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双侧小关节分级切除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靳安民 袁野 +1 位作者 曹虹 童斌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 :研究单双侧小关节部分和全部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 (L3~L4 )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 :全部切除L3~L4 节段间小关节 ,椎间盘纤维环的最大应力由 0 .72MPa上升为 0 .81MPa。活动节段的运... 目的 :研究单双侧小关节部分和全部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 (L3~L4 )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 :全部切除L3~L4 节段间小关节 ,椎间盘纤维环的最大应力由 0 .72MPa上升为 0 .81MPa。活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单、双侧小关节切除时有明显增大 ,其最突出的倾向表现在轴向旋转和后伸旋转时 ,而前屈时最小。结论 :小关节不同程度切除后 ,腰椎活动节段纤维环最大VonMises应力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活动范围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一侧小关节主要是限制活动节段向外侧扭转和向对侧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小关节切除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腰椎活动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立新 李奇 +2 位作者 林荔军 闵少雄 张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icprotein ,BMP 2 )在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 ,体外培养 ,在培养系统中加入BMP 2 ,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中的繁...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icprotein ,BMP 2 )在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 ,体外培养 ,在培养系统中加入BMP 2 ,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中的繁殖以及载体降解情况 ;将培养出的软骨膜块植入于动物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进行定期观测。结果 :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可满足组织工程软骨修复需要 ,BMP 2在用于构建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并在植入 12周动物试验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质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BMP 2在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膜块中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软骨膜块构建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纤维蛋白胶 BMP-2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及维生素E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罗吉伟 余斌 +4 位作者 覃承诃 杨建成 林文弢 翁锡源 黄丽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26-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及维生素E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对照组、维生素E组,每组10只,后两组大鼠进行4周的反复力竭跑台训练,取股四头肌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 目的探讨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及维生素E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对照组、维生素E组,每组10只,后两组大鼠进行4周的反复力竭跑台训练,取股四头肌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及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4周反复力竭运动后,力竭组大鼠骨骼肌肌丝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维生素E组骨骼肌超微结构图接近正常。结论反复力竭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坏死丢失,线粒体形态异常,口服维生素E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反复力竭收缩骨骼肌的坏死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力竭运动 大鼠 骨骼肌 线粒体 超微结构 维生素E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斌 靳安民 +1 位作者 杨建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506,共2页
目的 :研究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L1~S1) ,通过逐级切除L4~ 5节段的后部结构 ,共形成 7种减压状态 ,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 目的 :研究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L1~S1) ,通过逐级切除L4~ 5节段的后部结构 ,共形成 7种减压状态 ,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 ,脊柱的前屈及左 /右轴向旋转稳定性即已受到显著性破坏。结论 :腰椎后部韧带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减压治疗时 ,在尽可能维持小关节完整性的同时 ,亦应尽量保留椎板及后部韧带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结构切除 腰椎 稳定性 脊柱 小关节完整性 椎板 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维生素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余斌 覃承诃 +4 位作者 罗吉伟 杨建成 林文弢 翁锡源 黄丽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安静对照组(C)、力竭对照组(E)、维生素E组(M1)、维生素C组(M2)、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组(M3),除C组外均进行4周的反复力竭跑台训... 目的探讨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安静对照组(C)、力竭对照组(E)、维生素E组(M1)、维生素C组(M2)、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组(M3),除C组外均进行4周的反复力竭跑台训练。测定大鼠运动总距离、体质量、股四头肌湿质量、股四头肌线粒体丙二醛(MDA)、游离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M1组和M3组大鼠运动能力显著强于E组,体质量、总运动距离和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显著大于E组,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显著大于C组,M3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大于A组,M1组和M3组线粒体游离钙、MDA值显著低于E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力竭对照组;M2组体质量、运动总距离、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与E组无显著差异,但骨骼肌MDA、游离钙、SOD等指标与E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独应用维生素E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机体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反复力竭运动大鼠的线粒体功能和运动能力,联合应用维生素C可加强这种作用。单独应用维生素C显示了一定的保护反复力竭运动骨骼肌的作用,但不足于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维生素 维生素E 维生素C 运动能力 大鼠 力竭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止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林球 邵振海 区士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不同温度(-20℃、-60℃、-100℃、-140℃和-180℃)冷冻家兔坐骨神经后,不同时期以HE、组化染色进行光镜,超薄切片电镜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EMG)等观察。