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附3094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军潮 王伟民 +6 位作者 徐如祥 吴鸿勋 覃子衡 李林 傅相平 蒋晓星 贺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 :通过较长时间随访 ,评估立体定向伽玛刀 (γ 刀 )放射手术对颅脑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 1 5Tesla磁共振仪、CT定位或联合DSA定位脑动静脉畸形 (AVM ) ,并和γ plan计算机联网 ,γ plan 4 0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剂量规划 ... 目的 :通过较长时间随访 ,评估立体定向伽玛刀 (γ 刀 )放射手术对颅脑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 1 5Tesla磁共振仪、CT定位或联合DSA定位脑动静脉畸形 (AVM ) ,并和γ plan计算机联网 ,γ plan 4 0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剂量规划 ,并用Leksellγ 刀对 30 94例不同类型的颅内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畸形及功能性疾病等实施放射手术、病种达 2 0余种 ,年龄 1 1~ 86岁 ,周边剂量 9~ 75Gy ,中心剂量 18~ 5 0Gy ,等剂量曲线 30 %~90 % ,靶点数 1~ 12个。结果 :随访 31~ 72个月 ,统计结果表明 ,γ 刀疗效是确切的 ,且无明显远期并发症。脑动静脉畸形闭塞率可达 97 3% ,体积越小 ,周边照射剂量越大 ,闭塞越早。颅内肿瘤的生长控制率 ,良性肿瘤≥ 88 8% ,恶性肿瘤≥ 6 6 7% ,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均≥ 90 0 %。结论 :γ 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较常规开颅手术安全 ,痛苦少 ,有效率高 ,是治疗颅内疾病一种较好的方法。严格掌握治疗指征 ,精确定位 ,合理剂量规划 ,并对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可确保疗效 ,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技术 神经外科 立体定位技术 脑肿瘤 脑动静脉畸形 脑疾病 γ射线 放射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神经外科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旺明 徐如祥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人文漠视 现代神经外科高新技术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神经外科实践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兆聪 徐如祥 王如密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9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实践 神经外科 循证医学 诊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铁林 陈长才 +5 位作者 姜卫国 邓国鼎 张是宏 李新运 刘荣忠 蒋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s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影像学领城继超声、CT以后第三次重大的技术突破。此技术自1981年布鲁塞尔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上正式公布于世以来,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将X线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s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影像学领城继超声、CT以后第三次重大的技术突破。此技术自1981年布鲁塞尔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上正式公布于世以来,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将X线穿过人体后验测到的X线图像信息增强,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将使用造影剂前的平片影像(mask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与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
5
作者 韩志安 李铁林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发展 高新技术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内窥镜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侵袭神经外科回顾及新世纪寄语
6
作者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适应证 内窥镜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死亡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方明 李铁林 +4 位作者 秦建强 刘大庸 段传志 黄庆 汪求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 :选择 10只正常SD大鼠 ,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 ;再选择 3 5只SD大鼠 ,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 ,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 :选择 10只正常SD大鼠 ,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 ;再选择 3 5只SD大鼠 ,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 ,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 6节段脊髓作HE染色 ,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 ;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有死亡 ,其死亡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死亡 神经元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剑荣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徐强 蔡颖谦 邹雨汐 丁涟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检测由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而成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否分泌氨基酸类神经生物活性物质成分,从而推断是否具有神经元的生化特征。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梯度密度离心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及... 目的检测由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而成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否分泌氨基酸类神经生物活性物质成分,从而推断是否具有神经元的生化特征。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梯度密度离心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及细胞因子0.5 μg/ml维甲酸(RA)、20 ng/m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于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氨基酸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BMSCs培养10 d可见细胞大而圆,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抗原阳性;培养20 d可见具有长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检查阳性,高效液相检测骨髓源性神经元样细胞含有高浓度的天冬氨基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方差分析显示:随着BMSC培养天数的增加,其所含的Asp、Glu浓度也渐增加,RA+GDNF组所含Asp生物活性物质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兔BMSCs在体外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增殖细胞表达Nestin,分化的细胞则可表达NSE特异性抗原,并含有高浓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成分;RA和GDNF作为BMSCs的诱导剂,在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法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方式对神经细胞膜NMDAR1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1 位作者 姜晓丹 柯以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1,3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神经细胞膜NMDA受体NR1亚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的影响,并确定NR1在膜上的亚细胞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分组时NR1亚基在神经元膜上的定位分布。