 苏小平 倪文君 胡以平 李振林 安靓 杨俊峰 罗清礼 张文 周久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小鼠视蛋白基因启动子(ROP)并建立ROP-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用PCR法从基因组内扩增ROP,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pmROP-EGFP表达载体,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纯化的pm... 目的: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小鼠视蛋白基因启动子(ROP)并建立ROP-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用PCR法从基因组内扩增ROP,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pmROP-EGFP表达载体,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纯化的pmROP-EGFP表达质粒经Nol I酶切线性化后,用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其注射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制作转基因小鼠。新生鼠通过PCR检测在基因组水平筛选首建者小鼠,基因组表达阳性的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传代后,取眼球进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上GFP的表达。结果:从基因组内扩增出了2.1 kb的小鼠ROP,成功构建了小鼠ROP-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mROP-EGFP。获得了3只转基因小鼠首建者,分别命名为C57-TgN(mROP-EGFP)SMMU21、C57-TgN(mROP-EGFP)SMMU26、C57-TgN(mROP-EGFP)SMMU27。结论:成功建立了视网膜表达GFP蛋白的C57-TgN(mROP-EGFP)SMMU转基因小鼠,它们可用于研究脑和视网膜发育以及视网膜病变机制,还可为进行视网膜移植实验提供哺乳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视蛋白基因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