结果-20℃冷冻,神经形态与功能无明显变化;-60℃... 不同温度(-20℃、-60℃、-100℃、-140℃和-180℃)冷冻家兔坐骨神经后,不同时期以HE、组化染色进行光镜,超薄切片电镜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EMG)等观察。结果-20℃冷冻,神经形态与功能无明显变化;-60℃冷冻,神经开始变性,传导功能丧失,但神经可以通过自身代谢修复;-100℃冷冻约半数的神经纤维发生Wallerian变性,神经修复时间延长,而神经仍能完全再生修复;-140℃与-180℃冷冻,神经立即坏死,部分基膜破坏,胶原纤维增生,神经形态与功能不能完全修复。本结果解释了临床深低温冷冻止痛效果好的原因,提示低于-140℃为冷冻止痛的最佳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止痛 周围神经 最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生理弯曲的弧度法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广森 靳安民 +1 位作者 袁岱军 童斌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颈椎功能评定建立参考指标并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 3 78例正常人体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弦、弧长度进行测量 ,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计算出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结果 :男女... 目的 :为临床颈椎功能评定建立参考指标并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 3 78例正常人体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弦、弧长度进行测量 ,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计算出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结果 :男女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为 ( 3 4.5 7± 5 .2 6)° ,95 %的正常值范围为 2 4.2 7°~ 44 .88° ,男女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低年龄组 ( 11~ 3 0岁 )颈曲较大 ,随年龄增长颈曲减小 ;3 1~ 60岁之间男女颈曲呈波动变化 ;高龄组 ( 60岁以上 )颈曲随年龄的增加又有增大趋势。结论 :人体生理颈曲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但非线性相关 ;颈曲的变化是颈椎基础力学失衡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8
作者 靳安民 张辉 刘成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双开窗扩大减压治疗中央宽基底型椎间盘突出钙化、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等三种方法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 815例。结...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屈曲位经椎板间隙侧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双开窗扩大减压治疗中央宽基底型椎间盘突出钙化、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等三种方法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 815例。结果6 815例患者中5 324例经过半年至14年(平均6.3年)随访,优4 260例(80.02%)、良855例(16.06%)、进步209例(3.92%),优良率达96.08%。随访中X线检查显示手术后相应椎间隙不同程度的变窄,未见腰椎失稳和腰椎滑脱。结论采用的三种方法与传统术式比较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且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开窗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裂(附10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靳安民 朱立新 +3 位作者 童斌辉 周初松 刘成龙 张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示峡部完全融合。结论IMA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 腰椎脊柱裂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 IM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伤后早期NOS活性变化及其组织细胞来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初松 李明 +3 位作者 靳安民 马大烈 侯铁胜 张春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伤后早期伤段脊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组织细胞来源。方法:检测伤段脊髓组织中3H标记的精氨酸转化生成3H-瓜氨酸的量,了解脊髓压迫伤后0~60min伤段脊髓组织NOS的活性变化... 目的:探讨脊髓伤后早期伤段脊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组织细胞来源。方法:检测伤段脊髓组织中3H标记的精氨酸转化生成3H-瓜氨酸的量,了解脊髓压迫伤后0~60min伤段脊髓组织NOS的活性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细胞定位。结果:脊髓压迫伤后,NOS活性明显增加,伤后5min达最高点,后又迅速下降,于伤后1h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组化可见脊髓灰质中间外侧细胞柱、中央管周围及背角和腹侧角有大量的NOS-Ⅰ型阳性细胞,而未见NOS-Ⅲ型阳性细胞。结论:在脊髓伤后1h内,伤段脊髓组织NOS活性迅速而短暂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为民 钟世镇 +1 位作者 余斌 徐明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测定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的生物力学变化 ,分析易发生疲劳断裂的锁钉位点。方法 :取成人全长新鲜股骨标本 6例 ,远端用牙托粉包埋固定 ,安装交锁髓内钉与锁钉 ,于MTS试验机轴向加载 0~ 1 0 0 0N ,速度为 50N/s。每 1标本模拟 6个... 目的 :测定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的生物力学变化 ,分析易发生疲劳断裂的锁钉位点。方法 :取成人全长新鲜股骨标本 6例 ,远端用牙托粉包埋固定 ,安装交锁髓内钉与锁钉 ,于MTS试验机轴向加载 0~ 1 0 0 0N ,速度为 50N/s。每 1标本模拟 6个状态 :a正常股骨 ;b骨折愈合 ;c稳定骨折 ;d稳定骨折、远端1枚锁钉固定 ;e不稳定骨折 ;f不稳定骨折、远端 1枚锁钉固定。结果 :各种状态下近端锁钉间应变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近、远端锁钉之间应变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远端锁钉间应变除a及c外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远端仅 1枚锁钉固定时应变增大 ,第 3枚锁钉在所有状态间应变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骨折线远端的锁钉易发生断裂 ,尤其是靠近骨折线者 ;尽量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的躯干治疗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坚 王淑英 +4 位作者 黄敏其 马晓春 姚红华 严耀明 刘宁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应用BiedexSystemⅡ等速测力装置,对10名偏瘫患者的躯干屈伸功能进行评测。结果显示偏瘫患者的躯干屈伸功能严重障碍,尤其是前屈肌(腹肌)运动功能障碍(屈/伸比值<1).康复治疗后,躯干的屈伸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应用BiedexSystemⅡ等速测力装置,对10名偏瘫患者的躯干屈伸功能进行评测。结果显示偏瘫患者的躯干屈伸功能严重障碍,尤其是前屈肌(腹肌)运动功能障碍(屈/伸比值<1).康复治疗后,躯干的屈伸运动功能显著提高(P<0.01);整体运动功能(Fugl-Meyer总积分)也有显著提高(P<0.01).提示在偏瘫的康复训练中,躯干功能的再训练和再获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躯干训练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成龙 靳安民 +2 位作者 周初松 周东耀 陈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n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nNOSmRNA的表...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n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nNOSmRNA的表达 ,脊髓压迫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逐渐增强 ,在伤后 6h达到高峰。