结果-20 ℃纯甲醇和-20 ℃纯丙酮固...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神经细胞膜NMDA受体NR1亚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的影响,并确定NR1在膜上的亚细胞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分组时NR1亚基在神经元膜上的定位分布。结果-20 ℃纯甲醇和-20 ℃纯丙酮固定5 min组呈现NR1典型的细胞膜阳性染色,定位在神经元两极靠近树突起始部及树突干上。4%多聚甲醛及加上0.5%戊二醛固定20 min组呈现染色假阴性。95%乙醇固定10 min组呈现细胞膜染色假阴性,细胞核染色假阳性。结论每种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都有各自最适合的固定方法。NMDAR1抗原需要应用缓和的固定方式,-20 ℃纯甲醇和-20 ℃纯丙酮5 min短时间固定效果最好。NMDAR1分布于神经元膜两端树突起始部及树突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方式 神经细胞膜 NMDAR1 免疫细胞化学 定位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神经细胞膜经N-甲基-D-天冬氨酸和MK-801作用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3 位作者 柯以铨 姜晓丹 刘少君 杨延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培养皮层神经元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及其受体拮抗剂-MK-801作用下膜表面三维构像形态的改变。方法:利用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培养皮层神经元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及其受体拮抗剂-MK-801作用下膜表面三维构像形态的改变。方法:利用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扫描观测。结果:正常神经元膜表面光滑,起伏均匀,隆起的颗粒状蛋白密集,间隔规律。NMDA损伤后神经元破碎,崩解,膜失去连续性,NMDA+MK-801作用下神经元膜皱折增加,边缘粗糙,起伏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1)AFM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特点,(2)AFM能细微地分辨损伤保护作用后引起的细胞膜表面三维形态改变。(3)NMDA作用后膜结构开始解体,膜蛋白颗粒聚集增大,脂质凹陷加深,间距增宽,表面粗糙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细胞膜 超微结构 神经元 药物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介导缺氧SD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庆平 邹飞 +1 位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条件下,细胞...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条件下,细胞内Ca2+荧光比值为0.95,第40秒加入NMDA后[Ca2+]i的荧光强度迅速增高,25s后达到峰值2.054,并稳定在此水平,其升幅为(109±52)%,加入激动剂后30 s内达到峰值3.783,并持续稳定在此水平,加入NMDA后[Ca2+]i升高了(286±91)%;缺氧条件下神经元[Ca2+]i在加入丙戌酸后由平台向下的降幅为(103±45)%。结论[Ca2+]i的升高主要是由于NMDA受体通道开放,细胞外游离Ca2+易化扩散入胞内所致,丙戊酸可有效地降低NMDA受体活性,从而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下降,具有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受体 缺氧 SD PO/AH区 神经元 CA^2+ 丙戌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保护6-羟基多巴所致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强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旺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明确6-羟基多巴(6-OHDA)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中脑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外源性SOD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SD大鼠数字化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 目的明确6-羟基多巴(6-OHDA)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中脑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外源性SOD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SD大鼠数字化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处理对照组及处理A、B、C、D、E组,应用相关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中脑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和SOD活性水平;术后第10天,大鼠腹腔注射阿扑吗啡(0.5 mg/kg·b.w.)进行旋转行为测试;应用冰冻切片漂浮法,分别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TUNEL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中脑黑质部位TH阳性细胞和阳性凋亡细胞的情况。结果6-OHDA注入黑质区后,总抗氧化能力变化不明显,活性氧升高至(130±17)μ/mg·prot,SOD活性下降;外源性SOD注入后中脑区活性氧水平降低,SOD活性提高,使大鼠右侧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而凋亡细胞有所减少,大鼠的旋转圈数从(166.7±31.0)圈/30 min明显减少至(87.6±25.0) 圈/30 min。同时,处理各组出现SOD保护作用的时相性差异。结论在6-OHDA致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过程中,氧化应激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外源性SOD增强了对活性氧的灭活能力,减弱了6-OHDA的神经毒作用,提高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改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6-羟基多巴 大鼠 多巴胺 神经元凋亡 实验 氧化应激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GF基因在大鼠脑皮质损伤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清华 徐如祥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 :为aFGF对成年大鼠脑损伤后脑内神经元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脑损伤后aFGF基因mRNA和蛋白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损伤后 15min及 30min伤侧大脑皮质神经元aFGFmRNA和蛋白... 目的 :为aFGF对成年大鼠脑损伤后脑内神经元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脑损伤后aFGF基因mRNA和蛋白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损伤后 15min及 30min伤侧大脑皮质神经元aFGF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aFGFmRNA表达于伤后 6h达高峰 ,持续至伤后 2 4h ,以后表达逐步降低 ,于伤后 72h恢复至正常水平。神经元aFGF蛋白表达于伤后 1h达高峰 ,持续至伤后 3h ,伤后 2 4h表达恢复正常。结论 :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aFGF基因表达增加与神经元抗损伤修复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AFGF 基因表达 神经元 大鼠 脑皮质损伤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彦惠 刘亚杰 +6 位作者 卢洪流 刘振华 姜晓丹 徐如祥 周振军 邹雨汐 陈一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染色发现分化细胞中有Nestin阳性、NSE阳性、GFAP阳性细胞,RT-PCR法分析mRNA水平有脑因子-1、γ-氨基丁酸α-受体γ-亚单位、酪氨酸羟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年大鼠纹状体内分离出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纹状体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分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培养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膜片钳记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宁可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陈长才 李金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7-368,共2页
