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人藻酸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后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胜修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许藏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1,共5页
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神经毒性物质海人藻酸注射到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使该区神经细胞体受到破坏、并在注射前后用Y型迷宫实验检查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发现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受到破坏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减退、推测大鼠纹状体边... 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神经毒性物质海人藻酸注射到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使该区神经细胞体受到破坏、并在注射前后用Y型迷宫实验检查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发现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受到破坏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减退、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不仅在结构上有其特殊性,而且可能与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海人藻酸 边缘区 学习和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传入投射—WGA-HRP逆行和顺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1 位作者 李胜修 许藏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用WGA-HRP顺行和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传入投射。当WGA-HRP微电泳入纹状体边缘区时,逆行标记胞体见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丘脑后板内核等;当WGA-HRP庄射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时,纹状体边缘区中可见顺行... 用WGA-HRP顺行和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传入投射。当WGA-HRP微电泳入纹状体边缘区时,逆行标记胞体见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丘脑后板内核等;当WGA-HRP庄射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时,纹状体边缘区中可见顺行标记纤维从腹侧向背侧走行,并可见许多终末终止于此。结果表明,黑质外侧部及背外侧区,包括脚周核及丘脑后板内核等投射到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能和听觉、运动及边缘系统等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边缘区 黑质 传入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尾壳核、边缘区和苍白球生后发育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耀宇 江贵平 +1 位作者 舒斯云 包新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60,T061,共6页
为研究大鼠脑的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在出生后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 ,在脑连续冠状切片的基础上进行Nissl染色 ,然后对脑的整个外轮廓、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尾壳核生后 (P0 1~P3... 为研究大鼠脑的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在出生后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 ,在脑连续冠状切片的基础上进行Nissl染色 ,然后对脑的整个外轮廓、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尾壳核生后 (P0 1~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1.40± 0 .2 0 ) mm3到 (4 4 .5 2± 0 .10 ) mm3,最大吻尾径从 3 .1mm到 6.8mm;最大背腹径从 1.5 8mm到5 .0 41mm;最大内外径从 1.0 5 mm到 3 .64 1mm。苍白球生后 (P0 1~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0 .2 5± 0 .0 2 ) mm3到 (4 .84± 0 .0 8)mm3,最大吻尾径从 1.0 mm到 3 .3 mm;最大背腹径从 1.175 mm到 2 .5 5 1mm;最大内外径从 0 .80 5 mm到 1.5 98mm。边缘区生后 (P0 1~ 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0 .0 3 0 0 2± 0 .0 0 3 6) mm3到 (0 .5 6± 0 .0 1) mm3,最大吻尾径从 0 .8mm到 1.76mm;最大背腹径从 1.15 6mm到 2 .3 60 mm;最大内外径从 0 .0 65 mm到 0 .185 mm。提示 ,在生后一年中 ,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的形态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壳核 边缘区 苍白球 计算机三维重建 生后发育 大鼠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杏仁核和终纹床核之间相互联系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耀宇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吴文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为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神经活性物质与边缘系统重要结构杏仁核和终纹床核内相应神经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对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进行了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亮氨酸 -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免疫细胞化学反... 为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神经活性物质与边缘系统重要结构杏仁核和终纹床核内相应神经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对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进行了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亮氨酸 -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 ( ABC法 )。结果证明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胆囊收缩素在纹状体中主要分布在边缘区 ;亮氨酸 -脑啡肽主要分布在苍白球 ,其次分布在边缘区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则主要分布在尾壳核和边缘区。上述神经活性物质同时也集中分布在杏仁核和终纹床核 ,而且边缘区内的这些神经活性物质与杏仁核和终纹床核内的相同物质存在着纤维联系。本研究结果说明 :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着神经化学的相互关系 ,边缘区可能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 纹状体 杏仁核 终纹床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神经素与学习和记忆
5
作者 陈旭红 舒斯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钙神经素 (calcineurin ,CN)是一种钙依赖的蛋白磷酸酶 ,其催化亚基的基因编码具严格保守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在学习和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参与了大脑神经元突触效应的去增强、多种不同机制的长时程抑制 (LTD)、长时程增强 (LTP)、认知... 钙神经素 (calcineurin ,CN)是一种钙依赖的蛋白磷酸酶 ,其催化亚基的基因编码具严格保守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在学习和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参与了大脑神经元突触效应的去增强、多种不同机制的长时程抑制 (LTD)、长时程增强 (LTP)、认知记忆、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脑老化等过程。深入研究CN参与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及其与记忆减退性疾病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神经素 蛋白磷酸酶 学习 记忆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脑啡肽和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反应的分布 被引量:21
6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最近Chudler等发现大鼠对伤害性反应的神经元集中在纹状体边缘区部位。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和痛觉有关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的分布。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胞体在边缘... 最近Chudler等发现大鼠对伤害性反应的神经元集中在纹状体边缘区部位。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和痛觉有关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的分布。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胞体在边缘区中分布密集,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带的宽度和位置与边缘区一致。本文证明纹状体边缘区中存在密度较高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少量胞体,并讨论了这些免疫阳性纤维的来源及其与痛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脑啡肽 胆囊收缩素 边缘区 纹状体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藻酸注射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1 位作者 张运周 周光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350,共8页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在嗅脑、基底前脑、海马、杏仁核,大脑皮质以及丘脑的中线核和网状核中有大量密集的FOS表达。另外,在纹状体、Meynert基底核、脚内核、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都及其背外侧区可见较多FOS表达.在视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外侧缰核和中脑中央灰质等部位可见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纹状体边缘区后18~24h,上述各部位的阳住表达逐渐减少,齿状回的表达消失.海人藻酸注射后48h,脑内各部位的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纹状体边缘区和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但边缘区在脑学习记忆功能中的地位以及与脑中其他学习记忆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边缘区 学习记忆 原癌基因蛋白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宏 舒斯云 包新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拮抗剂 BQ-123对缺血再灌流后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在再灌流后 30分钟给予BQ-123(50μg/1μl,icv... 目的 观察内皮素拮抗剂 BQ-123对缺血再灌流后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在再灌流后 30分钟给予BQ-123(50μg/1μl,icv)。结果 BQ-123能增加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数,行为实验表明 BQ-123治疗后大鼠的学习了己忆能力有提高。结论 内皮素受休拮抗剂 BQ-123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引起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BQ-123 全脑缺血 再灌流 脑组织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