结论 :nNOS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 ,脊髓损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增强 ,提示n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形态特点及其阻滞麻醉下腰椎间盘手术4063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靳安民 陈仲 +1 位作者 李奇 张志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5ml。脊神经后支主干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其体表投影点的确定方法是通过上下棘突连线的上中 1 3交界点作一水平线 ,该线是横突的上缘线的体表投影 ;旁开腰 1棘突 2cm取一点 ;再旁开腰 5棘突 3cm取一点 ;通过这两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各横线的交点即为各脊神经后支主干部的发出点。结果 :40 63例麻醉效果 :优 72 .2 % ,良 2 4.6% ,中 3 % ,差 0 .2 %。效果差者 ,经静脉使用镇痛镇静类药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腰椎间盘手术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经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手术治疗 麻醉 脊神经后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密闭性功能敷料护理伤口对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文智 李亚洁 +3 位作者 蔡保塔 曾灿辉 王影 罗炳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9-701,共3页
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的伤口经密闭性功能敷料处理后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方法模拟湿热环境,建立猪创伤模型,以密闭性功能敷料处理后,测定各时间段血浆β-EP含量、呼吸频率及心率值并与未采用敷料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 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的伤口经密闭性功能敷料处理后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方法模拟湿热环境,建立猪创伤模型,以密闭性功能敷料处理后,测定各时间段血浆β-EP含量、呼吸频率及心率值并与未采用敷料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血浆β-E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热暴露8 h和损伤后24 h与伤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暴露时,实验组的呼吸频率及心率值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敷料具有抑制血浆β-EP的高峰值及呼吸和心率的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密闭性功能敷料 护理 伤口 β—内啡肽 镇痛药 创伤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余斌 舒小秋 朱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8,共3页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部位瘢痕组织粘连增生可造成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减压术 开窗减压 椎板开窗 潜行减压 神经根 狭窄症 腰椎不稳 侧隐窝狭窄 腰椎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缝匠肌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秋生 朱立新 +5 位作者 陈霞 余斌 舒小秋 张辉 谢炳贤 陈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利用缝匠肌加强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伸膝功能。方法 游离缝匠肌中、下 2 / 3段 ,止点不切断前移 ,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结果共治疗 10例 ,全部随访 ,平均随访 2年 11个月 ,伸膝肌力约增加Ⅱ级 ,能够较好完成 10~ 15°... 目的 利用缝匠肌加强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伸膝功能。方法 游离缝匠肌中、下 2 / 3段 ,止点不切断前移 ,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结果共治疗 10例 ,全部随访 ,平均随访 2年 11个月 ,伸膝肌力约增加Ⅱ级 ,能够较好完成 10~ 15°的伸膝。结论利用缝匠肌改善髌骨切除后伸膝功能的方法创新、效果确实、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 髌骨切除术 伸膝装置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野 靳安民 +1 位作者 何丽英 朱赞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一正常自愿者L4~L5节段为研究对象 ,通过CT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Super SAP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一正常自愿者L4~L5节段为研究对象 ,通过CT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Super SAP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 :建立了L4~L5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并分析了生理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不同组成部分的应力分布。结论 :为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有限元法 腰椎活动节段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多节段后部结构切除对腰椎旋转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余斌 靳安民 +2 位作者 邵强 朱青安 邵振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侧多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多节段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侧多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多节段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扭转载荷,使脊柱产生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后,腰椎旋转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 稳定性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支架的三维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成杰 余斌 +1 位作者 全大萍 卢泽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制作不含有机溶剂、三维结构良好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支架,使之符合组织工程骨修复的需要,探讨一种新型聚合物支架制作方法。方法将聚合物与氯化钠粉碎后,采用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泡沫结构支架,经密度法、氯化钠法测定... 目的制作不含有机溶剂、三维结构良好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支架,使之符合组织工程骨修复的需要,探讨一种新型聚合物支架制作方法。方法将聚合物与氯化钠粉碎后,采用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泡沫结构支架,经密度法、氯化钠法测定其空隙率、开孔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和内部结构、测定孔径。结果利用此种方法制作的PLGA支架,空隙率达到90.0%和92.5%、孔径在200-250μm之间、开孔率为98.0%以上(P<0.01),平均氯化钠沥净时间为12~13h。结论使用低热高压法制作的组织工程支架,三维结构稳定,各项参数可控制;根据模具的大小可以制作不同体积的支架;依据盐的颗粒粒度与数量控制支架的孔径和空隙率,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残留可能引起的对细胞的毒性。使用这种方法要对聚合物与氯化钠颗粒进行充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高压法 PLGA 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合物 支架 三维结构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