新生大鼠培养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膜片钳记录Thepatchclamprecordingofvoltage┐dependantcalciumchannelinculturedneuronofneonatalrat宁... 新生大鼠培养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膜片钳记录Thepatchclamprecordingofvoltage┐dependantcalciumchannelinculturedneuronofneonatalrat宁可王正国朱佩芳陈长才李金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电压 钙通道 膜片钳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作用后海马神经元胞膜表面的超微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7 位作者 张英鸽 张飒 蒋霞 张德添 杨怡 姜晓丹 邹雨汐 杜谋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9-662,共4页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元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不同浓度的KA(25和250 μmol/L,50和100 nmol/L)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后的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元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不同浓度的KA(25和250 μmol/L,50和100 nmol/L)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后的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KA作用后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 表现为胞体肿胀,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结构,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间和KA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KA对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后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所产生的明显变化,可借助AFM清晰观察,并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海马神经元 胞膜表面 超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水肿神经元胞浆游离钙浓度及Ca^(2+)—ATP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如祥 易声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文研究大鼠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突触体胞浆中游离钙浓度([Ca^(2+)]i),Ca^(2+)—ATP酶活性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并选用脑活素治疗,观察其对神经细胞Ca^(2+)超载及Ca^(2+)—ATP酶活性改变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脑损伤后神经元Ca^(2+)通... 本文研究大鼠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突触体胞浆中游离钙浓度([Ca^(2+)]i),Ca^(2+)—ATP酶活性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并选用脑活素治疗,观察其对神经细胞Ca^(2+)超载及Ca^(2+)—ATP酶活性改变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脑损伤后神经元Ca^(2+)通道开放,伤后仅0.5小时,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i已升高至1095.42±76.15nmol/L水平,为对照值的10倍;伤后6,24,48和72小时,[Ca^(2+)]i持续处于高水平,为对照值的16~17倍。与之相反,神经细胞线粒体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含量增加,以脑白质增加较为明显。应用脑活素治疗后,线粒体Ca^(2+)—ATP酶活性有明显回升,神经元胞浆Ca^(2+)超载有所减轻,脑水肿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水肿 钙通道 脑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神经胶质细胞瘤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以铨 徐如祥 +1 位作者 陈长才 张是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本文报告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岁以下儿童后颅窝神经胶质细胞瘤,其中学龄期儿童占65.63%;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占35.94%,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近一半肿瘤发生于小脑蚓部,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作者分... 本文报告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岁以下儿童后颅窝神经胶质细胞瘤,其中学龄期儿童占65.63%;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占35.94%,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近一半肿瘤发生于小脑蚓部,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作者分析了本组病例延误诊治的可能因素,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对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后颅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及其对BBB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如祥 易声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8,共3页
通过检测脑皮质神经元突触体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研究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及其对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突触体[Ca2+]i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值的10~... 通过检测脑皮质神经元突触体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研究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及其对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突触体[Ca2+]i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值的10~17倍,证实了神经细胞ca2+超载可能是引起BBB通透增加,加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钙通过阻断剂尼莫地平可阻止Ca2+通道开放,有利于脑水肿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水肿 钙通道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扩增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涛 徐如祥 +5 位作者 武雷 姜晓丹 邱晓忠 秦建强 余磊 许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trk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及BamHⅠ酶切位点,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编码trkB的基因片断,插入克隆载...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trk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及BamHⅠ酶切位点,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编码trkB的基因片断,插入克隆载体pMD 18-T,构建pMD 18-trkB载体。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出trkB基因片断,再克隆至载体pEGFP-C2中构建pEGFP-C2-trkB真核表达载体。结果trkB基因RT-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 461 b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成功扩增出完整trkB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tr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TRKB 基因扩增 载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